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趣品《圆觉经》之一

  趣品《圆觉经》之一

  花 絮

  

  佛门大德讲解佛经,向来极为严谨,那真叫个毕恭毕敬呀!嘿嘿,谁料到在这末法时代,忽然出了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超然小子,大喝一声道:嗨!俺最烦那些一本正经的家伙们了,俺就偏偏不买那些老骨头们的帐,俺看这佛经,明明比那小说还有趣千百万倍,怎么就都被他们摆弄成干屎橛了呢!

  ——冤枉啊,冤枉!真是天大的冤枉。

  ——哇呀呀,待山僧我替佛行道也!还我世尊妙法之百态千姿!

  各位兄弟姐妹,啥叫“妙法”呢?

  一切法无非是妙法,欲知其法,先明其“妙”。

  

  这个“妙”是啥意思呢?据某些老骨头们说,就是微妙不可思议。当然是不错啦!只不过,这好像和没说也差不了多少吧!

  超然呢,不妨别开一路,从骨髓里来说一说这个“妙”字。

  咱们汉字是象形文字,这个“妙”字左右一拆开,就清楚了,本来指的是“少女”。少女妙在哪里呢?就妙在她的表情,似喜还嗔,欲近故远;明明喜欢,却往往装作视而不见;暗暗讨厌,嘴里吐出的还是蜜语甜言。她就往那儿一站,咳咳,所有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等,都蕴含在脸上了。但是,你却很难捉摸,不清楚她到底是什么态度,实际上,连她自己都不清楚,整个一个美丽而丰富的“月朦胧,鸟朦胧”。

  ——这就是“妙”,难以捉摸,不可思议,因为,其中蕴含着一切情绪的可能性,蕴含着一切变化。然而,表面上,却又似乎无动于衷。所以,你没有办法给她定论。

  ——佛法也是如此,一切事物都是如此,在表象之内,蕴含着一切可能性,蕴含着多种多样的变化,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但是,这需要智慧的观察才能了解,表面上往往看不出来。所以,本质上说来,对于任何一法,对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都没有办法给予定论。

  ——事物的这种不确定性,也叫做“空性”。显然,空性普遍存在于一切地方。一切事物,都因为空性而显现为“妙”,这一切“妙”的事物,统称为“妙法”。所谓的“法”嘛,就是一切的总称,一切有规则和特质的东西,都叫做法。

  

  啰啰嗦嗦地说了这些,有人以为是大道理,空洞而乏味。其实不然,此法甚妙,用处大着呢!

  您要是真明白了这个道理,干哪行都是专家。因为呀,您已经从战略的高度,把握了本行业的全局,您已经不会再被那些局部的现象所蒙蔽了,因此而高瞻远瞩,收放自如。

  比如这个谈恋爱,当然,这不能算一个行业啦。假如您对于空性有了深入的了解,就算是谈起恋爱来,也会是驾轻就熟的。因为,少女的“妙”已尽在您心中矣。任她千变万化,您已运筹帷幄。

  只要您所看中的对象,她没有明确拒绝您的意思,那么,后面,就具备了无穷的可能性,这就是空性之妙啊!不过,她要是已经多次明确地拒绝您,嘿嘿,那您就应当明白,不妙啦,三十六计,走为上啊!

  好,假如她没有明确拒绝您的意思,还没有明确态度,这就叫做“无相”。无相好啊,一切相尽在其中也。此时,您可以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行动。

  在这个过程当中,请务必牢记,千万千万不要被她的任何一个表情,或者任何一句话所蒙蔽,请随时明了“空性”,才能做到神志清醒。也不能被她的美貌和魅力所彻底征服,而痴迷于其中,那您就危险了,因为,一个痴迷的人,很容易神魂颠倒,进而失眠。一旦失眠,就会丧失精、气、神,失去能量,失去魅力,注定失败。

  反之,如果您随时保持对于空性的明了,就不会被她所蒙蔽,就会清醒而阳光,自然而坦诚。那么,她就会像初夏的一块儿冰一样,在您温馨和煦的阳光里慢慢融化。无相,最终将会显现为妙不可言的笑容。

  

  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如果您把握了事物的妙和空性,就不会过分痴迷于其中,就会进退自如,想不成功都难哪!

  一旦我们明白了,一切事物都妙不可言,都是空性,都具备了千变万化的无穷内涵,哪里还有什么好执着的呢!

  对于真正出家的修行人来说,不是天生就不喜欢美女和帅哥,而是,由于对空性的学习和认识,使他们超越了美色的表象,认识了其中更为丰富的内涵,以及无穷的妙性。

  ——于是,他们仍然可以欣赏美色,欣赏美女,欣赏美景,聆听动听的音乐,乃至于适度地享受生活,等等。然而,他们的心已经坦然,不为所动了。

  ——于是,谈恋爱已经不再需要,婚姻已然变成了周文王的划地为牢,出人头地不外乎是虚空里刮来的一阵西北风,吃喝玩乐不就是一场大呼小叫的无聊游戏嘛!

  ——于是,出家修行,学习佛法,宁静其心,超凡入圣。洞达一切万象,普利一切群生。

  哎呀呀,惭愧,惭愧!中国人做惯啦,难免喊几句口号,弟兄姐妹们多包涵哪!

  

  以上是闲言碎语,话说这超然小子,胆敢叫嚣趣品《圆觉经》,那这“趣”是啥意思呢?“品”个啥东西呢?

  这个“趣”呀,有两层含义,第一,趣味和兴趣;第二,趋向和宗旨。

  谈经论法,古代大德们的水平那是没的说,牛的很哪!但是呢,就是有点儿古板,那是相当地古板啊!看得人那个叫累呀,一不小心,倆眼就要合上啦!

  超然则不然,俺看这佛经本来就兴趣盎然,俺也要把这个兴趣传递给您,和一切需要的人。其次呢,光有兴趣还不够,咱还得言之有物呀!活泼的语言里面,必须要内容充实,啥内容呢?大言不惭地说,每一句经文,里面的语义和宗旨,只要是我自己有所体会的,都尽量要把它讲清楚。

  以上是“趣”。啥叫“品”呢?

  “品”就是品味呀!就好像您吃东西,先要嚼,嚼到了一定程度,烂了,透了,哎,滋味来啦!为啥呢?因为唾液把食物溶解了,舌头从唾液里面,品味到了食物的滋味。

  ——学习佛经也是如此呀,您先要念,念得熟悉到了一定程度,烂了,透了,哎,法味来啦!为啥呢?因为您的闻思修把经文溶解了,您的心从闻思修里面,品味到了法的滋味——法喜充满呀!

  这个闻思修,咱也顺便带一下,闻,就是听,自己念,自己听,一个字一个字,像崩豆儿一样,不急不慢,清清楚楚就行啦。思呢,就是轻轻地体会一下,淡淡地思维一下,大体明白就可以啦。有人问了,那为啥不狠狠地想一下呢?那多过瘾呀!因为呀,一狠就容易执着,一执着就不通啦!不通,还咋明白呢!

  最后是修,也就是修行,其实没啥好修的,只要在闻思明白的基础上,自然地接受法义,接受佛陀的教导,就是修行了。因为呀,我们的心境,已然随顺着佛经而转变了,越来越像佛陀的心境啦。一旦人心变成了佛心,那您不就成佛了嘛!

  ——到那时,据佛经记载呀,十方诸佛都为您鼓掌赞叹!绝对不会有任何一位嫉妒您的,打压您的。反过来呀,好多数不清的佛菩萨们都赶着前来做您的弟子,尊您为老大,来协助您庄严道场,大作佛事。

  ——这就是佛教的最最了不起之处,平等平等,完全平等呀。人人可以学佛,人人可以作佛,人人本来是佛,人人都将成佛。信众和教主,终究是平等平等无差别。

  ——以超然这般人才,天生就不是盏省油的灯啊,为啥也投奔佛门了呢?就为这呀!释迦老子真是平等的大觉悟者呀,历代高僧真是水平高呀!放眼宇宙,俺别无选择啦。

  

  作为一位佛门美食家,俺有着多年品味佛经的经验,已经体会到了其中的部分趣味和宗旨,所以呀,借着这一部《圆觉经》,尽量生动有趣地分享给兄弟姐妹们,因此叫做“趣品《圆觉经》”啊。

  

  那么,这个《圆觉经》又是什么东东呢?

  那真是“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说来话长啊!简而言之,俺就来跟弟兄们唠一唠。

  不论哪部佛经,都是佛陀说的,注意,可不是佛陀写的呀!这其中有何玄机呢?

  ——它说明了佛陀出口成章,而且是人类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几十年当中,不断地出口成章,在法会上滔滔不绝地讲说,流传并记录下来以后呢,大家一看,篇篇都是好文章,部部都是智慧、思想兼文学之巨著。

  ——其著作数量之多,条理思路之清晰明了,法义之深奥,境界之宽广,胸怀之博大,学识之丰富,心态之平等,禅定之精微,等等,等等,没有人能够相提并论,莫说人了,连神仙也遥遥不及呀!

  人类的其它几大宗教,固然也很好,其教主也很了不起。但是,他们的教义,往往在一、两部经典当中,而佛教呢?千经万论也不止呀!

  有些聪明的兄弟姐妹们就会说啦,数量不代表一切呀!

  ——太对啦!咱不能光看数量啊!来,随便观察一下佛经的质量吧。

  在所有的,已经翻译成汉语的佛经当中,最短的有几百字,比如《心经》、《吉祥经》等等;最长的有几十万字,乃至于近百万字,比如《华严经》、《涅槃经》等等。必须要补充说明的是,佛经在古印度,梵文的记载当中,往往比我们现在看到的佛经要长得多,大约,十倍以上吧。

  为啥呢?不为啥,因为人家本来就那么长呀!

  那为啥到了中国就变短了呢?嘿嘿,因为咱们中华大国,大汉民族太优秀啦,太聪明啦,完全可以举一反三,闻一知百,哪里还需要那么复杂呢!没的说,删!

  ——当然,删可不是乱删的,那都是由一些高僧大德,根据中国人的习惯和理解能力,按照国人喜好简练的习俗,删选出来的精华呀。也正因为如此,虽删,而不曾破坏经文的法义与宗旨。哎,读念学习起来也不费那么多功夫了,国人欢喜,帝王欢喜呀。

  好,要想观察佛经的质量,咱综合一下,从数量级上来个中道,选它个不长不短,中不溜的,几万字的佛经,一万字以上,十万字以下的,随便挑几本常见的,看看它的质量究竟如何。

  比如,学佛人都知道的,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大约七万字,《法华经》大约六万字。作家学者们听听,可能会觉得,哦,没多少字啊!现在出版社,没有十万字,一般不愿意给出版呀。

  不过,懂行的…

《趣品《圆觉经》之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会飞的国王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