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趣品《圆觉经》之一▪P2

  ..续本文上一页都清楚,文言文的六万字,可不是闹着玩儿的。道家最了不起的经典是《道德经》,多少字呢?洋洋洒洒五千言左右,已经是天地万象,大道妙理,尽含其中啦!

  《楞严经》和《法华经》也是一样,每一部都可以说是括尽世界万象,洞晓事理人心。不仅如此,其中还有着大量的典故、比喻,既有佛陀与弟子们之间的生动对答,也有佛菩萨们的放光动地,那真是情景交融,智慧畅流呀!

  毫不夸张地说,《楞严经》和《法华经》,随便哪一部,都足以称之为人类历史上的思想智慧与文化巨著。更长,更丰富的《华严经》和《涅槃经》、《般若经》等等,咱就不说啦。

  稍短一些的呢,比如二万八千多字的《维摩诘所说经》,被誉为最了不起的,大居士的经典。其中有佛国,有净土,有世界的广袤图画,有无数的天地鬼神,有菩萨,有众生,有本土如来,有他方世尊,有事理,有人情,有维摩诘大士与佛陀众弟子们的对答互访,更有消融一切虚妄分别的不二法门。

  可以这样说,一部《维摩经》,一切世间及出世间法,尽在其中矣。别说人类的思想,就算是再加上远古传说,也很难比它更丰富、更深刻啦。

  

  再短一些的,比如咱“趣品”的主人公《圆觉经》,大约有一万二千字,经如其名,全面阐述了佛陀圆满觉悟的境界,以及各种修行方法。同时,乃至于世界的起源和来历,佛陀也都给予了解答。文字虽然不算多,可经过十二位菩萨的巧妙发问,以及佛陀的方便回答,众生的一切心境都被逐层展现了出来,并最终被引向了佛陀的圆满觉悟之心。

  ——能够把我们引导向究竟的圆满,那就是《圆觉经》,其中蕴含着丰富而超越的智慧,足够每一个人学习、修行一辈子,并受用终身,乃至于生生世世。

  

  肯定有人会说,哈哈,你这个和尚真会王婆卖瓜呀!牛皮都被你吹飞啦!

  ——嘿嘿,没办法呀!有道是这年头俺虽然说的是真话,可是,谁信呐!

  

  在咱这花絮的最后,需要给咱的主人公,做个生平简介。有关于《圆觉经》的流传和翻译,情况大致如下:

  所有的佛经,包括《圆觉经》在内,当佛陀离世以后,由禅宗初祖大迦叶尊者主持第一次结集的时候,并没有形成文字,而是口头流传的。

  有人说,天哪!那能记得住吗?

  ——学习佛法,最忌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今人之知量古人之智呀!

  是啊,现在没有人能够记得住整部《华严经》,更不要说还有更多的数不清的经典了。同样,现在更没有人能够像佛陀那样,随口演说,记下来就是人类思想文化之巨著。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会打洞。如是之佛陀,自然会有如是之弟子呀!

  中国有位高僧,那就是隋朝的智者大师,他在晚年就可以出口成章,在法会上随口演说,弟子们记录下来,一整理,就是著名的“天台三大部”。学过的人都知道,每一部都很长,都是巨大的部头,动辄几十万字,内容极为丰富,条理极为清晰,层次分明,开合自如。是教内无人不知的巨著,谁看了,都不由得会升起景仰之心,并且构筑起了天台一宗的教观体系,成为中国佛教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宗派之一。

  强将手下无弱兵,大师门下出高徒。智者大师太了不起了,所以被誉为“东土小释迦”,意思就是中国的小佛陀呀!大师的弟子当中,也是高人辈出,其中的佼佼者,就是章安灌顶大师,他就有着非凡的记忆力。

  每天,当智者大师说法的时候,灌顶大师就在下面静静地听,用心记下来。回过头来,再靠着回忆,用笔记录成文。后来,经过整理,就成为《摩诃止观》、《法华文句》和《法华玄义》,成为天台宗的奠基之作。

  

  佛陀的弟子兼堂弟,阿难尊者,那就更厉害啦,他可以坐到法座上面,把佛陀说过的经典,一部一部地复述出来,句句不差。谁能够证明句句不差呢?下面坐着五百罗汉,他们都听过佛陀说法,共同为阿难尊者做证明,确实不差。因为呀,其实,他们也和阿难尊者差不多,仍清晰记得佛陀的开示。

  ——这就是在七叶窟里第一次结集佛经时的情景,同样,佛陀的另外一位大弟子优波离尊者,把佛陀制定的戒律逐条复述出来,也是句句不差,仍由五百罗汉做证明。

  ——此后,就有了佛法,并一直流传到如今。

  

  佛陀当初说法呀,用的并不是梵文,而是更加生活化的俚语,没有梵文那样正规,但是,却比较生动活泼。第一次结集时,诞生的是俚语的口传佛经,从第二次结集开始,才逐渐形成了文字的佛经。由于俚语适合于口说,却不适合于记录,所以,当时的圣僧们选择了其它文字,来记载佛经。这其中,有梵文,也有后来的巴利文。

  咱们如今看到的汉语佛经呢,大多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在这项人类无比伟大的文化传播事业当中,包含着众多译经大师们的智慧与汗水。

  大家都知道唐玄奘,就是《西游记》里面那位经常冤枉孙悟空的唐僧,他就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译经大师。不过,吴承恩老兄实在是不够厚道哇,把一位伟岸、坚毅而饱学的,而且是曾经周游并影响了半个世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巨人,竟然描写得如此懦弱无能,无聊乏味,实在是有失公允呀!

  与玄奘大师同样拔乎其类,甚至是更为重要的译经大师,还有一位鸠摩罗什,他比较早一些,主持翻译了大家耳熟能详的众多经典,比如说《金刚经》、《法华经》、《佛遗教经》、《弥陀经》、《维摩诘经》,等等,等等。玄奘大师翻译的论著多一些,在他译的佛经当中,为大家所熟悉的,首推《心经》,其它还有《药师经》、《大品般若经》等等。

  相比较而言,翻译咱们“趣品”主角《圆觉经》的这位大师,就罕为人知了,他名叫佛陀多罗,翻译为:觉救,是西域的一个小国罽宾国的一位高僧。《圆觉经》翻译成书的时间,各种记载不一,前后差个几十年,超然小子向来喜欢偷懒,咱就随便选一个吧。为啥呢?因为呀,以俺这童子心来看,既然一千多年都过去了,咱就不差这几十年了吧。

  ——嗨嗨,您还别说,计较这几十年的人大有人在,经他们一考证啊,嘿嘿,记载有出入,来历不详,这个你们和尚奉为至宝的《圆觉经》呢,它是伪经!

  ——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啊!他们义正词严的考据,看起来似乎是如此地科学与严谨,但是呢,他们骗得了别人,骗得了自己,却骗不了超然。为啥呢?因为俺是一根老油条哇。

  ——这套把戏呢,的确是很科学的,历史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啥道理呢?那就是,批倒了名人的人,也会成为名人;批倒了名著的人的作品,也会成为名作。作为文化人,咱心里都倍儿清亮,您只要有了名了,再那么社交一下子,啥不都来了嘛!

  ——至于佛经是真是伪,没有人比出家人更关心,没有人比历代高僧更清楚。那些到处批判佛经是伪经的人,为啥都挑《楞严经》和《圆觉经》等等最知名的佛经下手呢?因为呀,他们精通出名的科学,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是也!因此呢,作为一批“伪人”,在他们的眼中,自然就充满了“伪经”呀。

  

  据《开元圣教录》记载,在咱中华民族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在位时期,年号名为长寿的,长寿二年,也就是公元693年,罽宾国沙门佛陀多罗,在东都洛阳白马寺翻译出了这部《圆觉经》。

  《圆觉经》与《楞严经》一样,译文极为优美流畅,同属于翻译得最成功的中文佛经之列。再加上其中的法义自成一体,次序井然,对于学习和修行都具有着切实而生动的指导意义。所以呀,无论僧俗,所有的佛弟子们都非常重视它。

  从古至今,从唐朝到当代,《圆觉经》在抄写、刻板印刷和流传的过程当中,基本保持了原样,真是我们学佛人的一大幸事呀!佛经就这样在历代高僧和大居士们的护持下,得以流芳千古,启迪和利益了无数的有缘人。

  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通过对于《圆觉经》十几年的闻思修,切身感受,从中获益匪浅,越是深入学习,就越体会到了佛陀的觉海无边呀!

  

  记得以前有一次,在某地讲《圆觉经》的时候,有人问我:“法师,请问这部《圆觉经》属于哪个宗派呢?”

  “哈,还有这样的问法呀?”

  “是啊,法师,大家都是这样探讨的呀。”

  “好吧,我告诉您,学习佛法千万不能随大流,不能总是往概念上面去跑呀!打个不雅的比方,比如说,您家里有三兄弟,您是其中之一。那么请问,您父亲,是属于哪个儿子的呢?”

  “啊?不能这么说吧,先有我爹,后有我们呀,父亲怎么能够属于哪个儿子呢!”

  “对啦!您想呀,在这佛教里面,先有佛陀和佛经,后有祖师和宗派,佛陀和佛经就好比父亲,祖师和宗派就如同儿子,怎么能说佛经是属于哪个宗派的呢!这不颠倒了吗?”

  “这样啊?可大家都这样说呀!”

  “人云亦云是不行的呀!要知道,所谓的佛教宗派,通常并不是哪位祖师刻意创立的,否则的话,岂不说明这位祖师我执很重吗!那还叫啥祖师呢!实际情况是,某位祖师特别重视某部佛经,或者某几部佛经,并依据此佛经开显了一系列的修法,功效显著。所以,很多弟子们都前后追随,时间一长,就自然形成了某个佛教宗派。因此呢,佛经,包括《圆觉经》在内,并不属于任何一个佛教宗派,而是属于佛陀,属于一切相信它的有缘人呀!”

  “哦,我有点儿明白啦!那么,哪个宗派比较重视《圆觉经》呢?”

  “最早重视并弘扬《圆觉经》的,是唐代禅宗的一些高僧,南宋时期,宋孝宗还亲自为《圆觉经》做了御注,也是受到了禅宗高僧的影响。还是在唐代,当圭峰宗密大师做了《圆觉经疏》以后,华严宗的大德们开始特别推崇,前后很多人讲解并注疏《圆觉经》。到了元代,天台宗的高僧们也纷纷注解《圆觉经》,与华严宗的大德们互辩法义,并且流传到了日本,相当盛行。

  总之,禅宗、华严宗和天台宗的高僧们,都非常重视《圆觉经》,做的注解也很多。其中,以宗密大师的疏影响力最大;其次,明末高僧憨山大师的《圆觉经直解》则比较简明易懂;近代呢,民国高僧太虚大师有一部《圆觉经略释》,也是很好的参考资料啊。”

  

  絮絮叨叨地到了这里,各位兄弟姐妹们,对于《圆觉经》到底是什么东东,大概心中有数了吧。好,咱们就开始品品其中的趣味和宗旨吧。

  

  

《趣品《圆觉经》之一》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会飞的国王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