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趣品《圆觉经》之二十▪P6

  ..续本文上一页啊。

  ——哎,既要有修行的方向,又要顺其自然,嘿嘿,如此中道自然的心境,您哪,善巧把握吧。

  最要不得的,就是有一些人,为了开悟,为了证果,为了证明自己很行,很了不起,为了显现自我价值,然后呢?拼命地钻书本,从里面寻找悟境,寻找悟道的知识,记下来,嘿嘿,再拿出来炫耀,作为自己的成就。

  ——这种人哪,无药可救。咱哪,千万要远离他们。那么,咱大家,到底该咋修行呢?请听世尊的解说:

  

  但当精勤降伏烦恼,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断令断。贪、嗔、爱、慢,谄曲、嫉妒,对境不生;彼我恩爱,一切寂灭。佛说是人,渐次成就;求善知识,不堕邪见。

  

  “应当让他们,精进地降伏心里的烦恼,发起广大勇猛的上进心,还没有证得的智慧,要争取实证它;还没有断掉的烦恼,要争取断除它。”

  “就这样勤奋地修行,一直到贪婪心、嗔恨心、爱恋心、傲慢心、谄曲心和嫉妒心,等等,在面对着各种境界的时候,都不会再产生了;乃至于,对于别人和自己的分别执着,对于恩爱情感的牵挂,也都悄然平息了。”

  “佛陀说啊,像这样的修行人,会逐渐获得成就的。同时,也需要向真正的善知识参学求教,才不会堕落到邪见当中去。”

  

  哎,作为学佛人,咱哪,就是要学习觉悟和解脱,佛者,觉也。而贪、嗔、痴、慢、谄曲、嫉妒,等等烦恼呢?嘿嘿,就是不觉悟、不解脱呀!

  这些烦恼是从哪里来的呢?哎,就来自于“彼我恩爱”,也就是对于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的分别执着呀。所以,要想降伏烦恼,咱呢,必须要通过学习,明了并断除我相,乃至于四相。

  这段经文,世尊也是在小结性地回应净诸业障菩萨的提问,哎,所谓“使诸众生迷闷不入”的,正是咱大家的“彼我恩爱”之心呀。

  就如同净诸业障菩萨,在本章开始所说的那样,世尊的解答,为咱大家详尽地讲说了“开悟法性”之妙法,给咱们大家“做将来眼”,也就是为咱提供了通往未来成佛之路的智慧眼啊。

  到这里,本章法义即将圆满,最后,世尊再次叮咛大家:

  

  若于所求,别生憎爱,则不能入清净觉海。

  

  “在向善知识求学的时候,如果对于善知识,或者是所求学的法门,还要产生爱憎之心的话,这样的人,就没有办法悟入清净觉性之海。”

  

  ——哎,或许咱大家呀,不会憎恨善知识,但是呢?有的人会“爱”上善知识,爱上善知识的智慧,爱上善知识的才华,爱上善知识的慈悲心,乃至于爱上善知识的相貌,等等。嘿嘿,这种人哪,真是颠倒呀!

  不过,还有更颠倒的,哎,“爱”上善知识的这个人,竟然成功了,那位善知识呢?也用“爱”给予了回应,于是,一拍即合,恩恩爱爱去了。这种情况呢?就是所谓的“伪善知识”,各位兄弟姐妹,咱,千万千万要远离呀。

  另外,有的人会极其热爱所求学的法门,于是呢,他就会贬低、憎恶其它的,他认为低劣的法门,这就是偏激的法执,这样的心境,也是没法子悟入清净觉性的。

  实际上,诸佛菩萨,平等观察一切法,即使对于邪教和邪法,也不会产生憎恶之心,而只是平等地敬而远之呀。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到这时呢,本章的法义基本圆满了,按照惯例,世尊要用偈语重述一遍长行的内容,于是,世尊这样说道:

  

  净业汝当知!一切诸众生,

  皆由执我爱,无始妄流转。

  未除四种相,不得成菩提。

  爱憎生于心,谄曲存诸念,

  是故多迷闷,不能入觉城。

  若能归悟刹,先去贪嗔痴,

  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终不堕邪见。

  所求别生心,究竟非成就。

  

  “净诸业障菩萨,你要知道啊!一切芸芸众生,都因为执着于我和爱我之心,所以才会落入无始以来,虚妄的生死流转。”

  “只因为他们,尚未除去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所以不能够成就无上正觉。”

  “面对各种境界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爱憎之心,以及种种不爽直的谄曲之念,所以呀,他们常常会陷入迷惑苦闷当中,而不能够悟入觉性之城。”

  “如果有人,能够归心于觉悟之境域,那么,首先要除去贪、嗔、痴,连对于正法的热爱之心也不应当有,佛陀说这样的人,可以逐渐获得成就。”

  “要知道,所谓的我,以及我的身心,本来就不曾有,都是幻化的显现;那么,到底有谁,能够产生憎爱之心呢?”

  “这样的人,在修行当中,还应当向善知识求学,那么,就不会落入到邪见当中去。”

  “但是,如果对于善知识或者所求学的法门,还要产生爱憎分别的话,那么,终究也没有办法获得成就。”

  

  至此,本章圆满。咱哪,遵从世尊的教诲,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放下爱憎之心,看破我相,哎,这样修学,自然会渐入佳境啊。

  在净诸业障菩萨之后,由本经十二圆觉菩萨当中的第十位,普觉菩萨,替咱大家向佛请法,主要是请问关于善知识和禅病的问题。咱哪,继续洗耳恭听。

  

  

《趣品《圆觉经》之二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