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趣品《圓覺經》之二十▪P6

  ..續本文上一頁啊。

  ——哎,既要有修行的方向,又要順其自然,嘿嘿,如此中道自然的心境,您哪,善巧把握吧。

  最要不得的,就是有一些人,爲了開悟,爲了證果,爲了證明自己很行,很了不起,爲了顯現自我價值,然後呢?拼命地鑽書本,從裏面尋找悟境,尋找悟道的知識,記下來,嘿嘿,再拿出來炫耀,作爲自己的成就。

  ——這種人哪,無藥可救。咱哪,千萬要遠離他們。那麼,咱大家,到底該咋修行呢?請聽世尊的解說:

  

  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嗔、愛、慢,谄曲、嫉妒,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佛說是人,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

  

  “應當讓他們,精進地降伏心裏的煩惱,發起廣大勇猛的上進心,還沒有證得的智慧,要爭取實證它;還沒有斷掉的煩惱,要爭取斷除它。”

  “就這樣勤奮地修行,一直到貪婪心、嗔恨心、愛戀心、傲慢心、谄曲心和嫉妒心,等等,在面對著各種境界的時候,都不會再産生了;乃至于,對于別人和自己的分別執著,對于恩愛情感的牽挂,也都悄然平息了。”

  “佛陀說啊,像這樣的修行人,會逐漸獲得成就的。同時,也需要向真正的善知識參學求教,才不會墮落到邪見當中去。”

  

  哎,作爲學佛人,咱哪,就是要學習覺悟和解脫,佛者,覺也。而貪、嗔、癡、慢、谄曲、嫉妒,等等煩惱呢?嘿嘿,就是不覺悟、不解脫呀!

  這些煩惱是從哪裏來的呢?哎,就來自于“彼我恩愛”,也就是對于我相、人相、衆生相和壽命相的分別執著呀。所以,要想降伏煩惱,咱呢,必須要通過學習,明了並斷除我相,乃至于四相。

  這段經文,世尊也是在小結性地回應淨諸業障菩薩的提問,哎,所謂“使諸衆生迷悶不入”的,正是咱大家的“彼我恩愛”之心呀。

  就如同淨諸業障菩薩,在本章開始所說的那樣,世尊的解答,爲咱大家詳盡地講說了“開悟法性”之妙法,給咱們大家“做將來眼”,也就是爲咱提供了通往未來成佛之路的智慧眼啊。

  到這裏,本章法義即將圓滿,最後,世尊再次叮咛大家:

  

  若于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

  

  “在向善知識求學的時候,如果對于善知識,或者是所求學的法門,還要産生愛憎之心的話,這樣的人,就沒有辦法悟入清淨覺性之海。”

  

  ——哎,或許咱大家呀,不會憎恨善知識,但是呢?有的人會“愛”上善知識,愛上善知識的智慧,愛上善知識的才華,愛上善知識的慈悲心,乃至于愛上善知識的相貌,等等。嘿嘿,這種人哪,真是顛倒呀!

  不過,還有更顛倒的,哎,“愛”上善知識的這個人,竟然成功了,那位善知識呢?也用“愛”給予了回應,于是,一拍即合,恩恩愛愛去了。這種情況呢?就是所謂的“僞善知識”,各位兄弟姐妹,咱,千萬千萬要遠離呀。

  另外,有的人會極其熱愛所求學的法門,于是呢,他就會貶低、憎惡其它的,他認爲低劣的法門,這就是偏激的法執,這樣的心境,也是沒法子悟入清淨覺性的。

  實際上,諸佛菩薩,平等觀察一切法,即使對于邪教和邪法,也不會産生憎惡之心,而只是平等地敬而遠之呀。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到這時呢,本章的法義基本圓滿了,按照慣例,世尊要用偈語重述一遍長行的內容,于是,世尊這樣說道:

  

  淨業汝當知!一切諸衆生,

  皆由執我愛,無始妄流轉。

  未除四種相,不得成菩提。

  愛憎生于心,谄曲存諸念,

  是故多迷悶,不能入覺城。

  若能歸悟刹,先去貪嗔癡,

  法愛不存心,漸次可成就。

  我身本不有,憎愛何由生?

  此人求善友,終不墮邪見。

  所求別生心,究竟非成就。

  

  “淨諸業障菩薩,你要知道啊!一切芸芸衆生,都因爲執著于我和愛我之心,所以才會落入無始以來,虛妄的生死流轉。”

  “只因爲他們,尚未除去我相、人相、衆生相和壽命相,所以不能夠成就無上正覺。”

  “面對各種境界的時候,他們就會産生愛憎之心,以及種種不爽直的谄曲之念,所以呀,他們常常會陷入迷惑苦悶當中,而不能夠悟入覺性之城。”

  “如果有人,能夠歸心于覺悟之境域,那麼,首先要除去貪、嗔、癡,連對于正法的熱愛之心也不應當有,佛陀說這樣的人,可以逐漸獲得成就。”

  “要知道,所謂的我,以及我的身心,本來就不曾有,都是幻化的顯現;那麼,到底有誰,能夠産生憎愛之心呢?”

  “這樣的人,在修行當中,還應當向善知識求學,那麼,就不會落入到邪見當中去。”

  “但是,如果對于善知識或者所求學的法門,還要産生愛憎分別的話,那麼,終究也沒有辦法獲得成就。”

  

  至此,本章圓滿。咱哪,遵從世尊的教誨,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放下愛憎之心,看破我相,哎,這樣修學,自然會漸入佳境啊。

  在淨諸業障菩薩之後,由本經十二圓覺菩薩當中的第十位,普覺菩薩,替咱大家向佛請法,主要是請問關于善知識和禅病的問題。咱哪,繼續洗耳恭聽。

  

  

《趣品《圓覺經》之二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