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趣品《圓覺經》之十九

  趣品《圓覺經》之十九

  (第八章 辯音菩薩所問章)

  于是,辯音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在威德自在菩薩,替咱請問了,此圓覺法門的叁種實修方法之後,這時啊,本經的第八位菩薩,辯音菩薩,繼續替咱向佛請問,關于這叁種實修方法,在實際運用的時候,能夠演變出多少種修行方便。

  于是啊,辯音菩薩在大衆當中,從座位上站起來,五體投地地禮拜佛陀。起身之後,圍繞著佛陀,順時針繞佛叁圈,哎,又回到了剛才拜佛的地方,雙膝跪地,雙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說道:

  

  大悲世尊!如是法門,甚爲希有!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開示的如此奇妙之法門,真是太稀有啦!”

  

  哎,在請法之前,辯音菩薩和其他菩薩一樣,首先由衷地贊歎世尊,也贊歎這個不可思議的圓覺法門。

  ——有人說啦,嗨,這些菩薩們,真會拍馬屁呀!

  ——嘿嘿,您有所不知,這還真不是拍馬屁。因爲啊,在無量劫的生生死死當中,能夠遇到這樣的真實妙法,的確是無比稀有的。而且,有的人就算是能夠遇到,能夠聽到,由于緣分比較淺的緣故,他也沒有辦法相信,不會依教奉行,可謂當面錯過啊!

  不僅如此,據佛經上說呀,有很多時候,整個世界在無量劫當中,連一個發菩提心的人都沒有。爲啥呢?嘿嘿,沒有聞法的因緣呀!所以說呢,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世尊!此諸方便,一切菩薩于圓覺門,有幾修習?願爲大衆及末世衆生,方便開示,令悟實相。

  

  贊歎世尊慈悲,贊歎妙法殊勝之後,辯音菩薩正式替咱向佛陀請法,菩薩說道:

  “世尊啊!您前面所開示的,這叁種實修的方便法門,對于一切菩薩來說,他們實踐此圓覺妙法,並加以運用的時候,到底有幾種具體的修行方法呢?”

  “但願您哪,爲了在會的大衆,以及末法時代的衆生,再給予善巧的開示,讓大家啊,都能夠證悟實相。”

  

  哎,前一章當中,世尊開示了奢摩他、叁摩缽提和禅那,叁種開悟淨圓覺心之後的實修方法。那麼,這叁種方法,應當怎樣配合與運用呢?這對于菩薩們來說很重要,可以指導那些已經“悟淨圓覺”的菩薩們,通過實修,而證悟實相。所以呢,辯音菩薩,特意替咱大家向佛請問。

  關于世尊的解答,咱一會兒仔細聆聽。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辯音菩薩這樣向佛請法以後,再次五體投地,禮拜佛陀,而且呀,像這樣的請法儀軌,竟然重複了叁次,從始至終,有條不紊。

  

  爾時,世尊告辯音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爲諸大衆,及末世衆生,問于如來如是修習。汝今谛聽,當爲汝說。

  

  這時呢,由于辯音菩薩的殷勤祈請,法緣已經具備,于是啊,世尊輕舒圓音,告訴辯音菩薩說:

  “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你們能夠替在座的大衆,以及末法時代的衆生,向如來請問,這叁種實修法門的具體運用,到底有多少種修行。”

  “現在,請你們仔細聆聽,如來將要爲大家解說。”

  

  時,辯音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當時啊,得到了世尊的贊許,和將要說法的承諾以後,辯音菩薩心中充滿歡喜,和在座的大衆們一起,默然無聲,靜靜地傾聽。

  

  善男子!一切如來圓覺清淨,本無修習及修習者。一切菩薩及末世衆生,依于未覺幻力修習,爾時便有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于是,世尊開始解答辯音菩薩的問題:

  “各位善男子!大家要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一切叁世如來的圓滿覺性,本來就是清淨的,其中,根本就沒有可修習的圓覺境界,以及能修習的人。”

  “一切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衆生,在開悟淨圓覺心以後,依托于尚未到達正覺的,以幻修幻之道力來修習,將叁種法門加以實際運用,這時啊,就有了二十五種清淨定輪。”

  

  哎,各位兄弟姐妹,首先,咱時時刻刻都不要忘記了,咱大家就是未來佛。因爲呀,“一切如來”就是指“十方叁世一切佛”,咱們,都在裏面呀。

  佛陀也好,菩薩也好,咱們也好,大家共有的圓滿覺性,哎,它本來就是清淨圓滿的。所以呢,其中根本就沒有對立差別,而是圓融一味的。于是呀,所謂的圓滿覺性,它不是修出來的,也沒有啥境界需要去修習;當然,更沒有一個修行者啦。否則呢?嘿嘿,對立就産生了,那就不圓融,也不圓滿啦。

  不過,就算是諸位菩薩,或者已經開悟淨圓覺心的末法時代衆生,都還尚未獲得正覺,都還在幻化當中。哎,依照《圓覺經》裏面,前叁章的內容,菩薩和咱大家都還需要“以幻修幻”,需要“未覺幻力”的支持。

  ——啥叫“未覺幻力”呢?

  嘿嘿,就是說呀,咱自己知道,咱尚未獲得正覺,這就叫做“有自知之明”;同時呢?咱也不甘心沈淪在幻覺當中,咱要向佛陀學習,向諸大菩薩學習,咱也要成就正覺,哎,這就叫做“見賢思齊”。于是呢?咱就有了一種無窮無盡的修行動力——它就是“未覺幻力”,雖然它還屬于幻覺,但是,它非常可貴,咱成佛作祖,回歸本來,都靠它啦。

  于是呢?在“悟淨圓覺”的基礎上,在“未覺幻力”的支持下,咱就開始踏上了實修之路。所修行的內容呢?就是奢摩他、叁摩缽提和禅那,這叁種妙法門。

  哎,這叁種妙法門交錯運用,世尊告訴咱哪,就有了二十五種清淨定輪,所謂的“清淨定輪”,就是指幫助咱回歸圓覺清淨的,定慧運轉法門呀。

  

  到底是哪二十五種清淨定輪呢?哎,咱仔細聆聽世尊的解說:

  

  若諸菩薩唯取極靜,由靜力故,永斷煩惱,究竟成就;不起于座,便入涅槃。此菩薩者,名單修奢摩他。

  

  關于第一種清淨定輪,世尊說道:

  “在開悟淨圓覺心以後,如果諸位菩薩,只是安住在淨圓覺心當中,止息一切妄想雜念,專注于最寂靜的心性。由于心念寂靜的力量,而徹底斷除了一切煩惱,獲得了圓滿覺性的究竟成就。”

  “于是,這樣的菩薩們,就在禅坐當中,不用起身,就證入了大涅槃。”

  “這樣的菩薩們,叫做單修奢摩他法門。”

  

  哎,依據前一章當中世尊的教誨,所有的實修啊,都是在“悟淨圓覺”的基礎上開始的。所以呢,本章雖然沒有明說,但是,上下文自然繼承,法義一以貫之,嘿嘿,理應如此啊!

  憨山大師就認爲,原經文當中,在“若諸菩薩”之後,應該有“悟淨圓覺”四個字,只是翻譯的人省略了而已,《圓覺經直解》說:“標名應有悟淨圓覺四字,譯人略耳”,哎,有道理呀。

  

  關于“不起于座,便入涅槃”,大家不要理解爲:菩薩靜修獲得了圓滿成就以後,哎,就死啦,就舍棄色身啦。嘿嘿,實際上,釋迦牟尼佛就是“不起于座,便入涅槃”啊!啥意思呢?

  ——就是說呀,在禅坐當中,菩薩一念相應,徹底摧破無明幻覺,實證了圓滿覺性,不生不滅,就叫做“不起于座,便入涅槃”,也就是在禅坐當中圓成佛果的意思呀。

  至于,把色身的死亡,叫做涅槃,其實,倒是一種方便的說法了,爲啥呢?

  嘿嘿,因爲呀,就算色身還健在的時候,只要徹底斷除了無明,當下就已經實證了大般涅槃。那時候,一切法,無非是涅槃啊!

  所以呢,過去,有些老和尚們,把如實地開悟自性,也叫做“得涅槃”,因爲,自性本來不生不滅,就是涅槃。哎,比如會這樣問:“老菩薩,您啥時候得的涅槃啊?”

  ——那意思就是說呀:“老菩薩,您啥時候開悟的呢?”

  

  在第一種清淨定輪當中,菩薩悟淨圓覺以後,單修奢摩他法門,用內心最寂靜的力量,徹底斷除無明煩惱,就會成就圓滿覺悟,而證入大般涅槃。哎,就這樣直截了當,就這樣簡簡單單,與度不度衆生無關,與一切外在的因緣無關,因爲,圓滿覺性本來寂靜,本來就是涅槃啊。

  在菩薩覺悟的圓滿覺性當中來觀察,所謂的“度衆生”,就是“有生”;所謂的“不度衆生”,就是“有滅”,有生有滅,還叫啥涅槃呢?涅槃,本意就是不生不滅呀。

  所以呀,古代有不少禅師,在悟道了以後呢,啥閑事兒也不幹,就是靜修。哎,他住在山裏面,離人們呀,遠遠兒地,那真是:“才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山”啊!

  ——有些人,不屑于禅師們這樣的行徑,認爲他們學的是大乘佛法,走的是小乘路線。殊不知啊,嘿嘿,這些人的目光太短見啦!不好好學習經教,無知啊!

  哎,學到這兒,咱大家就明白了,這些禅師們,正是《圓覺經》上,二十五種清淨定輪當中的第一種,在悟淨圓覺以後,單修奢摩他法門的菩薩呀!因爲,修習奢摩他法門,對于環境的要求非常高,必須要遠離塵囂才行,才能夠寂靜其心呀。

  

  若諸菩薩唯觀如幻,以佛力故,變化世界種種作用,備行菩薩清淨妙行;于陀羅尼,不失寂念及諸靜慧。此菩薩者,名單修叁摩缽提。

  

  關于第二種清淨定輪,世尊說道:

  “在開悟淨圓覺心以後,如果諸位菩薩,只是觀察一切法如幻,于是,便以幻修幻,用佛性之力,也就是所悟的淨圓覺心之力,發起種種作用來淨化世間,變濁世爲淨土,具備菩薩的六波羅蜜,等等一切清淨妙行,廣度衆生。”

  “同時呢,菩薩能夠做到,對于所覺悟的妙圓覺陀羅尼,不會失去寂靜心,以及寂靜心當中所具有的種種妙智慧。”

  “這樣的菩薩們,叫做單修叁摩缽提法門。”

  

  ——哎,啥叫做“佛力”呢?

  嘿嘿,就是菩薩所覺悟的妙圓覺心之力呀!如達摩大師所說:“佛是西國語,此土雲覺性”,哎,咱的覺性,就是本來佛呀。

  ——這個佛力,它到底在哪裏呢?

  嘿嘿,各位兄弟姐妹,您是否向往輕松快樂呢?您是否希望內心充實呢?您是否多多少少有一些慈悲心呢?

  ——哎,這些,都是佛力呀!不僅如此,乃至于一切善法,乃至于衆生的一切善念,也都是佛…

《趣品《圓覺經》之十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