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趣品《圆觉经》之二十▪P5

  ..续本文上一页宰了,同时呢,也就有了相应的爱我之心,它就是无明心。”

  “这个爱我的无明心,它完全服务于自我的需求,因为修行众生的自我需求,是想成就涅槃,所以,无明心爱我的缘故,它也就会贪爱涅槃。于是,它就潜藏在修行人的心里,把无明爱根进行美化,装扮成涅槃的样子,让修行人满足到达涅槃的需求。”

  “反过来,有的修行人,他们认识到了我相的过失,就不再贪爱自我,转而憎恨自我。这个憎恨自我的心,还是无明心,它在憎恨自我的同时,也会憎恨生死轮回。”

  “他们不知道啊,爱憎之心就是真正的生死轮回。放下对于自我的贪爱没错,不过,又发起了一个憎恨生死轮回的心,恰恰再次陷入了生死轮回,所以,这就叫做不解脱呀。”

  

  ——哎,“有我爱者”,在其它版本上,也印做“有爱我者”,意思相近,前者更准确些,里面有省略,意思就是说:有我,就有爱我者。

  关于“不知爱憎(者)真生死故”这句经文,也有多种不同的版本,我个人倾向于“不知爱憎真生死故”,这样最契合文意,前后一致而贯通。

  

  关于怎样才知道一个修行人,所修的境界叫做不解脱,世尊如此提问:

  

  云何当知法不解脱?

  

  “好,如果说修行人,还有一个憎恨生死轮回的心,就叫做不解脱的话;那么,怎样才知道一个修行人,他所修行的法门和境界,确实是没有解脱呢?”

  

  世尊自问自答到:

  

  善男子!彼末世众生习菩提者,以己微证为自清净,犹未能尽我相根本。

  

  “各位善男子!那些末法时代修习菩提道的众生,往往把自己那一点儿微小的证悟,当做是自性本来的清净;其实呢,他们还没有能够除尽根本的我相。”

  

  ——各位兄弟姐妹,如今呀,有很多人自以为有了不错的悟境,或者是证量,但是呢?咱应该多聆听世尊的教诲,看看自己,是不是把一丁点儿微小的悟境,当做了大彻大悟呢?常常反观自省一下,对照着经文法义,看看自己是否已经完全除尽了最根本的我相呢?

  哎,世尊这段话,是教咱大家,来反省自身的修行,咱千万不要总是拿它去衡量别人,去挑别人的毛病,那呀,就与修行背道而驰了。

  至于,该怎样观察自己是否还有我相呢?哎,要在生活当中来观察,世尊这样开示咱:

  

  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

  

  “这些末法时代的修行人,如果有人前来赞叹他的修行和法门,他就会心生欢喜,于是呀,就想利益和度化对方;如果另外有人,前来诽谤、贬低他的修行成就的话,他就会产生嗔恨心。”

  “这就说明了,他们的我相还很坚固,还被第七识当中的相续思量,执着地维持着;这个我相潜伏在第八阿赖耶识里面,随时都游荡在六根当中,从来就不曾间断过呀。”

  

  哎,“则知我相坚固执持,潜伏藏识,游戏诸根,曾不间断”这句经文,其中的“执持”,是指第七识的基本作用,也就是维系我相,所以,第七识也被称为“俱生我执”。

  其中的“藏识”,也叫做“含藏识”,就是指第八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也就是咱大家在生死轮回当中,投胎转世的种子,这时呢,它也叫做“神识”。

  哎,当咱大家的身体死亡的时候,咱的“神识”不会消灭,它会超越身体,带着咱自己无量劫以来的习气种子,走向生命的下一站。通常,它会随着业力而显现为中阴身,然后,以神通力,寻找可以前往投胎的父母。

  和佛陀的如来藏相比较,咱的阿赖耶识,里面啥都不缺少,只是呢?多了一些虚妄的无明种子而已。哎,只要咱通过修学,彻底斩断虚妄的无明之后,咱的第八识,就将会转变成为如来藏,显现出大圆镜智,这就是所谓的“转识成智”。

  

  通过生活当中的观察,咱呢,就知道了,自己还没有做到毁誉不动,就说明呀,咱的我相还在,它藏在第八识里面,随时游荡在六根当中,从来没有间断过。

  所以呢,咱这样修行,就无法“悟净圆觉”,其后的种种实修呢?就更谈不上啦。因此,世尊说道: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各位善男子!这些末法时代的修行人,因为没有除去我相的缘故,所以,不能够悟入清净觉性。”

  

  ——那么,各位兄弟姐妹,咱应该怎样除去我相呢?

  嘿嘿,一方面,咱得认真闻、思、修,如同《圆觉经》这样的大乘了义经典,哎,咱哪,先要明白啥是我相,然后,依据世尊开示的修行方法,才好把它放下呀。

  另一方面,在生活当中呢,咱大汉民族的人呀,要想放下我执,破除我相,嘿嘿,首先呀,要学会放下面子。哎,咱中国人最要面子啦,“死要面子活受罪”嘛!为了这张虚无缥缈的脸皮,国人呢,时常会进行伪装,连修行人也不例外,总要装出个修行的模样,何苦来呢!

  哎,为了面子而伪装,这就失去了正直光明之心,也就陷入了谄曲之心,如《佛遗教经》所说:“谄曲之心,与道相违”呀。

  

  关于前文当中,“若复有人赞叹彼法,即生欢喜,便欲济度;若复诽谤彼所得者,便生嗔恨”这类人,为啥就说明他们还有我相呢?世尊开示到:

  

  善男子!若知我空,无毁我者。有我说法,我未断故。众生、寿命,亦复如是。

  

  “各位善男子!如果没有了我相的话,就会明了自我本空,毫无真实可言;那么,纵然别人诽谤自己,也终究没有一个自我会被贬低呀!怎么会产生嗔恨心呢!”

  “如果还有一个自我,可以修行,可以讲经说法,得到别人的赞叹以后就会欢喜,然后,这个自我还要去度化对方的话,这就说明,我相还不曾断除啊。”

  “只要我相还在,那么,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也一样,都还不曾断除。”

  

  哎,这段经文很清楚,是对前面那段经文的解读。如果咱听到赞叹就欢喜,遇到诽谤就嗔恨,嘿嘿,那就充分说明,咱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呀!否则的话,咱哪,无论别人赞叹或者贬低,都会如如不动了。

  像这样带着我相去修行,而又不去明了它,不肯破除它,嘿嘿,就是一种病态,不是真正的佛法呀!所以,世尊说道:

  

  善男子!末世众生说病为法,是故名为可怜愍者!虽勤精进,增益诸病,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各位善男子!末法时代的众生们,往往把那些修行当中的病态,叫做佛法;所以呀,如来把他们称之为“可怜悯者”,就是无知的可怜人呀!”

  “像他们这样,以病态的知见去修行,虽然不断地精进,只不过是增长了各种病态而已,因此呀,不能够悟入清净觉性。”

  

  哎,这真是“世间好语佛说尽,何用山僧重说法”呀!嘿嘿,咱这末法时代的种种现象,世尊呢,早在几千年前,就全给说明白啦!

  各位兄弟姐妹,您留心看看,咱这喧嚣的时代,那些所谓的修行人,所谓的佛弟子,乃至于所谓的善知识们,是否还在四相的病态当中呢?哎,您仔细观察,只是观察,心里明白就好,千万别吭声,为啥呢?

  ——嘿嘿,一吭声,一在意,咱自己呀,就执着在里面了,就陷入到了四相当中去啦。

  

  所以,不明了四相,不了断四相,修行就不会有任何成就。因此,世尊说道: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终不成就。

  

  “各位善男子!末法时代的众生们,不明了四相的缘故,就会陷入到知解当中,把经文当中如来的慧解,以及所修行的境界,变成了知识,记下来,当做是自己的修行。像这样,终究是无法获得成就的。”

  

  哎,佛法不全是知识,修行无关乎名相。所谓的“如来解”,是指如来的智慧,咱呢,理解过来。所谓的“所行处”,是指如来修行的境界,咱呢,学习过来。

  但是,咱千万不能把如来的智慧,在没有充分理解消化之前,就当做是自己的智慧;更不能把如来的修行境界,知道了以后,就当做是自己的修行境界。

  哎,明明没悟道,却以为自己悟道了;明明没证果,却以为自己证果了。就是下面这类自欺欺人的人:

  

  或有众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见胜进者,心生嫉妒。由彼众生未断我爱,是故不能入清净觉。

  

  “就好像啊,有的众生,尚未得道,却说自己得道了;尚未证果,却说自己证果了。但是,在见到超过自己的修行人的时候,心里却会产生嫉妒。”

  “这说明啊,他们还没有断除我相和爱我之心,因此,不能够悟入清净觉性。”

  

  ——哎,其实啊,悟道的人,通常不会宣说自己已经悟道了,那不等于自我标榜嘛。证果的人,通常也不会宣说自己已经证果了,那不还有我相嘛。

  除非呢?嘿嘿,除非是特殊情况下,因缘很殊胜,为了方便利益众生,而如实宣说;或者是在僧团集会的正式询问时,应当如实宣说。

  所谓的“胜进者”,就是指超过自己的人。所谓的“我爱”,就是指我相和爱我之心,其中,“我”就是“我相”;“爱”就是爱我之心,也就是“我执”呀。

  

  那么,既然不应当“以如来解及所行处,为自修行”,那咱该咋修行呢?世尊继续解说道:

  

  善男子!末世众生希望成道,无令求悟;唯益多闻,增长我见。

  

  “各位善男子!末法时代的众生们,如果希望成就道业的话,不要让他们追求开悟。因为,这样只不过是有益于广学多闻罢了,而且会增长自我的见解。”

  

  哎,咱哪,希望成就道业是好的,菩提大愿当中,都要发心成佛,这没有问题,这叫做正念与正愿。

  问题是,咱不应当追求开悟与证果,因为呀,修行是要顺其自然的。哎,这里面很微妙,您看,一方面,咱应当发愿成佛,发愿见性成佛,乃至于也可以发愿今生开悟、证果,等等;另一方面呢?咱又不应当追求修行的结果,不能追求开悟,不能追求证果,不能强求…

《趣品《圆觉经》之二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