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宰了,同時呢,也就有了相應的愛我之心,它就是無明心。”
“這個愛我的無明心,它完全服務于自我的需求,因爲修行衆生的自我需求,是想成就涅槃,所以,無明心愛我的緣故,它也就會貪愛涅槃。于是,它就潛藏在修行人的心裏,把無明愛根進行美化,裝扮成涅槃的樣子,讓修行人滿足到達涅槃的需求。”
“反過來,有的修行人,他們認識到了我相的過失,就不再貪愛自我,轉而憎恨自我。這個憎恨自我的心,還是無明心,它在憎恨自我的同時,也會憎恨生死輪回。”
“他們不知道啊,愛憎之心就是真正的生死輪回。放下對于自我的貪愛沒錯,不過,又發起了一個憎恨生死輪回的心,恰恰再次陷入了生死輪回,所以,這就叫做不解脫呀。”
——哎,“有我愛者”,在其它版本上,也印做“有愛我者”,意思相近,前者更准確些,裏面有省略,意思就是說:有我,就有愛我者。
關于“不知愛憎(者)真生死故”這句經文,也有多種不同的版本,我個人傾向于“不知愛憎真生死故”,這樣最契合文意,前後一致而貫通。
關于怎樣才知道一個修行人,所修的境界叫做不解脫,世尊如此提問:
雲何當知法不解脫?
“好,如果說修行人,還有一個憎恨生死輪回的心,就叫做不解脫的話;那麼,怎樣才知道一個修行人,他所修行的法門和境界,確實是沒有解脫呢?”
世尊自問自答到:
善男子!彼末世衆生習菩提者,以己微證爲自清淨,猶未能盡我相根本。
“各位善男子!那些末法時代修習菩提道的衆生,往往把自己那一點兒微小的證悟,當做是自性本來的清淨;其實呢,他們還沒有能夠除盡根本的我相。”
——各位兄弟姐妹,如今呀,有很多人自以爲有了不錯的悟境,或者是證量,但是呢?咱應該多聆聽世尊的教誨,看看自己,是不是把一丁點兒微小的悟境,當做了大徹大悟呢?常常反觀自省一下,對照著經文法義,看看自己是否已經完全除盡了最根本的我相呢?
哎,世尊這段話,是教咱大家,來反省自身的修行,咱千萬不要總是拿它去衡量別人,去挑別人的毛病,那呀,就與修行背道而馳了。
至于,該怎樣觀察自己是否還有我相呢?哎,要在生活當中來觀察,世尊這樣開示咱:
若複有人贊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複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
“這些末法時代的修行人,如果有人前來贊歎他的修行和法門,他就會心生歡喜,于是呀,就想利益和度化對方;如果另外有人,前來誹謗、貶低他的修行成就的話,他就會産生嗔恨心。”
“這就說明了,他們的我相還很堅固,還被第七識當中的相續思量,執著地維持著;這個我相潛伏在第八阿賴耶識裏面,隨時都遊蕩在六根當中,從來就不曾間斷過呀。”
哎,“則知我相堅固執持,潛伏藏識,遊戲諸根,曾不間斷”這句經文,其中的“執持”,是指第七識的基本作用,也就是維系我相,所以,第七識也被稱爲“俱生我執”。
其中的“藏識”,也叫做“含藏識”,就是指第八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也就是咱大家在生死輪回當中,投胎轉世的種子,這時呢,它也叫做“神識”。
哎,當咱大家的身體死亡的時候,咱的“神識”不會消滅,它會超越身體,帶著咱自己無量劫以來的習氣種子,走向生命的下一站。通常,它會隨著業力而顯現爲中陰身,然後,以神通力,尋找可以前往投胎的父母。
和佛陀的如來藏相比較,咱的阿賴耶識,裏面啥都不缺少,只是呢?多了一些虛妄的無明種子而已。哎,只要咱通過修學,徹底斬斷虛妄的無明之後,咱的第八識,就將會轉變成爲如來藏,顯現出大圓鏡智,這就是所謂的“轉識成智”。
通過生活當中的觀察,咱呢,就知道了,自己還沒有做到毀譽不動,就說明呀,咱的我相還在,它藏在第八識裏面,隨時遊蕩在六根當中,從來沒有間斷過。
所以呢,咱這樣修行,就無法“悟淨圓覺”,其後的種種實修呢?就更談不上啦。因此,世尊說道:
善男子!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各位善男子!這些末法時代的修行人,因爲沒有除去我相的緣故,所以,不能夠悟入清淨覺性。”
——那麼,各位兄弟姐妹,咱應該怎樣除去我相呢?
嘿嘿,一方面,咱得認真聞、思、修,如同《圓覺經》這樣的大乘了義經典,哎,咱哪,先要明白啥是我相,然後,依據世尊開示的修行方法,才好把它放下呀。
另一方面,在生活當中呢,咱大漢民族的人呀,要想放下我執,破除我相,嘿嘿,首先呀,要學會放下面子。哎,咱中國人最要面子啦,“死要面子活受罪”嘛!爲了這張虛無缥缈的臉皮,國人呢,時常會進行僞裝,連修行人也不例外,總要裝出個修行的模樣,何苦來呢!
哎,爲了面子而僞裝,這就失去了正直光明之心,也就陷入了谄曲之心,如《佛遺教經》所說:“谄曲之心,與道相違”呀。
關于前文當中,“若複有人贊歎彼法,即生歡喜,便欲濟度;若複誹謗彼所得者,便生嗔恨”這類人,爲啥就說明他們還有我相呢?世尊開示到:
善男子!若知我空,無毀我者。有我說法,我未斷故。衆生、壽命,亦複如是。
“各位善男子!如果沒有了我相的話,就會明了自我本空,毫無真實可言;那麼,縱然別人誹謗自己,也終究沒有一個自我會被貶低呀!怎麼會産生嗔恨心呢!”
“如果還有一個自我,可以修行,可以講經說法,得到別人的贊歎以後就會歡喜,然後,這個自我還要去度化對方的話,這就說明,我相還不曾斷除啊。”
“只要我相還在,那麼,人相、衆生相和壽命相也一樣,都還不曾斷除。”
哎,這段經文很清楚,是對前面那段經文的解讀。如果咱聽到贊歎就歡喜,遇到誹謗就嗔恨,嘿嘿,那就充分說明,咱還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和壽命相呀!否則的話,咱哪,無論別人贊歎或者貶低,都會如如不動了。
像這樣帶著我相去修行,而又不去明了它,不肯破除它,嘿嘿,就是一種病態,不是真正的佛法呀!所以,世尊說道:
善男子!末世衆生說病爲法,是故名爲可憐愍者!雖勤精進,增益諸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各位善男子!末法時代的衆生們,往往把那些修行當中的病態,叫做佛法;所以呀,如來把他們稱之爲“可憐憫者”,就是無知的可憐人呀!”
“像他們這樣,以病態的知見去修行,雖然不斷地精進,只不過是增長了各種病態而已,因此呀,不能夠悟入清淨覺性。”
哎,這真是“世間好語佛說盡,何用山僧重說法”呀!嘿嘿,咱這末法時代的種種現象,世尊呢,早在幾千年前,就全給說明白啦!
各位兄弟姐妹,您留心看看,咱這喧囂的時代,那些所謂的修行人,所謂的佛弟子,乃至于所謂的善知識們,是否還在四相的病態當中呢?哎,您仔細觀察,只是觀察,心裏明白就好,千萬別吭聲,爲啥呢?
——嘿嘿,一吭聲,一在意,咱自己呀,就執著在裏面了,就陷入到了四相當中去啦。
所以,不明了四相,不了斷四相,修行就不會有任何成就。因此,世尊說道: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爲自修行,終不成就。
“各位善男子!末法時代的衆生們,不明了四相的緣故,就會陷入到知解當中,把經文當中如來的慧解,以及所修行的境界,變成了知識,記下來,當做是自己的修行。像這樣,終究是無法獲得成就的。”
哎,佛法不全是知識,修行無關乎名相。所謂的“如來解”,是指如來的智慧,咱呢,理解過來。所謂的“所行處”,是指如來修行的境界,咱呢,學習過來。
但是,咱千萬不能把如來的智慧,在沒有充分理解消化之前,就當做是自己的智慧;更不能把如來的修行境界,知道了以後,就當做是自己的修行境界。
哎,明明沒悟道,卻以爲自己悟道了;明明沒證果,卻以爲自己證果了。就是下面這類自欺欺人的人:
或有衆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由彼衆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就好像啊,有的衆生,尚未得道,卻說自己得道了;尚未證果,卻說自己證果了。但是,在見到超過自己的修行人的時候,心裏卻會産生嫉妒。”
“這說明啊,他們還沒有斷除我相和愛我之心,因此,不能夠悟入清淨覺性。”
——哎,其實啊,悟道的人,通常不會宣說自己已經悟道了,那不等于自我標榜嘛。證果的人,通常也不會宣說自己已經證果了,那不還有我相嘛。
除非呢?嘿嘿,除非是特殊情況下,因緣很殊勝,爲了方便利益衆生,而如實宣說;或者是在僧團集會的正式詢問時,應當如實宣說。
所謂的“勝進者”,就是指超過自己的人。所謂的“我愛”,就是指我相和愛我之心,其中,“我”就是“我相”;“愛”就是愛我之心,也就是“我執”呀。
那麼,既然不應當“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爲自修行”,那咱該咋修行呢?世尊繼續解說道:
善男子!末世衆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
“各位善男子!末法時代的衆生們,如果希望成就道業的話,不要讓他們追求開悟。因爲,這樣只不過是有益于廣學多聞罷了,而且會增長自我的見解。”
哎,咱哪,希望成就道業是好的,菩提大願當中,都要發心成佛,這沒有問題,這叫做正念與正願。
問題是,咱不應當追求開悟與證果,因爲呀,修行是要順其自然的。哎,這裏面很微妙,您看,一方面,咱應當發願成佛,發願見性成佛,乃至于也可以發願今生開悟、證果,等等;另一方面呢?咱又不應當追求修行的結果,不能追求開悟,不能追求證果,不能強求…
《趣品《圓覺經》之二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