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潜藏在身心之内,难以觉察。”
哎,这段经文不容易理解,因为,太简略了。或许,每一位法师,都会有不同的解读吧。
实际上,当咱自以为证得了涅槃,自以为见到了清净觉性的时候,清净觉性只是咱“所见到的境界”而已;而咱“能见的那个心”呢?就是世尊所说的“一切业智”,也就是咱的那个有观照作用的智慧心。
——哎,依据常识,咱的心,没法直接见到心本身;就好像眼睛,不能够直接见到眼睛本身一样。所以呢?当咱见到清净觉性的时候,恰恰说明呀,咱的心还不是清净觉性,咱,还没有到达涅槃呀!
那咱的心是啥呢?嘿嘿,它既然不是清净觉性,那就只能是微细的相续分别心啦!哎,这也就是咱的“寿命相”了。咱这个微细的相续分别心,它念念不停地观照清净觉性,就有了类似于寿命的,一种流逝的感觉,所以叫做寿命相。它潜藏在咱的修行当中,维系着我相、人相、众生相,以及它本身,难以觉察;就如同,人们的命根,潜藏在身心当中,维持着人们的生命一样啊。
这其中的微细法义,咱继续听世尊的讲解:
善男子!若心照见一切觉者,皆为尘垢。觉、所觉者,不离尘故。如汤销冰,无别有冰,知冰销者。存我觉我,亦复如是。
“各位善男子!如果修行人的心,觉照到了一切觉悟境界的话,那么,他们觉照的心,和所觉照到的觉悟境界,恰恰都是幻化尘垢啊。”
“为什么呢?因为呀,还存有觉照,和所觉照之间的对立差别,就无法离开幻化尘垢的缘故。”
“就好比呀,当热水把冰融化了以后,就不会再有额外的冰,知道冰被融化了。否则呢?就说明冰还没有全部融化。”
“修行人还存有一个觉照之心,来觉照那个觉悟境界,道理也是一样的。其中,那个觉悟境界,就是我相;而觉照之心,就是我的寿命相;所以,还是自我在觉照自我。”
——哎,这里面的法义极为精妙。您看,热水把冰全部融化成水以后,就不会再有一块冰,知道自己被融化了,而全是水了。其中呢,冰,比喻咱的无明幻化之心;热水,比喻咱的如幻修行;最后的水呢,则比喻清净觉性,或者说觉悟和涅槃等等。
于是,当咱通过如幻的修行,把幻化的无明心灭尽了以后,这两个就都消融了,都圆融为清净觉性,都显现为涅槃。这时,不可能还有一个心,能够再去觉照到清净觉性,或者实证到涅槃,等等,否则呢?就说明无明心还在,我相还在。
其实呀,所谓的四相,都是一个我,表现在了四个方面而已。哎,您看,当咱以为自己证得了涅槃,或者成就了清净法身,等等,这个涅槃或者清净法身,就叫做咱的“心所证者”,如世尊前文所说,它就是咱的“我相”。
当咱自以为证得了涅槃的同时,咱也就觉悟了涅槃当中的妙法和妙理,等等,哎,这个妙法和妙理,就叫做咱的“心悟证者”,如世尊前文所说,它就是咱的“人相”。
当咱自以为证得了涅槃,并开悟了涅槃妙理的同时,咱哪,在自证的涅槃境界之外,在自悟的涅槃妙理之外,还是会有所明了的,比如那些咱认为不属于涅槃的境界,和不属于涅槃的道理,等等,哎,这些就是咱的“心自证悟所不及者”,如世尊前文所说,它就是咱的“众生相”。
当咱自以为证得了涅槃,并开悟了涅槃妙理的同时,咱呢,是用啥证得了涅槃,是用啥觉悟了涅槃妙理呢?嘿嘿,毫无疑问,咱的心实证了涅槃,咱的心觉悟了涅槃妙理呀。而所谓的涅槃妙理呢,正是清净觉性,所以呀,在咱自以为证得了涅槃,并开悟了涅槃妙理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咱的心觉照到了清净觉性,这个觉照的心及其觉照过程呢,也就是咱“心照清净觉所了者”,如世尊前文所说,它就是咱的“寿命相”。
——哎,各位兄弟姐妹,为了方便理解,咱再来把四相简要地小结一下:
啥叫“我相”呢?就是咱的心所实证的涅槃境界;
啥叫“人相”呢?就是咱的心所觉悟的涅槃妙理;
啥叫“众生相”呢?就是咱的心,在涅槃境界和涅槃妙理之外,所明了的其它境界和道理;
啥叫“寿命相”呢?就是咱的觉照之心呀!它能够觉照涅槃,揽涅槃为我相,潜藏在咱的修行当中,念念生灭,维系着生死幻相,难以觉察。
所以呀,四相当中,我相为根本。因此,世尊在后文当中,只提了一次四相,其它,都用我相来代替了,比如说“认一切我为涅槃故”,“犹未能尽我相根本”,“则知我相坚固执持”,以及“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净觉”,等等。
——不过呀,以上这些只是本人,对于经文当中“四相”的一种解读,而且是非主流解读。
那么,啥是主流解读呢?嘿嘿,那来自于唐代的圭峰宗密禅师,他老人家是解读《圆觉经》的权威人士,包括憨山大师等等,历代高僧大德在内,基本上都是继承他老人家的《圆觉经疏》和《圆觉经略疏》,再加以解说而已。
据《佛学大辞典》记载,《圆觉经略疏》下卷,关于四相,总结为“境智四相”,以区别于通常的“人我四相”,宗密大师是这样阐述的:
一、我相:众生于涅槃之理,心有所证,取其所证,心执着而不忘,认之为我,是名我相;
二、人相:比前我相,已进一步,不复认证为我,尚持我悟之心,是名人相;
三、众生相:较前人相又进一步,虽已超过我人之相,尚存了证了悟之相,是名众生相;
四、寿命相:比前众生相复进一步,虽已超过证悟之心,尚存能觉之智,如彼之命根,潜续于内,是名寿命相。
其中的含义,颇为精深,四相法义层层递进,是宗密大师对于本经当中,世尊所开示之四相的一种解读。不过,由于大师的《圆觉经略疏》等,文字比较古,较难理解,这也是当时的文风所致,所以,嘿嘿,作为一个懒人,俺就不去啃啦。
至于诸位兄弟姐妹,如何取舍,或者是别出心裁,能够有自己独到的合理解读,那也未尝不可呀!这学佛,也是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随缘而入,法无定法呀。
这样,在详细讲解了四相之后,对于净诸业障菩萨的提问:“若此觉心本性清净,因何染污,使诸众生迷闷不入?”世尊呢,解答为:“一切众生从无始来,妄想执有我、人、众生,及与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由此便生......”也就是解答为四相。
哎,因为咱和一切众生,执着于四相的缘故,所以才没有办法如实证悟清净觉性呀。下面,世尊对于净诸业障菩萨的提问,进行小结:
善男子!末世众生不了四相,虽经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为,终不能成一切圣果。是故名为正法末世。
“各位善男子!由于末法时代的众生们,不了解什么是四相,也就无法了结四相执着;所以呀,他们就算是经过了很多劫数的,勤奋而艰苦的修行,只能叫做有为法,终究不能够成就一切出世无为的圣果。”
“因此呀,虽然还有经教正法住世,却叫做末法时代。”
哎,所谓的“不了四相”,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不了解四相的法义,二是不能够了结四相的执着。
为啥呢?嘿嘿,因为呀,咱如今的人们,心思太粗乱了,虽然还有正法住世,哎,大乘佛教的正法,都记载在各部大乘经典当中,目前呢?基本都还健在。但是,能够认真学习,认真进行闻思修的人,太罕见了。
大家都在干啥呢?嘿嘿,不少学佛人都在寻找窍门,寻找修行的捷径,他们想啊,哎,修行太苦了,学习佛经太慢了,所以呀,找个近道儿,哎,咱一下子就开悟,一下子就无我,一下子就见性成佛,这多好啊!
——嘿嘿,您做梦吧!就算是咱大汉民族最利根的人——六祖惠能大师,咋样呢?自己不识字,还需要听到别人念《金刚经》才能够开悟呢!还需要半夜三更地,偷偷地听五祖大师为他讲解《金刚经》,才能够大彻大悟呀!您凭啥,不老老实实地学习佛经,就能够明心见性呢?
OK,就算您很修行,您禅修,您参话头,您止观,您得了禅定,了不起啊!但是,您要是不仔细学习佛经,连自己的我执和我相,到底是啥样子都不知道,咋能够断除呢?不断除我执和我相,咋能够开悟自性呢?就算是自以为开悟了,嘿嘿,还不就是落入世尊所说的,这四相当中去了嘛。
哎,实际情况就是如此,本来修行人就不多,再加上不肯认真学习了义佛经,不能够了解并破除四相,因此,真正开悟或证果的人,非常罕见。所以叫做“正法末世”,就是说,如来正法还健在,了义教典还健在,只是人世间的众生们衰没了而已呀!哎,人心衰没了,就叫做末法时代啊。
——为啥会这样呢?末法时代修行人的问题和病根在哪里呢?咱继续听世尊的解说:
何以故?认一切我为涅槃故,有证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认贼为子,其家财宝,终不成就。
“为什么呢?为什么不了四相就无法成就圣果呢?因为呀,不了四相,就会错认一切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错把它们当做了清净涅槃的缘故;错把有所证,有所悟叫做了成就的缘故啊!”
“这就好比呢,如果有人认贼为子,错认盗贼做儿子的话,他们家的财宝,终究是保不住的。”
——啥叫做“一切我”呢?
嘿嘿,就是指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和寿命相啊!因为,总体上是一个无明之我,表现为了四相差别而已呀。
哎,世尊用了“认贼为子”这个巧妙的比喻,告诉咱大家,如果不明了四相执着在哪里,不破除它们,那么,无论怎样修行,都是徒劳的,都还在无明错认当中,是不可能成就任何出世圣果的。
到底为啥呢?嘿嘿,咱听世尊的解说:
何以故?有我爱者,亦爱涅槃,伏我爱根,为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爱憎(者)真生死故,别憎生死名不解脱。
“为什么呢?为什么“认一切我为涅槃”就无法成就圣果呢?因为呀,错认我相为涅槃以后,就被我相所主…
《趣品《圆觉经》之二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