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趣品《圓覺經》之二十▪P4

  ..續本文上一頁潛藏在身心之內,難以覺察。”

  

  哎,這段經文不容易理解,因爲,太簡略了。或許,每一位法師,都會有不同的解讀吧。

  實際上,當咱自以爲證得了涅槃,自以爲見到了清淨覺性的時候,清淨覺性只是咱“所見到的境界”而已;而咱“能見的那個心”呢?就是世尊所說的“一切業智”,也就是咱的那個有觀照作用的智慧心。

  ——哎,依據常識,咱的心,沒法直接見到心本身;就好像眼睛,不能夠直接見到眼睛本身一樣。所以呢?當咱見到清淨覺性的時候,恰恰說明呀,咱的心還不是清淨覺性,咱,還沒有到達涅槃呀!

  那咱的心是啥呢?嘿嘿,它既然不是清淨覺性,那就只能是微細的相續分別心啦!哎,這也就是咱的“壽命相”了。咱這個微細的相續分別心,它念念不停地觀照清淨覺性,就有了類似于壽命的,一種流逝的感覺,所以叫做壽命相。它潛藏在咱的修行當中,維系著我相、人相、衆生相,以及它本身,難以覺察;就如同,人們的命根,潛藏在身心當中,維持著人們的生命一樣啊。

  這其中的微細法義,咱繼續聽世尊的講解:

  

  善男子!若心照見一切覺者,皆爲塵垢。覺、所覺者,不離塵故。如湯銷冰,無別有冰,知冰銷者。存我覺我,亦複如是。

  

  “各位善男子!如果修行人的心,覺照到了一切覺悟境界的話,那麼,他們覺照的心,和所覺照到的覺悟境界,恰恰都是幻化塵垢啊。”

  “爲什麼呢?因爲呀,還存有覺照,和所覺照之間的對立差別,就無法離開幻化塵垢的緣故。”

  “就好比呀,當熱水把冰融化了以後,就不會再有額外的冰,知道冰被融化了。否則呢?就說明冰還沒有全部融化。”

  “修行人還存有一個覺照之心,來覺照那個覺悟境界,道理也是一樣的。其中,那個覺悟境界,就是我相;而覺照之心,就是我的壽命相;所以,還是自我在覺照自我。”

  

  ——哎,這裏面的法義極爲精妙。您看,熱水把冰全部融化成水以後,就不會再有一塊冰,知道自己被融化了,而全是水了。其中呢,冰,比喻咱的無明幻化之心;熱水,比喻咱的如幻修行;最後的水呢,則比喻清淨覺性,或者說覺悟和涅槃等等。

  于是,當咱通過如幻的修行,把幻化的無明心滅盡了以後,這兩個就都消融了,都圓融爲清淨覺性,都顯現爲涅槃。這時,不可能還有一個心,能夠再去覺照到清淨覺性,或者實證到涅槃,等等,否則呢?就說明無明心還在,我相還在。

  其實呀,所謂的四相,都是一個我,表現在了四個方面而已。哎,您看,當咱以爲自己證得了涅槃,或者成就了清淨法身,等等,這個涅槃或者清淨法身,就叫做咱的“心所證者”,如世尊前文所說,它就是咱的“我相”。

  當咱自以爲證得了涅槃的同時,咱也就覺悟了涅槃當中的妙法和妙理,等等,哎,這個妙法和妙理,就叫做咱的“心悟證者”,如世尊前文所說,它就是咱的“人相”。

  當咱自以爲證得了涅槃,並開悟了涅槃妙理的同時,咱哪,在自證的涅槃境界之外,在自悟的涅槃妙理之外,還是會有所明了的,比如那些咱認爲不屬于涅槃的境界,和不屬于涅槃的道理,等等,哎,這些就是咱的“心自證悟所不及者”,如世尊前文所說,它就是咱的“衆生相”。

  當咱自以爲證得了涅槃,並開悟了涅槃妙理的同時,咱呢,是用啥證得了涅槃,是用啥覺悟了涅槃妙理呢?嘿嘿,毫無疑問,咱的心實證了涅槃,咱的心覺悟了涅槃妙理呀。而所謂的涅槃妙理呢,正是清淨覺性,所以呀,在咱自以爲證得了涅槃,並開悟了涅槃妙理的同時,也就意味著,咱的心覺照到了清淨覺性,這個覺照的心及其覺照過程呢,也就是咱“心照清淨覺所了者”,如世尊前文所說,它就是咱的“壽命相”。

  ——哎,各位兄弟姐妹,爲了方便理解,咱再來把四相簡要地小結一下:

  啥叫“我相”呢?就是咱的心所實證的涅槃境界;

  啥叫“人相”呢?就是咱的心所覺悟的涅槃妙理;

  啥叫“衆生相”呢?就是咱的心,在涅槃境界和涅槃妙理之外,所明了的其它境界和道理;

  啥叫“壽命相”呢?就是咱的覺照之心呀!它能夠覺照涅槃,攬涅槃爲我相,潛藏在咱的修行當中,念念生滅,維系著生死幻相,難以覺察。

  所以呀,四相當中,我相爲根本。因此,世尊在後文當中,只提了一次四相,其它,都用我相來代替了,比如說“認一切我爲涅槃故”,“猶未能盡我相根本”,“則知我相堅固執持”,以及“彼修道者不除我相,是故不能入清淨覺”,等等。

  

  ——不過呀,以上這些只是本人,對于經文當中“四相”的一種解讀,而且是非主流解讀。

  那麼,啥是主流解讀呢?嘿嘿,那來自于唐代的圭峰宗密禅師,他老人家是解讀《圓覺經》的權威人士,包括憨山大師等等,曆代高僧大德在內,基本上都是繼承他老人家的《圓覺經疏》和《圓覺經略疏》,再加以解說而已。

  據《佛學大辭典》記載,《圓覺經略疏》下卷,關于四相,總結爲“境智四相”,以區別于通常的“人我四相”,宗密大師是這樣闡述的:

   一、我相:衆生于涅槃之理,心有所證,取其所證,心執著而不忘,認之爲我,是名我相;

   二、人相:比前我相,已進一步,不複認證爲我,尚持我悟之心,是名人相;

   叁、衆生相:較前人相又進一步,雖已超過我人之相,尚存了證了悟之相,是名衆生相;

   四、壽命相:比前衆生相複進一步,雖已超過證悟之心,尚存能覺之智,如彼之命根,潛續于內,是名壽命相。

  

  其中的含義,頗爲精深,四相法義層層遞進,是宗密大師對于本經當中,世尊所開示之四相的一種解讀。不過,由于大師的《圓覺經略疏》等,文字比較古,較難理解,這也是當時的文風所致,所以,嘿嘿,作爲一個懶人,俺就不去啃啦。

  至于諸位兄弟姐妹,如何取舍,或者是別出心裁,能夠有自己獨到的合理解讀,那也未嘗不可呀!這學佛,也是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隨緣而入,法無定法呀。

  

  這樣,在詳細講解了四相之後,對于淨諸業障菩薩的提問:“若此覺心本性清淨,因何染汙,使諸衆生迷悶不入?”世尊呢,解答爲:“一切衆生從無始來,妄想執有我、人、衆生,及與壽命,認四顛倒爲實我體。由此便生......”也就是解答爲四相。

  哎,因爲咱和一切衆生,執著于四相的緣故,所以才沒有辦法如實證悟清淨覺性呀。下面,世尊對于淨諸業障菩薩的提問,進行小結:

  

  善男子!末世衆生不了四相,雖經多劫勤苦修道,但名有爲,終不能成一切聖果。是故名爲正法末世。

  

  “各位善男子!由于末法時代的衆生們,不了解什麼是四相,也就無法了結四相執著;所以呀,他們就算是經過了很多劫數的,勤奮而艱苦的修行,只能叫做有爲法,終究不能夠成就一切出世無爲的聖果。”

  “因此呀,雖然還有經教正法住世,卻叫做末法時代。”

  

  哎,所謂的“不了四相”,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不了解四相的法義,二是不能夠了結四相的執著。

  爲啥呢?嘿嘿,因爲呀,咱如今的人們,心思太粗亂了,雖然還有正法住世,哎,大乘佛教的正法,都記載在各部大乘經典當中,目前呢?基本都還健在。但是,能夠認真學習,認真進行聞思修的人,太罕見了。

  大家都在幹啥呢?嘿嘿,不少學佛人都在尋找竅門,尋找修行的捷徑,他們想啊,哎,修行太苦了,學習佛經太慢了,所以呀,找個近道兒,哎,咱一下子就開悟,一下子就無我,一下子就見性成佛,這多好啊!

  ——嘿嘿,您做夢吧!就算是咱大漢民族最利根的人——六祖惠能大師,咋樣呢?自己不識字,還需要聽到別人念《金剛經》才能夠開悟呢!還需要半夜叁更地,偷偷地聽五祖大師爲他講解《金剛經》,才能夠大徹大悟呀!您憑啥,不老老實實地學習佛經,就能夠明心見性呢?

  OK,就算您很修行,您禅修,您參話頭,您止觀,您得了禅定,了不起啊!但是,您要是不仔細學習佛經,連自己的我執和我相,到底是啥樣子都不知道,咋能夠斷除呢?不斷除我執和我相,咋能夠開悟自性呢?就算是自以爲開悟了,嘿嘿,還不就是落入世尊所說的,這四相當中去了嘛。

  哎,實際情況就是如此,本來修行人就不多,再加上不肯認真學習了義佛經,不能夠了解並破除四相,因此,真正開悟或證果的人,非常罕見。所以叫做“正法末世”,就是說,如來正法還健在,了義教典還健在,只是人世間的衆生們衰沒了而已呀!哎,人心衰沒了,就叫做末法時代啊。

  

  ——爲啥會這樣呢?末法時代修行人的問題和病根在哪裏呢?咱繼續聽世尊的解說:

  

  何以故?認一切我爲涅槃故,有證有悟名成就故。譬如有人,認賊爲子,其家財寶,終不成就。

  

  “爲什麼呢?爲什麼不了四相就無法成就聖果呢?因爲呀,不了四相,就會錯認一切我相、人相、衆生相和壽命相,錯把它們當做了清淨涅槃的緣故;錯把有所證,有所悟叫做了成就的緣故啊!”

  “這就好比呢,如果有人認賊爲子,錯認盜賊做兒子的話,他們家的財寶,終究是保不住的。”

  

  ——啥叫做“一切我”呢?

  嘿嘿,就是指的我相、人相、衆生相和壽命相啊!因爲,總體上是一個無明之我,表現爲了四相差別而已呀。

  哎,世尊用了“認賊爲子”這個巧妙的比喻,告訴咱大家,如果不明了四相執著在哪裏,不破除它們,那麼,無論怎樣修行,都是徒勞的,都還在無明錯認當中,是不可能成就任何出世聖果的。

  到底爲啥呢?嘿嘿,咱聽世尊的解說:

  

  何以故?有我愛者,亦愛涅槃,伏我愛根,爲涅槃相。有憎我者,亦憎生死。不知愛憎(者)真生死故,別憎生死名不解脫。

  

  “爲什麼呢?爲什麼“認一切我爲涅槃”就無法成就聖果呢?因爲呀,錯認我相爲涅槃以後,就被我相所主…

《趣品《圓覺經》之二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