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品《圆觉经》之二十二
(第十一章 圆觉菩萨所问章)
于是,圆觉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在普觉菩萨,替咱向佛请问了,有关于善知识和禅病的问题以后,十二圆觉菩萨当中的第十一位,圆觉菩萨出场了,哎,要替咱大家,向佛请问关于如何依止于《圆觉经》,安居实修的法门。
于是啊,圆觉菩萨,在大众当中,从座位上站起来,五体投地,顶礼佛陀的双足;起身之后,围绕着佛陀,顺时针绕佛三圈,又回到了刚才拜佛的地方,双膝跪地,双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说道:
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净觉种种方便,令末世众生有大增益。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为我们大家,全面地讲说了,悟入清净觉性的种种修行方法;您的开示,对于末法时代的众生们,有着极大的利益。”
哎,咱这部《圆觉经》啊,世尊和十二位菩萨们,处处为咱末法时代的众生着想,深入浅出,从多个角度,反复宣说悟入清净觉性的各种修行方法。咱呢,一经闻法,就已经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利益,哎,“不因修习,而得善利”嘛。长远说来呢,那好处就更大啦,可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啊。
在赞叹世尊说法的利益之后,圆觉菩萨呢,正式替咱向佛请法: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开悟。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此圆觉中,三种净观,以何为首?惟愿大悲,为诸大众及末世众生,施大饶益。
“世尊啊!我和诸位菩萨们,如今已经开悟了圆满觉性。但是,对于那些佛陀灭度以后,还没有开悟的末法时代众生们来说,应当怎样进行安居,来实修这个圆觉妙法的清净境界呢?”
“在圆觉大总持法门当中,这三种清净观法里面,每种观法,最初的修行方法和境界是什么呢?”
“但愿您哪,以大慈悲心,为与会的诸位菩萨,以及末法时代的众生们,给予广大利益的法布施。”
哎,包括圆觉菩萨在内的十二位大菩萨,以及圆觉法会当中的许多菩萨们,都早已开悟了圆满觉性。何止是开悟呢?十二圆觉菩萨,几乎都是等觉位的大菩萨,所证境界呢,平等于佛陀,只是,尚未示现成佛做教主而已呀。
可是,咱大家还没有开悟净圆觉心,或者说圆满觉性,那该咋办呢?咱到底该咋修行呢?
——嘿嘿,有两条路:其一,依止于善知识,就如同前一章所说:“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恶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觉,心华发明,照十方刹”。哎,只要咱毫不怀疑地依止于善知识,如实地依教奉行,如佛所说,咱哪,必定会成就的。
可是,万一咱遇不到有缘的善知识,这该咋办呢?嘿嘿,那就要走第二条路了,哎,咱也可以依止于大乘经典,比如,咱这部《圆觉经》,进行实修,咱哪,同样可以开悟净圆觉心,乃至于获得相应的成就。
哎,这就是圆觉菩萨,替咱所问的实修法门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进行安居,来实修此圆觉妙法?二是在圆觉妙法的三种观法当中,每种观法,最初的修行方法和境界是什么?
——所谓的“三种净观,以何为首”,并不是指在这三个法门当中,来选择一个优先的修法;而是指后文的“是名三观初首方便”,显然,就是指三种观法最初的修行方法和境界呀。
关于世尊的解答呢?一会儿,咱仔细看后文。
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在这样问法之后,圆觉菩萨再次五体投地,礼拜佛陀,表示谢法。而且呀,像这样的请法仪轨,竟然重复了三次,从始至终,有条不紊。
尔时,世尊告圆觉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问于如来如是方便,以大饶益施诸众生。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这时呢,在普觉菩萨虔诚地请法之后,法缘已经具备,世尊准备说法。因此呀,世尊告诉圆觉菩萨说:
“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你们能够向如来请问,如此殊胜的方便法门,以便把广大法益,布施给一切众生。”
“现在,请你们仔细聆听,如来将要为大家解说。”
哎,所谓的“大饶益”,也就是广大而丰富的利益,诸佛菩萨们“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嘿嘿,这可不是喊口号哇!为啥呢?因为呀,通达“无我相”才是真菩萨呀!既然已经“无我相”,咋会为自己求安乐呢?所谓的“自己”又在哪里呢!
“无我相”的同时,也就会“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命相”,哎,四相都如同幻化,所以,其实,本无众生可度。不过呢?菩萨以大智慧神通,如实观察一切众生的心理状况,却发现,芸芸众生啊,因为无明错认的缘故,以为有我,以为有四相,以为有财色名利,以为有爱恨情仇,等等,以为这些都是真实的存在。
于是,分别心纷纭而起,执着念随想而生,无中生有,有里执实,贪嗔痴慢,弥满大千,一切都变得混杂纠缠而不通了,哎,到处都是郁闷、烦恼之苦啊!
所以,才有了如来的慈悲出世,才有了诸大菩萨的倾心护持,才有了这一场问答不绝的法会,哎,十二圆觉菩萨,知而故问;世尊呢,随缘解答。这一切,无非都是为了,把“大饶益”布施给咱们这些末法时代的众生啊。
时,圆觉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这时啊,在得到了世尊的赞叹,以及即将说法的允诺之后,圆觉菩萨,心生欢喜。和在座的大众们一起,默然无声,静静地聆听。
善男子!一切众生,若佛住世,若佛灭后,若法末时,有诸众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蓝,安处徒众,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
于是,世尊轻舒圆音,解答普觉菩萨的提问:
“各位善男子!一切尚未开悟净圆觉心的众生,无论佛陀在世的时候,还是佛陀灭度以后,或者是到了末法时代。”
“其中,如果有具备大乘根性的众生们,能够相信佛陀秘密不可思议的广大圆满觉悟之心,相信自己本来就具有,而想要修行成就此圆觉妙心的话;如果是在伽蓝道场当中,率领着弟子和大众们修行,有种种事务需要安排和料理的话,那么,就随着自己的能力,对于如来前面所讲说的《圆觉经》的内容,进行思维观察。”
哎,从这里开始,世尊开门见山地,解答圆觉菩萨的第一个问题:“若佛灭后,末世众生未得悟者,云何安居,修此圆觉清净境界?”
不过呢,世尊说得很清楚,安居修行圆觉法门是需要条件的,啥条件呢?
——嘿嘿,有三个条件:首先,要具备大乘根性。那就是说呀,宿世当中,曾经和大乘佛法结下过很深的因缘,哎,要么,曾经供养过大乘菩萨;要么,曾经修学过大乘了义教法;要么,曾经赞叹护持过大乘僧团,等等。
那么,如何知道,咱自己有没有大乘根性呢?嘿嘿,很简单,在您学习了《圆觉经》之后,您是否相信如来的“秘密大圆觉心”呢?您是否相信自己,乃至于一切众生,都完全具备如来的“秘密大圆觉心”呢?如果真地相信,就说明您确实有大乘根性呀!反之呢?只要还有一点儿怀疑,就说明还不具备。
其次呀,必须是大乘根性众生当中的“欲修行者”。啥意思呢?嘿嘿,就是说,光有大乘根性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有修行的坚定愿望才行。这呀,是咱末法时代最缺乏的。很多人都会说,哎呀!法师,谁不想修行呀?可是,我没有条件呀!哪像你们出家人,可以专门修行,羡慕啊!
——像这样的人,真要是有一天出家了,一百个里面,有九十九个是懒汉,基本都是混日子的。
实际情况也是如此,哎,如今,不算那些假和尚,就在真的僧人当中,“欲修行者”也非常少。我自己观察自己,在这方面,也还做得远远不够。虽然,相比较我教的学僧们来说,我要精进许多,但是,这只是相对而言,距离世尊的要求,还远着呢。
最后呢,是的,还需要有时间,有大量的闲下来的修行时间,这,也是不容易具备的。而且,光有时间还不行呀,你还得有基本的生活保证啊!哎,太忙了不行,没空修行;太穷了也不行,填不饱肚子,没地方呆,也实修不了呀。
所以呀,如今这时代,修行确实不容易。哎,您看,有钱的,条件好的,甭管是居士,还是僧人,嘿嘿,他还想享受一下生活呢!就算具有大乘根性,可是,这现成的幸福日子不过,跑去安居修行,有点儿太可惜了吧!也不符合时代潮流呀!
没钱的,条件差的呢?他们充分体会到了人生之苦,生存之艰辛,可是,他们还是不肯出离,他们说,法师啊,有没有啥发财的好办法呀?哎,等我发财了以后,我供养三宝,我好好修行,我大行菩萨道......其实呢?嘿嘿,他们呀,不发财还好,还有点儿清净心;等他们发财了以后呀,就忙着享受生活去了,压根儿就顾不上什么修行啦。
对于具备了前两个条件的人,哎,既有大乘根性,也真地愿意修行的话,在生活当中,修行,就可以开始了。咋修呢?世尊说得很清楚:“有缘事故,随分思察,如我已说。”就是说呀,在事务的闲暇,对于世尊前面所讲说的《圆觉经》经文,随着自己的理解能力,进行闻、思、修。
——学佛十七年以来,无论是在家做居士的时候,还是出家以后,我自己都是在做事之余,闻、思、修大乘经典,哎,就是“随分思察”。其中,就包括《圆觉经》。
——谁教我这样做的呢?嘿嘿,活人没教过我,是经典教我的。哎,这段经文,我在最初学佛的时候,就注意到了。不仅如此,我还注意到了,《金刚经》上面,世尊反复教咱们“受持读诵,为人解说”的学佛方法。
在善知识难得值遇的时代,其实,世尊早就给咱大家,提供了学佛修行的好方法,哎,就是依据大乘经典,进行闻、思、修,也就是受持读诵,乃至于随着自己的体会,方便地为别人讲解呀!
这样的人,能有成就吗?哎,《…
《趣品《圆觉经》之二十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