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品《圓覺經》之二十二
(第十一章 圓覺菩薩所問章)
于是,圓覺菩薩,在大衆中,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右繞叁匝,長跪叉手而白佛言:
在普覺菩薩,替咱向佛請問了,有關于善知識和禅病的問題以後,十二圓覺菩薩當中的第十一位,圓覺菩薩出場了,哎,要替咱大家,向佛請問關于如何依止于《圓覺經》,安居實修的法門。
于是啊,圓覺菩薩,在大衆當中,從座位上站起來,五體投地,頂禮佛陀的雙足;起身之後,圍繞著佛陀,順時針繞佛叁圈,又回到了剛才拜佛的地方,雙膝跪地,雙手交叉合掌,恭敬地向佛說道:
大悲世尊!爲我等輩,廣說淨覺種種方便,令末世衆生有大增益。
“大慈大悲的世尊啊!您爲我們大家,全面地講說了,悟入清淨覺性的種種修行方法;您的開示,對于末法時代的衆生們,有著極大的利益。”
哎,咱這部《圓覺經》啊,世尊和十二位菩薩們,處處爲咱末法時代的衆生著想,深入淺出,從多個角度,反複宣說悟入清淨覺性的各種修行方法。咱呢,一經聞法,就已經得到了不可思議的利益,哎,“不因修習,而得善利”嘛。長遠說來呢,那好處就更大啦,可謂是“一曆耳根,永爲道種”啊。
在贊歎世尊說法的利益之後,圓覺菩薩呢,正式替咱向佛請法:
世尊!我等今者已得開悟。若佛滅後,末世衆生未得悟者,雲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此圓覺中,叁種淨觀,以何爲首?惟願大悲,爲諸大衆及末世衆生,施大饒益。
“世尊啊!我和諸位菩薩們,如今已經開悟了圓滿覺性。但是,對于那些佛陀滅度以後,還沒有開悟的末法時代衆生們來說,應當怎樣進行安居,來實修這個圓覺妙法的清淨境界呢?”
“在圓覺大總持法門當中,這叁種清淨觀法裏面,每種觀法,最初的修行方法和境界是什麼呢?”
“但願您哪,以大慈悲心,爲與會的諸位菩薩,以及末法時代的衆生們,給予廣大利益的法布施。”
哎,包括圓覺菩薩在內的十二位大菩薩,以及圓覺法會當中的許多菩薩們,都早已開悟了圓滿覺性。何止是開悟呢?十二圓覺菩薩,幾乎都是等覺位的大菩薩,所證境界呢,平等于佛陀,只是,尚未示現成佛做教主而已呀。
可是,咱大家還沒有開悟淨圓覺心,或者說圓滿覺性,那該咋辦呢?咱到底該咋修行呢?
——嘿嘿,有兩條路:其一,依止于善知識,就如同前一章所說:“若善男子,于彼善友不起惡念,即能究竟成就正覺,心華發明,照十方刹”。哎,只要咱毫不懷疑地依止于善知識,如實地依教奉行,如佛所說,咱哪,必定會成就的。
可是,萬一咱遇不到有緣的善知識,這該咋辦呢?嘿嘿,那就要走第二條路了,哎,咱也可以依止于大乘經典,比如,咱這部《圓覺經》,進行實修,咱哪,同樣可以開悟淨圓覺心,乃至于獲得相應的成就。
哎,這就是圓覺菩薩,替咱所問的實修法門了,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如何進行安居,來實修此圓覺妙法?二是在圓覺妙法的叁種觀法當中,每種觀法,最初的修行方法和境界是什麼?
——所謂的“叁種淨觀,以何爲首”,並不是指在這叁個法門當中,來選擇一個優先的修法;而是指後文的“是名叁觀初首方便”,顯然,就是指叁種觀法最初的修行方法和境界呀。
關于世尊的解答呢?一會兒,咱仔細看後文。
作是語已,五體投地,如是叁請,終而複始。
在這樣問法之後,圓覺菩薩再次五體投地,禮拜佛陀,表示謝法。而且呀,像這樣的請法儀軌,竟然重複了叁次,從始至終,有條不紊。
爾時,世尊告圓覺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問于如來如是方便,以大饒益施諸衆生。汝今谛聽,當爲汝說。
這時呢,在普覺菩薩虔誠地請法之後,法緣已經具備,世尊准備說法。因此呀,世尊告訴圓覺菩薩說:
“太好了,太好了!善男子!你們能夠向如來請問,如此殊勝的方便法門,以便把廣大法益,布施給一切衆生。”
“現在,請你們仔細聆聽,如來將要爲大家解說。”
哎,所謂的“大饒益”,也就是廣大而豐富的利益,諸佛菩薩們“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嘿嘿,這可不是喊口號哇!爲啥呢?因爲呀,通達“無我相”才是真菩薩呀!既然已經“無我相”,咋會爲自己求安樂呢?所謂的“自己”又在哪裏呢!
“無我相”的同時,也就會“無人相”、“無衆生相”、“無壽命相”,哎,四相都如同幻化,所以,其實,本無衆生可度。不過呢?菩薩以大智慧神通,如實觀察一切衆生的心理狀況,卻發現,芸芸衆生啊,因爲無明錯認的緣故,以爲有我,以爲有四相,以爲有財色名利,以爲有愛恨情仇,等等,以爲這些都是真實的存在。
于是,分別心紛纭而起,執著念隨想而生,無中生有,有裏執實,貪嗔癡慢,彌滿大千,一切都變得混雜糾纏而不通了,哎,到處都是郁悶、煩惱之苦啊!
所以,才有了如來的慈悲出世,才有了諸大菩薩的傾心護持,才有了這一場問答不絕的法會,哎,十二圓覺菩薩,知而故問;世尊呢,隨緣解答。這一切,無非都是爲了,把“大饒益”布施給咱們這些末法時代的衆生啊。
時,圓覺菩薩奉教歡喜,及諸大衆,默然而聽。
這時啊,在得到了世尊的贊歎,以及即將說法的允諾之後,圓覺菩薩,心生歡喜。和在座的大衆們一起,默然無聲,靜靜地聆聽。
善男子!一切衆生,若佛住世,若佛滅後,若法末時,有諸衆生具大乘性,信佛秘密大圓覺心,欲修行者,若在伽藍,安處徒衆,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已說。
于是,世尊輕舒圓音,解答普覺菩薩的提問:
“各位善男子!一切尚未開悟淨圓覺心的衆生,無論佛陀在世的時候,還是佛陀滅度以後,或者是到了末法時代。”
“其中,如果有具備大乘根性的衆生們,能夠相信佛陀秘密不可思議的廣大圓滿覺悟之心,相信自己本來就具有,而想要修行成就此圓覺妙心的話;如果是在伽藍道場當中,率領著弟子和大衆們修行,有種種事務需要安排和料理的話,那麼,就隨著自己的能力,對于如來前面所講說的《圓覺經》的內容,進行思維觀察。”
哎,從這裏開始,世尊開門見山地,解答圓覺菩薩的第一個問題:“若佛滅後,末世衆生未得悟者,雲何安居,修此圓覺清淨境界?”
不過呢,世尊說得很清楚,安居修行圓覺法門是需要條件的,啥條件呢?
——嘿嘿,有叁個條件:首先,要具備大乘根性。那就是說呀,宿世當中,曾經和大乘佛法結下過很深的因緣,哎,要麼,曾經供養過大乘菩薩;要麼,曾經修學過大乘了義教法;要麼,曾經贊歎護持過大乘僧團,等等。
那麼,如何知道,咱自己有沒有大乘根性呢?嘿嘿,很簡單,在您學習了《圓覺經》之後,您是否相信如來的“秘密大圓覺心”呢?您是否相信自己,乃至于一切衆生,都完全具備如來的“秘密大圓覺心”呢?如果真地相信,就說明您確實有大乘根性呀!反之呢?只要還有一點兒懷疑,就說明還不具備。
其次呀,必須是大乘根性衆生當中的“欲修行者”。啥意思呢?嘿嘿,就是說,光有大乘根性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有修行的堅定願望才行。這呀,是咱末法時代最缺乏的。很多人都會說,哎呀!法師,誰不想修行呀?可是,我沒有條件呀!哪像你們出家人,可以專門修行,羨慕啊!
——像這樣的人,真要是有一天出家了,一百個裏面,有九十九個是懶漢,基本都是混日子的。
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哎,如今,不算那些假和尚,就在真的僧人當中,“欲修行者”也非常少。我自己觀察自己,在這方面,也還做得遠遠不夠。雖然,相比較我教的學僧們來說,我要精進許多,但是,這只是相對而言,距離世尊的要求,還遠著呢。
最後呢,是的,還需要有時間,有大量的閑下來的修行時間,這,也是不容易具備的。而且,光有時間還不行呀,你還得有基本的生活保證啊!哎,太忙了不行,沒空修行;太窮了也不行,填不飽肚子,沒地方呆,也實修不了呀。
所以呀,如今這時代,修行確實不容易。哎,您看,有錢的,條件好的,甭管是居士,還是僧人,嘿嘿,他還想享受一下生活呢!就算具有大乘根性,可是,這現成的幸福日子不過,跑去安居修行,有點兒太可惜了吧!也不符合時代潮流呀!
沒錢的,條件差的呢?他們充分體會到了人生之苦,生存之艱辛,可是,他們還是不肯出離,他們說,法師啊,有沒有啥發財的好辦法呀?哎,等我發財了以後,我供養叁寶,我好好修行,我大行菩薩道......其實呢?嘿嘿,他們呀,不發財還好,還有點兒清淨心;等他們發財了以後呀,就忙著享受生活去了,壓根兒就顧不上什麼修行啦。
對于具備了前兩個條件的人,哎,既有大乘根性,也真地願意修行的話,在生活當中,修行,就可以開始了。咋修呢?世尊說得很清楚:“有緣事故,隨分思察,如我已說。”就是說呀,在事務的閑暇,對于世尊前面所講說的《圓覺經》經文,隨著自己的理解能力,進行聞、思、修。
——學佛十七年以來,無論是在家做居士的時候,還是出家以後,我自己都是在做事之余,聞、思、修大乘經典,哎,就是“隨分思察”。其中,就包括《圓覺經》。
——誰教我這樣做的呢?嘿嘿,活人沒教過我,是經典教我的。哎,這段經文,我在最初學佛的時候,就注意到了。不僅如此,我還注意到了,《金剛經》上面,世尊反複教咱們“受持讀誦,爲人解說”的學佛方法。
在善知識難得值遇的時代,其實,世尊早就給咱大家,提供了學佛修行的好方法,哎,就是依據大乘經典,進行聞、思、修,也就是受持讀誦,乃至于隨著自己的體會,方便地爲別人講解呀!
這樣的人,能有成就嗎?哎,《…
《趣品《圓覺經》之二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