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如台北万华龙山寺、台南北门南鲲鯓代天府、高雄大树佛光山…….等,皆为台湾的重要宗教观光区(李铭辉,1993)。今以台湾较有名的宗教旅游说明如下:
(1)妈祖文化节
每年农历三月是妈祖诞辰,台湾各地都有大小不一庆祝妈祖诞辰的活动,而大甲妈祖的绕境活动,更是让人津津乐道;大甲妈祖进香遶境活动,始于大甲镇澜宫创建之时的湄洲进香活动,当时均由大安港或温寮港直接驶往湄洲,清朝时期大约每十二年举办一次,一直延续到日治时期、大安港废港,日本政府严禁台海两岸往来,终于在清末民初之际,前往湄洲进香活动因此停顿。后藉常往返于大甲与北港牛墟的牛贩,买卖牛只的经济活动,造成民间祈神还愿,答谢神恩的宗教行为,形成了大甲组团前往北港朝天宫进香的滥觞。
公元1987年,适逢妈祖成道千年,湄洲祖庙邀请海内外人士回祖庙参加活动,镇澜宫乃组团赴湄洲祖庙谒祖进香,前往妈祖诞生地──港里天后祖祠参拜。自此以后与祖庙的香火之缘再度延续。而每年的进香活动则于1988年改至 往嘉义新港奉天宫迄今。
每年农历三月,来自各地的十余万信徒组成声势浩大的进香队伍,以镇澜宫为出发点,在八天七夜中徒步来回本宫与新港奉天宫。遶境队伍跨越中部沿海四县市(台中、彰化、云林、嘉义),经过廿一个乡镇,八十余座庙宇,跋涉三百三十公里路,热闹的场景令人叹为观止,每年为台中县市创造十余亿元商机,而以此为基础所发展出的“妈祖国际观光文化节”,已成为台湾观光局所大力推广的重要节庆活动,近年更给合因节能省碳及休闲风气所带来动的自行车风潮,举办的万人妈祖祟拜(BIKE)活动,更将参与人潮进一步推广到爱好运动的人士,并打破单一活动骑自行车人数的金氏世界纪录。
(2)台南南鲲鯓代天府
二级古迹的台南南鲲鯓代天府,于清康熙三十三年高拱干所篡修“台湾府志”中名列台湾八景之一-“沙昆渔火”,今“鲲海古庙”亦为南瀛十胜之一,每年均吸引五百余万人潮,曾名列观光局所评定观光游客排行榜之榜首(左显能,1999),是全省最古老且规模最大的王爷庙;民国五十八年并经省政府核定为「台湾省宗教纪念物观光区”。每年逾五百万的朝圣人潮更曾使台南北门南鲲鯓代天府名挤观光局游客排行榜榜首(黄宗成、余幸娟,2000;黄宗成、沈进成、李谋监,2001)。
南鲲鯓代天府以五王圣诞日为主的节庆活动外,近年来于农历春节举办为期一个月的“七星平安桥”、 “蜈蜙阵”等活动,发扬传统宗教文化与民俗技艺不遗余力。代天府庙貌宏伟,建筑极具特色,并保留最多且最具传统的剪粘艺术,处处表现精采生动、精雕细琢的宗教艺术特色。庆成阁、万善公园、海山鲤池、虎丘胜景、龙泉亭、水濂洞天、沧海亭观涛等庭园胜景缀于庙区。(刘文三,1992)。
南鲲鯓代天府为方便游客所兴建成的康榔山庄,占地二公顷,采闽南传统建筑,提供民众休闲游憩的场所,更丰富其宗教观光资源,代天府内的“鲲瀛文化艺术馆”为地方文物艺术展示与保存中心,近年来,南鲲鯓代天府与地方政府合作,将“寺庙文化”与“观光休闲”作结合,举办多次宗教文化活动,如南鲲鯓文化祭、盐分地带文艺营等,逐渐朝宗教文化观光发展。(黄宗成,沈进成,李谋监,2001)。
(3)高雄佛光山
高雄佛光山为台湾地区第一座十方丛林,其中论建筑的气派、庙宇的宽广,佛像的雕塑,庭院的规划,殿阁的布置等皆与众不同,独树一格。佛光山形如莲花瓣状,仿效大陆四大名山而建设的,同时亦搜集参照了世界各国佛教圣地建筑之精华融合建造而成的。佛光山,是一座集中外古今佛教文化、教育、弘法、慈善、朝圣、观光为一体的僧信平等的道场胜地,自公元1967年开山至今,吸引不计其数的海内外游客前往朝山礼佛。
值得一提的是,至佛光山的游客,其参访动机以“修身养性享受清静”、“舒解身心调剂生活及”及“寻求精神慰藉与心灵平静”为主,而“体验神兆与异象”、 “喜爱民俗节庆追求热闹”及“参与佛教法会活动”则不是一般大众游客到佛光山的动机;而“游憩环境资源”也被游客认为是最大的游憩效益(沈进成、谢金燕,2003)。
1991年诞生的“中华佛光协会”及1992年成立的“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结合了欧、美、亚、非、澳五大洲的群英豪杰,为佛教史写下划时代的一页,而来自五湖四海的会员与游客,更使佛光山成为台湾的宗教观光胜地。2008年台湾进一步开放大陆人士来台观光,先遣的大陆“踩线团”来台进行观光考察时,更将佛光山列为必游的景点。佛光山在台湾推展观光的今天,己是不可或缺的旅游重镇。
五.结论
“宗教观光”结合信仰、文化、艺术与游憩,不但让旅游平民化,更可提升人民的文化水平与艺术气息,在心灵修养的同时也端正了社会风气,在观光的发展史中,其重要性将与日俱增。
(丁志魰:南华大学旅游事业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长)
《宗教旅游的发展与台湾盛况》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