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圣贤录易解 (往生比丘第三之五)▪P4

  ..续本文上一页。当时有一个名为孙翰的人,生病而死,经过一昼夜之后又醒过来,说:“我被阴间的鬼卒所勾摄,系缚在阎罗王的殿内,黑暗之中,忽然看见光明照亮天际,香华布满虚空,阎罗王拜倒在地上,迎接“西归大师”,并问大师是何人?回答云:“截流也!”。我以截流行策大师的光明所照,因此被放回来。”同一天,还有一个吴氏的子弟病死,过了一夜又醒过来,把所见到的情况说出,也和孙翰所说的一样。(余学斋集)

  清 海润、长泾僧

  海润。字西一,淮安(江苏)山阳人。清康熙二十九年(西元一六九○年)三月,到江宁(江苏)的华山,当时年仅二十多岁。大众问他修行什么法门,海润回答说:“念佛!”又问:“你来此作什么?”回答说:“我为生死大事而来,四月初一午时,我便要去了!”大众问:“往何处去?”回答说:“到时候你们自然可以见到。”到了那一天,大众忽然看见山顶有火光照耀天际,于是赶紧前往探视,只见海润跏趺端坐在贵人峰上,火苗从他的眼耳口鼻中迸出,燃烧他的身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全身依然端直,火势虽尽而身躯并未倾倒下来。

  当时无锡(江苏)的长泾,有一个庵,里面有一僧人,朴实愚钝,没有其他的特长,只是念佛而已。有一天,告诉大众说:“我明天将要去了!”到了明天,问他的徒弟说:“日中了吗?”徒弟回答说:“尚未。”他说:“那么,姑且再迟一些。”不久又问徒弟,徒弟回答:“日中了!”他于是登座,双腿跏趺而坐,口里自己出火焚烧火化自己的身体。(息庐剩言)

  清 指南

  指南。苏州常熟人,居住在东塔的吴王庵,终日沉默静坐念佛。人家给他钱,马上转施给别人。个性坦白率直,于一切处没有些微的系恋执著。当时有芝塘里的善心人士数人,倾心地归依他。清康熙三十年(西元一六九一年)六月,这些人士入城拜见指南法师,指南说:“下个月五日,要与诸位施主告别了!”大众依照约定的日期前往,指南并无其他的话,只是劝导他们好好专心念佛,然后端坐而往生。(净土约说后跋)

  清 超城

  超城。字霞标,徽州(安徽歙县)人,俗姓汪。最初礼拜一宝法师,剃度于常州(江苏武进县)的南岳寺。后来往杭州的南涧,受具足戒于天笠珍公。曾经参究“父母未生前”这个话头,有一天听到打板声,而有所省悟,于是作偈颂呈给珍公印证,珍公点头认可之。从此以后机锋敏捷锐利,随口说法,都成章句法则。后来入华顶山,开发重建深云庵的旧址,潜心修习净土法门。总兵蓝公作了一个异梦,于是捐赠金子帮助他建寺。等到建成之后,就把寺院交给广润镜法师,自己则回到南涧,不久之后客居于金坛的东禅寺,受县人李肖岩的邀请,建立净土寺。

  清康熙三十四年(西元一六九五年)秋天,净土寺落成,超城即刻请虞山(常熟县西北)的身叶萃法师继承方丈座席。同年十月六日,萃法师来到,超城于是设茶告别所有的护法信众,激励劝导大众极为深切。又将木柴堆积成高座,准备要焚身供佛,超城先到大雄宝殿拈香,说偈颂云:

  “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佛之一字我不喜闻,此仍然是乞丐小儿的技俩,必须要一直到“念兹在兹”,才是真正的现大丈夫相。”

  然后端坐在座位上开示大众说:“昔日释迦世尊。在涅槃会上,以手抚摩胸前,告诉大众云:“汝等好好观看我紫磨金色之身,好好瞻仰个够,不要令将来后悔。如果你们说我灭度了,那么就不是我的弟子。如果说我不灭度,那么也不是我的弟子。”当时百万亿大众,全部都契悟了。诸位仁者,看看这一群随著邪见追逐恶业的汉子们,经过万劫也没有解脱之期。却不知道释迦老人,讲经四十九年,说得天华乱坠,终究是一场虚设。于是直到临终末后关头,拚死了还是命根不断。超城上座我忍耐不住,今天暂且另外再用一种格式,使现前的大众,个个如龙得水去。”超城于是伸展两手说:

  “汝等善自观察我的四大本来空寂,五蕴亦非实有,离开这虚幻的臭皮囊,究竟要在何处与诸位相见。如果说我灭度了,那么你是我的同流;如果说我不灭度,你也是我的同流。何以故?大海若是不容纳,百川应该倒著流!”然后起座,引导大众绕佛,至堆积的木柴旁,升座。又问大众说:

  “高峰妙禅师道:“尽大地是个火坑,得何种三昧,才不会被烧去?”大众试试下一个转语。”东禅寺的格法师说:“正是老弟你的受用处!”超城举手笑说:“谢谢和尚证明。”于是拍手,说了一首长的偈颂。以双手拿了两个烛台说:“这个是金台呢?还是银台呢?直下构得,便知自性弥陀,便共证药王三昧。”然后合掌,三唱“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自己举火点燃木柴,大众环绕著诵《阿弥陀经》,诵到“今现在说法”时,超城突然高声说:“停!”。不久之后,又伸展两手,劈开木柴的火焰,现出全身,然后端坐而往生,时年三十五岁。东禅格法师,是超城的同门师兄弟,写下他所见的事迹而为超城作传记,当时各方都在传诵。(霞标禅师传。焚身说法记)

  清 明宏

  明宏。字梅芳,杭州人,年将二十岁,父亲为他娶媳妇,于是逃家而去。母亲痛哭,因此双眼失明。后来父母相继过世。明宏才在绍兴柯桥的弥陀庵剃度出家。出家后即到处参访,学习天台宗的教观,坐禅而有所省悟。后来阅藏于天台山的万年寺,时间久了之后,两眼因疲劳而受损,自己说:“这就是我违背双亲慈悯爱念的果报啊!”从此以后一心念佛,无论寒暑从不间断。自己曾经说:“我因为眼睛失明,却得到大利益。”平时一钵一杖,没有固定的居处,凡是所得到供养,随即布施给贫乏困苦的人。思齐实贤大师与明宏为友,曾经告诉明宏说他决定往生净土,他说明宏法师有三真:真解脱、真干净、真精进也!

  清雍正五年(西元一七二七年)九月,思齐实贤大师于梵天寺,起念佛七的法会,招揽明宏加入莲社,当时明宏患痢疾,但是依然精进持念佛名,没有丝毫的懈怠。念佛七结束后,前往无锡的斋僧馆,病情又转重。有一天,告诉所有的施主,约定明天要往生。大众依照约定的时间来到,明宏即起坐站著念佛,然后合掌而往生。(思齐大师遗稿)

  清 明德

  明德。字圣眼,俗姓马,杭州海宁人。四岁,出家于梵天寺。十六岁,剃度。个性孤僻,不喜好世间俗务。等到三十六岁时,想要寻访律师求戒,忽然得气喘病,日益严重。有徒孙名一苇,延请数位僧人在寺内开念佛堂,思齐实贤大师也在其中。念佛堂的左边,即是明德的卧室,每天听到大众念佛声,总是默默地随著忆念。不久自知时至,命令一苇请众僧到他的床前,一齐同声唱念佛号,过一会儿,叫大众停止,告诉实贤大师说:“愿师父开示。”贤公开示说:“你应当舍尽万缘,一心念佛。想要了生脱死,在此一时,更加应当著力用功。”明德于是和大众一起持名念佛。又发四宏誓愿,语调心意极为恳切。到了半夜,念佛声才停止,大众才一举声称念观音圣号,明德即转身垂下双眼而往生。当时为清世宗雍正七年(西元一七二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思齐大师遗稿)

  清 实贤(莲宗十一祖)

  实贤。字思齐,号省庵,江苏常熟一带时姓人氏的子弟。从小不吃荤腥。出家后,参究念佛者是谁,有所省悟,说:“我的梦醒了!”后来闭关于真寂寺,其间三年,白天阅读藏经,晚上课诵佛号。曾经到 山礼拜阿育王塔的佛陀舍利,在佛陀涅槃日,大大地集合僧俗二众,广修供养。在佛前燃指,发四十八大愿,于是感得舍利放光。又作《劝发菩提心文》,以激励四众弟子,读诵的人多为之感动流泪,其文章曰:

  “曾经听说入道之门,以发心为首要。修行的急务,以立愿为最先。愿如果立,则众生可度,心如果发,则佛道可成。如果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然经过尘点劫,依然还在轮回。虽然有在修行,总是徒劳辛苦。《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名魔业。”忘失菩提心尚且如此,何况尚未发心呢?由此可知,想要学习如来一乘的佛法,必定先要完整地发起广大的菩提愿,不可以稍有迟缓也!

  然而发心立愿的差别,其相貌乃有多种,现今为大众简略地说明之。其相貌有八种,所谓邪、正、真、伪、大、小、偏、圆是也。世间有一些修行人,不向内参究自心,只知向外追求奔驰。或者追求利养,或者喜好名闻,或贪图现世的欲乐,或者期望未来的果报。如是发心,名之为“邪”。

  既不追求利养名闻,又不贪图欲乐果报,只是为了了脱生死,为了追求无上的菩提。如是发心,名之为“正”。念念上求佛道,心心下化众生。听说佛道长远,不生退怯之心;明知众生难度,不生厌倦之想。如同高登万仞之山,必定要到达其顶。如上升九层之塔,必定要爬到其颠峰。如是发心,名之为“真”。

  有罪恶而不忏悔,有过失而不去除,内心污浊外现清净,开始时精进最后又懈怠。虽然也有好心,却为名利之所夹杂,虽然也修善法,但为罪业之所染污。如是发心,名之为“伪”。

  众生界尽,我愿方尽;菩提道成,我愿方成。如是发心,名之为“大”。

  观三界火宅如牢狱,视生死轮回如怨家,只期望自度,不想要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若于心外见有众生可度,以及有佛道可成,功劳得失不忘,分别知见不除。如是发心,名之为“偏”。

  知道自性是众生,因此愿意度脱。了解自性是佛道,因此愿意成就。不见有一法离心之外还能存在。以虚空之心,发虚空之愿,行虚空之行,证虚空之果,亦无虚空之相可得。如是发心,名之为“圆”。

  知道这八种相貌差别,则知道审察分别,知道审察分别,则知道要去除或选取。知道去除或选取,则可以发心。如何审察分别呢?那就是说,我所发的心,于此八种之中,为邪?为正?为真?为伪?为大?为小?为偏?为圆?如何去除或选取呢?那就是去邪、去伪、去小、去偏。取正、取真、取…

《净土圣贤录易解 (往生比丘第三之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