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有一天,毫无疾病,面向西方趺坐而往生,此时天乐鸣空,室内有异香。(佛祖统纪)
宋 可久、勋公、徐道姑、孙十二郎
可久。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明州(浙江宁波市)。时常持诵《法华经》,愿生西方极乐净土,人们号称他为“久法华”。北宋哲宗元祐八年(西元一○九三年),年八十一岁,坐著往生,过了三天,又醒过来告诉别人说:“我已经游历了极乐净土,见到种种的殊胜境界,都与经典记载的完全相符契合。凡是在此娑婆世界修行净业的人,在极乐世界莲华台上,都已经标示了姓名。我看到标金台的,一个是四川成都广教院的勋公,一个是明州的孙十二郎,一个是可久。标银台的,一个是明州的徐道姑。”说完,又坐化往生。五年后,徐道姑命终,异香满室。十二年后,孙十二郎往生,天乐盈空。可久所说的话都应验了。(净土文)
宋 择瑛
择瑛。俗姓俞,严州(浙江)桐江人,出家于杭州的寿宁寺,北宋神宗熙宁年间(西元一○六八~一○七七年),参学于神悟处谦法师,深深悟入止观的法门。曾经因为阅读《不二门论》、《金刚錍论》,而不睡不眠达几个月。当湖(浙江平湖县东门外)地方的鲁姓人氏,建立一座寺院来迎请择瑛住持,于是在当湖一带大大地广施佛法。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又遨游于杭州、秀水、苏州、太湖之间。曾经作往生净土十愿文:“愿我永离三恶道,愿我速断贪嗔痴,愿我常闻佛法僧,愿我勤修戒定慧,愿我恒随诸佛学,愿我不退菩提心,愿我速见阿弥陀,愿我决定生安养,愿我分身遍尘刹,愿我广度诸众生。”哲宗元符二年(西元一○九九年)春天,于杭州的祥符寺得疾。有一天,突然振奋起身倚靠著小桌子而面向西方,诵《阿弥陀经》,诵到卷终即往生。(乐邦文类。佛祖统纪)
宋 宗本
宗本。字无(吉+吉),俗姓管,江苏常州无锡人。出家后,参学于天衣义怀禅师,精进念佛而有省悟。后来居住在杭州的净慈寺。有一年大旱灾,湖泊井水都枯竭了,寺院的西边忽然涌出甘泉,并得到一条金鳗鱼,于是就在当地把它挖深为井。寺院僧众有千余人,就赖这口井水来汲取饮水度过干旱。
当时有一个张氏妇人,死了女儿,有一天晚上,她梦见女儿变成一条蛇。张氏醒来之后,在棺木下看到一条蛇,于是把它捉到宗本的寺院来,宗本即为蛇说法。过不久,又有一只黑色的蝉,盘旋飞翔在棺木上方,而原本那条蛇则不知去向了。张氏祝祷说:“如果你是我的女儿,可以进入笼中,我再把你送到净慈寺去找师父。”说完,果然如她祈祷的,那只黑蝉自动飞入笼中,于是宗本又再次为它说法。当天晚上,张氏的女儿托梦说:“我的蛇和蝉两种报身都解脱了!”母亲问说:“生死轮回这件事,我现在相信这是实在有的,但是怎么样才可以免除呢?”女儿答:“六道四生的众生,就如同井上的转轮一样不停转动,没有一个人可以免除,只有修习出世间法,才可以解脱,你何不去问净慈寺的住持和尚呢?”宗本一生修行明显感应的教化,大类都是如此殊胜的。
宗本曾奉诏入主开封的慧林寺,应皇帝的召请来问答佛法,都能符合皇帝的心意,因此赐号“圆照禅师”。宗本平时密修净土法门,当时雷峰寺的才法师,曾经神游净土,看到一座宫殿殊胜美丽,其中有人说:“这是等待净慈寺宗本法师的。”又有资福寺的曦公,到慧林寺,顶礼宗本之后,供养金子然后离去。有人问他是何缘故?曦公说:“我在定中看到一朵金色莲华,有人说是等待慧林寺的宗本公,其他还有莲华无数,说是等待那些被他度化的人。另外还有一些枯萎的莲华,则是那些退心懈怠者的。”
宗本晚年居住于苏州的灵岩寺。哲宗元符年间(西元一○九八~一一○○年),将要往生之前,即沐浴更衣然后睡卧著。弟子们环绕拥护,请他开示偈颂,宗本仔细地看一看徒弟们说:“愚痴的孩子!我平常尚且都懒得作偈,今日要作什么偈?平时要卧便卧,今日又何必特地坐著往生呢!”因此向徒弟要笔来书写后事,交给弟子守荣,然后丢下笔而往生,好像熟睡了一样。(佛祖统纪。苏州府志)
宋 有严
有严。俗姓胡,台州临海人(浙江临海镇),六岁时,归依灵鹫寺的从法师。十四岁受具足戒,前往东山承天寺,学法于神照本如法师,契悟一心三观之旨,并修习法华三昧。接著住持赤城寺。北宋哲宗绍圣年间(西元一○九四~一○九七年),隐居于过去所居住山林东边的山峰,筑茅篷于樝木之旁,因此自号为“樝庵”。一生严格护持戒律威仪,除了一个钵之外,没有任何丝毫的积蓄,所修的三昧,常常现出祥瑞的感应。有严一生专门修习净土法门,而他的论作著述,多激励劝发大众往生净土。
有人问:“生欲界天者,以十善业为因。生色界天者,以禅定为因。往生净土者,必须修习无生的不可思议妙观,才可以得生净土。而现今学佛修行的人,大都不明佛教的义理宗旨。那么,说生天难而生净土容易,又有谁相信呢?”
有严回答曰:“佛法没有难易的分别,难易在于人。所谓难者,是因为生起怀疑之情,那么虽然近在咫尺也如同万里那么遥远。说他容易,是因为有信心,那么即使万里之遥则如同近在咫尺。至于所说的无生不可思议妙观而往生者,这乃是上品往生的一门,然而不可以开辟一门,而阻塞多门。《安乐集》说:凡是往生净土者有两种,一种是有相心,即著净土之相而生起欣乐向往的心。第二种无相心,即是与真如理体观照相应的菩提心。但是如果就现今之世来说,中下钝根的众生居多,愚痴昏迷业障深重,如果只待真如理体的观照相应才能往生,那么能够以此观门得利往生的人就很少了。
原本佛陀慈悲接引众生,方便有多门。有定善、散善两种善,又有佛力、法力之分。有从事修福,而假藉愿力回向的,也有临命终遭遇剧烈恐怖,而依赖求救的。如是等种种类型,有百千万数各不相同,但是只要藉著其中的一种方法,必定可以往生净土。
“定善”者,修心修定作不可思议妙观,如首楞严大定,就是定善。“散善”者,如《无量寿经》十念念佛,也可以往生,这就是散善。“佛力”者,仗著阿弥陀佛大悲愿力为增上缘,慈悲摄取念佛的众生,众生仰承阿弥陀佛的愿力,即得往生极乐净土。譬如无力的凡夫,跟随著转轮圣王,一日一夜的时间,就可以周遍游历四天下,这并非他的自力,而是转轮王的助力也。“法力”者,例如佛告诉莲华明王菩萨,令他诵灌顶神咒,加持土沙,散在亡者的尸体,或亡者的坟墓。而彼亡者,或者已经堕在地狱、恶鬼、畜生之中,仰承著灌顶真言,而得往生极乐国土,这就是法力。
“从事修福而藉著愿力回向”者,如慈心不杀,具足种种戒律善行,受持秘密神咒,读诵大乘经典,以这些种种的福德善业,回向庄严净土,成就净土的因行,而得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修福回向。“临终恐惧而求救”者,临命终时,地狱的火车相现,由于念佛的心力强烈故,地狱的猛火即时化为极乐世界的清凉微风。如僧人雄俊,及居士张钟馗,一称佛号,俱生净土,这就是临终求救者。是故经典说:“诸多小行菩萨,以及修小功德者,不可称量计数者,皆当往生。”佛说易往,而你却说难生。我们宁可随顺佛陀的教化说容易往生,以广开众人解脱之门,而不要因为我执昏迷而说难以往生,阻挡他人菩提之路。”
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西元一一○一年)孟夏四月,有一天,天神下降在半空中说:“法师净土的功业已经完成了。”又梦见净土莲池中的大莲华,和种种的天乐围绕合鸣。因此作自我饯别诗开示大众。七日后,跏趺正坐而往生。(佛祖统纪。乐邦文类)
宋 妙生
妙生。浙江会稽人,修习律学,精进修行净土法门的功业。与大通善本禅师,居住在杭州潮山的象坞寺,共同阐扬净土法门。有一天晚上,正好有弟子讽诵《阿弥陀经》,于是在床榻上端身正坐,焚香合掌,洒脱地往生。(佛祖统纪)
宋 昙异
昙异。俗姓杜,余姚人(浙江绍兴)。北宋仁宗皇祐年间(西元一○四九~一○五三年)得度出家,学习教观于天竺寺的明智法师,后来成为雷峰广慈法师的入室弟子。勤勉不懈地询问求教,二十年间毫无厌倦之心。学成之后回到故乡,讲经于过去居住的山林寺院,精进专修净土法门,持诵《法华经》达五千部,(普贤行愿品)及《阿弥陀经》各一万卷。
北宋徽宗崇宁元年(西元一一○二年)秋天,突然生病。集合大众开示说:“我往生净土的时间已经到了,我将乘坐金色莲台,随阿弥陀佛往生西方去了。”接著就洗澡沐浴,然后端身正坐,结起手印而往生。火化之后,舌根不坏而且充满舍利子,如同念珠一样地相连贯著。(佛祖统纪)
宋 善本
善本。俗姓董,河南开封人,母亲无子,向佛祈祷而生善本。等到年纪稍长,考试《华严经》而得度出家,为圆照宗本法师的弟子,当时人号称他们为大本、小本,奉诏住在京城的法云寺,皇上赐号为“大通”。后来回到杭州的象坞寺,闭门隐居与世隔绝,专修净土法门。有一位僧人在禅定中,看到他的方丈室内有阿弥陀佛示现金色身。徽宗大观三年(西元一一○九年)十二月甲子日,弯曲三个指头,告诉弟子说:“只有三日在。”等到三天期限一到,即跏趺正坐面向西方而往生。(佛祖通载。佛祖统纪)
宋 宗坦
宗坦。俗姓申,潞州(山西长治县)黎城人。年十六岁,落发出家受具足戒。年少就通达佛教义理,年纪稍大即到处遍访名师,如此将近五十年的时间,因此名声广播于讲席之间。晚年在唐州、邓州、汝州、颍州之间,讲净土法门的《观无量寿佛经》,劝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听者众多如云集一般,凡是听闻的人,都能恭敬禀受净土法门。后来在唐州(山西临汾县)的青台镇,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执持名号忆念观想,从来不曾暂时遗忘。
北宋徽宗政和四年(西元一一一四年…
《净土圣贤录易解 (往生比丘第三之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