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四月二十七日,梦中见到阿弥陀佛跟他说:“你说法的时间只剩下六日了,你将会往生西方净土。”宗坦梦醒之后即告诉大众。第二天,仍然不断讲经开示。到了五月四日的后半夜,自知往生的时候到了,即鸣钟集合大众,告诉大众说:“因缘生灭、聚散合离,都有一定的时节,而极乐净土这样殊胜的因缘,怎么可以让他白白错过呢?愿大众一起念佛,助我往生。”又说:“享年七十六,四大分离处,净土礼弥陀,永超三界苦。”说完之后,即坐著往生,此时满室充满雷声,白云遍布于虚空当中,覆盖了整个大地,从西方缓缓飘过来,经过三日之后才消散。(莲宗宝鉴)
宋 中立
中立。俗姓陈,浙江明州鄞县人,九岁时,出家于甬东(浙江舟山岛)的栖心寺。凡是受持过的经卷,都过目不忘。北宋英宗治平年间(西元一○六四~一○六七年),考试经典而得剃度出家。最初依止广智法师,学习天台宗的教观。等到神智法师继承主持南湖寺的时候,又依止神智法师。神智座下有两百多人,没有一个胜过中立法师的。神智辞去寺院的事务之后,中立继承他住持的席位。
中立平日常常以净土法门开示诱导众生,并命令他的徒弟介然,创建十六观堂,以招揽有心修习净土的人士。不久之后即辞去住持的事务。稍后又重新兴复宝云寺,然后退居于白云庵。每日宣讲止观法门,一生的著作很多。应众人的邀请,再次出来主持南湖寺,升座说法,广泛地为无尽的众生开导修行的门路。前后诵《维摩诘经》、《金光明经》数十部,诵《法华经》超过一万部。凡是为人祈愿消灾,常常都有感应灵验。徽宗政和五年(西元一一一五年)四月辛亥日的晚上,忽然告诉弟子法维说:“你闻到异香了吗?”接著集合大众,含著笑容说:“我往生的时候到了。”然后即面向西方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元照
元照。字湛然,俗姓唐,浙江余杭人,起初依止东藏慧鉴律师,专门学习戒律。接著跟随神悟处谦法师,学习讲论天台宗的教观,处谦勉励他以究竟明了《法华经》的义理为根本要务。后来又从广慈慧才法师受菩萨戒,受戒时戒光显露,因此广博地研究南山宗的律学。元照平日执持锡杖带著衣钵,乞食于市集之间。晚年主持灵芝寺三十年,其间传戒度僧,达到六十次之多。一生一世坚定心意于往生极乐净土,常常说:“生时宏传戒律仪范,死后归于极乐安养,我平生所得,只有此二法门而已。”曾经收集净业礼忏仪轨,自己作序说:
“元照自从受戒下戒坛以来,便知道应当要勤学戒律,但是天性平庸无德无才,行为又不像师长一般的贤能。后来遇到天台的神悟处谦法师,苦口婆心提携教诲,才知道要改变过去的行为,深心探求祖师的教法,同时也要广博地研究佛法大乘。于是发大誓愿,愿意常常生于娑婆秽土五浊恶世,作世间的大导师,提拔诱导众生,令一切众生入于佛道。
稍后又见到《高僧传》的慧布法师说:“西方国土虽然清净,但不是我所愿求的。假使十二劫在净土莲华中受乐,何如在娑婆世界三途极苦之处救度众生。”由于看到这个说法,更加坚持自己的见解,虽然经历了许多的年岁,但是对于净土法门,毫无归依趋向的心念。见到别人修习净土法门,反而又升起轻视毁谤的行为。
后来由于遭受重病,色身体力瘦弱疲惫,心志神识茫然昏迷,根本就不知自己心念的去向。等到病情康复之后,才突然觉悟自己以前的过失,因此悲泣感伤,内心深深地自我苛责。心中的志愿虽然广大,但是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堪任。所以再一次地披读天台智者大师的《净土十疑论》,论中说:“初发心的菩萨,在尚未证得无生法忍之前,必定要常不离佛。”,又引《大智度论》说:“具有烦恼缠缚的凡夫,虽然有大悲心,发愿生于浊恶的世间,救度苦难众生,但这是没有益处的。譬如婴儿,不能离开父母,又如只有柔弱羽毛的幼鸟,只能从这根树枝跳到那根树枝,尚不能振翅高飞。”
看完《十疑论》之后,从此全部放弃生平所学的东西,专门追寻探究净土法门的教理,二十多年来,未曾暂时休息放弃。详细地研究净土的义理教法,周详完备地披读古今的著作,因此顿时消解了一切的疑问,愈加深信净土法门的殊胜不可思议。
又看到善导大师所分析的专杂二种修行,如果专修念佛,百人修行则百人往生,若是混杂修行,万千人难得一二人往生。一般凡夫众生心识妄动散乱,修习观想是很难成就的。但是如果一心一意专持四字佛号,不但容易执持,而且仰仗弥陀大愿,必定可以往生净土。生生世世以来舍父逃走,今天才知道要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因此今日以我所修行的念佛法门,辗转相传教化引导众生,就算尽未来际无量无边的赞叹宣扬,也无法穷尽此净土法门的广大殊胜。
虽然方便有多门,但都是以深信而得入门。如同大势至菩萨,以忆佛念佛的心,明心见性证悟圆通,入三摩地。于是我再次地自我思惟,反省我以前所造的无量罪业,不但不信净土法门,而且还诽谤佛法毁损他人。业因既然已经造下,苦果必然将会来到。我内心怀著惭愧羞耻,日夜之间戒慎恐惧。于是亲自对著诸佛圣像前,吐露内心的音声,五体投地至诚恳切地忏悔。因此发起大愿,普遍地摄受一切众生,一同修行念佛法门,期望大家全部都能往生净土。
为了能够恒常地精进修习,必须建立礼仪轨则,所以就收集了诸多典籍文章,而编辑完成了这个礼忏仪轨。从头到尾,依次排列十门,都是依照圣人所说的经典,皆是依循古有的仪式。事项上遵从简单扼要的原则,而内在的佛法则是要求精纯专一,后来贤者披读阅览时,希望能够知道我的心意。”
元照又著述《观无量寿佛经》和《阿弥陀经》的义疏。其余的著述累计有数百卷之多。北宋徽宗政和六年(西元一一一六年)秋天,命令弟子讽诵《观无量寿佛经》,以及(普贤行愿品),然后跏趺端坐而往生,当时西湖的渔夫们,都听到空中有天乐声。(乐邦文类。佛祖统纪。西湖高僧事略)
宋 法宗
法宗。俗姓颜,浙江钱塘人,十岁出家,依止广慈慧才法师,专精研究天台教观。十九岁,追随广慧初法师,虔诚奉侍十年之久。后来又回来随侍广慈法师。法宗依照止观法门,修习大悲三昧,如是连续不断地修持达九年之久。凡是有所祈祷请求,都获得灵异的感应。
法宗曾经参与天竺寺的光明忏法会,到了第五日,在禅定观想之中,忽然看到慈云遵式大师,以及侍奉的僧人数十位。法宗问讯作礼说:“昔日和我一同修行的人,都往生净土了吗?”慈云遵式回答说:“元照已经往生了,择瑛法师还想要在五浊恶世宏扬经法,而你应当要精勤修行,以成就你自己的本愿。”
法会结束后,法宗又回到常住(即广慈法师宏经的寺院),建立净土道场,雕刻西方三圣像,燃五根手指供佛。每个月集合四十八人,一同修行净土法门。当时的名官贤士,多参预他的盛会。北宋徽宗政和七年(西元一一一七年)春天,稍有疾病,梦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及清净圣众,垂手接引,过了三天后,沐浴更衣漱口,然后寂静地往生。(佛祖统纪)
宋 了然、与咸、有空
了然。俗姓薛,浙江临海人,母亲忧愁没有子嗣,于是到寺院的佛菩萨前祈祷。回家后,梦见一位僧人,给她一朵莲华,命令她吞食下去,并且说:“你生的孩子,将来必定出家。”不久之后,就生了了然。等到年纪稍大,即让他剃度出家。十六岁受具足戒。追随安国惠法师,学习天台教观,慧解的能力顿时获得启发。
有一天夜里,梦见自己航行在大海之中,见到观世音菩萨,坐在山上的竹林之间,于是说了一百个偈颂来赞叹观世音菩萨,醒了之后还记得其中的一半,从此以后突然辩才无碍。后来居住在白莲寺,讲说天台的教观。二十多年之间,每日只吃一餐,时常夜里静坐到天亮。
临命终前,有一天晚上,梦见两条天龙游戏于虚空之中,其中一条化作神人,从空中降下来,在衣袖里拿出书简说:“法师七日当行。”梦醒以后,即鸣鼓集众而说法,并嘱咐后事,然后大字地书写道:“因念佛力,得生极乐。凡汝诸人,可不自勉。”随即沐浴更衣,与大众同声诵《阿弥陀经》,诵到“西方世界”时,突然往生。大众都听到天乐充满了虚空,祥瑞的光明照耀在天地间。了然的弟子当中有名为与咸、有空的两个人,都是修习净土法门,也同样念佛而坐化往生。(佛祖统纪。明高僧传)
宋 智仙
智仙。俗姓李,仙居人(浙江永安县),从小就不好乐于世俗的生活。出家后,游学到天竺寺,在首座和尚明义法师座下悟得一心三观的要旨。回到故乡后,依止白莲惠法师,听讲学习止观法门,于其中大有启发体悟,最后继承惠法师的讲席。智仙一生当中,平日所思惟系念的,只有西方极乐净土。
有人对他说:“在法华三昧中,一土即一切土,一身即是一切身,一佛即同一切佛,何不依循止观法门修习法华三昧,而却沾沾自喜于往生净土呢?”智仙回答说:“荆溪湛然大师说:《法华经》(分别功德品)中,直观此土,当下即四土具足;故此佛身,即是法身、报身、化身三佛身;此大众即是十方法界一切大众。但是,凡夫以烦恼无明未断的缘故,仍须修行往生同居净土。”
问的人又说:“同居净土的种类很多,何必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智仙答:“这是由于一切的经教论著,多称赞往生净土的缘故,宿世的因缘比较深厚的缘故,为令一心专注不散乱故,以及阿弥陀佛的愿力,和诸佛护念摄受的缘故。”
智仙居住在白莲寺,讲经弘道十三年,每日向西礼拜称念阿弥陀佛,未曾稍有间断懈怠。有一天稍微感到疾病,即谢绝一切的外缘人事。返回寺院,把床铺改成西向,设置阿弥陀佛圣像,请观堂的修行大众诵《阿弥陀经》,经卷尚未终了即坐化往生。相邻的能仁寺僧众,都听到念佛的音声浩瀚沸腾于天际,仙乐盈满耳边。到了第二天天亮,才知道是智仙往生了。(佛祖统纪)
宋 智深
智深。俗姓沈,嘉禾人(福建建阳县),最初依止海月辩法师,学习天台教观。学成之后,回到嘉禾的崇福西寺,建立光明期忏会,二十年如一日。智深精进修行的道业,传闻到了皇上耳边,因此赐号“慈行”。智深平日专志净土,劝导众人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凡是遵从他教化的人,往往都得到明显的感应。
北宋徽宗政和五年(西元一一一五年)六月,得疾病,有访客来,仍然像平常一样地接待谈论。客人才一出去,就坐化往生了。往生的当时,人们都看到紫色的云彩,向西方飘去,然后渐渐消失。火化那一天,阵阵异香浓郁袭人,火化后得舍利子无数。(佛祖统纪)
宋 思照
思照。俗姓阳,浙江钱塘人。十四岁,追随净住寺的从雅法师,在南屏山(浙江杭县西南)听闻学习《方等》、《法华》等经。又往东掖山参访神悟处谦法师,于佛法深义大有契入。曾刺血书写《法华经》,并一字一礼拜,如是修行有十次之多。诵《观无量寿佛经》五藏(二五二四○卷),《阿弥陀经》十藏(五○四八○卷),《法华经》一千部,礼拜《华严》、《梵网》、净土七经等,共有二百七十卷。
思照一生专修念佛三昧,建筑一间小庵名为“德云”,并刻建西方三圣像。每夜四更(清晨一~三点)即起来念佛,懈怠的比丘,听到他的念佛声都动容惭愧。又在每个月二十三日,率领僧俗二众系念西方三圣,共修的常常有千人之多,如此每月不断,总共达三十年之久。
有一天,突然告诉他的徒弟说:“我夜里梦见佛的金色身,高一丈六尺,这是我往生的前兆啊!”从此每日请七位比丘助念,到第七天晚上,突然起身合掌,高声地念佛,然后跏趺坐结手印而往生,当时是北宋徽宗宣和元年(西元一一一九年)的春天。火化后,牙齿洁白明亮,像玉石一样地美丽。(佛祖统纪)
宋 若愚、则章
若愚。俗姓马,浙江海盐人。学习佛法于辩才元净法师,居住在终南山龙井寺有很久一段时间。后来于湖州的仙潭,营造房舍,接待供养僧众。建立无量寿佛阁,劝导僧俗大众念佛,前来修行的大众往往有数百人之多。前后三十年之间,凡是参与法会的诸位贤者,在临命终时,多有祥瑞的感应,有人上奏若愚的崇高道行,皇上因此赐号为“法鉴”。
当时有一个名为释则章的僧人,与若愚为友,一同修习净土法门。则章往生后,若愚梦见神人告诉他说:“你的同学则章,证得普贤行愿三昧,已经往生西方净土,他正在极乐世界等待你。”若愚因此沐浴更衣,命令大众一同诵《观无量寿佛经》,自己则端身正坐静默地听大众诵经。诵完之后,忽然说:“净土已经现前,我将要往生了。”因此急速地书写偈颂,然后往生。其偈颂说:
“本自无家可得归,云边有路许谁知,溪光摇落西山月,正是仙潭梦断时(仙潭指若愚本人)”。又说:“空里千花罗网,梦中七宝莲池,蹋得西归路稳,更无一点狐疑。”当时为北宋钦宗靖康元年(西元一一二六年)九月,时年七十二岁。火化后,得舍利子数百粒。(佛祖统纪)
宋 仲闵
仲闵。衢州人(浙江西安县),受业学习于祥符寺,后来依止南文法师,以能言善辩著称。北宋徽宗政和初年(西元一一一一年),回到故乡,居住在浮石山,跟随学习的人众,突然聚集而来。他曾经说:“我座下弟子不及五百众,不讲大部经典。”因此他一生只讲《金光明经》、(普门品)。等到将要入寂往生的那一天,集合大众升坐高堂,登师子座。才刚刚跏趺而坐,此时忽然见到银台从西方而来。仲闵说:“我平生解了第一义谛,愿取金台,今天何以不能如此!”然后闭目而往生。(佛祖统纪)
宋 介然
介然。明州鄞人(浙江鄞县),受业学习于福泉山延寿寺,当时明智中立法师居住在南湖(浙江嘉兴县),介然于是追随他学习天台教观。北宋神宗元丰初年(西元一○七八年)开始专修净土法门。三年期满之后,告诉同修的人说:“念佛三昧,是往生极乐世界最重要的法门。”因此燃三根手指供佛,并发誓愿建立十六观堂,堂中设立西方三圣像,四周环绕著池塘莲华。等到完工时,又燃三指,以报佛恩。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西元一一三○年)正月七日,金兵攻到了明州(浙江),寺院大众都逃亡散去,只有介然不肯离开。后来金兵到了寺院,呵斥介然说:“难道你不怕死吗?”介然说:“贫僧以一生的愿力,建立这个观堂,今天我已经老了,我不忍舍此离去,而只求自己的苟且生存。”金兵因此称叹介然的义行,并告诉他说:“请你为我们到北地去,作十六观堂,同时要以这样的规格制度去建造。”然后强迫他向北方去。后来人们以他离开寺院那天为忌日,尊称介然为“定慧尊者”,并立肖像于观堂之侧。(佛祖统纪)
《净土圣贤录易解 (往生比丘第三之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