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一天,毫無疾病,面向西方趺坐而往生,此時天樂鳴空,室內有異香。(佛祖統紀)
宋 可久、勳公、徐道姑、孫十二郎
可久。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明州(浙江甯波市)。時常持誦《法華經》,願生西方極樂淨土,人們號稱他爲“久法華”。北宋哲宗元祐八年(西元一○九叁年),年八十一歲,坐著往生,過了叁天,又醒過來告訴別人說:“我已經遊曆了極樂淨土,見到種種的殊勝境界,都與經典記載的完全相符契合。凡是在此娑婆世界修行淨業的人,在極樂世界蓮華臺上,都已經標示了姓名。我看到標金臺的,一個是四川成都廣教院的勳公,一個是明州的孫十二郎,一個是可久。標銀臺的,一個是明州的徐道姑。”說完,又坐化往生。五年後,徐道姑命終,異香滿室。十二年後,孫十二郎往生,天樂盈空。可久所說的話都應驗了。(淨土文)
宋 擇瑛
擇瑛。俗姓俞,嚴州(浙江)桐江人,出家于杭州的壽甯寺,北宋神宗熙甯年間(西元一○六八~一○七七年),參學于神悟處謙法師,深深悟入止觀的法門。曾經因爲閱讀《不二門論》、《金剛錍論》,而不睡不眠達幾個月。當湖(浙江平湖縣東門外)地方的魯姓人氏,建立一座寺院來迎請擇瑛住持,于是在當湖一帶大大地廣施佛法。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又遨遊于杭州、秀水、蘇州、太湖之間。曾經作往生淨土十願文:“願我永離叁惡道,願我速斷貪嗔癡,願我常聞佛法僧,願我勤修戒定慧,願我恒隨諸佛學,願我不退菩提心,願我速見阿彌陀,願我決定生安養,願我分身遍塵刹,願我廣度諸衆生。”哲宗元符二年(西元一○九九年)春天,于杭州的祥符寺得疾。有一天,突然振奮起身倚靠著小桌子而面向西方,誦《阿彌陀經》,誦到卷終即往生。(樂邦文類。佛祖統紀)
宋 宗本
宗本。字無(吉+吉),俗姓管,江蘇常州無錫人。出家後,參學于天衣義懷禅師,精進念佛而有省悟。後來居住在杭州的淨慈寺。有一年大旱災,湖泊井水都枯竭了,寺院的西邊忽然湧出甘泉,並得到一條金鳗魚,于是就在當地把它挖深爲井。寺院僧衆有千余人,就賴這口井水來汲取飲水度過幹旱。
當時有一個張氏婦人,死了女兒,有一天晚上,她夢見女兒變成一條蛇。張氏醒來之後,在棺木下看到一條蛇,于是把它捉到宗本的寺院來,宗本即爲蛇說法。過不久,又有一只黑色的蟬,盤旋飛翔在棺木上方,而原本那條蛇則不知去向了。張氏祝禱說:“如果你是我的女兒,可以進入籠中,我再把你送到淨慈寺去找師父。”說完,果然如她祈禱的,那只黑蟬自動飛入籠中,于是宗本又再次爲它說法。當天晚上,張氏的女兒托夢說:“我的蛇和蟬兩種報身都解脫了!”母親問說:“生死輪回這件事,我現在相信這是實在有的,但是怎麼樣才可以免除呢?”女兒答:“六道四生的衆生,就如同井上的轉輪一樣不停轉動,沒有一個人可以免除,只有修習出世間法,才可以解脫,你何不去問淨慈寺的住持和尚呢?”宗本一生修行明顯感應的教化,大類都是如此殊勝的。
宗本曾奉诏入主開封的慧林寺,應皇帝的召請來問答佛法,都能符合皇帝的心意,因此賜號“圓照禅師”。宗本平時密修淨土法門,當時雷峰寺的才法師,曾經神遊淨土,看到一座宮殿殊勝美麗,其中有人說:“這是等待淨慈寺宗本法師的。”又有資福寺的曦公,到慧林寺,頂禮宗本之後,供養金子然後離去。有人問他是何緣故?曦公說:“我在定中看到一朵金色蓮華,有人說是等待慧林寺的宗本公,其他還有蓮華無數,說是等待那些被他度化的人。另外還有一些枯萎的蓮華,則是那些退心懈怠者的。”
宗本晚年居住于蘇州的靈岩寺。哲宗元符年間(西元一○九八~一一○○年),將要往生之前,即沐浴更衣然後睡臥著。弟子們環繞擁護,請他開示偈頌,宗本仔細地看一看徒弟們說:“愚癡的孩子!我平常尚且都懶得作偈,今日要作什麼偈?平時要臥便臥,今日又何必特地坐著往生呢!”因此向徒弟要筆來書寫後事,交給弟子守榮,然後丟下筆而往生,好像熟睡了一樣。(佛祖統紀。蘇州府志)
宋 有嚴
有嚴。俗姓胡,臺州臨海人(浙江臨海鎮),六歲時,歸依靈鹫寺的從法師。十四歲受具足戒,前往東山承天寺,學法于神照本如法師,契悟一心叁觀之旨,並修習法華叁昧。接著住持赤城寺。北宋哲宗紹聖年間(西元一○九四~一○九七年),隱居于過去所居住山林東邊的山峰,築茅篷于樝木之旁,因此自號爲“樝庵”。一生嚴格護持戒律威儀,除了一個缽之外,沒有任何絲毫的積蓄,所修的叁昧,常常現出祥瑞的感應。有嚴一生專門修習淨土法門,而他的論作著述,多激勵勸發大衆往生淨土。
有人問:“生欲界天者,以十善業爲因。生色界天者,以禅定爲因。往生淨土者,必須修習無生的不可思議妙觀,才可以得生淨土。而現今學佛修行的人,大都不明佛教的義理宗旨。那麼,說生天難而生淨土容易,又有誰相信呢?”
有嚴回答曰:“佛法沒有難易的分別,難易在于人。所謂難者,是因爲生起懷疑之情,那麼雖然近在咫尺也如同萬裏那麼遙遠。說他容易,是因爲有信心,那麼即使萬裏之遙則如同近在咫尺。至于所說的無生不可思議妙觀而往生者,這乃是上品往生的一門,然而不可以開辟一門,而阻塞多門。《安樂集》說:凡是往生淨土者有兩種,一種是有相心,即著淨土之相而生起欣樂向往的心。第二種無相心,即是與真如理體觀照相應的菩提心。但是如果就現今之世來說,中下鈍根的衆生居多,愚癡昏迷業障深重,如果只待真如理體的觀照相應才能往生,那麼能夠以此觀門得利往生的人就很少了。
原本佛陀慈悲接引衆生,方便有多門。有定善、散善兩種善,又有佛力、法力之分。有從事修福,而假藉願力回向的,也有臨命終遭遇劇烈恐怖,而依賴求救的。如是等種種類型,有百千萬數各不相同,但是只要藉著其中的一種方法,必定可以往生淨土。
“定善”者,修心修定作不可思議妙觀,如首楞嚴大定,就是定善。“散善”者,如《無量壽經》十念念佛,也可以往生,這就是散善。“佛力”者,仗著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爲增上緣,慈悲攝取念佛的衆生,衆生仰承阿彌陀佛的願力,即得往生極樂淨土。譬如無力的凡夫,跟隨著轉輪聖王,一日一夜的時間,就可以周遍遊曆四天下,這並非他的自力,而是轉輪王的助力也。“法力”者,例如佛告訴蓮華明王菩薩,令他誦灌頂神咒,加持土沙,散在亡者的屍體,或亡者的墳墓。而彼亡者,或者已經墮在地獄、惡鬼、畜生之中,仰承著灌頂真言,而得往生極樂國土,這就是法力。
“從事修福而藉著願力回向”者,如慈心不殺,具足種種戒律善行,受持秘密神咒,讀誦大乘經典,以這些種種的福德善業,回向莊嚴淨土,成就淨土的因行,而得往生極樂世界,這就是修福回向。“臨終恐懼而求救”者,臨命終時,地獄的火車相現,由于念佛的心力強烈故,地獄的猛火即時化爲極樂世界的清涼微風。如僧人雄俊,及居士張鍾馗,一稱佛號,俱生淨土,這就是臨終求救者。是故經典說:“諸多小行菩薩,以及修小功德者,不可稱量計數者,皆當往生。”佛說易往,而你卻說難生。我們甯可隨順佛陀的教化說容易往生,以廣開衆人解脫之門,而不要因爲我執昏迷而說難以往生,阻擋他人菩提之路。”
北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西元一一○一年)孟夏四月,有一天,天神下降在半空中說:“法師淨土的功業已經完成了。”又夢見淨土蓮池中的大蓮華,和種種的天樂圍繞合鳴。因此作自我餞別詩開示大衆。七日後,跏趺正坐而往生。(佛祖統紀。樂邦文類)
宋 妙生
妙生。浙江會稽人,修習律學,精進修行淨土法門的功業。與大通善本禅師,居住在杭州潮山的象塢寺,共同闡揚淨土法門。有一天晚上,正好有弟子諷誦《阿彌陀經》,于是在床榻上端身正坐,焚香合掌,灑脫地往生。(佛祖統紀)
宋 昙異
昙異。俗姓杜,余姚人(浙江紹興)。北宋仁宗皇祐年間(西元一○四九~一○五叁年)得度出家,學習教觀于天竺寺的明智法師,後來成爲雷峰廣慈法師的入室弟子。勤勉不懈地詢問求教,二十年間毫無厭倦之心。學成之後回到故鄉,講經于過去居住的山林寺院,精進專修淨土法門,持誦《法華經》達五千部,(普賢行願品)及《阿彌陀經》各一萬卷。
北宋徽宗崇甯元年(西元一一○二年)秋天,突然生病。集合大衆開示說:“我往生淨土的時間已經到了,我將乘坐金色蓮臺,隨阿彌陀佛往生西方去了。”接著就洗澡沐浴,然後端身正坐,結起手印而往生。火化之後,舌根不壞而且充滿舍利子,如同念珠一樣地相連貫著。(佛祖統紀)
宋 善本
善本。俗姓董,河南開封人,母親無子,向佛祈禱而生善本。等到年紀稍長,考試《華嚴經》而得度出家,爲圓照宗本法師的弟子,當時人號稱他們爲大本、小本,奉诏住在京城的法雲寺,皇上賜號爲“大通”。後來回到杭州的象塢寺,閉門隱居與世隔絕,專修淨土法門。有一位僧人在禅定中,看到他的方丈室內有阿彌陀佛示現金色身。徽宗大觀叁年(西元一一○九年)十二月甲子日,彎曲叁個指頭,告訴弟子說:“只有叁日在。”等到叁天期限一到,即跏趺正坐面向西方而往生。(佛祖通載。佛祖統紀)
宋 宗坦
宗坦。俗姓申,潞州(山西長治縣)黎城人。年十六歲,落發出家受具足戒。年少就通達佛教義理,年紀稍大即到處遍訪名師,如此將近五十年的時間,因此名聲廣播于講席之間。晚年在唐州、鄧州、汝州、颍州之間,講淨土法門的《觀無量壽佛經》,勸人念佛,求生極樂世界。聽者衆多如雲集一般,凡是聽聞的人,都能恭敬禀受淨土法門。後來在唐州(山西臨汾縣)的青臺鎮,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執持名號憶念觀想,從來不曾暫時遺忘。
北宋徽宗政和四年(西元一一一四年…
《淨土聖賢錄易解 (往生比丘第叁之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