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e世纪往生传▪P4

  ..续本文上一页记满了《西方公据》上的计数图两遍共二十张,共念阿弥陀佛圣号五百万声以上。

  往生前的一周里,他的表现有不少异常。他平时除了念佛听经外,还喜欢看报纸、看下棋、看打桌球,及与一些外地朋友通信交流诗作。那几天,这些全都停止了。整天不大出门,除了吃饭睡觉,几乎全部白天时间都用于念佛、拜佛、听录音。妻子劝他出门活动活动,看看下棋和打桌球,他说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了。但这期间,他却往金粟庵去了一趟,烧香拜佛,拿出五十元供养常住。他还整理了自己喜爱的书报,收拾收拾,也卖掉了一部分。往生前两天,上街理发,回家后觉得胡子未刮干净,又自己动手刮,随后又洗了澡。在他往生前的一天晚上,他女儿尤立帆突然觉得想要回家看看,一进门就嗅到很浓的檀香味,而家中并没有人烧檀香。她妈妈在尤家禄往生后追忆说,这浓浓的香味持续了两三天。女儿在闻到檀香味的同时,见父亲集中精力念佛,跟他打招呼,他只嗯了一声,还继续念佛。父亲没有与她谈一句话,但看上去他精神非常好,前一阵还有点咳嗽,白天还闹困,这时都好了。

  九月三日晚饭后,尤居士带孙女在楼门口玩了一会,不久就与老伴一起按平时习惯,八时左右睡觉,但刚躺下一会,忽然起床下地,穿上长裤,站在床前,他老伴有点奇怪,借著堂屋外的亮光,只见丈夫站在床边的地面上,面向著四墙壁贴著的阿弥陀佛相,嘴里发出轻微的像平时念佛的声音,随后逐渐减弱,慢慢弓身弯腰,头放在床上。他老伴把灯打开,见他两腿还直立著,只是两手手心向上放在床上,头放在两手中间,完全是一种拜佛的姿势。但却不见动静,嘴里也没有声音了。喊了他几声也没见答应,发现他已停止了呼吸。家中人立即打电话给尤立帆,并请来了医生。医生稍作诊断,即说人已经走了。他身旁家属按照一般世俗方法,忙著搬动他,正准备给他换衣服。正好这时,他女儿尤立帆居士赶到了,立刻制止了这种作法。她发现被搬动后的父亲眉头有点皱,嘴唇发白,便立即动员和组织全家人一起念佛。念了一段时间后,看到父亲的面色开始变化,嘴唇变红,出现笑容,尤家禄的妻子还听到丈夫嘴里好像发出什么声音,以为他缓过气来又同大家一块念佛了。直到第二天早晨,大概在尤居士往生八、九个小时以后,他家属才重新给他换衣服。当时尤家禄面相非常好,比在世时还好,眉头舒展,脸色丰润,笑咪咪的。尤立帆说:学佛人绝对不敢打妄语。当时我父亲那个样子,同墙上贴的阿弥陀佛像简直太像了,活像阿弥陀佛。尤立帆摸摸父亲的脚心、膝盖、肚脐和脸,都凉了,而头顶却热乎乎的。这时许多亲友来看尤家禄的遗体,见他面貌如此好,都十分惊奇赞叹。

  九月四日上午九点多钟,家人送尤家禄居士遗体往殡仪馆火化,头顶依然发热。头七第一天,全家念佛。办丧事期间没有杀生,家中诸事都比较顺利。

  为尤居士授三皈依的全乘法师和栖霞山的本振法师得知他往生前示现的种种瑞相,都认为他肯定是往生了,这也深深教育了他全家。他的四个儿子原本都不信佛,现在亲身经历、亲眼看到了这种种瑞相,都对学佛开始有了正确的认识,特别是过去对父亲学佛意见较多的大儿子,转变最大,现在经常念佛,也不再杀生了。

  念佛布施到最后一口气

  ■台中/雪心文教基金会

  修行楷模詹金枝老菩萨往生前后

  詹金枝老菩萨,台北市人,出生于民国前三年三月五日。卒于民国九十年八月二日,享寿九十三岁。

  师姑年二十八岁时,于归台北延平北路,天马茶房老板詹逢时先生为继室,及时哺育满月即遭母丧的独子詹泰一先生。本人亦生养一女詹舜英女士。共有内孙二人、内孙女一人。外孙一人、外孙女二人。俱皆成家立业,传宗有后。

  在将近一世纪的岁月中,前半生她相夫教子,恪守伦分,孝养慈亲,勤俭持家,敦亲睦邻,广结善缘,是典型贤良端淑的中国妇女。

  民国四十二年,师姑四十五岁,惨遭丧夫之痛,逢时老先生,以五十二岁壮年之龄,因心脏病而辞世。

  此后,师姑经莲友萧慧心居士介绍,亲近台中莲社导师李炳南老居士,因而展开下半生,约五十年的行善布施,念佛护法的修行生涯。师姑说:“雪公老恩师民国三十八年来台湾,就发愿将佛法的种子,洒遍台湾南北各地。”而她正是在北部,蒙受法益的有缘众生。

  师姑善根深厚,一听闻佛法,便法喜充满,觉悟到世间苦空无常及因果不爽的道理。并深知佛教徒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因此学习佛陀慈悲的本怀,发心开辟家庭为道场,礼请师父及台中莲社雪公弟子,到家中讲演,介绍佛法。并请亲朋好友、左邻右舍,前来听闻及念佛共修。雪公更是多次北上,亲临对众开示,令与闻者,更加坚定信心,法喜充满。有了共修的缘起,进而另择新址组织念佛班,并请雪公命名为“莲云念佛班”。

  念佛班成立后,大家定期共修。师姑又礼请台中林看治等老居士,发心每月固定到台北乞丐寮(后改名爱爱寮)弘法布教,当然免不了施金、施药、济助乞丐们现实所须。并恭请上忏下云老法师在台北龙山寺,为乞丐们皈依,真正为乞丐们引导出一条出苦的大道。

  同时师姑也追随著雪公到新庄乐生疗养院布教,定期慰问孤苦无依,深受病苦折磨的麻疯病人。另外每年七月都礼聘龙山寺上慧下印法师或上慧下岳法师,到台北福州山辛亥隧道旁及六张犁等公墓处,超度孤魂。长得相好庄严,气质高尚,贵气十足的师姑,能行人所不能行,做人所不愿做的善事。诸如收埋尸骨、为亡者助念、救济贫困等工作,在师姑体力尚可时,她几乎是义不容辞,赴汤蹈火,默默奉献。当然,在行善的同时,她总将佛法的利益、念佛的殊胜,善巧方便的告诉对方。

  师姑曾说,当年她住台北时,很喜欢财布施,经常到处施金、施药、救济苦难众生。而雪公曾训勉她说:“光喜欢布施,有福无慧,要听经闻法,念佛忆佛,解行并进。”

  民国六十二年,六十五岁的师姑,在菩提仁爱之家,耆德楼办理自费安养,预定在台中安渡余年。六十八岁时,受雪公指派为菩提安老所所长,前后共担任七年之久,其间因所内人力不足,师姑常亲自为无力自理之老人沐浴及处理大小便溺。并请莲友前来为久病缠身的院民,诵经念佛回向。

  民国七十二年,师姑七十五岁。将自己名下林森北路的房子作大施舍。一层捐花莲慈济功德会,一层捐台中慈益基金会;并捐款给台中莲社购屋,以供大专佛学讲座、弘法利生之用。房产舍尽后,七十六岁时,将户口正式迁入菩提仁爱之家耆德楼,一心为充实往生资粮作准备。听经闻法,诵经礼佛,念佛忆佛,成为师姑生活的重心。凡熟识的莲友或安老所的工作人员,无不为老人家坚定的道心及惜福、规律、整洁的生活习惯所感动。另老人家略有耳聋,然眼力、记忆力奇佳,到往生前,念佛之余,都还能阅读佛教刊物,并对晚辈侃侃而谈,对经偈亦背诵如流。

  老菩萨在八十岁时,又再度对自己身边的存款、金饰作一次大施舍。捐一百万供改建菩提医院之用,并到雾峰灵山寺为自己洽购灵骨位,及预留丧葬费,将往生后一切事宜打点得清清楚楚。几乎到了身无长物,孑然一身的彻底放下,想来师姑当时己作了随时往生的准备。

  一介老妪,有这样的气魄,捐屋舍财后,告诉子孙,是为詹家积阴德,祈得孝子贤孙,延续祖德,以聊表对上尽孝,对下尽慈的寸心。此等大丈夫行为,闻者能不肃然起敬,叹为希有?

  民国九十年七月廿一日,师姑自觉身体渐渐虚耗,在意识清楚情况下,再度将身边所有物品分配布施,准备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佛接引,并谢绝访客,打算趁此紧要关头,加功用行。廿七日,左手已不能作主,但仍坚持换上特定作课衣服,坐起在佛前作功课,以右手扶左手,虔诚合掌,向佛问讯,并翻掌表示顶礼,口中默念佛号,恭敬虔诚之情,观者无不动容。安老所上上下下,都为了师姑的往生大事,随时作助念准备。

  八月一日,虽极虚弱,神识依然清楚,眼神明亮。心中十分急切言道:“不往生,不是办法,一定要往生。”并请安老所工作人员,请教徐自民老师:“为什么至今不往生?有什么办法才能往生?”

  徐老师回答说:“忘了自己的身体,也忘了自己的病痛,气力不够,念头只在佛号上,其他什么都不要想。后事、亲戚都不想,甚至连“能不能往生”都不要想,只在佛号上。”又说:“您这辈子很有功德,一定没障碍,可以往生的。”

  八月二日,一整天呼吸不顺,脚踝气血不适,看护李妈妈等随侍在旁,一边照顾,一边念佛。傍晚时分,老人家请大家略为休息,要独自念佛,并要沐浴更衣。七点左右,手脚渐渐水冷,脉相繁乱,众等开始助念。

  七点三十五分时,师姑左胁而卧,意识清楚,信心坚定,专注看著郭宗旻学长手中之佛像,约十三分钟之久,最后阿一声,瞬间舍报往生。助念二十四小时后,全身柔软,面相安详庄严。

  综观师姑一生,都是修菩萨行,做菩萨事。坚忍克己,布施益众,放下万缘,坚固信愿,精进念佛,志求往生。即便是晚年,身居安老所,行动不便,身体为老病所折磨,亦尽其所有,倾其所能,毫不迟疑布施奉献,广结善缘。凡有开口,总不忘鼓励后进,要真诚待人,发心修行,庄严佛门。师姑一生精诚,临命终,正念分明,念佛不辍。语云:“因真果正。”如是因,如是果,师姑必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无庸置疑。师姑真乃修行之楷模,佛门之典范。阿弥陀佛!

  —转载自九十年十二月“台南市净宗学会会讯”第八期

  安详舍身如入禅定

  ■山西/于向军

  愿净老和尚往生记实

  二○○○年三月十四日十时整,山西省应县观音殿住持愿净老和尚安祥示寂,享年九十一岁,僧腊七十五夏。师往生时出现的种种奇迹,影响深远,不可思议,成为近年来净土法门中又一修持圆满的例证。今如…

《e世纪往生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