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经典的真实给它说出来,让我们去信受它。也就是说不要执着于指头,要看天上的月亮。《涅磐经》里讲得很清楚啊,不解义者与畜生无异啊!我们很简单的比喻,释迦牟尼佛讲的话并不是在骂我们,我们做一个简单的事情就能看出,我们把狗牵过来,然后你跟狗讲:你看月亮。那狗啊,绝对不会看月亮,它看着你的手。然后你说:你看月亮。你以为狗在看月亮。你告诉狗:月亮在这边,那边在太阳。狗会跟着你的手,它不会看月亮,它还是看着你的手。畜生就是这样的!手指到什么地方,狗就看到什么地方。证明我们这些人做事情,不解义者与畜生无异!这是《涅磐经》里讲的,是不是?我们对于解经不感兴趣,老是执指为月,这跟畜生就是没有差别,想过没有?所以我们跟畜生做的事情一样,真的跟畜生一样,是不是?
但是我们这些人呢,认为自己不是畜生。我念了多少地藏经,我念了多少华严经,我念了多少妙华莲华经,六祖大师喝斥那个比丘尼,读经千遍不如解一义啊。但是呢,说我不叫你念吧,说常福怎么不叫人家念经?是不是?真正的念经是什么?念经能跟真正的义相应故,才叫念经。知道吗?念者,今心也。经者,与法相应。就是心跟法相应故,是为真正的念经。如果你不能和胜义相应故,是人念经,跟一张白纸黑字一样,聋盲咽哑没有区别的,释迦牟尼佛讲,是八难之人呀,聋子,盲子,哑巴,他是远离佛法。
还有地狱,恶鬼,畜生是远离佛法。还有一个是世智聪辩,远离佛法。那现在聋子,盲子,哑巴的人很多。就像我们平时念阿弥陀佛,不解义。不要闻说阿弥陀佛,只要一个只持名号,就是不解义。就是善知识不要,不要善知识,不要师父,不要闻信。佛陀讲解你无所谓,你就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这样念,也不听法师讲法,解开。所以你心中呢,没有解义。
无量寿,什么叫无量寿?立名为无量寿,这立了一个名字叫无量寿。那么说什么叫无量寿呢?就是阿弥陀佛。什么叫阿弥陀佛呢?光明无量照是放过无所障碍,彼佛寿命无量无边。那么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从这个里面可以解释无量寿是何意?那么说立名无量寿,那么立了它的名字就知道它的本义,这就是真正在念无量寿佛者。而不解本义者,立名无量寿,就是立了一个名字。就像常福一样,我叫立名常福,并非我是真正的常福。立名,就是一个假设的意思。知道吗?立名就是这个字并非真实,它有真实处,是立个名字而已。那么说它立了个名字,这个名,它要把名的德说出来。所以呢,三藏十二故,无非是讲名的德啊。名号之德显现出来,把名号之功德说完以后,哇!那个名字就化解了!变成得空,无相,无愿了,那个就是南无阿弥陀佛。什么叫阿弥陀佛呢?空也。什么叫阿弥陀佛呢?无相也。什么叫阿弥陀佛呢?无愿也。就是得空无相,无愿,是为南无阿弥陀佛。那么就是得空无相,无愿,原来空,无相,无愿就是南无阿弥陀佛。那你念阿弥陀佛,念念之间空无相无愿,也就是要把它解开,那念念就跟它相应了。生灭无生生不生,乐帮哪啃尽人行,谁知万丈红尘里,莲中花开月证明。也就是说生灭无生处,我们不要执着于表面的名字,所以呢,我们要看经,就要看真实的经典。而真实的经典就像唐玄藏到西天去取经,取了一个无字经,没有字的经,那就是从法性中出。真经,但是我们不认识,你愚痴啊!就不认识啊!不认识就要开解啊,因为我们迷失本性啊,本来我们都是佛性,但是被我们的烦恼所迷惑啊,我们的烦恼可以隐闭我们的法性本来宝藏啊,变成了生老病死啊。我们的生老病死,这种种烦恼,它都因为分别心,它把我们本来清净的法性给埋没了,然后变成了现在的生老病死。自性是不会毁灭的,它只是个变化而已,那么变化成生老病死,就有种种苦出现。那我们应该闻法得到般若智慧,就是金刚的信心,金刚能摧毁一切烦恼,般若智慧就是真正的金刚。而这个金刚智慧可以破除我们的烦恼,恢复我们的本觉,也就是金刚般若显现出来,显出来的本觉而随着始觉而明了。所以呢,我们今到这个地方来目的,佛陀的经典是起什么作用的?是令我们觉悟实相。所以六祖大师讲了一句话,以摩诃般若波罗密,我们每天早上都要唱一遍的,什么叫摩诃般若波罗密呢?靡诃者,大的意思,般若者,就是大智慧的意思。以大智慧到彼岸。什么叫大智慧呢?大智慧就是佛的智慧。大,不是大小的大,大,就是佛究竟的意思;佛的智慧。所以呢,以佛陀究竟的智慧。智慧是为始觉,佛,是究竟本觉。以始觉会于本觉,那么就成佛,究竟觉。
昨天讲过,我们打佛七的用途是干什么?一个是利他的关系,对自己的亲人,父亲,眷属,希望他们得好处;第二个希望自己的身心得好处。就是利益的问题;第三个跟佛亲故;第四个为求往生故;第五为求开智慧故;这就是打佛七的目的。所以,学佛,你这个念头改变过来了,打佛七就有意义。如果念头没有改变过来,你念佛就没有意义了,你就觉得枯燥无味。你想一想,后面有很多牌位在那个地方,看到没有?都是你的亲人,活着的,去世的,都有;现前的利益,你念佛在这个地方,身心禅定,想得到一种安心,当然对身体肯定有好处,现前的利益;不光是现前的利益呀,跟佛陀亲故。一直亲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亲近故。跟佛亲故;为求往生故,现在开始求往生,念佛能不能往生呢?现在就可以当下往生。往生有两种:一种理上往生,一种事上往生。理上的往生就是社会上的万物放下,现量的心就往生了,从此杜绝生死。事上的往生,就是你的肉体丢掉,能不能把这个肉体丢掉?都可以丢掉的。这个我是有亲身的感受的。我有一次念佛,只要你与法相应,阿弥陀佛的心把你彻底的空掉,然后你就往里面信入,念南无阿弥陀佛,表里如一,一直在念,然后你的身心就设想,你的身上就像有一个吸铁石一样法界阿弥陀佛,然后拼命的把你空掉,就像一个人在吸你的水份一样,把你空掉。到一定的时候,但是你会生出恐怖心,因为我有这个感觉。我有一次念,我想求往生嘛,我就拼命念,拼命念,念到这个身体呀,好像有佛在吸住我的身体一样,然后往法界里印,把你整个的身心拼命脱落自己,这个时候人我还是怕死,哇!内心好恐怖!一念恐怖心生出来。但是,人真正的求往生,现生中就可以往生,如果我这样的继续念下去,现生中马上就可以往生。就是说,现在就死是可以的。你的身心脱落,不需要任何想法,就直接输到阿弥陀佛那个地方去,你跟阿弥陀佛之间啊,一直往阿弥陀佛里面输,这个世界是没有我的世界。这个法界事是阿弥陀佛,理是无我的。一直这样的,到那里面去,坐在房间里面念,你真想往生的话,就这样念,我保证你肯定往生。这个往生是很自在的,这种往生既然有一点恐怖,因为人的根性对于生命非常地执着,有一念之间的恐怖,但是恐怖过去了以后,就是大解脱,真正的解脱。所以呢,人不管现在死也好,将来死也好,死的那一念有恐怖的,就不管哪一个,死的那一刹那肯定恐怖。就是我这样的心,都还有恐怖呢,何况你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人,是不是?还没有精进。所以呢,我们要有一个求往生的心!我们现在准备往生,就这样的往生。你不要说我还有儿子,孙子啊,我还有牵挂,我不想死啊,这样的心态一生起来,你也没有关系的。事实上你也死不掉,我也知道你死不掉,我都死不掉你还死得掉吗?最起码你有一个求往生不怕死之念啊,是不是?你将来还是要死的。但是死的时候有一念恐怖是肯定存在的,那么唯求智慧故。
就这样,阿弥陀佛!
《佛七开示》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