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經典的真實給它說出來,讓我們去信受它。也就是說不要執著于指頭,要看天上的月亮。《涅磐經》裏講得很清楚啊,不解義者與畜生無異啊!我們很簡單的比喻,釋迦牟尼佛講的話並不是在罵我們,我們做一個簡單的事情就能看出,我們把狗牽過來,然後你跟狗講:你看月亮。那狗啊,絕對不會看月亮,它看著你的手。然後你說:你看月亮。你以爲狗在看月亮。你告訴狗:月亮在這邊,那邊在太陽。狗會跟著你的手,它不會看月亮,它還是看著你的手。畜生就是這樣的!手指到什麼地方,狗就看到什麼地方。證明我們這些人做事情,不解義者與畜生無異!這是《涅磐經》裏講的,是不是?我們對于解經不感興趣,老是執指爲月,這跟畜生就是沒有差別,想過沒有?所以我們跟畜生做的事情一樣,真的跟畜生一樣,是不是?
但是我們這些人呢,認爲自己不是畜生。我念了多少地藏經,我念了多少華嚴經,我念了多少妙華蓮華經,六祖大師喝斥那個比丘尼,讀經千遍不如解一義啊。但是呢,說我不叫你念吧,說常福怎麼不叫人家念經?是不是?真正的念經是什麼?念經能跟真正的義相應故,才叫念經。知道嗎?念者,今心也。經者,與法相應。就是心跟法相應故,是爲真正的念經。如果你不能和勝義相應故,是人念經,跟一張白紙黑字一樣,聾盲咽啞沒有區別的,釋迦牟尼佛講,是八難之人呀,聾子,盲子,啞巴,他是遠離佛法。
還有地獄,惡鬼,畜生是遠離佛法。還有一個是世智聰辯,遠離佛法。那現在聾子,盲子,啞巴的人很多。就像我們平時念阿彌陀佛,不解義。不要聞說阿彌陀佛,只要一個只持名號,就是不解義。就是善知識不要,不要善知識,不要師父,不要聞信。佛陀講解你無所謂,你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這樣念,也不聽法師講法,解開。所以你心中呢,沒有解義。
無量壽,什麼叫無量壽?立名爲無量壽,這立了一個名字叫無量壽。那麼說什麼叫無量壽呢?就是阿彌陀佛。什麼叫阿彌陀佛呢?光明無量照是放過無所障礙,彼佛壽命無量無邊。那麼光明無量壽命無量,從這個裏面可以解釋無量壽是何意?那麼說立名無量壽,那麼立了它的名字就知道它的本義,這就是真正在念無量壽佛者。而不解本義者,立名無量壽,就是立了一個名字。就像常福一樣,我叫立名常福,並非我是真正的常福。立名,就是一個假設的意思。知道嗎?立名就是這個字並非真實,它有真實處,是立個名字而已。那麼說它立了個名字,這個名,它要把名的德說出來。所以呢,叁藏十二故,無非是講名的德啊。名號之德顯現出來,把名號之功德說完以後,哇!那個名字就化解了!變成得空,無相,無願了,那個就是南無阿彌陀佛。什麼叫阿彌陀佛呢?空也。什麼叫阿彌陀佛呢?無相也。什麼叫阿彌陀佛呢?無願也。就是得空無相,無願,是爲南無阿彌陀佛。那麼就是得空無相,無願,原來空,無相,無願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那你念阿彌陀佛,念念之間空無相無願,也就是要把它解開,那念念就跟它相應了。生滅無生生不生,樂幫哪啃盡人行,誰知萬丈紅塵裏,蓮中花開月證明。也就是說生滅無生處,我們不要執著于表面的名字,所以呢,我們要看經,就要看真實的經典。而真實的經典就像唐玄藏到西天去取經,取了一個無字經,沒有字的經,那就是從法性中出。真經,但是我們不認識,你愚癡啊!就不認識啊!不認識就要開解啊,因爲我們迷失本性啊,本來我們都是佛性,但是被我們的煩惱所迷惑啊,我們的煩惱可以隱閉我們的法性本來寶藏啊,變成了生老病死啊。我們的生老病死,這種種煩惱,它都因爲分別心,它把我們本來清淨的法性給埋沒了,然後變成了現在的生老病死。自性是不會毀滅的,它只是個變化而已,那麼變化成生老病死,就有種種苦出現。那我們應該聞法得到般若智慧,就是金剛的信心,金剛能摧毀一切煩惱,般若智慧就是真正的金剛。而這個金剛智慧可以破除我們的煩惱,恢複我們的本覺,也就是金剛般若顯現出來,顯出來的本覺而隨著始覺而明了。所以呢,我們今到這個地方來目的,佛陀的經典是起什麼作用的?是令我們覺悟實相。所以六祖大師講了一句話,以摩诃般若波羅密,我們每天早上都要唱一遍的,什麼叫摩诃般若波羅密呢?靡诃者,大的意思,般若者,就是大智慧的意思。以大智慧到彼岸。什麼叫大智慧呢?大智慧就是佛的智慧。大,不是大小的大,大,就是佛究竟的意思;佛的智慧。所以呢,以佛陀究竟的智慧。智慧是爲始覺,佛,是究竟本覺。以始覺會于本覺,那麼就成佛,究竟覺。
昨天講過,我們打佛七的用途是幹什麼?一個是利他的關系,對自己的親人,父親,眷屬,希望他們得好處;第二個希望自己的身心得好處。就是利益的問題;第叁個跟佛親故;第四個爲求往生故;第五爲求開智慧故;這就是打佛七的目的。所以,學佛,你這個念頭改變過來了,打佛七就有意義。如果念頭沒有改變過來,你念佛就沒有意義了,你就覺得枯燥無味。你想一想,後面有很多牌位在那個地方,看到沒有?都是你的親人,活著的,去世的,都有;現前的利益,你念佛在這個地方,身心禅定,想得到一種安心,當然對身體肯定有好處,現前的利益;不光是現前的利益呀,跟佛陀親故。一直親近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親近故。跟佛親故;爲求往生故,現在開始求往生,念佛能不能往生呢?現在就可以當下往生。往生有兩種:一種理上往生,一種事上往生。理上的往生就是社會上的萬物放下,現量的心就往生了,從此杜絕生死。事上的往生,就是你的肉體丟掉,能不能把這個肉體丟掉?都可以丟掉的。這個我是有親身的感受的。我有一次念佛,只要你與法相應,阿彌陀佛的心把你徹底的空掉,然後你就往裏面信入,念南無阿彌陀佛,表裏如一,一直在念,然後你的身心就設想,你的身上就像有一個吸鐵石一樣法界阿彌陀佛,然後拼命的把你空掉,就像一個人在吸你的水份一樣,把你空掉。到一定的時候,但是你會生出恐怖心,因爲我有這個感覺。我有一次念,我想求往生嘛,我就拼命念,拼命念,念到這個身體呀,好像有佛在吸住我的身體一樣,然後往法界裏印,把你整個的身心拼命脫落自己,這個時候人我還是怕死,哇!內心好恐怖!一念恐怖心生出來。但是,人真正的求往生,現生中就可以往生,如果我這樣的繼續念下去,現生中馬上就可以往生。就是說,現在就死是可以的。你的身心脫落,不需要任何想法,就直接輸到阿彌陀佛那個地方去,你跟阿彌陀佛之間啊,一直往阿彌陀佛裏面輸,這個世界是沒有我的世界。這個法界事是阿彌陀佛,理是無我的。一直這樣的,到那裏面去,坐在房間裏面念,你真想往生的話,就這樣念,我保證你肯定往生。這個往生是很自在的,這種往生既然有一點恐怖,因爲人的根性對于生命非常地執著,有一念之間的恐怖,但是恐怖過去了以後,就是大解脫,真正的解脫。所以呢,人不管現在死也好,將來死也好,死的那一念有恐怖的,就不管哪一個,死的那一刹那肯定恐怖。就是我這樣的心,都還有恐怖呢,何況你還是個什麼都不懂的人,是不是?還沒有精進。所以呢,我們要有一個求往生的心!我們現在准備往生,就這樣的往生。你不要說我還有兒子,孫子啊,我還有牽挂,我不想死啊,這樣的心態一生起來,你也沒有關系的。事實上你也死不掉,我也知道你死不掉,我都死不掉你還死得掉嗎?最起碼你有一個求往生不怕死之念啊,是不是?你將來還是要死的。但是死的時候有一念恐怖是肯定存在的,那麼唯求智慧故。
就這樣,阿彌陀佛!
《佛七開示》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