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常下福法师金刚经系列开示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释迦牟尼佛问须菩提,这里讲报身。先讲所,如来色相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包括如来报身相、法身相、化身相,都叫相。能所者,在这个能里面发出一个念头,“我能以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来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如来报身实在是没有一个对报身的执著,因为如来在缘起里面安住性空体。比如:一个我们不能对如来有另外一个色身可执著,第二个从自性上也不可以说这个色身是我身,因为在此世界是平等性无所住故,没有说我现在看到这个身就是我的身,那你的身为什么有男女老少种种分别呢?有种种的差别相呢?你明了这个道理,那只有无住才是;无住才有色庄严。我现在知道所有的众生是我的心,你心里面知见上的那个色身,和你自己在清净里面的那个色身,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你舍去你的见,舍去你这个能,我能在看的这个“能”断掉的时候,你就是清净体,平等体,平等体生出二相:平等之大悲无我之大智。如果你要具足色身见,见即念,你就是在观照里面以我这个见或念去思维。
你是在用念听法吗?你听过无念的讲法吗?如来如何行施其教化?
你是在观照里面,文字般若、观照般若与实相般若,文字般若是来自于佛陀的究竟体,来自于法报的体,化身里面显现出来的。但是我们化身是教化我们的,这个是自然而然的教化的,化身体里面在教化我们,我们依文字观照到实相,这个观照还在念,就是说在你看这个书的时候,或者听法的时候,都是用念听的,知道吧。这个念听的念一定是错误的。但是我讲的并没有错,因为这个是在法里面,是从化身里面出来的,包括我现在讲话的声音,都是从化身里面出来的,那我现在有我讲法肯定也有念,事实上如来在这个地方讲法是没有念的,为什么呢?化身体因众生心起,它不是由自己的念起;依众生的念起,众生没有念了,如来也就没有什么法可说了;他说是制止的意思,“莫作是说,”制止于众生以为如来有所说法。我们众生以为我在说法或者你在听法,这个听法为根本的这个念,这个念在听的对方叫文字般若,文字是来自于32相的,所以32相来说是化身。但是在你认为你这个念和这个化身是对立的,因为对立的,你这个念是错的,但是又不能丢开它,你丢开它进入无明离开观照,不但不能丢它还要用它,怎么用它呢?要观照;以我言辞观照实相,在观照时猛然自己念没有了,断了;断了以后外面的平等相就出来了,见报身了,那个报身叫做具足色身;所以断你这个念的时候才是具足色身。如果念头不断,若以此色身见否?你这个念是错的,不可以具足色身见佛,所以我们在实相的体里面,是超越言辞的。讲经的时候,我的讲与你的观照差别很大的,我讲时可以如是观照,你们听的时候一定要如是观照,观照到你自己念断了,一切法平等了,你知道平等的时候心清净啊,心无缘啊,心无碍啊。我们一定要以缘起性空的体来观照,就可以观照到。如果你不用缘起性空,借假修真,借假相借妄识来修我们真的体,全真即假:全部真的体就是你这个所谓念的假的体,全假即真,所谓假灭时即真显时,所谓真显就是你妄断的那一念,妄断真显,真断妄即生。灯灭了,黑暗就出来了,灯亮了,光明就出来了,黑暗光明都在当下的体里边,光明不离开黑暗,黑暗也不离开光明,这个体是一不是二,只是你无明现前的时候,看不到了;等你光明现前的时候,一切皆显;所以全妄即真,全真即妄,妄真不二。有智慧没有智慧,圣凡同土,圣凡其实也没有差别,哪有圣?哪有凡呢?一念觉者圣,一念迷者凡而已。我们以有漏之身,以具足色身见,必定是有漏之法,以具足色身见有什么坏处呢?我去见,以具足色身见,念生是谓内外四相俱生,一错全错,变成有漏之体了;你跟实相相应,一刹那时间观照到断念实相现前的时候,无言对待,无法可说。如释迦牟尼佛实在是无法可说;无法可说,但一切法现前;不可思议是名说法。不住相,一切相不住,心相法相都不要住,这个时候叫无念,无念那个时候才老实,不然的话就不老实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诸相和色身它有什么区别呢?诸相为能,能见才叫相,不能见哪叫相呢?能见之上,所见之色,所见能见俱空故,所见的心和能见的体,我们可以用能见的心来见吗?我可以闭着眼睛观三十二相吗?不可以。我可以用所见的色声香味触法来见不?不可以;所也不可以立,能也不可以立,这个叫做彻底的达到无念的状态,能所俱亡。具足诸相,就是如来色相,如来色相就是具足诸相,具足诸相是我们的心,因为如来没有相但是由心显,众生有心的执著。“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就是说你现在心里面想到的,以诸相具足,也不能说不诸相具足,前面讲过以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得福多不?得福甚多,这个得福甚多跟这个是一样的道理。就是说: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你不可以说我心就是佛,没有三十二相,没有八十种好,这个相不要了;如果你这样想的话你又偏了。如来法报化在你心中要生尊重,因为这是你的心相,如果这个心相舍掉了,你心里面说我不要这个圆满的报相,就是说这个单独的另外一个知见就出来了,因为如来此相本来具足故,是名具足诸相。这个相是不舍的,就是叫你不要执著,但是又不能舍掉;这个是不可思议叫如来体。“如来说”这个提法都不一样的,一个是“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说的是报身,不可以。因为什么呢?无住之心啊;一个是“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前讲佛,此讲如来,如来无取无舍,离名说相了。“不也世尊”须菩提通达与佛陀的本意,现在讲他离心缘相了,获真如体啊,所以一问须菩提就会到前面的意思了,“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后面讲“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不舍不取,不舍掉也不取,不取亦不舍,不取众生之妄,不舍如来之具足,如来本来就是具足的。
下面讲快一点: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你不要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那我们明明看到释迦牟尼佛说了三藏十二部,还说“莫作是说”,夺其言辞故,不要这样说:我有所说法。释迦牟尼佛不但是这部经典,任何一部经典都是,这句话明显告诉我们“莫作是念”堵住了我们的心故;这个前面讲“莫作是说”,直接堵住众生的“心念”。释迦牟尼佛讲法无非是堵住众生的念而已;此念就是佛无念体啊,众生有念如来有所说法,如来有所说法不过是众生的念而已;如来哪会有念呢?所以如来说三藏十二部,说文字相的话,释迦牟尼佛说文字相,如来法身,佛与佛心心相印,他是无住体是一体的不二的,既然一体就无话可说,他在常寂光处,和所有十方诸佛都相应的;因为每个众生心中都有佛,他也是相应的;和所有诸佛相应,他一定与菩萨心相应,因为菩萨心中有佛啊;跟众生相应,众生心中有佛啊。佛佛相念故,无须讲话,自然而通。第二个:如来跟菩萨心相应,菩萨有住是故有菩萨法显现,是故释迦牟尼佛现报身相,报身相就是像卢舍那佛,像阿弥陀佛。所谓见报身就是前面讲的,见报身相就是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这个色身就叫报身;而这个报身呢?不可以具足色身见。如来报身不是用我们的念而见;也不是用境而见;你不要以为我看到境就见到报身了。你现在还不在报身里面,菩萨看报身都是六度庄严,都是功德庄严出来;七宝聚的;但是我们看不到啊;我们在化身里面,在意里面,我们还没有离开过我们这个意,我们还没有资格说这个报身。
菩萨可以见到报身,为什么?菩萨叫菩提萨埵,菩提者心空,萨埵者法空;也就是真空妙有了;妙有就是法空呢,真空就是心空呢,心空会于诸佛,就是佛性,一切众生佛性都是心空,上会于诸佛,下会于众生。一切诸佛在一切众生心中,众生就是九法界,九法界就是菩萨,菩萨本身无所得故,除了到众生心中找,没有地方找;为什么呢?十法界就是九法界。九法界中的阿罗汉还在众生界里面,菩萨无所得故,诸佛无体,它是言辞道断的,它是没有相的。佛在哪里呢?在众生心中,菩萨必须到众生心中见无量诸佛,菩萨自己也是无所得;只有众生心中才有无量诸佛安住。到众生心中干什么呢?行六度波罗蜜,什么叫六度波罗蜜呢?就是报身庄严,不信报身庄严,怎么能见诸佛呢?报身圆满就是佛圆满啊,报身不圆满佛怎么会圆满呢?为什么叫自利利他呢?自利本身就是圆满的,自利为性德,利他为行愿德,利他由行和愿而建立,自利是依性而建立,我们自利佛性每个人都具足了,性上圆满;行和愿圆满之时,那你的报身圆满。你信的体本身就是圆满的,不需要修的;无修无证的。但是行愿上面报身是有始无终,就是信的一刹那你就已经开始修德了,修到你利他的功德圆满之时,才能够见到圆满的法身,圆满的法身是报身圆满之时,才见到的。所谓成等正觉就是圆满报身,圆满报身就是成等正觉;阿弥陀佛圆满报身,成等正觉;释迦牟尼佛圆满报身成等正觉,就是自利利他,圆满之时;才是成等正觉之时;成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的自利利他,行愿又在哪里?在众生体内。众生体又是什么呢?是妄体;所以菩萨要在此世界修什么呢?修无住,修般若体啊。建立无住成法界故;这里利他才能…
《《金刚经》系列开示 9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