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金剛經》系列開示 91

  上常下福法師金剛經系列開示

   “須菩提。于意雲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這裏講報身。先講所,如來色相即是叁十二相八十種好,包括如來報身相、法身相、化身相,都叫相。能所者,在這個能裏面發出一個念頭,“我能以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來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如來報身實在是沒有一個對報身的執著,因爲如來在緣起裏面安住性空體。比如:一個我們不能對如來有另外一個色身可執著,第二個從自性上也不可以說這個色身是我身,因爲在此世界是平等性無所住故,沒有說我現在看到這個身就是我的身,那你的身爲什麼有男女老少種種分別呢?有種種的差別相呢?你明了這個道理,那只有無住才是;無住才有色莊嚴。我現在知道所有的衆生是我的心,你心裏面知見上的那個色身,和你自己在清淨裏面的那個色身,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你舍去你的見,舍去你這個能,我能在看的這個“能”斷掉的時候,你就是清淨體,平等體,平等體生出二相:平等之大悲無我之大智。如果你要具足色身見,見即念,你就是在觀照裏面以我這個見或念去思維。

  你是在用念聽法嗎?你聽過無念的講法嗎?如來如何行施其教化?

  你是在觀照裏面,文字般若、觀照般若與實相般若,文字般若是來自于佛陀的究竟體,來自于法報的體,化身裏面顯現出來的。但是我們化身是教化我們的,這個是自然而然的教化的,化身體裏面在教化我們,我們依文字觀照到實相,這個觀照還在念,就是說在你看這個書的時候,或者聽法的時候,都是用念聽的,知道吧。這個念聽的念一定是錯誤的。但是我講的並沒有錯,因爲這個是在法裏面,是從化身裏面出來的,包括我現在講話的聲音,都是從化身裏面出來的,那我現在有我講法肯定也有念,事實上如來在這個地方講法是沒有念的,爲什麼呢?化身體因衆生心起,它不是由自己的念起;依衆生的念起,衆生沒有念了,如來也就沒有什麼法可說了;他說是製止的意思,“莫作是說,”製止于衆生以爲如來有所說法。我們衆生以爲我在說法或者你在聽法,這個聽法爲根本的這個念,這個念在聽的對方叫文字般若,文字是來自于32相的,所以32相來說是化身。但是在你認爲你這個念和這個化身是對立的,因爲對立的,你這個念是錯的,但是又不能丟開它,你丟開它進入無明離開觀照,不但不能丟它還要用它,怎麼用它呢?要觀照;以我言辭觀照實相,在觀照時猛然自己念沒有了,斷了;斷了以後外面的平等相就出來了,見報身了,那個報身叫做具足色身;所以斷你這個念的時候才是具足色身。如果念頭不斷,若以此色身見否?你這個念是錯的,不可以具足色身見佛,所以我們在實相的體裏面,是超越言辭的。講經的時候,我的講與你的觀照差別很大的,我講時可以如是觀照,你們聽的時候一定要如是觀照,觀照到你自己念斷了,一切法平等了,你知道平等的時候心清淨啊,心無緣啊,心無礙啊。我們一定要以緣起性空的體來觀照,就可以觀照到。如果你不用緣起性空,借假修真,借假相借妄識來修我們真的體,全真即假:全部真的體就是你這個所謂念的假的體,全假即真,所謂假滅時即真顯時,所謂真顯就是你妄斷的那一念,妄斷真顯,真斷妄即生。燈滅了,黑暗就出來了,燈亮了,光明就出來了,黑暗光明都在當下的體裏邊,光明不離開黑暗,黑暗也不離開光明,這個體是一不是二,只是你無明現前的時候,看不到了;等你光明現前的時候,一切皆顯;所以全妄即真,全真即妄,妄真不二。有智慧沒有智慧,聖凡同土,聖凡其實也沒有差別,哪有聖?哪有凡呢?一念覺者聖,一念迷者凡而已。我們以有漏之身,以具足色身見,必定是有漏之法,以具足色身見有什麼壞處呢?我去見,以具足色身見,念生是謂內外四相俱生,一錯全錯,變成有漏之體了;你跟實相相應,一刹那時間觀照到斷念實相現前的時候,無言對待,無法可說。如釋迦牟尼佛實在是無法可說;無法可說,但一切法現前;不可思議是名說法。不住相,一切相不住,心相法相都不要住,這個時候叫無念,無念那個時候才老實,不然的話就不老實了。

   “須菩提。于意雲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諸相和色身它有什麼區別呢?諸相爲能,能見才叫相,不能見哪叫相呢?能見之上,所見之色,所見能見俱空故,所見的心和能見的體,我們可以用能見的心來見嗎?我可以閉著眼睛觀叁十二相嗎?不可以。我可以用所見的色聲香味觸法來見不?不可以;所也不可以立,能也不可以立,這個叫做徹底的達到無念的狀態,能所俱亡。具足諸相,就是如來色相,如來色相就是具足諸相,具足諸相是我們的心,因爲如來沒有相但是由心顯,衆生有心的執著。“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就是說你現在心裏面想到的,以諸相具足,也不能說不諸相具足,前面講過以叁千大千世界七寶布施得福多不?得福甚多,這個得福甚多跟這個是一樣的道理。就是說: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你不可以說我心就是佛,沒有叁十二相,沒有八十種好,這個相不要了;如果你這樣想的話你又偏了。如來法報化在你心中要生尊重,因爲這是你的心相,如果這個心相舍掉了,你心裏面說我不要這個圓滿的報相,就是說這個單獨的另外一個知見就出來了,因爲如來此相本來具足故,是名具足諸相。這個相是不舍的,就是叫你不要執著,但是又不能舍掉;這個是不可思議叫如來體。“如來說”這個提法都不一樣的,一個是“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說的是報身,不可以。因爲什麼呢?無住之心啊;一個是“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前講佛,此講如來,如來無取無舍,離名說相了。“不也世尊”須菩提通達與佛陀的本意,現在講他離心緣相了,獲真如體啊,所以一問須菩提就會到前面的意思了,“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後面講“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不舍不取,不舍掉也不取,不取亦不舍,不取衆生之妄,不舍如來之具足,如來本來就是具足的。

  下面講快一點: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你不要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爲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那我們明明看到釋迦牟尼佛說了叁藏十二部,還說“莫作是說”,奪其言辭故,不要這樣說:我有所說法。釋迦牟尼佛不但是這部經典,任何一部經典都是,這句話明顯告訴我們“莫作是念”堵住了我們的心故;這個前面講“莫作是說”,直接堵住衆生的“心念”。釋迦牟尼佛講法無非是堵住衆生的念而已;此念就是佛無念體啊,衆生有念如來有所說法,如來有所說法不過是衆生的念而已;如來哪會有念呢?所以如來說叁藏十二部,說文字相的話,釋迦牟尼佛說文字相,如來法身,佛與佛心心相印,他是無住體是一體的不二的,既然一體就無話可說,他在常寂光處,和所有十方諸佛都相應的;因爲每個衆生心中都有佛,他也是相應的;和所有諸佛相應,他一定與菩薩心相應,因爲菩薩心中有佛啊;跟衆生相應,衆生心中有佛啊。佛佛相念故,無須講話,自然而通。第二個:如來跟菩薩心相應,菩薩有住是故有菩薩法顯現,是故釋迦牟尼佛現報身相,報身相就是像盧舍那佛,像阿彌陀佛。所謂見報身就是前面講的,見報身相就是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這個色身就叫報身;而這個報身呢?不可以具足色身見。如來報身不是用我們的念而見;也不是用境而見;你不要以爲我看到境就見到報身了。你現在還不在報身裏面,菩薩看報身都是六度莊嚴,都是功德莊嚴出來;七寶聚的;但是我們看不到啊;我們在化身裏面,在意裏面,我們還沒有離開過我們這個意,我們還沒有資格說這個報身。

  菩薩可以見到報身,爲什麼?菩薩叫菩提薩埵,菩提者心空,薩埵者法空;也就是真空妙有了;妙有就是法空呢,真空就是心空呢,心空會于諸佛,就是佛性,一切衆生佛性都是心空,上會于諸佛,下會于衆生。一切諸佛在一切衆生心中,衆生就是九法界,九法界就是菩薩,菩薩本身無所得故,除了到衆生心中找,沒有地方找;爲什麼呢?十法界就是九法界。九法界中的阿羅漢還在衆生界裏面,菩薩無所得故,諸佛無體,它是言辭道斷的,它是沒有相的。佛在哪裏呢?在衆生心中,菩薩必須到衆生心中見無量諸佛,菩薩自己也是無所得;只有衆生心中才有無量諸佛安住。到衆生心中幹什麼呢?行六度波羅蜜,什麼叫六度波羅蜜呢?就是報身莊嚴,不信報身莊嚴,怎麼能見諸佛呢?報身圓滿就是佛圓滿啊,報身不圓滿佛怎麼會圓滿呢?爲什麼叫自利利他呢?自利本身就是圓滿的,自利爲性德,利他爲行願德,利他由行和願而建立,自利是依性而建立,我們自利佛性每個人都具足了,性上圓滿;行和願圓滿之時,那你的報身圓滿。你信的體本身就是圓滿的,不需要修的;無修無證的。但是行願上面報身是有始無終,就是信的一刹那你就已經開始修德了,修到你利他的功德圓滿之時,才能夠見到圓滿的法身,圓滿的法身是報身圓滿之時,才見到的。所謂成等正覺就是圓滿報身,圓滿報身就是成等正覺;阿彌陀佛圓滿報身,成等正覺;釋迦牟尼佛圓滿報身成等正覺,就是自利利他,圓滿之時;才是成等正覺之時;成無上正等正覺就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所謂的自利利他,行願又在哪裏?在衆生體內。衆生體又是什麼呢?是妄體;所以菩薩要在此世界修什麼呢?修無住,修般若體啊。建立無住成法界故;這裏利他才能…

《《金剛經》系列開示 9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