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众生,我把我下地狱的罪业给您,您把你的下地狱度众生的能力给我;你见到师父很慈悲,你说,师父您把您的慈悲给我,我把我的烦恼给您;见到佛陀时说,佛陀您把您的圆满觉悟给我,我把我的所有痛苦都给您。同时菩萨还修悲心的对换,看到众生有痛苦,愿代众生受无量苦,这也是一种对换。所以,用具体的方法使自己的心落实到包容当中。
在家居士最好的对换是对自己的夫妻对换,他有错误矛盾,你不停地想把他的错误和矛盾给自己,因为你可以解决。当你的心除了自己外而有了第二个人的时候,你的气球开始有气了,不是那么干瘪没有力度。这个气球一直给它打气,一直扩大,直到能够包容天地万物,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能够把世间万物无论善恶都包容在心中。如果你看到这个世界有坏人,肯定是你心灵还有坏的东西。如果你看到这个世界是完善清静的,那你就拥有完美清静的身心。因为根据唯识学的理论,我们现在感受到的世界,实际上不是客观真实的世界,而是我们意识当中的一个影像。我坐在这里,你们每个人从不同角度看我,实际上每个人对我的感觉都不一样。这个不一样怎么产生的?因为你们自己的心不一样。我们对世界的感受,有些人觉得很不错,有些人觉得很糟糕,是他们的心灵不一样,不是世界本身不一样。所以我们通过六根对外界六尘摄取进来的影像,作为真实客观的,实际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当我们的心灵能够包容整个世界,也就能包容你自己的身心。假如在这个份上,你继续放大,这个世界就爆炸了,轮回的世界,你以前包容的那些认为有价值的,全部灰飞烟灭,你的生命完全是洒脱的状态。坐禅的人确实有这种经验,所谓大爆炸,或者虚空粉碎,大地平沉。这些理论比较深奥。希望大家包容的心态中,突破这种局限。最后像气球一样打破了,才体会到生命的真空本体、本来面目。
佛经里告诉我们如何包容呢?有三点:
第一,观想心如晴空,或者心如虚空,是使自己心量放大的一个最直接最简单的方法。南怀瑾先生曾经介绍过这种方法。现在试试看,大家坐正了,闭上眼睛,然后看自己的心在哪里呢?看到自己的心就在胸口里面,我们心很痛,不舒服,就在胸口里面一点点,像绿豆一样大,就是小气球;现在开始打气了,感到自己的心在放大,现在的心像乒乓球那么大,还在胸口;然后继续放大,现在有拳头那么大,我们心脏那么大;再慢慢放大到整个身体,身心一样大,确确实实,你的心已经包含了整个身体;然后继续放大,突破这个身体,慢慢地大起来,包含了整个教室,确定一下,你的心量已经包含了整个房间,在座的每个人都是你心里的东西,现前的一切就是心中的影像;再扩大,万佛楼就在我们心中,整个柏林寺也在我们的心中;心量再扩大,河北省也包含在里面;再扩大,我们的心包含了整个中国,中国心,我们的这颗心可以保护整个中国;再继续放大,让这个心包含整个地球,我们的心变成圆的了,这时在我们的心中有很多个国家,有很多受灾受难的地方,中东国家的战争,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的各种现象,都在我的心中;我们再确定一下,我们的心包含了整个地球;再继续放大,这颗心开始包含月球,包含太阳,太阳系,银河系,包含整个天地,我们的心可以感受到天地万物,都已经包含心中了。呵,好广阔的心。然后再放大,用佛教的思想去看,我们的心把西方极乐世界也包含在里面,把东方药师佛净土也包含在里面,把弥勒菩萨的世界也包含在里面。最后我们把心放大到无边无际,只要在无尽的时空中还存在着某一种物体或者某一个众生、佛,我们的心都把他包含了,自己的心量已经是最大了,完全包含了一切的时间和空间,很强烈的确定,去感受它。闭上眼睛,认真地想。外面还有没有一样东西,如果还有,都包含在里面。大而无外,再也没有外面了,这时候,这个心的形状是圆的,是空泛的,非常圆满,世间万物,出世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包含在这颗心中。假如大家再确定一下这种感觉,山河大地就像云烟雾露一样,都是虚的,我们心里的感觉才是真实广大的心。看到这么广大的物质世界没有一丝一毫不包含在里面。确定在这种心态当中,这个世界无论出现什么事情,都是在你的心里头,没有离开你的心。再慢慢地缩小,不要让气球爆炸掉,缩小,再回来。现在又回到自己的心脏,自己一个人。如果经常去体会,到最后这个最广的状态遇到特殊的因缘,就会爆炸,你就真的解脱了。这就是一种最直接的把心量放大能够包含万物的感觉,当你体会到这种感觉时,你做事情的时候,就有一种透视的能力。你看到世间的人忙忙碌碌,追求什么,得到什么,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
第二,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菩萨修四无量心,比如说,具备欢乐和欢乐的因。心里想,一切众生都有了快乐和快乐的行为;一切众生都离开痛苦和痛苦的行为;一切众生都具足无苦之乐。所谓无苦之乐就是快乐没有负作用。杀人放火,犯了罪,要被抓起来,可能要挨打,是痛苦的,有苦之乐,我们帮助别人,就是无苦之乐。发这样的愿,一切众生都能够住平等舍。修行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用观照的方法扩大自己的心量。
第三,如何去包容?看看禅者幽默的表现。比如一个禅师,在夜里打坐。有个小偷进来了,偷他东西,在那里翻箱倒柜的,禅师问:
“你是谁呀?”
没动静了。过一会儿,又开始动起来,禅师问:“谁呀?”
又没声音了,过了一会儿,又开始动,禅师又问:“谁呀?”
小偷说:“是我,我是小偷呀!”
禅师笑了,说:“我也是小偷呀。”又说:“我就偷一次,以后就再不用偷了。”
小偷很诧异,说:“你这么厉害呀,你教教我。”
禅师下来,抓住小偷说:“我就偷这个,偷一次”。
把“我执”偷掉了。我们大家都以为有我,才想去占便宜,想去偷,把罪魁祸首“我”偷掉了,从此天下太平。小偷很聪明,开悟了。这是禅者包容小偷的表现。
还有一个故事,一个小孩子在寺院里住得有点寂寞了,要出去玩,三更半夜翻墙出去,准备好一个凳子放在一个地方,再翻墙回来。方丈知道了,就拿开凳子,自己站在那里,小孩子回来,在墙上,伸脚一踩,踩在师父的头上。吓坏了。师父说,你没摔倒吧,要小心啊,我在这里等你呢,怕你摔倒。这就是包容。小孩很感动,以后再也不出去了。
还有一个故事,有个禅师非常喜欢养花,种了很多花,特别喜欢一盆花,天天站在那里欣赏。有一次师父外出,徒弟一不小心把师父最喜欢的那盆花打烂了,在那里哭啊哭啊。师父回来的时候,说:“我想种花是为了快乐的,不是为了难受的”。很多人你打了他的花会生气,在社会中,很多人会把花打烂了,在那里痛苦。比如现在社会家庭出现了很多的危机,离婚的人很多,本来结婚是为了快乐的,结果,婚姻成了爱情的坟墓。他们不懂得生活中的包容实际上是一种禅的境界,能够感受生命存在的快乐。
还有更厉害的,僧肇大师,是鸠摩罗什大师的高徒,最有成就的一位,很年轻就去世了,据说是被别人诬告,被砍头的,被砍头的时候,写了四句话:“四大原无我,五蕴本来空,迎头向白刃,犹如斩春分。”非常洒脱。对于死亡现前,非常安祥。提婆菩萨也一样,是弘法利生,功德非常显著的一位大德。很多外道辩论不过他,都来皈依他。一个外道的徒弟,心不情愿,说我师父辩论输给他,很丢脸,很不服气,有一次趁他经行的时候,用刀来杀他,说:“你用舌剑伤我师,我用此刀伤你身”。把他的五脏都挖掉了。提婆菩萨临死前,劝他从山上的小路跑掉了,以防自己的徒弟没有断烦恼的,找他报仇。
最了不起的是释伽佛在法华经里面的公案,提婆达多,是佛门里跟释伽佛作对的最大的对头,想窜佛位,把佛陀的脚扎出血来了,五逆十恶,理应下地狱,受恶报,最后在法华会上,佛陀告诉弟子们,提婆达多是从释伽佛发愿修行起,就是他的老师,释伽佛发心想修忍辱,但是同修中没有人敢成就他的忍辱,所以你的同修当中有人欺负你,是成就你的人,你要感谢他,假如你忍下来了,但你还糊里糊涂在那里受苦,你不要感谢他,因为你没有得到忍辱的受用。如果你忍下来了,你的思想你的能力你的成就都提高了,你要感谢他。佛陀当时想修忍辱时,别人都不敢欺负他,惟独他的老师提婆达多跑来扇他两个耳光,看你忍得住忍不住。他忍住了,所以一直到成佛后,提婆达多还来跟他作对,就是要让他的忍辱得到圆满的结局。所以提婆达多五逆十恶下地狱,虽然他在地狱里,感受还是像在第十九层天上一样的快乐,虽然身体在地狱,心并不受苦因为他是成就佛陀的人。所以我们不能以简单的短暂的眼光来看事物,要以更广阔的空间时间,从生命本位的角度,看生命本身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心量放得更大。
第四、包容之果
通过前面对祖师大德的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包容的结果。首先是身心统一健康。如果身心不统一健康,你不叫包容,你在那里白受罪。你能够更加清静庄严,当你的心能感受到世界的优点,感受到不好的事情,给我们的力量。三人行必有我师,从其善者而行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善的,正好是教导,就是包容的结果。最后,如果大家完全有这种包容心,像刚才观想,整个地球都包容在我们的心里,我们可以像自己关起门来,整理自己的房间一样,房间有时候是乱七八糟的,把它清理好,就是很和谐美好的状态,如果大家的心真正包容了这个世界,这个十法界,我们看到现在有很多不安不好的地方,也开始慢慢地整理,像打扫房间一样,把自己的心灵和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打扫得清清净净,美美满满,这就是禅者包容的结果。
下面还有时间,可以提两个问题:
营员:谢谢法师,谢谢大家。我想提的问题是,我对法师说的打破一个价值观,并不是很明白,因为我们知道有一些公平性的世界观,像正直,诚信,包容,等等,打破这些价值观,并不是很明白,还有一些终极性的价值观,比如和平和谐,对于打破这样的价值观就更不明白了,请法师解释一下。
达照法师:我刚才说世俗的价值观很害人,但是假如所有的价值观都没有了,可能天下大乱了。打破价值观实际上需要四个阶段,第一,你要认识它,价值观到底有多少?比如你的三寸金莲到底有多少价值?头发染成黄的,或者剪一个什么式样,好像很时髦,到底有多少价值?对于世间各种环境下形成的短期的或周期的价值观和终极的价值观,都要客观的认识它。第二要适应它,我们首先活在这个环境里,你的工作单位有一定的标准,你如果不适应它,你不可能改变它,也不可能打破它,你要适应做人。第三个阶段,要改变它。改变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刚才打气球的过程一样。用更有持续性可发展的价值观来代替短暂的价值观。每个单位,有一些宗旨标准口号,都是有一定的局限的,随着公司的运转,要不停地改变,适应这个规律,改变它,让价值观持续的时间越来越长。第四是超越它,把束缚心灵的气球打破。这四个阶段是可以操作的。
营员:我想问一下法师,刚才在演讲中讲杀死他后,还让他从小路跑,我想问法师,您举了这么多菩萨的包容心的例子,与现实中的法律道德有冲突么?
达照法师:法律道德与菩萨的包容实际上是没有冲突的。社会有几种状态,第一是人治社会,第二是法治社会,第三是道德社会。人治社会,以人的意志为主,不给你讲什么客观的道理。封建社会,奴隶社会,没有什么法律,但是也有法治,比如在奴隶社会,结绳为记,也是一种法治。人治社会实际是以人的极端个人主义,妄想无明为领导的,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有的人有智慧,但是在广泛的人群中施行人治,必然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提倡法治社会。但是法治是外加强迫性的,到了一定程度,落实在大家的生活中,成了大家约定俗成,共同认可了,就成为道德了。所以佛家不太主张法治社会,更主张道德社会。因为法治社会是强制性的,道德社会是自觉性的。比如在内地,闯红灯现象很多。在北京十字路口,红灯亮了,有人会闯,在其他的地方,红灯亮了,没有什么车,有人走过去,旁边有人会谴责他,红灯亮了,你不应该走,这就是把法治变成道德了。所以法治和道德不矛盾。大家约定俗成就是道德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道德社会不是法治社会。
网友:虚空粉碎时一切众生往哪里住?
达照法师:虚空粉碎时一切众生无住,无住生心。如果住在一个尘上,这个尘就是烦恼痛苦的根源。
营员:打坐时如何包容自己的腿痛?
达照法师:包容不是目的,也不是境界,是一种表现。腿痛了,你不要因为腿痛而痛苦烦恼,你可以放下,也可以坚持。心里不受影响,就是包容。包容不是纵容,是一种升华,包容不是无奈,是超脱,是心灵解脱的展现。
营员:包容恶势力,需要什么样的慈悲和智慧?
达照法师:包容恶势力,要慈悲心去感化他们。恶势力像身上的病疮一样,病疮很痛苦,你在那里叫,更痛苦,你不要叫,把它治好了,就是包容了。
主持:感谢法师精彩的演讲。本届生活禅夏令营的主题是包容,包容是我们这个时代特别需要的。因为这个时代的纷争冲突与摩擦,无论是文化宗教还是政治和其他的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人们不理解与不包容,今天法师开示我们禅者的包容,具体讲包容是有层次的浅深的,禅者的包容应该是最深层的包容,禅心无碍,包容太虚,禅者的包容,包容万物,自他一如。和谐世界应该从包容开始。谢谢法师,谢谢各位。
《禅者的包容》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