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逆川禅法

  逆川禅法

  达照法师

   逆川禅师简介:智顺逆川大师生于元泰定四年丁卯(公元1327年八月二十日),瑞安潮际陈氏子。七岁拜罗山实际寺即空师为沙弥,稍长在温天宁寺受具戒。后到福建天宝山,铁关法枢禅师参学。枢禅师授其三不心要。师极力参究。一日园中飘瓜摆动,有省。后半载一日晚参脚踏地上,忽豁然大悟竟四体轻清,大地如虚空玲珑不可凑泊,一一毛孔皆生光明。告枢师曰:南泉败阙今已捉得。枢师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什么?逆川师曰:地上砖铺,屋上瓦覆。枢禅师曰:今南泉在什么处?逆川师曰:鹞子过新罗。枢师曰:错。逆川师曰:错。枢师曰:错、错。逆川师曰:错、错。于此得枢师印证。为师分座说法。历游各寺宣讲。名震帝都。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召全国十大高僧开无遮法会,师登坛说法大显神通,得帝赞赏,赐号“佛性圆辩禅师”。赐金褴袈裟。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说偈曰:树出实际寺,拔向祗园栽,开花净寺里,结果在殿台,归根还向栽中处,潼关岭上付音回。回寺沐浴坐逝。阇维后发五色舍利,迸若明珠,光炫山谷。师行迹奇异游戏神通。师六住名刹,宗门列于祖师,有祖师刻铭文于大藏经。师有像赞一首曰:“是我非真,非真是我,若道是我,还有两个,若道非我,当面错过。”师著作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赞一卷,仁潮法界安立图六卷,如卺禅宗正脉十卷,五会语若干卷。

   献宁法师:今年是逆川智顺禅师诞辰677周年。禅师是瑞安湖岭潮际人,是我们的一代高僧大德。市佛协今天在此举办纪念法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上达下照法师以及上义下净法师。两位大德法师的光临,我们衷心的感谢!参加我们今天法会的还有:狮子学会的朋友们以及社会文化名人以及善知识,我们也表示热烈的欢迎以及衷心的感谢!为了不耽误大家的时间,让法师多讲些开示,下面就有请上达下照法师给我们作开示!在法师开示期间,请大家把手机都关掉,不影响法师讲经说法。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昨天郑老师跟我汇报说,今天这个纪念逆川智顺禅师诞辰677周年。前几天感冒有点咳嗽,影响大家的听觉,很抱歉,向大家忏悔!那我想纪念古德啊,一般来说,我们过去人在讲究学习的时候,无论是世间的学术,还是出世间的学习,有一句话讲:学问之道无它,但求放其心而已。只求放心而已,这个“放心”二字了得!诸位是不是所求无它,但求放其心而已?我们经常说:你办事,我放心。这个心放到什么地方去了?所以学习佛法其实上就是学习心法。那么在学习的这个过程中,古人学习有三路:第一路是从小时候年轻的时候要开始学山。(板书 峃泶学)文成有个大峃,你们知道吧?还有大泶、大学,这三个学(峃泶学)是人生的三个阶段。智者爱水,仁者爱山。人要学习,第一要学山的巍然屹立,如如不动,找到我们生命当中安身立命之处。脚根立定了,然后你再来做学问,为人处事。所以一般的人学习,开始要学山。第二要学水。智者爱水,有句话说: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我转。说明什么啊?说明随顺众生,随时起智慧的妙用。到了第三个阶段才是学诸子百家。所以诸子百家是知识学问,而山和水是我们生命内在本具的,一个是如如不动的,一个是不停变化的。我们佛教讲“如来”,“如”就是如如不动;“来”就是来去自如。所以在不动的基础上可以应机施教,应运万物毫无障碍。在这两个基础上再来学习诸子百家,你的知识学问渊博了以后啊,那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所以到后来,我们中国人对学问之道但求放心而已啊,不知道怎么去学!传统的学习方式没有掉了,那大家学校的这个学习呢,就成了考试、分数,考试分数靠的是知识,所以现在我们只认得这一个“学”字了!只认得学习诸子百家,书面语言,书皮子学,只能学到这些东西。那么这样一来啊,很多大学生、硕士博士生,甚至教授,他们最后想不通,要自杀掉。为什么想不通?他们知识太渊博,但没有智慧,他们没有那种屹立于天地之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这种风度!也没有那种随缘应物,看到世间社会大众这种生活疾苦,煎熬悲苦,发起救度之心,或是为社会谋福利,这种心态生不起来!所以我们知道古人中国传统的学习学问方法很简单,象我们现在这里就叫隆山,前面就是飞云江,随时随处有山有水,在这中间,古人把这种生命内在的智慧和定力显发出来的时候,给后人几千年来以影响,以教育,以滋润!那么我们今天大家来纪念逆川禅师诞辰677周年,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本来要向你们先介绍一下逆川禅师的传记,现在不介绍了。不介绍不知大家是不是熟悉?刚才献宁法师也简单介绍了一下,那么我想不耽误大家时间,关于逆川禅师的事迹有一本小册子,可能你们这里也有,大家下来以后可以去了解。那我想在这里借助这个机会,跟大家简单的讨论一下逆川禅师的禅法思想。

   逆川禅师天性聪逸,与众不同。他的整个人生的经历,在我们现在看来是有超人之处。至于他前面的一些超人之处我们不说,只说他的禅法。他从七岁以后就到潮山五美园实际寺出家为僧,出家以后非常精进的学习,后来到了福建天宝山学习禅宗。当时铁关法枢法师教导他南泉的禅法心要。南泉禅师是马祖道一禅师的法嗣,马祖道一是南岳怀让禅师的得意门生,南岳怀让就是六祖大师门下青原行思与南岳怀让是两大支流当中的一支。按位次,逆川禅师就相当于(六祖)接下来的第五世差不多。他学习的南泉禅师的禅法叫什么呢?叫“三不心要”。讲到这个“三不心要”从哪里来的呢?说南泉禅师他拜访过百丈涅磐和尚,百丈涅磐和尚就问他:古圣先贤说法,有没有还未讲出来的法?南泉曰:有。进问:那什么样才是没讲出来的法?答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这“三不”。他就以这三句话作为心要传承给弟子。所以这个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这三句话其实牵涉到整个佛教从根本立场出发,一直到成佛的全过程。因此这个禅法看上去好象是很简单,就三句话,字面上大家也都理解,但为什么很多人不明白这个禅道理,而南泉普愿禅师却在这里得到很大的受用,并且把这个禅法教给他的弟子逆川禅师呢?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口。

   我们先简单的从教理下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我们一讲到禅宗的语言公案好象很玄,但是如果我们追溯一下佛教的教育全过程,我们就觉得很简单,一点也不玄。当初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成佛,他成佛悟到的就是心的本来面目,心性的本来面目。悟道后他一生的弘法就围绕这个心性。一开始在菩提树下就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到最后涅磐会上呢,又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本自具足,常乐我净,涅磐四德。是故一切众生皆为是佛,皆当作佛。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也应该都成佛。他从始至终围绕这个心性和佛性。那么这个心性的问题就很大,早期佛在华严会上开始一讲,讲的什么?就是这种法!说一粒粟中藏世界,芥子纳须弥,须弥纳芥子,我们大家一听全傻掉了!那么小的一颗芥菜籽里可以把须弥山放在里面,须弥山也可以把芥菜子放在里面。而且这个放,不是两座须弥山、两个芥菜籽分别放,而是同时放。同时大的放在小的里面,小的也同时放在大的里面!诸位有没放过?为了这个问题,唐朝的武则天很疑惑,后来华严祖师法藏就用十玄门因陀罗网作为比喻。什么比喻呢?就是诸位把镜子放在六边,人往中间一站。人站在这里,每个镜子,东西南北上下六方互相照耀,你举一个手,里面的层层的人也都举手,光光互照。这种思想一讲出来后,绝不是我们凡夫这种三维时空观念可以理解的。因此,佛开始在佛严会上一讲经时,没有几个人能听懂,那些所谓的阿罗汉小乘人已经断尽见思,开悟断生死了,也理解不了!为了把这么好的华严大法让众生能理解,佛就接下来用第一台阶。第一台阶是什么?就是有心可寻。这里讲的不是心、不是物,现在把台阶放下来,有心可寻。我们的心是什么?开始去观照。所以在十二年中讲阿含教典的时候,诸位翻开四阿含看看,你就明白,阿含教典的主要的内容就是六根、六尘、六识这十八界,简单讲就是五蕴,再简单讲就是色心二法。他就是让你先观察这个五蕴色心,所谓四谛十二因缘。观察这个五蕴色心以后呢,接下来看你的结果,结果是找不到这个心,也找不到这个物,那么这个时候是什么状况?小乘人都能达到不是心、不是物的境界。但是他跟大乘,跟南泉禅法里面的这个禅法还不一样。逆川禅师就参这个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一直参下去。刚才在路上我跟则慧师还说:你来参参看!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是什么呢?诸位现在你们看一看: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到底是什么?那如果把话再讲白一点,你把你的那颗心否定掉,你找不到所谓的真正的自己的心,没有所谓的自己的心,这个当下,缘起的万物也没有所谓的万物。你把自己的心否定掉,把外物也否定掉,这个时候你会说:喔 ̄好象现在很清净哎!这是不是佛性啊?对不起,这个也要否定掉!能不能看到一下?心再沉静一下,过滤一下自己往昔所造的恶业,种种杂念瀑流,象洪水猛兽一样袭击我身心的心念,过去、现在、未来、是非善恶、佛法、众生、生死涅磐这一切相对的概念全部都是心法,全部都是法尘影像边事。把这些全部都一刀两断,我们就来直接来个不是心,也不物。没有一个具体的东西。不是佛呢,是没有一个佛的概念,因为如果你心里面说:喔,这是佛性,这是自性......佛性自性哪里有名字啊?!所以把这外名字这个妄相这个法尘再否定掉,这个时候你感觉一下看!如果在这里能够体会到呢,这个用功就能上路。你如果有一点感觉,比如你现在这么…

《逆川禅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