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紧指示!然后他回答的也很巧妙:鹞子过新罗。这是宋朝以后的禅法,机关公案都是这样的。鹞子是一种鸟,我们后来都把它当作是风筝,放风筝飞过新罗。这一个“过”字,诸位要看仔细,是鹞子,是新罗都不要紧,问题是一个“过”字,早就过去了。我已经合盘托出,已经给你说了,刚才说的那个地上砖铺,屋上瓦覆,就是南泉的落脚点,我已经告诉你了,你还在这里追什么?他是回答老和尚的这么一种堪验。那老和尚呢,抓住一把:错!给他迎头一棒!古人说: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当仁不让啊!你要有这种气魄:不管师父说我错,十方诸佛说我错,我也要站定脚跟!不是师父铁观法枢禅师说我错,我马上就腿软了。诸位,如果你修行有点受用的时候,有时候师父堪验你,用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有时是肯定你,故意露个马脚,让你沾沾自喜,你一得意,完蛋了,上钩了!有时候可能是否定你,其实正是要肯定你!正在否定你的时候,你又后悔了,退回来了,一下子腿软了,问师父:什么才是对的?完了,你没有上路。所以禅宗的这个机锋,它是当机立断。看你能不能在这里当下起妙用?他这一个错字出来啊,逆川禅师也厉害,他也再来一个“错”。你说错,我也说错!两个人混身落草,反正半今八两,你要拖我下水,你也别想站在岸上!两个人啊,就一起眉毛落地。在这个难解难分的时候,机锋迅利,一般的人如果没有证到这里,可能脑子里一直在转了:哎呀!这怎么办哪?我错他也错!铁观禅师他也是高手,于是再来两个“错错”!头上安头。这个头上安头,语带双关。一个意思是,咱们两个彼此彼此,你也错,我也错,说可以了,你这个样子差不多,见地啊没有什么问题;另外一个意思呢,是扫除脚印。两个人对面相逢,“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作诗”, 遇到会舞剑的人,你把宝剑呈上去,他会管用;如果不诗人你就不要与他对了。所以两个人到这个份上,最后要把脚印扫掉,所以“错错”是扫除前面脚印。这一切的机锋对语,真修行人,直心道场,该吃饭吃饭,该穿衣穿衣,该回方丈休息就回去休息,干嘛在这里罗哩八嗦的,来来去去啊!所以呢,扫除脚印以后呢,你看逆川禅师能够深体铁关法师的寓意,马上非常威仪的给他顶礼一拜。用这个动作说明: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师父我还是要顶礼你的!回到现实再也没话说。但即便如此,最后三个字(未然也),诸位看到这个公案没有?他这么一礼拜啊,好象已经金印到手,皇帝的宝座已经登上去了。这一登宝座不得了,禅师又给他个下马威。所以修行人在证得圆教的七地菩萨的时候,他自己就很得意了,觉得世间的烦恼无明都已经破除了,我现在成佛了,马上就想宣布:我现在已经证道要成佛了!结果佛马上出现,告诉他:不行!你还得参加学习,要跟佛学习。为什么要跟佛学?你过去曾经发愿要度众生的,你现在众生还没度,所以你还不圆满。菩萨说:好好好!我还要学习!只要他发一个要学习的心,不执着成佛的这个念头啊,他马上进入第八不动地。不动地的菩萨,开始把他过去世的菩提心的愿望啊,全部拿出来实践。那么这个铁关禅师最后这一招啊,实际上印证的是什么呢?就是你(逆川禅师)的禅法已经重关透过。就是破本参明白真心,破重关彻见佛性。佛性是见到了,但是在作用上啊,还没有圆满成佛。所以诸位,修行很难啊!见到证到佛性以后,三大阿僧祗劫才过了一大。第二大是真正是悟后起修,破除无明,四十一品无明在破的过程中,要经第二大阿僧祗劫。第三等觉菩萨,还要修重玄三昧,进入九法界众生的世界里面,对每个众生的心行动念都要洞察如掌上明珠,要清清楚楚。到这个份上,才算真正成就妙觉极果。所以铁关禅师对他的期望啊,非常之高。所以最后这个“未然也”,这个“然”字就是“如来”。然也,就这样。就是还没有到达如如不动,运作自如,但对比我们这些没有见性的人,他已经非常的自如了。所以如果按这个境界去看呢,逆川禅师是登地的菩萨,但还没有到第八地。能见到这个佛性,能把整个佛法的精髓,在师和弟子之间对答如流,没有露出什么败坏的下风来,已经是个大菩萨了!所以看到公案里的“未然也”不要小看:哦,还不是这样子的。不,他不是说:不是这样子,而是说还不是那个样子。
这个逆川禅师参学悟道的公案,就是到这里。那我们今天要回过头来,再学习逆川禅师的时候啊,把它总结几点,便于大家自己可以参照着这个禅法去用功。这个禅法在逆川禅师自己修行的过程当中啊,我们可以看出来:他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禅宗虽然讲顿悟,但是在修上确实是渐修顿悟。一直对了公案之后,他的师父还说“未然也”。这三个关节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出这是有次第,有层次的。那么如果我们大家想参学他的第一个层次,就是只破本参,我们怎么去学?最直接的一个方法,就是这三句话: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这三句在写的时候,是把佛放在中间,实际上在修证过程中,应该是: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这样子你会更加清楚一点。他的师父传授给他就是这三句话九个字。诸位我们现在也给大家传这三句话九个字,看诸位有没有这种根性,可以把它用一用的?直接在心里面问,无论你是念佛也好,持咒也好,打坐静坐也好,吃饭穿衣走路,在一切行住坐卧四威仪当中,返照内心。达摩祖师到中国来弘法的时候,他讲了十六个字: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外息诸缘”,一切外缘啊,在你用功的当下,全部要停息。比如坐在这里,诸位当中有些人呢,可能会想到:今天有些事情耽误了,今天本来要干什么......心里还在想着外面的事情,没有把它停止下来,心里还在这里想。但是如果你现在是个用功,对不起,这时你就要象门一样,把这些都关起来,都停息掉。外境的一切物质,一切人事物理,全部把它停息下来,这是“外息诸缘”。那你说:我现在外缘停下来了,坐在这里呢,心还是象猴子一样,扑通扑通的跳,对不对啊?这个心怎么办?“内心无喘”!喘是喘息的喘,心啊,绵绵密密。 不要忽高忽低,忽快忽慢。外面的心停下来,里面的心也停下来。第三句话叫“心如墙壁”。为什么心要象墙壁一样?记住这句话:不留漏洞。这叫“心如墙壁”。漏是什么?是妄想杂乱烦恼颠倒。当你的你没有妄想杂乱烦恼颠倒的时候,在这个时候,外息诸缘,内心无喘,你在这里绵密保任,然后你会发现这个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以这个为根本,就在这里参究。有一天,说不定葫芦瓜被风一吹,你也捞到一点消息,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这是第一种,就是直接用这三个字去参的。那如果诸位有别的修行的法门,比如说你平时有诵经的习惯,有参禅的习惯,有念净土的习惯,你在念佛的时候,当下一句阿弥陀佛......(中间听不清)......心也非,物也非,佛也非,非心非物非佛,在这个当下一直用功,你可以露到消息。如果机缘成熟的,你可以根据外在物理的变化,象虚动老和尚,杯烫到手打破了他就破本参。或者是有你有信心的善知识给你讲开示,在讲法的当中,如果你信得及,讲法当中得受用是最快的!我当下承认不求后有,然后有千古万古的佛经啊,完全拿来对照,如对目前,象镜子一样。这样啊,自己知然得受用。念佛的人可以在这上面得受用入门。第三种持咒,原理跟念佛的人是一样的。不过念佛的人啊,还是用第六意识,先专注一下。初步工夫,要先用第六意识妄想专注一下,第二步工夫才是不管妄想,就是你佛能念得起来了,你就不管妄想纷飞了,这是逆川禅法的第一步。如果各位根机很利啊,不见得一定要修第一步。因为我们在历史上看啊,唐朝之前的人好象走第一步的还不多。唐朝之前,就是在开示当中三言两语就明白了。你看那个初祖达摩给二祖神光传法。神光祖师断臂求法,大家都知道的。他说“我心未宁,乞师为我安心。”手臂割了很痛,心里很不安啦!当然手臂痛是另外一回事。实际上他问的这个心是我们流浪的这个心,这是生死。达摩禅师一问“将心来,与汝安”,你把心拿过来,我给你安好了。“觅心了不可得”,诸位不是心啊!“觅心了不可得”,一句话,他找自己的心找不到,找不到那个就是了!一把抓住了。所以初祖说“与汝安心竟”。因为什么呢?你找不到心,说明你不会把妄想当自己了,明白吗?也不会那个我执的心当作自己了。如果说“我心很乱啊”,那就是把妄想心当自己了。如果说“我心很不安哪”,那就是说“我执”心当作自己了。如果你说“我的心很清净啊”,对不起!你的很清净的心还是意根,还是一个我执。所以这个心,只要找出个样子来,你都不对!这样一来,“了不可得”,那就说明:第一,不会以妄想作为自己的心;第二不会以妄想背后的那个冥冥觉知,作为自己的心;第三呢,不会把我的身心感受精神活动当作是自己的心。这三心了不可得,这个时候达摩祖师说:与汝安心竟。你看就这么一句话,心就安下来了。初祖和二祖是这样,二祖和三祖也很好玩。三祖当时生了很多的病,全身很难受,找到二祖那里去说:师父啊,我想修行成佛,可是我业障很重啊!你看我一身的病,打坐也没办法坐,修行也没办法修,你能不能替我忏悔啊?二祖还是同样套路“:将罪来,与汝忏”。你把罪拿来让我忏一下?三祖于是找,心在哪里呀?心也不可得,物也不可得,不是心不是物也不是佛。于是说“觅罪了不可得”,我找这个罪找不着!二祖于是说:“与汝忏罪竟”,我已经帮你把罪消除干净了。三祖一下就开悟了。三祖和四祖更加简单。四祖道信从小七八岁的时候就是天资聪慧,与众不同,有大人气象。三祖在路上看到一个小孩在那里玩,看上去气度非凡就问他:你姓什么啊?四祖答说:无常姓(性),没有一个固定的姓(姓与性谐音)。再问一句:你没有姓的吗?答曰:“性空故”,这个姓是空的。这个小孩才七岁喔!他就能回答出这个问题,三祖一看不得了,就问你家住在哪里啊?到他家里去,跟他父母说,我要化缘,把你这个孩子度出家。四祖那么小就知道这么多,那是圣人再来,与一般的凡夫不一样的。所以在唐朝之前,包括慧能大师,听到《金刚经》里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破本参了。那么根机利的人呢,刚才说的逆川禅师的第一重关不用过,直接到第二重上,就是直接在相上去见性。所谓“相上见性”,就是遇上这一切相的时候,当下离相,注意这句话!不是离开相,不是离开物,而是在物的当下没有相。在心的时候不是心,在物的时候不是物,在佛的时候也不是佛。两面刀,一面说物在这里,一面又说这个物没有,好象我们脑袋瓜就转不过来。那如果你根机稍微利一点,可以在这里契入。在这里契入以后,你的整个平常生活当中,无论是上天堂,下地狱,本自如如。所以祖师大德能够天堂地狱,自由来去啊,端赖于他当下的这一念,无相而已,这是第二种。一般第二种禅法,也就是从第二个阶段入手比较困难。因为他要上根利智的人,象六祖大师在《坛经》当中说的,他接的是上等根性的人,而不是中下乘的人。那我们大家诸位都是知识份子啊,学佛多年,根机很深啊!中上等根机的人,最初的这个下手处找到了,我们把台阶放低一点,就是一个呢,你直接看不是心不是物不是佛;另外一个呢,你通过念佛持咒,把妄想停下来,看到妄想背后的这一点,在这里一直追下去,追得他天昏地暗,追得他铁树开花,机缘成熟呢,自然会有消息!这两样可以做为入手。入手后,就象逆川禅师第一次见道后,在向上提时,就是证体起用啊。证体破本参以后,说实话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啊!在没破本参之前都是盲眼的苍蝇到处撞,找不到正路。现在修行只是靠一个方法,方向认定了,好好的攻下去。真正破本参以后,可以自己上路。但是如果发愿不坚,愿力不大,没有善知识道友在旁边经常提示你,恐怕会落入枯寂禅,或落入到小乘去,所以大乘禅法很重同师同学。有同师同学不停的提示,在证体上好好的起用。在起用的过程中,如果精进一点的也要二三十年。你看逆川禅师在他师父那边总共住了有二十多年,他是一代大德也要几十年,我师父讲过,如果根机很利的人,三五年就可以工夫成片,恐怕是凤毛麟角,太少了!如果我们三五十年能够打成一片,随时都能起用,那是很不简单了!在证体以后起用呢,要记住禅师的师父最后的话“未然也”。“未然也”的意思就是要在这上一直起用,不能说:怎么我一打开了,神通妙用都没有啊?还是凡夫一样啊?不要在这上面多起疑惑!
好,我这个拉拉杂杂,乱七八糟,本来禅师的禅法天衣无缝,被我这么支离破碎的撕开,真是小丑,所以诸位千万不要当我已经讲过了。如果我没有讲,那禅师的这个天衣无缝还原封不动。好的,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逆川禅法》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