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禅法的修证原理
——《永嘉证道歌》大意
达照法师
讲于瑞安九里圆通寺
诸位同修!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佛法的一些重要的思想观念。市佛教协会的领导同志们,前一段时间就跟我讨论过,说诸位在这里有一个永嘉大师禅学的研究班,这个研究班最近要把永嘉大师的《证道歌》学习完了,希望我能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证道歌》里面的一些重要思想。
今天来主要的目的,是跟这个禅学班的同修来讲述永嘉大师的主要思想。原来郑老师跟我商量,说是听众大概有六十位左右,不过今天好象不止六十位,其中就有些没有学过《证道歌》的。所以,再讲《证道歌》的很专业的内容,可能大部分同修就会听不懂了。由于这个缘故,我就把《证道歌》的重要思想,再联系整个佛法的思想脉络,总结一遍。当然了,学习佛法,佛法告诉我们是干什么的,告诉我们的,就是《证道歌》的证道这两个字,证就是实践、证明;道,我们简单地说就是道理,什么道理呢?就是人生的真理,宇宙的实相,也就是说,我们要看清一切事物和人心的真相。这个真相在佛法里面称为“道”。证道就是我们把自己人生的真正价值意义实践过来了,这就是证道。那么《证道歌》的内容就是永嘉大师他通过佛法的修学、觉悟,走过来的一条路,用诗歌的形式把它表现出来。在《证道歌》里讲述的内容主要可以把它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我们中国乃至整个佛教界,释迦如来一代教化的总结。总结什么呢,总结就是证体起用,这是永嘉大师《证道歌》的第一点内容。因为,在大小乘佛法里面,小乘的道是解脱道,解脱我们人生的种种痛苦、种种执著、种种烦恼。大乘的道不仅解脱痛苦,而且还要发现我们每个生命的内在的幸福和快乐。我们没有痛苦,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你光没有痛苦,同时也没有快乐这也不好。所以整个佛法告诉我们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把你的所有痛苦都了断、都解决掉,第二件事情把你生命中所有快乐的成分都显发出来。所以起用就是起妙用,起快乐的妙用。这个是整个佛法,包括中国禅学里面的如来禅、止观法门,乃至种种有相的修行法门,它的目的在《证道歌》里面就是证体起用。
第二个方面,它讲述的内容就是中国禅宗独特的指导方法,叫做从相见性。这个跟证体起用渠道不一样。从相见性,佛性在哪里?诸位说佛性在哪里?佛性不在别处,就在根尘相对之处,就在山河大地、日常生活运水搬柴之中,不离一切相,所以要从相上见到佛性。离开相,无性可见。你说佛性是无相的,如果你要离开相再来见佛性,这是不可能的,犹如缘木求鱼。这个在《证道歌》里面也表现得非常突出。这两个是整个大乘禅法的修行原理。所以,上一次郑老师让我讲一下《证道歌》的思想的时候,我想《证道歌》的思想非常丰富,学一年、两年也不容易把握它的精要,那么,我就想介绍《证道歌》的思想背景是什么,《证道歌》的思想背景也就是这两条,它含括了从释迦牟尼佛成佛以后,讲《华严经》、乃至后来的讲《阿含经》、《方等经》、《般若经》一直到法华会上,这一代时教当中,无非是讲了证体起用,那么如果说从相见性呢,在般若典籍里面有一部分提到,特别是《法华经》和《涅槃经》就从相上开示我们如何见性,实际上你要是把握好了这两步,你就能够贯穿整个佛法的思想脉络,这非常重要的一点。
第三个方面,《证道歌》其实对我们真正用功修行有个非常大的帮助,因为我们在修行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事情,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所以《证道歌》里面给我们介绍了“修行路上的障碍”。修行路上障碍非常多,大概概括了一下,《证道歌》里面指出了十五种。
第四个方面,《证道歌》同时也讲到了,修行路上的境界,境界也非常丰富。就像“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调古神清风自高。貌悴骨刚人不顾。”这完全是修行路上的一种境界。
所以《证道歌》可以分开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来把握。
今天我只能就其中的一个部分,或者我讲简单一点,讲快一点,我们把前两点今天下午做个简单的介绍。这个是总体把握《证道歌》思想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也是把握大乘禅法修证原理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两步你弄清楚了,以后诸位再看大乘经典,特别是看禅宗的书籍的时候,那就非常清楚了。
第一、证体起用
我们从第一点来看,证体起用,在《证道歌》里面讲得非常多,我们最熟悉的就是第一句话,“君不见,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这就是证体起用的全部显现。“无名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就是从相见性的显现。这头一个偈颂实际上把整个《证道歌》的思想脉络,或者说整个佛教大乘禅法的思想脉络全部放在里面了。
所以这个内容呢,我们从第一点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个证体起用,证什么体呀?真如本体!讲到真如本体,没有学过佛法的人可能又糊涂了,什么是真如本体?这里又牵涉到《证道歌》里面一个佛法的实践问题。佛法它实践什么?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那么佛法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有哪些方法,有哪些渠道进入呢,有五个层次,叫做五乘正法:五乘正法的第一乘是人乘,像太虚大师说的:
仰止为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从整个学习佛法的角度看,我们在六道当中,人道算是最幸福的一道。人道比天道还要幸福,为什么呢?因为人道在六道中间,下面有比我们更苦的,上面有比我们更快乐的。所以,我们知道有苦有乐,有一个比较,我们可以追求快乐,可以舍弃痛苦,有这么一个先天的优越环境。所以作为人道不知道修习佛法,这是太可惜的一个事情。释迦佛、十方如来都在人间成佛。原因就是,人在六道当中处于中间这一道,表法为中道。三恶道太痛苦了,他痛苦到根本就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这个思想来修学佛法、改变它的命运,提升它的生命状态。没有办法升华它的生命素质。天道呢,太快乐了,在天道之中,完全被这种快乐控制住了。
过去释迦佛有一个弟子目犍连,是神通第一的。他在人间有一个弟子是学医的。平时,在佛弟子当中,或者别的人生病、头疼的时候,就找这个医生来,这个医生是神医,什么病都能看好。后来这个神医往生了,死了之后升到天道去,在忉利天享受。有一次,目犍连的一个同修头痛,生病了,说这个人间的医生看不好怎么办呢?目犍连神通第一,跑到天上找他去。在天上碰到他了,他这个医生啊,坐在一个快乐的车上,幸福之车,坐在一个快乐的车上开过来了。原来在人间做人的时候,看见师父来了就会非常恭敬,要顶礼、要磕头,看见师父特别客气。在这个时候呢,他看见师父来了,就手一挥向师父打一下招呼,师父你来了,车就赶紧开过去,那个车就没有停下来。目犍连就用神通把它停住了,停住之后他车开不动了。目犍连走过去说,你这家伙怎么搞的,以前那么虔诚,今天怎么看到师父就跑掉了?这个弟子就说,我实在是太快乐了,进入这个快乐的环境之后,心里想停下来,根本就没有办法停下来。所以这个世间很多人,他要是完全被快乐笼罩的人,他也抽不出时间来学习佛法。所以天道不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地方,但他是生命一种快乐的表现。
所以在佛法里面,第一个我们先从做人这个地方开始,五乘里面因为三恶道在下面是痛苦的,三善道呢是快乐的,我们的生命不是快乐就是痛苦,或者,苦乐兼半,就是在这六个范围里面浮沉不定。所以轮回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轮回,诸位想到轮回好象很可怕,好象人死了之后才去做什么。实际上,轮回就是我们生命的不稳定。你快乐也不稳定,你的痛苦也不稳定,在这种不稳定的生命状态当中,你无法把握自己的心态,无法把握自己的生命,这就是轮回。所以,佛陀看我们,轮回的人最终的结果,基本上是受苦比受乐更多,天堂只是客店,地狱就是自己的家乡,轮回中的众生是这样的一种状态。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去恶从善,所谓“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诸恶莫做是把三恶道里面痛苦的层面杜绝掉。众善奉行是升华我们生命中比较真比较善的、真善美的部分,所以纯真纯善的生命,可以归纳为人天乘。不过,关于人天乘善法,我在这里就不给大家介绍了。因为人乘是五戒,天乘是十善,五戒十善加起来有很多做好事的行为,有相的修行、住相的修行,都是人天乘善法。
那么修行人天乘了之后,这个实际上还是一个世间法,所以,我们对于做好事,一定要有这样一种佛法的观念,佛法让我们做好事,是让我们获得生命解脱的一个基础。就像地基一样,如果你没有这个基础,你的房子根本不可能盖牢,就算你讲法讲得再好,你再洒脱、再舒服,如果你是一个恶人,你不做好事,那你永远都不会解脱。所有的大小乘经典,都讲人天乘是佛法修行的基础。基础打牢了之后,接下来才是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在你人天乘的基础上面再往前走,还有三乘。声闻、缘觉、菩萨,这三乘呢,才是佛法的精要所在。
那么这三乘里面,一般分开大乘和小乘。小乘是什么意思?小乘就是自行车、摩托车一样,只把自己运走,就是自己觉得人生太痛苦了,我把自己的生死问题解决掉,把自己的痛苦消除掉,但是不考虑到别人,不管别人的问题解不解决。大乘可不一样,大乘是不但自己解决,还要帮别人解决。就像客车、还有火车、飞机,它可以运载很多人,所以叫大乘。小乘的修行方法怎么修呢?小乘证体不起用。
到了三乘的时候,就是永嘉大师《证道歌》从出世间的地方开始的。他不从世间法开始,世间你再做好事,也是不究竟的,如永嘉大师说的很清楚“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时箭还堕,招得来生不自由。”这是他对人间善法、人天乘的一种看法…
《大乘禅法的修证原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