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禅法的修證原理
——《永嘉證道歌》大意
達照法師
講于瑞安九裏圓通寺
諸位同修!今天我們要一起來學習佛法的一些重要的思想觀念。市佛教協會的領導同志們,前一段時間就跟我討論過,說諸位在這裏有一個永嘉大師禅學的研究班,這個研究班最近要把永嘉大師的《證道歌》學習完了,希望我能來和大家一起討論《證道歌》裏面的一些重要思想。
今天來主要的目的,是跟這個禅學班的同修來講述永嘉大師的主要思想。原來鄭老師跟我商量,說是聽衆大概有六十位左右,不過今天好象不止六十位,其中就有些沒有學過《證道歌》的。所以,再講《證道歌》的很專業的內容,可能大部分同修就會聽不懂了。由于這個緣故,我就把《證道歌》的重要思想,再聯系整個佛法的思想脈絡,總結一遍。當然了,學習佛法,佛法告訴我們是幹什麼的,告訴我們的,就是《證道歌》的證道這兩個字,證就是實踐、證明;道,我們簡單地說就是道理,什麼道理呢?就是人生的真理,宇宙的實相,也就是說,我們要看清一切事物和人心的真相。這個真相在佛法裏面稱爲“道”。證道就是我們把自己人生的真正價值意義實踐過來了,這就是證道。那麼《證道歌》的內容就是永嘉大師他通過佛法的修學、覺悟,走過來的一條路,用詩歌的形式把它表現出來。在《證道歌》裏講述的內容主要可以把它分爲四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我們中國乃至整個佛教界,釋迦如來一代教化的總結。總結什麼呢,總結就是證體起用,這是永嘉大師《證道歌》的第一點內容。因爲,在大小乘佛法裏面,小乘的道是解脫道,解脫我們人生的種種痛苦、種種執著、種種煩惱。大乘的道不僅解脫痛苦,而且還要發現我們每個生命的內在的幸福和快樂。我們沒有痛苦,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你光沒有痛苦,同時也沒有快樂這也不好。所以整個佛法告訴我們兩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把你的所有痛苦都了斷、都解決掉,第二件事情把你生命中所有快樂的成分都顯發出來。所以起用就是起妙用,起快樂的妙用。這個是整個佛法,包括中國禅學裏面的如來禅、止觀法門,乃至種種有相的修行法門,它的目的在《證道歌》裏面就是證體起用。
第二個方面,它講述的內容就是中國禅宗獨特的指導方法,叫做從相見性。這個跟證體起用渠道不一樣。從相見性,佛性在哪裏?諸位說佛性在哪裏?佛性不在別處,就在根塵相對之處,就在山河大地、日常生活運水搬柴之中,不離一切相,所以要從相上見到佛性。離開相,無性可見。你說佛性是無相的,如果你要離開相再來見佛性,這是不可能的,猶如緣木求魚。這個在《證道歌》裏面也表現得非常突出。這兩個是整個大乘禅法的修行原理。所以,上一次鄭老師讓我講一下《證道歌》的思想的時候,我想《證道歌》的思想非常豐富,學一年、兩年也不容易把握它的精要,那麼,我就想介紹《證道歌》的思想背景是什麼,《證道歌》的思想背景也就是這兩條,它含括了從釋迦牟尼佛成佛以後,講《華嚴經》、乃至後來的講《阿含經》、《方等經》、《般若經》一直到法華會上,這一代時教當中,無非是講了證體起用,那麼如果說從相見性呢,在般若典籍裏面有一部分提到,特別是《法華經》和《涅槃經》就從相上開示我們如何見性,實際上你要是把握好了這兩步,你就能夠貫穿整個佛法的思想脈絡,這非常重要的一點。
第叁個方面,《證道歌》其實對我們真正用功修行有個非常大的幫助,因爲我們在修行當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事情,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礙,所以《證道歌》裏面給我們介紹了“修行路上的障礙”。修行路上障礙非常多,大概概括了一下,《證道歌》裏面指出了十五種。
第四個方面,《證道歌》同時也講到了,修行路上的境界,境界也非常豐富。就像“常獨行。常獨步。達者同遊涅槃路。調古神清風自高。貌悴骨剛人不顧。”這完全是修行路上的一種境界。
所以《證道歌》可以分開這四個方面的內容來把握。
今天我只能就其中的一個部分,或者我講簡單一點,講快一點,我們把前兩點今天下午做個簡單的介紹。這個是總體把握《證道歌》思想的一個重要的方法。也是把握大乘禅法修證原理的關鍵所在。如果這兩步你弄清楚了,以後諸位再看大乘經典,特別是看禅宗的書籍的時候,那就非常清楚了。
第一、證體起用
我們從第一點來看,證體起用,在《證道歌》裏面講得非常多,我們最熟悉的就是第一句話,“君不見,絕學無爲閑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這就是證體起用的全部顯現。“無名實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就是從相見性的顯現。這頭一個偈頌實際上把整個《證道歌》的思想脈絡,或者說整個佛教大乘禅法的思想脈絡全部放在裏面了。
所以這個內容呢,我們從第一點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個證體起用,證什麼體呀?真如本體!講到真如本體,沒有學過佛法的人可能又糊塗了,什麼是真如本體?這裏又牽涉到《證道歌》裏面一個佛法的實踐問題。佛法它實踐什麼?實現我們人生的價值。那麼佛法實現我們人生的價值,有哪些方法,有哪些渠道進入呢,有五個層次,叫做五乘正法:五乘正法的第一乘是人乘,像太虛大師說的:
仰止爲佛陀,完成在人格。
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
從整個學習佛法的角度看,我們在六道當中,人道算是最幸福的一道。人道比天道還要幸福,爲什麼呢?因爲人道在六道中間,下面有比我們更苦的,上面有比我們更快樂的。所以,我們知道有苦有樂,有一個比較,我們可以追求快樂,可以舍棄痛苦,有這麼一個先天的優越環境。所以作爲人道不知道修習佛法,這是太可惜的一個事情。釋迦佛、十方如來都在人間成佛。原因就是,人在六道當中處于中間這一道,表法爲中道。叁惡道太痛苦了,他痛苦到根本就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這個思想來修學佛法、改變它的命運,提升它的生命狀態。沒有辦法升華它的生命素質。天道呢,太快樂了,在天道之中,完全被這種快樂控製住了。
過去釋迦佛有一個弟子目犍連,是神通第一的。他在人間有一個弟子是學醫的。平時,在佛弟子當中,或者別的人生病、頭疼的時候,就找這個醫生來,這個醫生是神醫,什麼病都能看好。後來這個神醫往生了,死了之後升到天道去,在忉利天享受。有一次,目犍連的一個同修頭痛,生病了,說這個人間的醫生看不好怎麼辦呢?目犍連神通第一,跑到天上找他去。在天上碰到他了,他這個醫生啊,坐在一個快樂的車上,幸福之車,坐在一個快樂的車上開過來了。原來在人間做人的時候,看見師父來了就會非常恭敬,要頂禮、要磕頭,看見師父特別客氣。在這個時候呢,他看見師父來了,就手一揮向師父打一下招呼,師父你來了,車就趕緊開過去,那個車就沒有停下來。目犍連就用神通把它停住了,停住之後他車開不動了。目犍連走過去說,你這家夥怎麼搞的,以前那麼虔誠,今天怎麼看到師父就跑掉了?這個弟子就說,我實在是太快樂了,進入這個快樂的環境之後,心裏想停下來,根本就沒有辦法停下來。所以這個世間很多人,他要是完全被快樂籠罩的人,他也抽不出時間來學習佛法。所以天道不是學習佛法最好的地方,但他是生命一種快樂的表現。
所以在佛法裏面,第一個我們先從做人這個地方開始,五乘裏面因爲叁惡道在下面是痛苦的,叁善道呢是快樂的,我們的生命不是快樂就是痛苦,或者,苦樂兼半,就是在這六個範圍裏面浮沈不定。所以輪回的實際意義是什麼,輪回,諸位想到輪回好象很可怕,好象人死了之後才去做什麼。實際上,輪回就是我們生命的不穩定。你快樂也不穩定,你的痛苦也不穩定,在這種不穩定的生命狀態當中,你無法把握自己的心態,無法把握自己的生命,這就是輪回。所以,佛陀看我們,輪回的人最終的結果,基本上是受苦比受樂更多,天堂只是客店,地獄就是自己的家鄉,輪回中的衆生是這樣的一種狀態。所以,修行的第一步就是要去惡從善,所謂“諸惡莫做,衆善奉行。”諸惡莫做是把叁惡道裏面痛苦的層面杜絕掉。衆善奉行是升華我們生命中比較真比較善的、真善美的部分,所以純真純善的生命,可以歸納爲人天乘。不過,關于人天乘善法,我在這裏就不給大家介紹了。因爲人乘是五戒,天乘是十善,五戒十善加起來有很多做好事的行爲,有相的修行、住相的修行,都是人天乘善法。
那麼修行人天乘了之後,這個實際上還是一個世間法,所以,我們對于做好事,一定要有這樣一種佛法的觀念,佛法讓我們做好事,是讓我們獲得生命解脫的一個基礎。就像地基一樣,如果你沒有這個基礎,你的房子根本不可能蓋牢,就算你講法講得再好,你再灑脫、再舒服,如果你是一個惡人,你不做好事,那你永遠都不會解脫。所有的大小乘經典,都講人天乘是佛法修行的基礎。基礎打牢了之後,接下來才是佛法的根本精神,就是在你人天乘的基礎上面再往前走,還有叁乘。聲聞、緣覺、菩薩,這叁乘呢,才是佛法的精要所在。
那麼這叁乘裏面,一般分開大乘和小乘。小乘是什麼意思?小乘就是自行車、摩托車一樣,只把自己運走,就是自己覺得人生太痛苦了,我把自己的生死問題解決掉,把自己的痛苦消除掉,但是不考慮到別人,不管別人的問題解不解決。大乘可不一樣,大乘是不但自己解決,還要幫別人解決。就像客車、還有火車、飛機,它可以運載很多人,所以叫大乘。小乘的修行方法怎麼修呢?小乘證體不起用。
到了叁乘的時候,就是永嘉大師《證道歌》從出世間的地方開始的。他不從世間法開始,世間你再做好事,也是不究竟的,如永嘉大師說的很清楚“住相布施生天福,猶如仰箭射虛空。勢力盡時箭還墮,招得來生不自由。”這是他對人間善法、人天乘的一種看法…
《大乘禅法的修證原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