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禅法的修證原理▪P5

  ..續本文上一頁相,一切法的實相,諸法實相是什麼?諸法實相就是如是相、性、體、力、作、因、緣、果、報、本末究竟等,那麼這個十如是裏面最重要的就是叁個,第一個是相,第二個是性,第叁個是體,相性體這叁者;明白相性體這叁者的關系了,那麼就是整個佛法的諸法實相,就是我們要認識事物,從十個角度去認識,十個角度要是太多了,我們最起碼要從這叁個角度去認識。剛才說的把一切相空下來之後證到這個體,這是解脫的;從這個體再回來,這個回來是菩薩的。所以菩薩道的核心,是發菩提心,而見佛性。

   那麼第二從相見性這條路啊,諸位看到這個相了,這是第一步,先要看到相。然後,相的後面是什麼呢?體是有沒有相呢?體是沒有相的。剛才我們不是證體起用嗎?體是沒有相的,你在相上再看到一個沒有相的東西,體相不二的時候,這時候你見到的就是佛性。這是從相見性,道理是這樣的,一講啊,可能諸位有點繞。你可以簡單地做一個實驗試試看,慧能大師一聽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明白了。那麼我們去體會這個“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句話體會一下,見到一切相,你卻看不到一個相。你看到這個指頭的時候,是不是想到指頭呢?是不是認爲這就是指頭呢?如果你看到指頭,雖然很清楚這是指頭,但是你腦子裏並沒有這個指頭的痕迹,指頭的形象都沒有,只是知道這個,這比較難。

   所以我們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這條路在中國只有在禅宗,禅宗還是在宋朝之前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這條路才顯發出來的。而且呢,永嘉大師他在這裏深得受用。所以永嘉大師一宿覺,諸位學過肯定知道了,他一跑過去見到慧能大師怎麼樣了?饒叁匝,錫杖一杖,不開口,這住這個相。這個相就是佛性的妙用,你老人家有沒有看到這是佛性呢?慧能大師當然看到了。但是慧能大師雖然看到了,還要考考你,你這是裝模做樣的還是真的明白了。所以要“大德自何方來,生大我慢?”一切對話言語動作,所有的一切行爲都是相,即便是當時慧能大師要是跑下法座給他兩耳光,這也是相。對于一個大手筆宗師來說,他完全沒有痕迹。所以在這個上面呢,諸位如果能夠從相上看到一個無相的東西,你可以這樣子去體會,你切菜的時候,有一天你突然明白,其實切菜沒有菜相,你說話沒有說話相,心裏面沒有說話的痕迹,走路的時候沒有走路的痕迹,念佛修行的時候也沒有念佛修行的痕迹,修行一路走過來,種種境界在你這裏沒有境界,所以你才能在一切相上自由自在、放大光明!

   我們讀大乘佛經讀過很多,大乘佛經裏面經常會講到的一句話叫什麼?六種震動,有沒有?佛一說法都要六種震動啊,東湧西沒,西湧東沒;南湧北沒,北湧南沒;中間湧四邊沒,四邊湧中間沒,六種震動。這就是從相見性的佛性妙用啊。怎麼樣個從相見性法呢?你現在所感受的這個世界,不是不去感受,不是不知,不是不見,了了知見,不落知見,所以不是不知道。那麼諸位,你現在把腦袋往右邊看,大家都往右邊看的時候,右邊的境界你看到了。當你看到右邊的境界的時候,左邊的境界沒有掉了,對吧?你想不到左邊的。那你看到左邊的時候呢?左邊的又湧現了,右邊的又看不到了。所以佛性是怎麼用的?吃喝拉撒行住坐臥無非都是佛性。只是你吃喝拉撒行住坐臥的時候沒有吃喝拉撒行住坐臥的相。終日吃飯沒有吃到一粒米,他不是不吃飯,他也天天吃。所以在禅宗的公案裏面,諸位要是再細細地從頭到尾看下來,也就是這兩條路,第一條路呢,你說,師父呀,什麼是佛啊?這裏沒有佛!師父啊,我要求你給我安心哪,沒有心可安!一切否定的形式回答的,就是要否定剛才說要證體起用的那條路。這個整個走的,就是證體起用的那一條。先否定,然後你馬上看到你,你就看到本體了。看到本體之後,你自然證體就會起用。然後還有一種呢,是肯定的。肯定的是什麼?師父,什麼是佛性啊?庭前柏子樹!什麼是佛性啊?電風扇在吹!什麼是佛性啊?我剛剛吃過飯了!都非常肯定的。但是你不要搞錯了,你以爲這個電風扇在這裏就是佛性啊?不是。是告訴你這個事實的真相。告訴你一切相的當下,你要離開相。所以呢,證體起用那條路簡單地說,就是離相而無相,你先要離開相,離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然後你沒有相,然後起無邊妙用。從相見性呢,是即相而無相。即相而無相,就在相上離開相。這個如果對于根基利的人哪,修行起來那是一日千裏。前面那條修行的路雖然有次第、有臺階、有方法,你一步步可以走,但是呢,確實比較慢。如果你根基很利的,能夠即相而無相的,一切滋身産業,就是你做生意啊,辦工廠啊,還是工人打工啊,完全沒有關系,任何形式都可以是最好的修行。因爲任何形式都是一種相,你就是在廟裏敲著木魚念南無阿彌陀佛,這也是一種相,在這個相上沒有相。那你拿著汽車的方向盤在那裏開,這個是一個相,在這個相上你要無相。所以,一切世間滋身産業就是佛法的妙用,這一步非常難得的,從相見性。

   那麼,即相而無相呢?就是永嘉大師這一句話,“無明實性即佛性”,當然我們講無明啊,就是包括我們現在的當下,現在我們並不明白佛性,無明。無明就是傻乎乎的不懂,簡單地說,不明白真理,它表現出來的行爲是愚癡的,也就是說,你聽也聽不懂,你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反正就那麼一回事了,哎,這是無明。但是你要知道,這個無明上面,你不著這個無明相,你管他聽懂聽不懂啊,你管他是說的比唱的好聽,還是唱的比說的好聽,我一天只要聽到這個聲音我就知道這個聲音是無相的。啊,我說任何話你都知道這個話是無相的,你心裏面就不受任何話影響了。所以我在這裏可以破口大罵罵你們,你們不會覺得有什麼關系;我在這裏贊歎,你們也不會覺得有什麼關系,因爲你已經在一切相上呢,離開一切相了。這就是佛性的妙用。所以呀,無明實性,在見思惑沒有破的時候,我們是受深重的無明影響。在你貪、嗔、癡生起來的時候,是深刻的無明表現。在你見思惑破完了之後,自己覺得解脫了,這是中等的無明,就是沈沙惑。在你覺得自己已經明白佛性道理的時候,還有個佛性在的時候,這是細微的無明,還是個無明。

   從凡夫到成佛,整個過程當中,被無明籠罩的這個過程,你的當下離開這一切相,那就是佛性,也就是無明實性即佛性,這不容易呀。這個在天臺宗稱爲是大開圓解,什麼意思呢?就算你聽完這堂課後,你沒有證到佛性也沒有見到佛性,但是你明白這個道理了,明白你的生活當中不管起什麼念頭,你哪怕看到一個人討厭他,你就毫無道理地去罵他,你是個壞蛋,你不但壞蛋,你還起這個壞念頭,這個念頭的當下,你能夠離開這個相的時候呢,它就是佛性在起用。這裏面有個非常重要的分別是什麼呢?如果你真的大開圓解了,你起了這個壞念頭之後啊,它不會有負面作用,也就是說這個壞念頭不會表現在你的行爲當中,不會去害人。比如說你想打人了,手癢了只想打人,這是壞的,但是你看到這個相是假的,是空的,你心裏呀,就不受這種打人的束縛了。但是你的習氣很重啊,所以還是去打了人了。這是怎麼打呢?這很可能就是對他有幫助了,讓一個人訓練他的意志。比如說,父母親打孩子一樣的,這孩子不聽話,你一下子來我想揍他一頓。但是呢,如果我們平時的人你不明白道理,你打了之後心裏還著急還痛苦,所以呀,所有的父母親他打孩子他心裏難過,這個實際上是不對的。你應該看清楚,這個孩子你應該打他一下,把他教好了,所以你很開心,然後你就打他一下。但是你不能表現出來,你表現出來就是很凶,很難受的樣子,所以裝給他看的。這個就是佛性的妙用了。如果說你沒有見到佛性,你只是明白這個道理,這個叫做大開圓解。所以呀你的一切行爲,只對自己、只對旁人、包括你身邊的人,有好處沒壞處。你不能說我是父親我愛打你就打你,然後孩子給你打完之後就沒出息了,以後見到誰都怕,這樣子啊你就不好了,因爲你啊沒有大開圓解。所以大開圓解的人那叫做活殺活捉。什麼叫活殺活捉?大手筆的宗師,他一出來就非同小可,該什麼方法救度衆生,他就用什麼方法。所以說“無明實性即佛性”哪,以前有一個徒弟問師父說,師父,什麼是無明哪?我們有沒有知道什麼是無明哪?然後他師父就瞪著大眼睛說,你有什麼資格問哪?當然他說得比我凶多了,我凶不起來。這徒弟一聽這句話,臉馬上“唰”一下就紅了。然後他師父就告訴他,這就是無明。你不知道自己爲什麼突然臉就紅了,突然就冒火了,無明火。所以這個無明火的本身,你正在發的時候,你如果馬上能夠離開相,無明實性即佛性,這是從心理的、精神的、內在世界的受用來看到,無論你是愚癡的還是有智慧的,無論你聽懂還是聽不懂,無論你有多少煩惱,在這一切相的當下呢,你如果心裏面能說,哎呀,這些相原來是假的,一下子呢在相上就不執著這個相了,那麼這個時候你身心一下突然就解放了。這種解放、這種自在、這種妙用,就是佛性的妙用,就是一種心靈證得真實的體現。當然了,你隨著自己用功的進步呢,這種表現是越來越明顯,你內心的這種束縛呢,也越來越清晰,所以呀,可以分開說,一開始是大開圓解,自己的見思煩惱都有,然後第二步呢,見思煩惱沒有掉了,心裏面不會再動搖了,不會再爲這個世間所動搖了。第叁步呢,不但不爲世間所動搖,而且還要來救度衆生,菩薩的同體大悲。然後最後一步呢,什麼大悲不大悲,什麼救度衆生不救度衆生,什麼有相無相,通通跟他沒關系,通通了如指掌。這是第四步,所以“無明實性即佛性”啊,有這樣幾個,凡夫、斷見思惑的、斷沈沙惑的、斷無明惑的,分開這四種人,這四種人的修行過程,他的當下就是佛性,所以叫“無明實性即佛性”。

   那麼…

《大乘禅法的修證原理》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