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禅法的修证原理▪P4

  ..续本文上一页四个层次、四个步骤试一试看:

   第一步,我们把物质世界扔掉,在你心里面,把所有的物质世界,不管是光明,还是空,这个身体,这个世界,你全部扔掉不要了。你可以观想一下确定如此。

   第二步,把你的心念全扔掉,心里面的念头,也就是说,不管你现在想的好还是不好,想的是听法呢,还是做好事、做善法的,一切善恶是非的想法全扔掉!这是第二步。

   第三步,第三步最关键,现在不是外在的扔掉了,内在的妄想分别也扔掉了,那剩下的明明白白的那个,也把它扔掉!你看看能不能扔掉?这个明明白白再扔掉一下,那你证得的就是本体了!这个体从来没有动摇,它也不明白。你说不明白呢?它没有我们那种妄想、意根那种明白,实际上它是有明白的,但是,它的明白已经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明白。所以这个第二步到第三步啊,机缘成熟的人在三言两语之下,马上就透过去了。确实能够把这个明明白白的扔掉,干干净净的,那如果说你没有这个根基的人,可能因此在意识当中又给他创造一个见解出来。所以在唐朝以前,中国禅宗就直接让你把这个东西扔掉,很简单。那么扔掉之后,这就是证体了。

   第四步,证体起用,所以到这个份上,永嘉大师说的:“绝学无为闲道人”,实在是悠闲得不得了!因为我们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一直追求啊,几十年忙忙碌碌,生生世世都在这里追求的,无非是财色名食睡,无非是色声香味触,所以,生生世世在这里,这颗心总是不得安宁啊。那你就觉得很奇怪,当你把这个物质的世界扔掉,当你把内心的精神世界扔掉,当你把这个明明白白的心也扔掉之后,你才发现,原来生命怎么会有这么安的地方呢?不曾动摇啊!无量劫来没有动摇,现在明白了它也没有动摇,将来也不可能会有动摇!生命的本体就是这样如如不动。闲哪,所以“绝学无为闲道人”这个“闲”,是确实内外世界断绝无尘,一种平怀,泯然自绝。全部了断了。

   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你还想得到一个,哎呀,我终于得到一个绝学无为的东西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你就落入了这个法尘当中,所以,下一句永嘉大师再逼着你,不除妄想不求真。哦,不除妄想不求真!这是什么?前面我通过一种方便的法门引导大家,让大家先把这个物质世界扔掉,然后再把妄想扔掉,然后再把明明白白这颗心扔掉,那么当你证得这个体之后,下一步要怎么呢?起用了。起什么用?不除妄想,反过来说,我们可以妄想了这个时候,为什么可以妄想了?因为你看到生命的本体原来就是这么不动的,所以现在我口渴了,好,我打一个妄想,那我就喝茶,诸位看,当你前面这个物质世界、妄想全部了断了的时候,喝茶有什么关系?喝茶难道不是生命最庄严的显现吗?妄想有什么关系?是非人我,人世间的种种千差万别,我们不是有大智慧吗?所以呀,这个起用就是不除妄想,不除妄想是从这里呀。因为你了生死,是从这个我执的意根开始,从这个地方突破,所以你起用,还是从妄想这个地方回来。

   那么刚才讲到了“绝学无为闲道人”,这个就是我们要证体的最重要的部分,证得的是我们生命最本质的地方,就是真如的本体,佛佛唯传本体,传的就是这个体。

   那么证体之后呢要起用,起用在哪里用?刚才说了,我们要证体,要先看到自己的妄想,然后在妄想背后那个,你很清楚自己有妄想的这个东西看清楚了,然后把它再拿掉,我执就破掉了。我执一破,见到的就是真如的本体。那么起用呢,还是要从意根这个地方开始,也就是说,从我们的妄想开始,这条路从这里过来,把外在的环境断掉,然后把妄想再断掉,然后呢了知的明明白白的心也断掉,然后经过来,这时候见到的真心,这是顺序的过程。当你见到真心之后,又从这里返过来,所以,返过来的这一部分,就是妙用。我们还是这么多事情,还是这么多的人生,我们坐在这里,还是这么多人,我们一天还是吃三餐饭,但是,那个吃饭完全不一样了!为什么不一样了?(因为)你从这里已经找到了你的真心,在真心的基础上,证体的过程当中呢,要起妙用了。所以证体起用,这是整个佛法的一个重要的道路。凡是一切从修行的法门入手的,都是要从这条路走过来,看了真心之后,回过头来的,特别是不除妄想,你看,它直接从这里下手,那么每个妄想生起来呢,就是你佛性的妙用。所以,诸位看这个图表(黑板上所画图表),这个真心如果包含了这个过来的部分,这就是佛性啊,大乘佛法的根本就是佛性。所以真心跟佛性是不一不异,真心只是如如不动而已,真心起用了,就是佛性的妙用。所以你要证得真心呢,必须把你的妄想分别全部一刀了断,断在那边。然后你再过来,让自己想,这是手表、这是人、这是花,你在生活当中种种分别。

   其实,永嘉大师说的这个不除妄想不求真这个妄想,按我们刚才说的这个是意识,对吧?在佛门里面教下啊,一般不说它是妄想的,为什么呢?因为它虽然也是这个意识,在我们凡夫的时候,你一切的想法全部是错误的,这才叫妄想。那么如果你回过头不除妄想起妙用的时候呢,证体起用的时候呢,这个叫做妙观察智,它叫妙观察智,它是智慧了。所以一个真学佛的人,他不是越学越傻,越学学得跟木头一样,什么都想不起来,而是越学越聪明,越学越有观察力。转识成智,转的过程就是这样一条路过来,再这样一条路回去。所以人生没有哪一样不好,这是站在你明白真心的人来说的;说人生实在是太痛苦了,是站在我们凡夫的没有修行的人来说的。这条路你要是摸清楚了,你再来看佛法,太好了!原来有是非人我的这个了知心、第七识,到这里呢就成为平等性了,平等、完全平等,也是智慧。一个人能做到平等,真平等的时候,他是智慧。能够做到妙观察也是智慧。所以呀,不除妄想不求真,如果你在这里要除妄想要求真,那么永远都在这里起不了妙用。所以阿罗汉哪,他就住在真里面,叫偏真涅槃,他偏真了,就求真,就住在真里面,住在真里面就叫做无余涅槃,或者是有余涅槃,他就住在涅槃里面。那释迦佛就要骂他是什么,骂他是焦芽败种,没出息的。你要是安住在这个真心里面不出来了,你也是没出息。

   所以大乘佛法的整个过程,从我们现在开始下手,一直到证得真心然后起妙用,永嘉大师就用这一句话:“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所以这一不求真哪,你无边妙用全部显现了。那你才能看出我们生命当中丰富多彩的内容。那禅宗祖师的那些洒脱的情怀,你才可以完全体会到。那么这整个过程呢,是我们修行佛法的最重要的一个渠道,就是证体起用。《金刚经》里有一句话说得非常好,叫“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大师一听这句话就开悟了,你知道“应无所住”,无所住在哪里呀?无所住于物,无所住于妄想,无所住于你了知的那颗心。你看,证体了没有?证体了;而生其心,生什么心呢?生了知心、生妄想心、生分别心。两条路,证体、起用,一切佛法都是从这里入手。

   所以,你看看这个修行法门,叫你念佛好不好?好,念佛是叫我断妄想的,再进一步是干什么?很清楚。那么这一条路要是弄清楚了,释迦佛讲法的五十年当中,前面四十二年说的法你全部明白了。四十二年讲的就是这样一条路啊。诸位呀,在前面的十二年中,就讲的是这一条路,还没有回去。因为前面十二年里阿含经里面讲的就是证得小乘的涅槃,讲解脱,所以到这里呢,从这个路上我们走过来,到这里,我们解脱了。佛法,小乘叫做解脱道,自了汉,走的就是这条路,那么再回过头来到这里呢,这叫做菩提道,也叫做菩萨道。哎,菩萨是回来了,就是小乘和大乘。所以前面这十二年讲的是过去这条路,后面的方等、般若,讲的是回来这条路。四十二年,就讲这两句话,就是永嘉大师说的,“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所以诸位要是想细听这句话,那我们还得再听50年,你才能完全听懂。当然了,如果有根基很利的,可能三言两语就听懂了。所以永嘉大师《证道歌》说得很好,这是第一点。

  第二、从相见性

   接下来我要跟大家介绍第二点——从相见性。这一点在永嘉大师《证道歌》里面也是很难得的,而且是非常非常的了不起。为什么叫从相见性,刚才是证体起用,那个体我们通过很多法门证得这个体,现在不用你证体了,你直接从这个相上就见到佛性。这个难啊!《证道歌》后面两句话怎么说,“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咱们这个幻化空身就是法身。

   前面这条讲完之后,诸位觉得脉络挺清晰的,对吧?从我们这里开始修行,然后回过头来起妙用。但是从相见性这个,在佛法里面真的要大善根的人才能明白。为什么大善根的人才能明白?《金刚经》里面也有这样一条道路,《金刚经》实际上是讲明心见性的道理,明心见性的道理,就这两条道路,《金刚经》都提到了。而且《金刚经》的前面十六分跟后面十六分呢,讲述的也就是这个道理。永嘉大师整个《证道歌》里面,头一句就把这两条路全部显示出来。后面这一切呢,只是讲我们证得这条路的过程中会出现的一些毛病啊,或者是一些好的境界而已。所以呢第二条路,《金刚经》里面有句话叫做,“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是一个从相见性的方法。禅宗在宋朝之前没有参话头的,宋朝之后有参话头的。我刚才说参话头是在意根上下手,那是前面这条路走的,不参话头怎么个不参话头法?有这个学人跑过去问师父,什么是佛?唉,这是佛(手指某物?),这是相,从相见性。师父什么是佛?即此是!即心是佛!所以一切肯定的都是从相见性。

   佛陀在《法华经》上啊,有表现出来。《法华经》里面告诉我们,说佛陀出现于世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要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那佛的知见是什么呢?佛的知见就是所谓诸法实…

《大乘禅法的修证原理》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