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这是一种境界,天人见到的是琉璃世界,菩萨看到这个花是六度,阿修罗看到这个花是斗争工具,阿罗汉看到这个花是空。
有对立,必有六道吗?没有对立绝待绝对法身就会现前吗?境界何种情形下一定是真的,何种情形下一定是假的?
从法身以上的,这个花都已经一体了,从六道都是对立,法身是绝对而不是对立,但是绝对里面还有一点妄在那里,微细的无明在动,微细的那个一刹那的念的中间,比如来讲,我们发现自己很清静了,其实你跟它相应的那一刹那是一个相应的体,这个体产生了万物的变化,好像外面有变化,其实是一,就是金刚,所以金刚在哪里呢?就在我们那个妄念里面。看到房子,在妄念里面,离开这个妄念,全部的妄是假的,但是房子是真的。所以这个房子的妄念体里面,安立了这个房子,因为这个房子安立的这个妄念,妄念全部是假的,但是妄念不断的上升到清静的时候,解脱的时候,到了跟法身同体的时候,那个妄念是不是全部没有了呢?这个转妄叫转识成智,转为智身,就变成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就转智身了,转为智身就是化身。法身是没有智的,化身里面才有智。一切智安立,在你明了的那一刹那它已经安立了智,这个智是什么呢?本身无智亦无得。但是你明了的那一刹那,你一念觉性,觉性虽然是不可得,但是这个境界里面安住了次第。我们在这个次第里面如如不动,就像过去禅宗里面参禅一样,参“念佛是谁”,但是在你参的过程中,你会出现很多境界,但是禅宗里一再强调,一切境界不可以住,为什么不可以住呢?它并不是不可以住,境界一定是真的,但是不可住,是实相,如果你不住的话就是实相,如果你住了,你就违背了实相。实相是如如不动,如如不动之体是终始不变。但是一切变化的境界,不可以住,住了就离实相。你要住到这个境界里面,就离开了实相。你以为说,你把这个境住了,以境为实相,然后变成妄见,有独立一个我出来了。所以呢,这里面的实相不断的相续,出现种种境界,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到究竟的境界。所以在华严里面肯定有次第的。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没有次第。就像我们了解金刚经以后,你吃饭、穿衣、睡觉,都有变化了,但是你在实相智慧的观察的体里面是如如不动,但是在事实的相上面,它是有变,有变和不变的体啊。如如不动就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样。应无所住是不动之体,应无所住这句话,是动与不动的空有不二之法。见一切法是叫众生,如如不动是叫佛。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这个心叫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这种心建立在不动的这个体里面,但是度无尽的众生,无尽的众生在这里度了。这一刹那,无尽的众生都在那里度,度而无度,没有一个众生可度。但是在度无尽的众生。为什么呢?因为念念是圆满故。所以度众生不疲倦故。不会感觉到很疲劳。为什么呢?因为你无住故。因为无住没有疲劳,你就安住,不疲劳就有力嘛,有力就可以破一切魔嘛,破一切障嘛,就可以生实相,实相现前就生法界,法界就是你的实相,在一心之中显现出来。说不变它又变,说变它又不变。终始不变,终始在变,只要你终始不变就终始在变,在变是在不变体里面,不变在变的体里面。如果你迷了就变到地狱饿鬼畜生了,变三恶道了。如果你不变你觉悟了,那就跟真如法界,跟解脱相应了。解脱,与解脱知见,清静,庄严,都是不断的生出来。在迷觉之间,它都有变化。迷了它有一种变,觉了它还有一种变。比如说贪心,贪心体有吗?贪心体是空的,但是贪心为什么会下地狱呢?贪心下地狱叫变。但贪心体不可得故,它就不变。如果你贪心,就必定下地狱。如果你要是真心觉悟的心,它一定成佛,这是个相对而言。它有变的体有不变的体。不变是悟到不变的体。如果你永远贪下去,那就下地狱了。如果你觉得我不应该贪了就可以转。也是一样,如果抓住这个不变的体,一定成佛。这个过程之中,它一定会存在。如果你要是把这个东西不抓住,真如实性你没有认识到,那这个次第就不存在。
杂心是信心上的夹杂,依杂心而修是谓杂修;杂心杂修,修必无力,魔必能入,业必现前。何谓愿波罗蜜?如何起修?
你就杂心,也就是杂修,就这个意思。为什么叫杂修?杂修并不是今天念阿弥陀佛,明天念金刚经,后天又是念什么,一般人认为这个叫杂修。杂心就是什么呢,你今天信一下,明天又不信了,这个叫杂心。这个心如如不动的安住下去,没有另外的一个心,这个叫做不杂心,跟佛心相应。如果你今天这样的跟佛在一块,明天不跟佛在一块,你的不动体不能如如不动的安在你自己的心里面,你跟这个实相不能相应,你妄不能除,那么你怎么会产生变化呢?你怎么会产生次第呢?就像妙法莲华经,一发菩提心,即成等正觉。但是安住不动,实相就见证了。首先住,住能生力,力能破魔啊,就变成行,行能生力啊,你的行为可以除魔,把你所有的冤亲债主,无始以来的习气毛病啊,不断的除掉,然后进入八地,进入回向位,愿成就了,你的愿体成就了。愿体就是,愿而无愿,无愿而愿,就是功德之体显现出来。所以呢,有愿即法界,无愿即一心。你一心回向于法界的时候叫有愿,它法界本来就是一心,又叫做无愿。为什么到八地菩萨叫愿成就呢?叫愿波罗蜜呢?愿波罗蜜就是愿而无愿,无愿而愿,所以有愿即无愿,无愿即有愿,是故呢叫愿波罗蜜。不是我们执着的那个,我们要发愿啊,那个波罗蜜,那不是愿波罗蜜。真正的愿是达到无愿的体,跟实相相应故,无愿会于诸佛,有愿是会于众生,会于众生功德成就,会于诸佛无相成就。所以无相是空有不二故,这叫做八地菩萨,那就叫大无畏,不可思议的境界。从十住的时候,信的时候就已经安住在一心不乱的这个佛体了,有人勇猛精进故,或者有善知识诱导故,一刹那时间可以证八地菩萨。但是没有精进故,你不断的相续在那个地方,你也可以慢慢的进入到十住、十行、到十回向,然后慢慢走。
六祖的精进与我们有何不同?如何增强我们的精进力?
讲金刚经,把你的真实相给它显现出来。释迦牟尼佛为什么成道快呢?精进力量大,这个精进并不很疲倦的。像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不可能这一心抓着就不动了,像六祖大师再来一样,一刹那时间可以趣入,但是我们还需要种种方便。事实上我们有几个人能真正的产生修行状态呢?到这一种状态呢?基本上还要持戒啊,赶经忏,还要做做佛事,念念阿弥陀佛,如果你真正把金刚经搞懂了,真是超情离相,那么你可以独立去修了,你不需要跟我们在一块了,你真正的是自己在哪个地方都可以修了,跟我们在一块干嘛。跟我在一块无非是护持你一点善根而已。
《《金刚经》系列开示 35》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