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果的体,一个因一个果,因果同时;互不相违背。胜义谛跟俗义谛的差别,一般二法都是对于二谛来讲的,其实都叫第一义谛;底下分成二谛,俗跟胜。第一义谛是究竟说。胜义谛跟俗义谛它有方便但是不违背第一义谛。它这里面说一亦二,说二亦一;说始即终,说终即始;始时即终时,终时根本,本觉,始是始觉,渐不为顿,顿不为渐,别跟圆别圆是一体的,大跟小是一体的。众生分别执著,有执可得,有小可得,有渐可得,有别可得。所以知小不知大者,就属于偏了;就偏于俗义谛;知大不知小者,就偏于胜义谛;偏哪一方都不为中道。如果你偏向胜义谛,也是错的是狂慧,偏于俗义谛是在情见上面下功夫,他要在中道思想,但是中道中间没有个中,他为什么不讲中义谛呢?中是无的,中是靠二边的,所以讲俗义谛他就讲胜义谛,讲胜义谛他就讲俗义谛;故给他起个名字第一义谛,其实就是中道思想。如果跟第一义谛不相应,光在胜义谛里面,跟俗义谛不相应者,也不为第一义谛;就光讲俗义谛者亦同。你在大里面好像悟到了,好像好伟大一样,事实上你跟小不能相应,是错误的;你在终里面,在本觉上面你已经得到了,但在始觉上面没有得到,在当下的体里面没有做到;是错误的。如果你在顿上面悟了,但渐不能相应,你也是错误的。你说你已经圆了,跟别不能相应,他又是错误的。你跟小相应,跟大不相应,也是错误的。如果你在始上面下功夫,总是有大有小,有得有失的这种心态,你跟始终大小不能相应啊,跟渐顿不能互应啊;你不能互应的话,别圆大小始终渐顿你不能互相互应的话,都属于是偏执,一旦偏执就落入邪见。一旦邪见形成了,胜义谛及第一义谛就远离你了,就像你背道而驰;越走越远。
这个教法很重要的,如果你这个道理通达了,藏通别圆都是一样的啊。藏:如来藏性,就是我们现在所有看到的一切,就是我们的藏性,这里面尽虚空遍法界的就是我们的佛性;藏就是佛性的意思,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以相而执不能显现,虽然不能显现,但我们还是要知道。因为佛性属于“有”门;“有部”是小乘属于藏,通也属于是小乘的教法。我们现在的相跟佛心是不二的。就是我现在看到你啊,属于圆教的因缘法,缘乘,因缘的缘,缘起性空的体,缘起起什么作用呢?像缘觉菩萨,缘觉菩萨往往修因缘,缘起性空,现在我看到你我知道是缘起的,这个缘起本体空故,所以我现在看相二个通达的,也就是说我现在看到你啊,并不相违背。不像小乘,它是违背的,因为小乘里面知道我们佛性是通的,但是他认为我们现在相上不通;还在迷之中,在“有部”里面就是有佛有自性可得,所以他是阿罗汉。“有部”里阿罗汉还有自性可得,有涅槃可证。他在“有部”里面见色身他恐怖啊害怕啊,他不能够了解缘起了话,因缘上面他就过不了关;所以他在通教里面过不了关。我知道缘起性空,所以我在这个地方走路的时候,我发现我两个是一体的,就是我的佛性跟外面缘起的是不二的,就是我们的法性跟我们外面的缘起是不二的,因为不二故,在一切处他也是无执的;没有执著的;他是通达的,非常通。通什么东西呢?上会于法性,下会于佛性;会于法性就是众生,会于佛性呢就是自性;就是跟自性是相应的通达的,跟上面跟众生是通达的;不像藏教,它只能跟自性通达但是不能跟众生通达,是故叫藏。
那么说这个通教呢?又能通于众生又能通于佛,叫通教;他是缘起性空的。别教是菩萨所修,像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啦,观音菩萨文殊菩萨都是别教,别法,别中有通,通中有别;别中有圆,圆中有别。他上下通的,为什么呢?不依通哪来的别呢?你自己还没有悟到呢?哪来的缘呢?所以在通来讲,会于佛,在藏来讲,通于佛;在圆来讲;这个别教会于佛性自性,它跟圆相应的,也就是说清净的法身就是自性;跟这个通相应,通跟别相应,跟众生心相应;圆,圆成佛道,别教上能供养诸佛,下能化众生,所以叫别教。他怎么别呢?他这里别教里面上供诸佛,下化众生,比如像我出家你在家,就是别法。你为什么不出家呢?每个人的行持不一样,每个人的愿力不一样,每个人供养诸佛和下化众生的体不一样,有人拿花供养,有人拿苹果供应,他这个别法是不一样的,不像通法跟藏法是一样的。
别法里面有些共法有些不共法的,像释迦牟尼佛修不共法,观音菩萨文殊菩萨修共。什么叫共法呢?共而不共,共是与众生同体,可以做富人,国王,大臣,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现种种相;但是他有一个通法,解脱是通的;他跟诸佛解脱,跟众生自性的解脱是通的,大悲心是通的,跟诸佛是通的。但相上面有个人的愿力;所以他要做童男童女出家在家种种相,是别教的愿力所建立的。还有像释迦牟尼佛他也修了别法,他大愿建立国土,他的别法是修不共法,菩萨是修共法,共法是跟众生共,不共之法是跟众生不共跟佛共,跟佛是共一体的。菩萨长着头发在世间都修共法,所以菩萨一定要拜佛,因为他修的是共法;就是古佛再来还是要拜佛的;只要你修共法就要拜不共法,只要你是在家人就要拜出家人,就是这个道理。不共法是跟佛相通的,共法是跟众生相通的,所以菩萨跟众生是一体的。佛绝对是超越的,所以出家人就不能娶妻生子;出家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修的是不共法。别法里面有共和不共,由于愿力不一样,像观音菩萨,十二大愿;文殊菩萨有五百大愿,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药师佛有十二大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每个人的愿力不一样,即是别法。别法依佛、共法而建立的;也就是依佛的愿力而建立的。
我们这个别法是不成立的,我们这个别找不到释迦牟尼佛,我们没有到八地菩萨见不到佛的,只有在佛不共法里面才能够建立大愿,只要你在众生心里面发大愿都是假的。在此世界我们现在发大愿都不真实,为什么呢?你还没有见到不共法,还不知道不共法在哪里,你还谈不上别教。你现在连藏通都不能通达,还怎么跟别相应呢?跟别相应他本身藏通是非常通达的,才能够来谈别教;藏通都不圆融,你自己佛性都不知道,不知道缘起性空的道理,你怎么去修别教呢?上不能跟藏相应就不能圆成佛道,下不能跟通相应就不能行无尽大悲心,上不能供佛下不能化众生,不了自性故。圆教自觉觉人,圆满的一念遍十方,事事无碍,理事无碍的境界,我们现在一般修行都是从别教、圆教上面修,藏教跟通教属于小乘,别教跟圆教属于大乘,但他们是互相圆融的,明天晚上具体再讲。南摩阿弥陀佛。
《《金刚经》系列开示 16》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