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禅修班讲记之三·呵斥五种欲望——诃五欲
达照法师
诸位同学:
上一讲我们讨论了禅修的外在条件,具备五种外缘。哪五种还能记得起来吗?第一个是持戒清净,大家观想自己是不是持戒清净?第二衣食具足,有没有?不冷也不热。第三闲居静处?在这样的修学环境里闲下了没有?第四息诸缘务,外面的事务放下了没有?没有放下的,观想自己今天不在地球上生活,外务与你全然无缘。第五近善知识。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是五缘。
凡夫往往很容易走偏差,初步学习的人,如果没有一个好环境就很难相应,所以第一个就是要具备好的环境。当然具备了这五个条件以后?我们又发现,有人就执著于这五个条件,认为外境不好就没办法修行,经常有这样的人,在家里没办法修行,一定要到庙里,到了庙里还有这个房间那个房间的执着。这样学习佛法的人,他的心停留在对外物的追求上,尽管追求的是一种安静的环境,有利于自己修行,但整个心用于对外在条件的追求,正好与禅修的宗旨相违背。所以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呵斥五种欲望》,就是禅修之前的准备工作。
具五缘是外在的,呵五欲呢?就是要消除对外缘的追求。前面我们讲修学要具足闲居静处、持戒清净、衣食具足等外在的条件。现在又告诉大家,如果太执著外在条件,根本就上不了禅定这条道路。所以在物质条件基本能满足我们修学的前提下,接下来就要把这些外在条件从心态上呵斥掉。这样,我们的心才会更加的明朗、空灵。
呵五欲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禅定,它是从世间的定力慢慢引发出出世间的定力,并使生命获得解脱不再受束缚。六根是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六尘是色声香味触法,前面的五根眼耳鼻舌身,对外界的五尘叫色声香味触,互相勾结。凡夫的六根又叫六结,六种结使,结使是什么呢?就是根和尘相互缠绕,化解不开,然后让我们听从它的使唤。从无始劫以来,我们的整个生命就是被这种烦恼所驱使。从小到大,眼睛要好看的,耳朵要好听的,鼻子要好闻的,舌头要好尝的,身体要好感触的,心情要舒服的,六根一直在追逐六尘。我们的心呢,随着六根被外界的六尘所牵制,就象大象的鼻子,被铁钩钩住,驯象的人拿两个铁钩,这边钩钩那边钩钩,它只能随着铁钩转。我们这颗心就是被六尘这个钩钩住,叫根尘勾结。就象汉奸与敌人勾结一样,把自己真实的生命跟外在的六尘六贼勾结起来,由此造下了无边的罪业。所以,呵五欲就是要认识到外界的六尘对我们身心造成的伤害,假如心不被它勾结,放下它,即消灭了内在的汉奸。一颗自然的、无所求的清净心就可以变六尘——天地万物为我所用,而不是为我所有。
我们对外在物质条件的追逐:希望拥有这个、拥有那个,事实上,我们拥有了财富、名声、地位的同时,恰好被它们所牵制。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极为自由、幸福的生命状态,但被自己剥削了,因为对外界的贪求,生命自由的力量受到限制、甚至消失。用一个简单的数学公式来比喻:如果我们对外界的要求是百分之百,自身的力量就会削弱到百分之零。要求降低到百分之五十,生命自由的力量就增加百分之五十,降低到百分之零,生命将会呈现绝对的自由。在座的多数人已成家,如果丈夫对妻子要求是百分之百,恐怕天下没有一个好妻子,人无完人嘛,妻子做到百分之九十九他还不满意,这妻子还能做好?再比如,丈夫对妻子的要求:做的及格就好了,可她连及格都不够,五十八分,丈夫就会不高兴,六十二分呢,丈夫就会感恩,要求不一样啊。我们对外界的要求与心的满足是成反比的:丈夫出门只要求妻子看好家门,结果她不但看好家门还帮丈夫煮好饭了,没让煮饭居然煮了饭,丈夫很高兴。大家现在可以观想,我对外界——我的同事、同学、朋友、亲属没有任何要求,这个时候是什么心态?宁静、满足,它不可能有别的状态,因为你对外界的要求已降低到零。这并不消极,而是客观、积极的处世态度。外界能给予多少,我们就接受多少,世界的一切无非如此。包括我们这个学习班,如果你对它的要求降低到零,那么你来到这里,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都是生命最完美的感受。如果你要求偏高,希望能在这里开悟,结果将会使你很失望。
所以呵斥五欲就是告诉我们,生命想获得自由,必需要放弃对外界一切不符合实际的错误要求,放下一切的状态,就是生命最稳定、最真实的状态。所谓真实,就是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不攀缘、不随流。佛法是积极的、真实的、没有副作用的,世俗的东西都会有副作用的。
从十二因缘来说,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六入,六入缘触。六根对外界生感触之后,我们的心就被外境抓跑了,没有一刻安宁。修学禅定,如果心随着外境转,是不可能有受用的。上一讲的内容我们讲述了修学禅定对外境的要求,这是对初步学习的人而言。第二讲,我们要在心中调节出一个不被外境牵着鼻子跑、相对独立自主的心态, 这就是呵五欲的真正目的。
五欲是哪五欲?有两种,一种是严重的错误: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佛经里有一句话:贪财、贪色、贪名、贪吃、贪睡表面上看还是人,但是根已经扎到地狱里了。另外,六根中的前五根,与所对之境的外界五尘:色声香味触,也是地狱五条根。十法界的一切众生,都具备六根对六尘的客观条件,只是凡夫把六根与六尘运用得不恰当,本来不用去追求就可以好好利用它,可是一追求,每天都在痛苦中。比如美容,好端端的长的很自然,却把鼻子加高一点,结果烂掉了“高鼻子,”要求一高成了反比,反而不自在。很多时候,我们六根对着六尘,是生命应当正常拥有的,调节的好,一切外在之物都是宝,不恰当的运用就会被它所牵制,所以对外在的六尘应该有一种呵斥的态度,不为其束缚,生命才会自由。
六尘就是六贼,它跟六根勾结在一起,这六贼就偷盗我们的功德宝藏。当我们没有贪嗔痴烦恼痛苦的时候,感觉是非常清净的,以这种清净心去生活和工作,一切都会很清净。如果我们的心为外界所诱惑而有所求,就会感觉不到这种宁静。因为我们的功德宝藏被六根与六尘勾结起来的六贼偷走了,所以必需把这个六贼呵斥掉,内在的功德才会显现出来。呵五欲到底怎么呵法呢?教材大家都有,可以自己看!
所言诃欲者,谓五欲也。凡欲坐禅修习止观,必须诃责。五欲者,是世间色声香味触,常能诳惑一切凡夫令生爱着,若能深知过罪,即不亲近是名诃欲。
知道五欲对我们产生的负面影响太多,然后开始呵责它,不受它的影响,在这个呵责过程中,显现自心功德,这就是呵责五欲。
一诃色欲者,所谓男女形貌端严,修目长眉朱唇素齿,及世间宝物青黄赤白红紫缥绿,种种妙色能令愚人见则生爱作诸恶业。如频婆娑罗王,以色欲故身入敌国,在淫女阿梵波罗房中,优填王以色染故截五百仙人手足,如此等种种过罪。
这是佛经里面讲的几个故事,告诉我们贪色之过。外界的男女之色,包括她的长相、气质,只要是你生命以外的东西,产生了贪着,就是一种色欲。同时也包括世间好看的东西,这个色是针对眼根,我们的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哪怕产生一个好的感觉,你去追求它,心就会被它所困。
频婆娑罗王在没有当国王之前,认识了一个很漂亮的女孩,后来这个女孩跑到另外一个国家当了妓女,他成了国王后,非常怀念她,微服私访跑到敌人的国家去找这个女孩,差点送命。
金刚经提到过一个故事:释迦佛过去在歌利王时期是个忍辱仙人,坐在深山里修忍辱。这天歌利王带了一班宫娥彩女到深山去游玩,玩累了睡着了,这班宫女一下子回到大自然很开心,到处采花看风景,结果看见了坐在山洞里的苦行者。皇宫里没有修苦行的,怎么回事?释迦佛便为围在身旁的宫女们讲述为什么修苦行。歌利王醒过来,身边一个人都没有,他气恼得找到这班宫女,看见她们围住一个修苦行的人,一国之主嫉妒心、贪欲心都很重,生气了。他问苦行者修什么?回答说修忍辱。那好,把你的左手砍下来,你在修什么?回答说我在修忍辱。国王一生气把苦行者的右手也砍下,回答还是修忍辱。最后砍掉了苦行者的两个腿,还是修忍辱。国王就是不相信:把手脚都砍下了,能不生气、不嗔恨吗?苦行者对国王发了誓:如果我真的没生气,天人会感动,我的手脚会重新长出来。结果,长出的手脚和原来一样。这个故事是说释迦佛修忍辱的过程。同时也可以看出歌利王因为贪色而砍掉了修行人的手足,这是何等可怕的业习!
另外一个故事,优填王有一班宫女在那里跳舞,服装打扮非常妖艳美丽,有五百仙人从虚空飞过,看见下面这么多漂亮女孩在跳舞,反正有神通下去看看吧,结果五百个人都下去。这么漂亮的女孩让他们起心动念了,贪念一生,就放不下了。国王是不允许这么多人来看宫女跳舞的,结果一个个被抓起来,问是干什么的,回答是五通仙人。本来是可以飞的,一动贪念失去了神通,想飞也飞不起来,结果手足都被优填王砍掉,惨遭祸报。这是佛经里面的故事,现实生活中贪图女色造作的罪业就更不用说了。有一个偈颂: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凡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催魂骨髓枯。这所谓漂亮的女人或男人,销人魂魄,让人的生命处于极不自由的状态。尤其是那些失恋的人,对外境执著有多深,痛苦就有多深。历史上有很多英雄难过美人关,这都是在色法上的贪着。
从禅定的角度来说,贪不止于美色,包括金银珠宝等等,一切可以看得见的东西只要产生贪心,就进不了禅定。实际上眼根对色尘,是呵三个方面的欲:第一,贪心产生的时候,心已随其所转,一切看得见的东西心生喜欢,就要一刀两断,不要牵挂。尤其是坐禅时,要做到确确实实放下外缘,不管有多好看,不要随其所转。第…
《永嘉禅修班讲记之三·呵斥五种欲望——诃五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