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永嘉禅修班讲记之三·呵斥五种欲望——诃五欲▪P2

  ..续本文上一页二,讨厌的东西也要呵斥,看到一个讨厌的人,心生厌烦,说他真讨厌,你在造口业,入不了禅定。所以对厌烦的心理也要呵斥,心里不要被难看的东西所欺骗,因为难看的色相也会欺骗人。比如走路坑坑洼洼的,干净的地方吐一口痰,都会让我们心生恶心。真禅定的人,明白事相的是非好坏,在呵欲的同时,心不随它转,是好是坏,随它转了都是错。看到一个人修行很好,就批评他的长相和行为,都是心随境转,当然菩萨的妙用自在另当别论。第三,面对不好不坏的色相,也不随它转,比如坐在这里看周围,没有特别喜欢特别讨厌的,然后就糊里糊涂感觉自己的真实存在,这也是一种错误。以上三种就是眼根对色尘的时候,产生的一种界限。如果眼睛不随俗物转,一切好看不好看的,或者好与不好之间的,都要一刀两断。这才是真正的呵色欲。现在大家试一下,观想自己的心、自己的眼根,眼睛不要闭起来,象在大街上走路一样,然后把一切都看的清清楚楚却不再执着,这时候心的状态是什么,不受干扰啊,这就是呵色欲。

  二诃声欲者,所谓箜篌筝笛,丝竹金石音乐之声,及男女歌咏赞诵等声,能令凡夫闻即染着起诸恶业。如五百仙人雪山住,闻甄陀罗女歌声,即失禅定心醉狂乱。如是等种种因缘,知声过罪。

   声欲是对声音的一种执著,在禅定中,对声音产生执著,如果不呵斥以后肯定会有大问题。修禅定的人,有一定的色法,证到永嘉禅中最精髓的实相,必须要透过光影门头,但是见到光,见到影子,哪怕见到佛菩萨,都要呵斥,眼睛看见的都要呵斥。那么声音也一样,音乐,箜篌筝笛等等乐器,对一切音声的喜好,在正修止观的时候,必需一切都放弃,所有的声音都要隔绝,包括喜欢的声音,讨厌的声音,一般的声音,在心中完全把它们消除。我们对于声音的执著太厉害了,最明显的一个就是赞叹和诽谤你的声音。生活中有多少时候,都是为了一句赞叹而拼命努力,为一句诽谤而痛苦不堪?实际上我们对声音的要求太高了,如果我们对声音没有要求,那完全是一个清静耳根。观音菩萨修耳根圆通就是入流忘所。入流忘所是什么?就是声音进入耳朵叫入流,耳朵是能听,声音是所听,把这个“所”给忘记掉,只保持你能听的这个,这个时候叫入流忘所,于此咬定即是做反闻闻自性的修行功夫。这时候能体会一下,一切声音都不要了,所听的都拒绝、都放下、都不理它了,这个时候耳根是最清静的。不用怕耳朵什么都不听会傻掉,不会的,我讲话你听得很清楚,任何声音都会恰到好处的听得很清楚,假如对声音不执著,外面再吵闹,也不会觉得它吵闹你,因为你对它没要求。有要求就不一样了,一只蚊子叫了,晚上就睡不着。过去有五百个仙人在雪山里住,听到紧那罗女在那里唱歌,八部护法神里的紧那罗女翻译成汉字叫音乐神,音乐之神的歌声谁不动心?不要说凡夫,住在雪山里的五百个神仙全部动心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动,是心醉狂乱的动,整个禅定被震动了。为什么?因为对声音有执著,不懂得根和尘相脱离的感觉。

   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修过程中,有了一些受用,会听到一些怪异或美妙的声音,千万不要执著,哪怕听到佛菩萨唱歌的声音,都不要执著。前几年流行的观音菩萨修行法门,那个叫青海无上师的人就以声音做标准,什么声音是第一层境界,什么声音是第二层、第三层,用声音衡量修行境界,完全违背了佛法精神,当然她是个外道所以搞得很邪很邪的。因为声音不是你生命内在的东西,执著它,正好说明耳根被它所转,十足一个大凡夫。

   音乐历史上有聋子音乐家,聋子指挥家,他们的耳根与外界完全隔绝,却会成为优秀音乐家。如果我们的耳根是清静的,对大自然的声音就会恰到好处而准确的体会它们的实相。体会了却不受其影响,前提就是断绝贪嗔痴。对外界的执著,是一种欲望,这个执著如果放下了,就是我们现在的呵斥声欲。除了喜欢听的话,还有不喜欢听的话,诽谤的话,难听的话也一起要呵斥。

   凡是能够听到的声音都呵斥了,声欲就不再干扰我们。关键是放弃色欲、声欲以后的那种心态,这个心态会使我们恰到好处的看,恰到好处的听。放弃了声欲,坐禅中有大雨声都不会干扰我们,只清楚它的存在,然后就会感受到耳根的清静。

  三诃香欲者,所谓男女身香,世间饮食馨香及一切薰香等,愚人不了香相,闻即爱着开结使门。如一比丘在莲华池边,闻华香气心生爱乐,池神即大诃责:何故偷我香气?以着香故令诸结使卧者皆起。如是等种种因缘,知香过罪。

   第三,呵香欲。我们鼻子所闻的香,男女身香,就是异性相吸。道教就非常讲究阴阳互补。男女的身香可以让世间很多人着迷,乾隆时代的香妃就让国王如此痴迷。世间很多人对异性的执著也同样,包括饮食、各种花香等等,现在的化妆品,寺庙里供佛的香,都是花露水做的香气四溢,实在有违佛法精神。用檀香可以清洁空气,用花露水只能干扰心性。闻到很香的味,就觉得它好,事实上你知道吗?最好的香是什么?极臭之香,没听说吧?这个臭呀,臭到极处,发出的香是闻所未闻,就象有人吃臭豆腐,吃过一两次就放不下了。很多化学药品、香水,都是用很臭的东西做的,那不是真正的香,那是臭到极处才反而让你感觉到的香。

   除了外在之香,包括不香的、臭气的也一样要呵斥。对臭气产生讨厌,也同样是鼻根被外界所转,凡夫闻到好香就打开结使之门。鼻根与香尘勾结以后,就被他使唤,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女同学每天都要被它所使唤,早上起来都要化妆。现代人还讲究香水,男士、女士各有专门香水。当然,这里不是叫你不用香水,就象刚才说眼根对色尘一样,不是叫你不要看,只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心不被它们所纠缠,不要与它们打成结,否则就麻烦了。如果没有纠缠的话,物为我用,不用白不用。

   以前有个比丘在莲花池边打坐,莲花太香了,他抵挡不住诱惑,把鼻子嗅到花上面闻一下,那个池神就骂他了。花是有花神的,掰这个花香是要遭神谴责的,她说你怎么偷盗我的香?有情众生里面有专门贪这个香的叫寻香有情。寻香有情是一种鬼,寺庙里放焰口做佛事,有香水海,师父念咒一加持,这个水就非常香,然后鬼神就跑过来闻香接受食品,所以真正寻香的叫寻香有情鬼。如果我们的心被香味所转,也就跟鬼差不多,所以我们要呵斥。怎么呵斥呢?再强调一次,不是把香扔掉或者弄成臭的,对臭产生讨厌也不行,这里呵斥的是自己的贪嗔痴。不能对外在之香生贪心,外在之臭生嗔心,一般的就糊里糊涂愚痴心。在香气面前,要闻出香的感觉,但心不随它转,用好香水就闻出好香水的感觉,知道它的香气,心不随它转。戒律里面有一句话说的很好:譬如蜂采花,但取其味去,不坏色与香。蜂蜜采花时,把花香的味道取走,但不破坏花的颜色和香气。修禅定的人,对生活,也要象蜂蜜采花一样,只摄取世间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东西,而不要让我们生起贪嗔痴的感觉,也不要危害我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佛陀告诉我们的。

   所以呵香欲是指鼻子所能闻到的味道,都不要贪着,都应该呵斥。这里说的“不要”是指一种心态,包括我们平时闻到的河沟里的臭水,垃圾场的臭味,在心态上都不要了,然后再来看看,鼻根是怎么保持清静的?一切好的香味、不好的嗅味,都不再与它们相勾结,也不再受它们干扰,这个感觉生起来,就是第三种:呵香欲。

  四诃味欲者,所谓苦酸甘辛咸淡等,种种饮食肴膳美味,能令凡夫心生染着起不善业。如一沙弥染着酪味,命终之后生在酪中受其虫身。如是等种种因缘,知味过罪。

   第四诃味欲。味是味道,是针对我们的舌根而言。温州人是很讲究食品的,山珍海味、生猛海鲜的什么都来,但如果在吃的过程中,这个舌根为外界的味觉所限制、所束缚,那就麻烦了。对于味觉的贪图,中国人可能比西方人更严重,中国人的饮食说的好听是丰富,说不好听是残忍。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想尽一切办法满足口腹之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问题都出在自己的舌头上。所以这个舌欲,实际上就是舌根对饮食所产生的味欲。凡夫往往对味欲有很大的贪着。我们坐禅的时候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口齿清凉、甜润。没吃糖,就是吃米饭,喝清水,坐禅下来口水特别多,而且还会是甜的,觉得很奇怪,就希望下次坐再甜一点,一贪着就错了。我们舌根所对的一切味:咸酸苦辣甜,人生百味,都必须把它放下。

   还有就是讲话,凡夫的舌头很容易讲是非,讲无意义的话。我们修三皈依,发誓要讲能够激发人的自信,使别人都快乐的语言。然后我们看,在你的心中,对于舌头舌根就产生了执著,一定要讲好话,或者讲坏话,包括讲法也是如此,如果执着我的舌头存在这里必需讲法,这个就是贪法,贪受法爱,天台宗告诉我们,讲法也要离法爱,离开对法的执著。包括讲话,让舌根变的柔软自由,佛经里面说,凡夫的舌头都是短舌,佛的舌头才算是正常的,伸出来可以把整个脸盖起来。说明什么问题?佛的舌头很柔软细薄,舌头细长的人,讲话的声音肯定很美妙。如果讲话声音不清楚,舌头一定会比常人短一些的。古人说:三辈子不打妄语,舌头就能舔到鼻尖。我们舔不到鼻尖,就是打过妄语,骗过人。佛经讲的广长舌,就是一个表法。如果我们不打妄语,不讲恶语,舌头就会慢慢变薄、变细、变长,道理很简单,因为美好的语言总是很柔软的。气急败坏的骂人都是直冲对方的,所以出柔软音是很重要的。这是以后的果,那么现在的因呢?从我们修禅定的角度来说,对外界的味觉,在心中也要进行呵斥,凡是舌根所对的一切味觉和语言,修禅定时都要把它放下。

  五诃触欲者,男女身分柔软细滑,寒时体温热时体凉,及诸好触,愚人无智为之沉没起障道业。如一角仙,因触欲故遂失神通,为淫女骑颈。如是等种种因缘,知触过罪。

   第五诃触欲。这个触总的来说,是身体对外界的感触。我们到市场去买布,抓一抓,这个手感还不错,手感就是你的触。包括对异性身体的互相接触,凡夫无始劫以来就是贪着这种身体的感触。在与外界的感触中,除了男女的感触之外,还有寒冷需要衣服、炎热需要空调等等,身体所感触的一切,只要对它产生一种执著,一种追求,一种欲望,痛苦就会无尽。所以我们需要呵斥触欲。

   在这里,已经把五欲讲得很清楚,色声香味触。每个欲讲下来,一个一个都舍弃了。这个时候,你的六根与六尘的感觉象脱离了一样,能不能生起这种感觉?眼根与色尘脱离,耳根与声尘脱离,鼻根与香尘脱离,舌根与味尘脱离,身根与触尘脱离,所有的一切欲望,对生命以外的要求都停下来了。

   在这种感觉中需要注意的是:佛法没有说把六根六尘都毁灭,我们从来不需要毁灭,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舍弃的心态。把这种心态带回家,你就会发现:丈夫或妻子会因此显得特别可爱,因为你不受他们影响了。有两分就享受2%,九十八分就享受98%,完全清静,这是一种智慧的、积极的、没有副作用的心态。这是呵斥了五欲以后所感受到的内心世界的宁静。

   第一讲是对外境的要求,要清净、要怎么样,其实这一切真的需要吗?你如果学会了不受外界的干扰,这就是呵斥五欲的要点和作用。修学禅定不舍弃五欲的干扰,是不会有受用的。另外,在理性认识上没有彻底把五欲放下,想解脱也是永远不可能的。所谓的“解”,就是把根尘的结打开,让根尘脱落,不再牵挂。解脱不在别处,佛性就在你的六根门头放光。为什么会放光?色声香味触法都不要了,这个时候看自己,眼耳鼻舌身都是很清楚的。你还会因此感受到生命呵斥了五欲之后的清净和觉照!这就是生命最完美的体现。

   好!我们就学到这里。阿弥陀佛!

  

  

《永嘉禅修班讲记之三·呵斥五种欲望——诃五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