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2-1▪P3

  ..续本文上一页我们被五蕴魔所控,被七重罗网所控。我们的王显现不出来,我们每天造恶业,就像这个太子一样。谁都说自己是个孝顺的人,可是从这里来谈,大家都不孝顺。所以有人讲净土以恶人为机,如果从这方面讲倒也不错,确实我们是大逆不道,非常恶的人。我们无始以来造诸恶业,外面的一点色就把你迷了,一点声音就把你迷惑了,天天为自己这个身体的色相打扮。看看现在外面卖东西,不都是为女人服务吗?女人是标准的色相,我们男众还暗藏在里面。为什么说女众显露出人的本性呢?直来直去。我们男众讲色还有一点害羞,女人喜欢漂亮就没有关系。其实男众也爱漂亮只是不说而已。一辈子赚的钱,就为这个小小的色相服务了,叫他去修道,怎么会去修呢?!我们每天贪着味道、好听的声音、香味、身体的接触,特别是内心的感受。为什么不肯死心塌地的学佛,就是内心的觉受放不下。这个觉受很美很快乐啊,这些东西放不下。学佛这种感觉没有了,就不学佛,没有意思了。我们无始以来被感官所害,在六道轮回之中。现在学佛,要感官上骗人学。师父好庄严你就过来了,如果师父长得丑一点,就不来了。所以这个色相是骗人的,不要执着于这个色相。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尼长得很漂亮,她觉得自己太漂亮了出家太可惜,想还俗。释迦牟尼佛一看她贪着于身,就变一个比她还漂亮的女子,在她前面走路。她看到了就跟着一块儿走。走着走着此女子生病了,那个比丘尼就去打水喂她喝。回来一看,她皮肤皱了,慢慢的肉一块块的烂掉,再过一下就死掉了变成一堆骨头。比丘尼忽然大悟:原来身体是这个样子的,瞬间变成一堆枯骨而已。她马上跑回去继续出家。佛陀在世时用这个办法诱导她,令她道心坚固,但是世间人很难破这个关。

  这里讲的七重,首先我们要知道,要转七重牢房。你把王救出来会是什么样?七重牢房就变成七重宫殿了,变成七宝池、八功德水,一刹那时间就可以转变掉。因为在识里面叫牢房,在智里面叫功德,如果在果德上面来讲就是极乐世界,这个东西无量的变化。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一旦我们三界的识转为智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变成功德,如果再转就变成国土变成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在当下,功德在当下,牢房也在当下,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这个道理。讲这部经典,首先要知道我们是一个在六道中轮回已久的凡夫,要发菩提心想出离,发起这个心来。

  “国太夫人,名韦提希。恭敬大王,澡浴清净,以酥蜜和麨,用涂其身。诸璎珞中,盛蒲萄浆,密以上王。尔时大王,食麨饮浆,求水漱口。漱口毕已,合掌恭敬,向耆阇崛山,遥礼世尊,而作是言:大目犍连,是吾亲友,愿兴慈悲,授我八戒。时目犍连,如鹰隼飞,疾至王所。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世尊亦遣尊者富楼那,为王说法。”后来太子的妈妈国母,就偷偷的送饭给大王吃。大王过去是学佛的,同释迦牟尼佛、目犍连、富楼那是圣友,虽然在牢房之中,也常常礼佛,祈祷于佛。妻子送饭给他吃,养身故。佛派说法第一的富楼那尊者给他说法,派神通第一的目犍连尊者给他受戒,日日受八关斋戒。大王天天听法,心欢喜心信乐。这里告诉我们,身体以物质所养,心以法而养。我们在世间,如果你心祈祷于佛,佛即来之。佛陀在世时,以相而显。佛陀不在世时,以法而显,只要我们用心恭敬祈祷,可以与法相应。真正有一个恭敬心,在外,法显于大悲;在内,我们心显于自性。在外讲表慈悲在里面讲表自性。也就是说,在你恭敬祈祷的时候他已经在你身边,舍利弗、目犍连、富楼那是佛陀的派遣,是佛陀的心,你以恭敬心求之,他就应之。总的来说,佛就是我们的自性,你的恭敬心里面含有此德。如果你有信心,自然和悦。虽然世间有这么多的烦恼痛苦,但是我们的心有很多法喜。法喜来自于何方?来自于对法的思维。像你们受了八关斋戒、像我们得到法,虽然王没有出来,可是现在有很多的法喜,就证明你那个王还很健康。王死了你就没有了,太子依王而住。虽然意识是太子,但是王还在你的自性之中。常常听法故,你的王自然受益,非常和悦,非常健康。“日日如是授王八戒”,代表我们的生命是无常的,刹那时间就可以毁灭掉,就像这里讲的,太子可以随时把王杀掉。所以八关斋戒日日受之。日日受,精进故。一日持八关斋戒一日圆满,不像我们受二百五十条戒,不一定天天圆满。所以日日受八关斋戒。八关斋戒的功德很大的。

  “如是时间,经三七日,王食麨蜜,得闻法故,颜色和悦。时阿阇世,问守门者:父王今者,犹存在耶?”如是时间,与法相应。经三七日,三七二十一日,吃了夫人送来的东西,听到佛陀的法,大王颜色非常好,心情也非常好。时阿阇世,问守门的人,他不敢亲自去看,内心有愧,善根还在,问父亲死了没有?他在思维,二十一天不吃饭,父亲应该死了。我们七天不吃饭都可以,七天不喝水一定会死掉的。就像我们打饿七,打饿七是不吃饭而已水还是要喝。身体七分是水,水在我们生命中是最重要的。阿阇世一直不敢来,到了二十一天才敢来看一看,如果父亲已经死掉就算了吧。没想到还没有死。因为父王一日不死,他不敢登王位啊。

  “时守门人白言:大王,国太夫人身涂麨蜜,璎珞盛浆,持用上王。沙门目连,及富楼那,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守门人就告诉他:国太夫人常常拿东西给王吃。沙门目连,及富楼那,常常从空而来,为王说法,不可禁制。夫人是王之贵人,守门人不敢挡阻她;目犍连跟富楼那从空中而来,守门人没有办法,所以这几个人把他救了。

  “时阿阇世,闻此语已,怒其母曰:我母是贼,与贼为伴。沙门恶人,幻惑咒术,令此恶王多日不死。即执利剑,欲害其母。”阿阇世听到以后,心中愤怒,骂妈妈是贼,与贼为伴。没有人无缘无故对妈妈生烦恼,一般是对父亲生烦恼。但是他心中认为父亲是恶人,妈妈帮助父亲,妈妈也就是恶人了。他父亲是恶人,沙门从空而入,佛也是坏人了。“令此恶王,多日不死。即执利剑,欲害其母。”孝顺父母、尊重师长、修十善业,孝顺是成佛之法。孝,就是佛;师,就是法;慈心不杀,就是僧。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杀母亲,相当于杀你自性,罪恶极大。对父母有残害之心的人,是极恶之人,

  “时有一臣,名曰月光,聪明多智,及与耆婆,为王作礼。白言:大王,臣闻《毗陀论经》说,劫初以来,有诸恶王,贪国位故,杀害其父一万八千,未曾闻有无道害母。王今为此杀逆之事,污刹利种,臣不忍闻。是旃陀罗,我等不宜复住于此。时二大臣说此语竟,以手按剑,却行而退。”

  这个时候有一个臣子,叫月光,是维护他父亲的一个大臣,并且知道星宿,非常有善根,聪明多智。还有耆婆,“劫初以来……”这个地球是八十个小劫、四个中劫、一个大劫,就是自从地球形成以来,直到如今,“有诸恶王,贪国位故,杀害其父一万八千”,杀父亲的太子非常多,但是从来没有听说一个太子杀母亲的。做了这件杀逆之事,是污刹利种,因为王族是刹利族,是一个高贵的种族。印度有刹帝利、婆罗门、吠奢、首陀罗四个种族,婆罗门大部分都是修道的人;刹帝利基本上都是做王的当官的有修养的;做生意的人叫吠奢;奴隶叫首陀罗。而旃陀罗是很脏的一种人,比牛马还要差。他说杀母之人跟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了,玷污我们刹帝利种族,既然这样那我就要离开。“说此语竟,以手按剑,却行而退。”

  “时阿阇世,惊怖惶惧,告耆婆言:汝不为我耶?耆婆白言:大王,慎莫害母。王闻此语,忏悔求救,即便舍剑,止不害母。敕语内官,闭置深宫,不令复出。”阿阇世,“惊怖惶惧”,非常惊惶,惶惑什么呢?大臣要离开,那谁来帮助治理国家啊?耆婆说:“大王,慎莫害母。”阿阇世听了以后就把剑扔在一边,忏悔自己不应当做,不再害母了,但是把母亲锁在深宫里不让出来。

  “时韦提希,被幽闭已,愁忧憔悴。遥向耆阇崛山,为佛作礼,而作是言。”韦提希,被关在里面以后,愁忧憔悴。愁忧,忧她的丈夫现在没有饭吃;憔悴,自己被关在那里不能出去。这两者令她生极大的苦恼。想救的人不能救;想自由不能自由,再没有比这个更苦了。就像你的儿子被人家害,还把你关起来,这个时候是什么感觉?苦不堪言啊。当时释迦牟尼佛正在耆阇崛山中说法,韦提希只好遥向耆阇崛山求助于佛。过去讲女人为贤,男人为德。你们女人为什么到庙里来拜佛呢?希望丈夫在外面听话,不要做坏事。希望孩子在外面平安。能平安吗?能不出事吗?你没有办法,祈祷于佛,是一样的心啊!

  “如来世尊,在昔之时,恒遣阿难,来慰问我。我今愁忧,世尊威重,无由得见。愿遣目连,尊者阿难,与我相见。作是语已,悲泣雨泪,遥向佛礼。”佛陀在世的时候,阿难尊者常常来慰问她。阿难尊者跟女人是最有缘的,五百个比丘尼出家就因为阿难,所以很多比丘尼寺庙都供阿难尊者像,感谢阿难。如果不是阿难,哪有比丘尼出家呢?佛陀在世的时候只有男人出家。后来因为佛的姨母带着五百个人要出家,她求阿难尊者,阿难尊者就求于佛。佛陀呵斥阿难:女人出家,佛法早灭五百年,五百年就是因为你啊!所以女人出家以后,感恩于阿难。阿难相貌庄严,很多女人喜欢,所以阿难尊者到任何地方,吃饭是不成问题的,到任何地方化缘,一化就化到了。就因为一个女人喜欢他,而引发一部《楞严经》!韦提希遥礼世尊,“雨泪悲泣”,非常的伤心。过去有一个女人,她一生中受了很多的磨难,遇到佛以后,一拜下去眼泪就往下流,痛哭流涕,一生的委屈全部发泄出来,叫悲泣如雨,那个哭是真哭,不是假哭。

  “未举头顷,尔时世尊,在耆阇崛山,知韦提希心之所念。即敕大目犍连,及以阿难,从空而来。佛从耆阇崛山没,于王宫出。”“未举头顷”,…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2-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