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1-2▪P3

  ..续本文上一页事,你说他不好他更做坏,他跑到外面去做坏事;如果赞美他一句:“你扫地扫得好干净啊。”他明天清早起来就拿起扫把扫地,恶的事他就不做了,马上就改变。孩子都是这样,何况大人呢?小孩子不懂事,他宣扬自己的天性,很明显地摆在眼前。但是我们,明显摆在眼前的东西就看不到,不去修它。所以在这个世间,我们一定要隐恶扬善,不要惩恶扬善,这也是一种信心。

  还有信“天”,信“天人”,就是做十善法。有的人信了佛以后就告诉师父:“我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我一皈依就想到我修十善法。”刚才一个居士讲:“我是不是不杀生啦?是不是不偷盗啦?我早就不杀生啦,早就不偷盗啦。”好像皈依三宝仅仅是修十善法,十善法只是天道而已,不要以为你做了一点善事,就以为在学佛了,其实只是做了天道之事,还差得远呢,跟佛还有八万四千里。

  还有的善,像阿罗汉,阿罗汉是什么?皈依三宝以后了知实相,建立清净。就是说,一切法本体清净故,就是法身;一切法本来平等故,本来具足故,叫做报身庄严;一切法本来自在故,就是僧,自在就是无量化身。这是阿罗汉的修法。阿罗汉怎么修?这个世界本来清净,你骂我这个声音本体清净。阿罗汉认为,第一个,你骂我没关系,是清净体。第二个,你骂我和赞美我是平等的,没有关系,你赞美我和骂我的声音是清净的,清净的就是平等的。所以赞美与骂,实在是无二,叫平等。平等故,就自在。自在就是化身,平等就是报身,清净就是法身,阿罗汉就住在涅槃自性里面。本来具足,本来就是这样的,所以阿罗汉如如不动。本来清净故,心住涅槃;本来平等故,心无所著;本来自在故,心无所执。所以安住,如如不动。他一坐下来,世间无事,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他的事了,这种人叫阿罗汉。就是说,一出家头一剃,心中无事,本来无一物,坐在那个地方如如不动,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事情了,这个世间跟他就没有关系了。这种修行实在是很自在的。可是我们这些人呢,念念不忘世事。我们出家了,念念不忘修庙;念念不忘要做伟大事业;念念之间不忘度众生,念念不忘收徒弟,念念不忘做佛事,念念不忘善恶是非、有钱无钱。念念不忘,这叫出家吗?!除非建立更高一层,那是另外一种说法。如果是阿罗汉的信心,就是这样,一出家头一剃,世间于我无事,清净故、平等故、自在故。“高山任我走,海深任我游”,这句话就是说,海再深我也可以达到底,山再高我也可以上到顶峰。这就是大彻大悟,大雄大力,有这种体显现出来才不枉本世出家,就是说没有失去你出家的本钱。如果此心一失,那你出家的本钱就没有了,这也叫一种“信”,这是阿罗汉而已。

  更高一层,还有一种信叫“菩萨信”。念念不忘度救众生,念念不忘誓成佛道,念念不忘发大誓愿。就是说,我要把功德回向法界,我要带领众生成等正觉,我誓化一切众生、誓愿成佛道、誓发一切愿,这个叫做菩萨的信心。念念不忘,这叫菩萨。念念不忘度众生。念念不忘回向法界。见到大地回向法界,回向众生得平等法;看到虚空,回向众生依庄严法;看到所有的东西,念念不忘众生得果。菩萨为众生而持戒。菩萨说:“我今持戒,愿诸众生,永无放失。”我持戒,为了什么,希望所有的众生永远不会失去戒律了。我持戒的目的是为众生持,不是为自己持,这就是菩萨。阿罗汉是为自己持而菩萨为他人持。不杀生,愿一切众生不杀生故;不偷盗,愿一切众生不偷盗故;不邪淫,愿一切众生不邪淫故;不喝酒,愿一切众生不喝酒故……念念不忘众生,上厕所、烧饭、煮菜,念念不忘众生。在家里扫地的时候,带孙子的时候,念念不忘度众生,念念不忘回向于众生,念念不忘建立功德,这就是菩萨。

  持名就是佛的心。佛的心实在是无所著,但是又不能离开国土庄严。释迦牟尼佛所成就的佛,是不可以思议境界,闻此是信佛的境界。作为一个凡夫,九法界的心,现前我们每个人都具足了,而第十法界就是佛的法界。这是信成就。

  《观无量寿经》是佛的成就,是释迦牟尼佛出世之本怀。释迦牟尼佛说,我出世的目的,令一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还要令一切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惠予众生真实利益,就是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设我得佛”,就是令一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设我得佛”,惠予众生真实利益。什么叫真实利益呢?令一切众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也是这个体。发菩提心都是为了成佛的。

  这个信怎么成就?前面已经讲过了,后面是广说。大家要用心来听才能感受到。像我们这样的一个众生,阿罗汉的知见都很难建立,菩萨的知见更难建立,何况佛的知见?看来没有希望了是不是?可是佛陀有种种方便,令我们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使我们是凡夫也能得到。为什么呢?因为十法界跟九法界是两回事,九法界是众生的心,十法界是佛的心。佛能应九法界,九法界一定在十法界里面,是故佛陀能应众生心。所以不管哪个法界,如果能听闻、听得懂,都能够会到佛的心。

  但是会到菩萨的心你不一定能做得到,你现在以阿罗汉的心来做也未必能做得到,以天道心来做你也不一定能做得到。甚至你想堕地狱也不一定能堕得了,想做饿鬼也不一定能做到。假设你拿把刀你去杀人,没有这个业力你杀不了的,杀不下去的。你偷了别人的东西你心就不安,可是那个堕饿鬼的人偷别人的东西,他心里没有感觉。你心里不安就到善道里面去了,想做饿鬼都做不到。只有什么人呢?杀人不眨眼的人,他杀了人杀畜生,眼睛都不眨一下,像这种人他堕地狱没有障碍的。像我们这种人堕地狱就有障碍。所以佛教讲业力不可思议!这里面告诉我们,别业里面是什么业就是什么业,不是你来控制的。庆幸的是今天能遇到佛法。九法界我们是不要住了,下一辈子不知道是什么,或堕地狱或升天堂,堕到哪个地方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三界不可住,三界无安,这些地方都不是我们住的地方,我们要成佛。

  九法界是我们众生因地的心,只要“因”心就是我们的心。三界、六道轮回不可以住,我们要急迫地,简单的说,就是除了信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不要信了。九法界,菩萨、阿罗汉、声闻、六道,我们都不要了统统不住,就信阿弥陀佛,唯住佛故,唯独的就选择了佛,就选择了阿弥陀佛,剩下的一概不住。就是彻底地来信净土,不要私心杂念,不要有另外的想法。

  无尽佛恩时成就

  “一时”,值得庆幸的就是“一时”,遇到《观无量寿经》这么珍贵的法。过去我讲《阿弥陀经》的时候已经讲过,这个“一时”是诸佛之护念、菩萨之护念,无量劫来十方诸佛之护念,所有的众生都要成就这“一时”而成佛道。大家想一想,这个“一时”是无尽的佛恩啊,十方诸佛为此“一时”奉献终生,把自己的身体舍掉。释迦牟尼佛讲过,此世界的大地由佛陀的血所染成,水是佛陀的血,泥是佛陀的肉,我们吃的是佛的肉、喝的是佛的血,地下一粒沙子的成就是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释迦牟尼佛无量劫的修行成就的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今天的一时,刹那的一念,今天闻《观无量寿经》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这一念。你们这些菩萨在发愿,“当愿众生……”“当愿众生……”,你无量劫来这样唱,为了什么?就是为我们众生。过去多少菩萨这样唱,唱了多长时间了,我们今天才有这一时,这一念。所以《金刚经》里面讲的话非常珍贵,护持众生的善根,护佑众生的菩提心,就是这一念信。所以,今天这个“一时”的成就,我们感恩顶戴,要头面顶礼五体投地。印光大师说:所有人都是佛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感觉到天下所有的众生为我此一念而千辛万苦在修行,这些菩萨都为我一个人在修行,这些诸佛为我而成就国土,兆载永劫的修行成就我现前的这一念,你要感受佛恩啊。阿弥陀佛兆载修行,这是什么一个概念?就是说,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有一个众生不成佛,他修行未尽的。他要把你现前的恶业转为佛的净土,把我们现前看到的这个境转为佛的净土。不经过兆载的修行转不掉啊。这种兆载的修行怎么修?不是说你今天拜了一拜两拜就算了,绝对不是!这些佛、菩萨真是了不起啊!一个人这一辈子修行,不断地护着他,让他达到八地菩萨不退,是非常非常的了不起。佛、菩萨那种精进不退的力量啊,不仅不退,还要不断的增长功德,他要把自己的功德修圆满,还要把你身上的功德修圆满。就是把你当作他身上的肉,把每个众生当作他身上的一块肉,就像妈妈把孩子当作她身上的肉,真实地来帮助你们,没有任何虚假之体。就凭这个佛恩,我们也要舍身舍命。为什么弘一大师在死的时候写下一句话叫“悲欣交集”?悲,无量劫不知佛恩故;欣,我今天忽然大悟了,感受到佛恩就在当下啊!这种欣这种悲,就是没有任何条件的信,没有任何条件地接受。所以如果你真正的感受到佛恩,受再大的委屈也无怨无悔了。过去有一个法师在受病苦的时候,猛然想起佛恩,身体的病一下子就好了。所以你受了一点点病苦的时候,要不断地思维佛恩。《文殊师利问经》里讲:若人造诸恶业,应当何等忏悔?不要忏悔,思维佛故。我们要怎样念佛?搞一个蒲团,面对西方坐下来,不断地思维西方极乐世界,这样念佛,而不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念。应当思维名号、思维佛、思维西方极乐世界、思维功德,是这样的念佛!也就是《观经》里面讲,观日、观大地、观水、观佛、观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不断地观察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思维名号,我这样讲的时候你不断地思维,信心就上来了,你就会获得法喜,对佛陀就有无上的信心!这种念佛方法,实在是超过你口上念“阿弥陀佛”!你在口上念阿弥陀佛,心里面思维不到,那样喊当然很累,很没意思。

  今天我们闻到阿弥陀佛,今天我们坐在这个地方闻《观无量寿经》,大家知道,很现实地观照,此恩难报。这个“一时”不是过去的一时,是尽未来际的一时,是究竟真与假回光返照的“一时”,是不分过去现在未来的“一时”,是真与假等待的一时。就像妈妈等着你的那一时。妈妈久远劫来在等着你,坐在大路旁边,等待孩子回家。孩子流浪已久,妈妈一直在等着你成“不动尊”。这个是尽未来际,过去未学佛,现在已学佛,将来证佛果,都是在佛陀的等待之下。“时”是代表机成就,“一”是代表法成就。“一”、“时”合在一块,叫机法同体,机跟法相应的一刹那,这个《观经》就是一刹那。这一刹那是诸佛所修、菩萨所修、一切祖师所修。我们这个善根是诸佛菩萨的护念,都有大恩在里面。你要感受到今天闻到阿弥陀佛的刹那的“一时”,是诸佛菩萨无尽劫的修行修来的。我在大殿讲过,此大殿集聚了我们无量劫以来的善根,诸佛菩萨所修的善根,今天这一刹那,现前的一刹那,全部显现。刹那时间的这一念,上可以成佛,下可以化度众生,在中间可以破除一切无明。内,可以消除我们一切业障;外,可以消除我们一切患恼。此一念之难得,这叫成就“一时”。这个“一时”大家一定要感受一下!!

  你思维这个东西,晚上不睡觉也心甘情愿!所以《阿弥陀佛经》里讲“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思维一二三四五六七日,要思维名号功德一心不乱,这样才能得大功德,后面我们慢慢讲,大家体会!阿弥陀佛!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1-2》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