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因为不觉故,与真如不能相应, 与真如不能相应是外道邪见之说。所以离此宝藏而另外有所得者,是错误的。陀,阿弥陀,陀就在这个地方。阿弥陀佛来此世界为什么没有障碍?因为根本就没有距离,怎么会有障碍呢?!所以佛陀跟我们实在是没有障碍。不明了不解脱的人,当然就有障碍,我跟你两个人是有障碍的。这三个字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所以我们念阿弥陀佛就应该知道,此处有无尽的大宝藏。
那么你们到这个地方来干什么?就是来取无尽藏。你要取到宝藏,打开你的心,把宝藏装进去。如果你的心闭塞,像钢铁一样,坚固不化,此宝藏跟你无缘,你就失去宝藏。就是佛陀讲的:聋盲喑哑,可怜悯者,无量亿劫在地狱恶鬼畜生道不能出来。生到此世界,还是聋盲喑哑。有一点善根,搞个世智聪辨。有一点点修行,跑到非非想天去了。生生世世八难之中,叫三途八难不能出离,就因为不打开你的心,不能拥有宝藏故,所以说为可怜悯者。《妙法莲华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宝藏就在怀中,取开即是。我们的宝藏就在我们怀里面,解开衣服就可以拿出来了。可是我们不断在上面裹得死死的,越裹越紧,不断的在外面奔跑,在外面流浪,舍此取彼。不知道彼就是此,失去珍贵的宝藏。
所以“无量寿”三个字总持一部经典。无量寿,经名是起什么作用?摄持本经,这一部经就在经名上面,把名字搞懂了,其实经看不看都已经无所谓了。就像《地藏经》,如果你了解实体,知道贪就是地狱,还看什么地藏经呢。知道嗔就是饿鬼,还看什么《十善业道经》呢。这个三恶道,知道痴就是畜生,你也不需要去看什么经典了。就看贪嗔痴三个字就解决问题了。离开贪,离开嗔,离开痴,地狱饿鬼畜生皆当远离,念这个就可以了。我要远离贪嗔痴,这一句话就解决一切问题,地狱恶鬼畜生永不再显。过去日本人很聪明,南无《妙法莲华经》,他就天天念这个名字。学《华严经》,念《华严经》的人,就天天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名字就把经典所有内容都包含里面去了。南无无量寿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几个字,这一句佛号,把《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全部包含在里面。所以此经名摄一切义,所以经名非常的重要。只要把经名搞懂了,你智慧大开,后面讲不讲无所谓。但是对愚蠢的人怎么办?是故要讲经。所以像我们这些愚蠢的人呢,必须讲后面这一段。
过去我讲了,阿字门就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弥字门,修诸一切功德;陀字门,多持往生咒。什么叫阿字?南无阿弥陀佛。什么叫弥字?修诸功德。什么叫陀字?就是多持往生咒。什么叫阿字门?众生之自性佛性,一切众生在阿弥陀佛上面。什么叫弥字门?一切众生安住功德,没有一个众生不在功德里面,十方众生安住功德。什么叫陀字门?大家多念往生咒,往生咒就是陀,咒子里面是十方所有众生的妙用,这个就是陀啊。鼻子为什么是竖的,眼睛为什么是横着长的,为什么有男有女,男子女子,众生的念头,都不能离开这个“陀”。往生咒是陀,是代表一切密藏,众生在受用的意思。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阿弥陀佛正在护持一切众生。你看,“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你今天具备的一切都是阿弥陀佛的妙用,在他方世界的妙用,彼世界此世界的妙用,在极乐世界也是妙用,在此世界也是妙用。阿弥陀佛的大慈悲,在他方国土建立众生安住,念佛众生摄取不舍,只要你念佛。不光是念阿弥陀佛,还要有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心,你愿意往生,多持往生咒就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陀”字门。你修一切功德回向西方极乐世界,有人问:修功德能不能往生啊?不念阿弥陀佛修功德能不能往生?也照样往生,不可能不能往生的,为什么?一切功德来自“弥”字门,哪个功德不在弥字门里面呢?!念阿弥陀佛能不能往生?也可以往生,因为阿弥陀佛在“阿”字门里面。所以,阿弥陀,就是持咒也能够往生,修功德也能往生,念佛也能往生。所以净土法门广摄群机,一切机皆当得度。但是,如果你不想往生,那就麻烦了。你不想往生,就变成此世界,或者做男做女,在家出家。
念阿弥陀佛不愿意往生,功不唐捐。一切善根皆不失故。修一切功德,你不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叫功不唐捐。持往生咒不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将来有大神变,有种种变化神通,有种种自在变化,上身出火下身出水,上身出水下身出火,到处变化。如果你愿意往生,那就不可思议。了知实相,知道阿弥陀就是众生现前的善根,就是现前修诸功德,就是现前所有的妙用。我手举起来,这叫神通。“神”通则举,“神”不通怎么举呢?你的手残废了,你的手不通,你的意念达不到,就不通啊。什么叫神通啊?意念能达到这个手上去,唰,就举起来了。你看猪就举不起来,它没有神通嘛。我们有神通所以手可以举起来,人可以站起来,还可以讲话,这叫神通。每个人都有神通,只是神通有大和小而已。有的人神通大,可以在天上飞,我们飞不起来。你想修神通,也可以做得到,如果你不断地修行,也可以达到神通。神不通就达不到。你要相信自己有神通,一定要相信自己有神通。如果你没有神通,阿罗汉就没有神通,阿罗汉没有神通菩萨就没有神通,菩萨没有神通佛就没有神通。为什么呢?你在地下走路不认为有神通,阿罗汉也是这样的,他说我很正常,我从墙上过去了。我们看他从墙上而过,对阿罗汉自己来讲,观一切众生是空性的,他走过去是一种正常的情况。就像猪看人在走路一样,人站着走路,猪就会说:“呀!人会站着走!有神通诶。”那猪现在问你有没有神通啊,你就会告诉猪:“我没有神通啊,这是自然的。”所以以后人家问你:“哎,你有没有神通啊?”你就把手举起来,告诉他:“你说有没有?我有神通啊!”就这么简单!不需要去跟人家比量什么,何等超越,何等有智慧!人家有钱你没有钱,说:“唉呀,我好贫穷啊!”你就告诉别人:“你有钱以后什么感觉?”“我有钱很快乐。”“我也很快乐!我觉得你那个快乐跟我这个快乐是一样的,那你有钱我也就有钱。”只要我俩感觉是一样的,证明你现前得到的我也得到了!你不就是个念头吗?如果不是你这个念头,我问你,你没有念还有你存在吗?这个念一断还有你存在吗?有念无念就是个念,念没有了“我”就没有了。我们还不是靠念来维持生命吗?所以这个世界这个念就是真我。所谓的真我就是假我,在实相上讲是假我,在我们讲笑话的时候那就是真我了。那个念就是真我,众生以为外面还有真我存在。其实那个假我像水里的月亮一样,它是缘起的。没有缘起,就不能存在我们这个念,念由妄生。
我们要观到无量寿佛不可思议的体。你持咒子、修功德,就是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阿”就是十八愿名号愿,“弥”是十九愿功德愿,“陀”就是二十愿回向愿。我们念念在佛陀的回向之中,我们念念在佛陀的功德之中,我们念念在阿弥陀佛名号之中,你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三愿具足。而这三愿就在我们生活之中,就是我们的佛性,就是我们的功德,就是我们的妙用。你行住坐卧,跳上跳下,你出家在家,一天到晚吵得要命,我告诉你都离不开陀。大家都是阿弥陀。所以人人无量寿,个个无量光,处处无量觉。不是这个地方无量觉,要念到处处无量觉。人人无量光,时时无量寿,每一秒钟都叫无量寿。
南无阿弥陀佛 尽未来际的皈依
观无量寿佛,佛是什么呢?“阿”是众生的佛性;“弥”是众生的功德;“陀”是众生的妙用;“佛”是我们现在的觉。所以“无量寿佛”这四个字,不离众生。佛是觉的意思,无量寿是法的意思。法是阿弥陀佛的法,而我们遇到此法必有觉。觉是佛的觉,佛的觉就是我们自性的觉。“无”是我们自性的无,“量”是我们众生界的量,“陀”是众生界的陀,“佛”是众生的觉,就是“无量寿佛”。所以即是“无量寿佛”,又是众生的无量寿佛。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实在是尽未来际之皈依,就是现在、过去、未来之皈依。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发起皈依的心,“皈”求解脱故,叫菩提心。我们今天坐在这个地方,无量劫来,无量寿在众生心想之中。可是没有皈依就没有后面的佛,是故佛皆隐。因为你没有闻到无量寿佛,你没有闻到佛说无量寿,为什么没有闻到?因为你无始以来造诸恶业,后面马上就要讲。
“佛说无量寿”,就是皈依无量寿。“佛说”就是开显我们求解脱、依止于无量寿而究竟觉,叫做《佛说观无量寿经》。“观”是代表众生的机。佛陀自观,佛陀自己他那个观是不可思议之妙观,他的观是当下之观、法界之观、妙用之观,他那个观是没有“我”的观。我们的观是借“识”之观,他那个观是净观。我们的观是恶业之观,用意识用烦恼用自私自利用贪嗔痴,用这种心来观。为什么后面讲净业呢?我们修净土要先修净业三福,净业障,除忧患。外有不净之业,内有忧患之心,此人不能皈依。没办法去皈依三宝,为什么呢
他用这种心来观察无量寿佛很难观进去,观不进去,你心中有患,有很多的牵挂,这些东西在障碍了你,你本心的心源在生烦恼,所以叫你观察清净究竟之业很难观察出,是故要你先修三福。不修三福的人、不修善的人、不净业的人、不除忧患的人,那实在是对于无量寿佛难以生信心。所以《佛说观无量寿经》最终的目的,有方便故,佛陀最终的目的要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观无量寿经》最后一分里面讲得很清楚:“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这是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们被业障障碍了就很难观到,所以我希望你们的善根在这里面成熟。不断地观察到,把你的业障净下来,把你的忧患停下来,把你的善根生起来。
“佛说观无量寿”后面是“经”,经是契机契理,就是彻上彻下,契机契法。契机就是众生,契理就是佛,契佛就是上,佛应到众生。任何一部经典,跟众生不相应者,释迦牟尼佛不会说的。但是我们现在很多人把经典讲到什么程度呢?佛是佛,我是我,无量寿在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断地念阿弥陀佛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叫法不契机,讲的这个法跟机不相应,不能解开我们的迷,不能开悟我们的心。不能契机契理,这是邪法是邪说。就像“阿”字跟念佛门,“弥”字跟功德门,“陀”字跟妙用门相印。阿字门跟佛性,弥字门跟一切功德,陀字门跟一切妙用,不相应者,是邪说是头上安头,跟第一谛不能相应故,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个!现在很多人把净土法门,把最殊胜的这么珍贵的法门,变成断见,跟众生断绝了关系。不能契机,跟众生不能相应故;不能契法,众生不能了知;不能契于佛,因为阿弥陀佛不离当下。那些人把阿弥陀佛说到虚幻体里面、不真实的地方,变成上帝一样,这就是神见。阿弥陀佛不是跟究竟第一谛相应,不是跟智慧相应,不能跟大乘第一谛相应。表面上好像是弘法,其实弘扬邪见之说。但是我们众生无始以来心智未开,不能分别对方讲的对和错。所以一定要了知“经”是契机契理,契机就是众生,契理就是佛。佛跟众生含在无量寿中,能相应故,所以称之为“经”。如果不相应,不名为经。后来的祖师所编辑的书都不敢说自己为经,因为佛经一定相契。虽然不敢说自己是经,但是你讲话的时候,一定要把众生这个契机契理的法说出来,让众生跟这个法相应。所以我们今天在听法的时候心中要明了,心中要很清晰。不懂的地方,你可以继续再问。
《佛说观无量寿经》,刚才讲“皈依”,要我们皈依无量寿,《佛说观无量寿经》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皈依无量寿。最终的目的,要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所以佛说观无量寿经。
佛陀他知道自己是佛,就是“无”的意思;他知道他一切德本,就是“量”的意思;他知道一切妙藏,他已经看到了宝藏,他看到这个世界的宝藏,就是“陀”的意思。是故他称为佛,所以“无量寿”后面叫“佛”,他叫“无量寿佛”。释迦牟尼佛说《观无量寿经》,他是已观之人,我们是今观之人,将来的众生叫当观之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佛陀皈依,他叫“无量寿”是故叫佛,释迦牟尼佛叫佛。如果你通达此意,后面这个“佛”字可能就落到你身上去了。释迦牟尼佛说佛观无量寿,后面接着“佛”。今天我们观无量寿,后面这个字不是在释迦牟尼佛身上,是到你身上了,那你可能叫做佛了。所以观无量寿,就是佛!叫观无量寿佛,
阿弥陀佛!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1-1》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