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与信心
学佛修道,如果没有一番体验,也就没有真实的信心。来自於体验的信心,才是鞭策道业、鼓舞向上的人生实践的动力。因此,做为现代人,应当力求在体验中建立信心,在信心中领悟佛法的受用。然而因为人的宿根不同,或因职业、爱好与人生遭遇的差异,对於佛法的体验也必然各不相同,正因为这种体验是个人的心得与佛法的交融,所以才显得真实与可贵。更由於依个人的体验所建立的信心有其内在的差异性,所以每个人心中都有属於各自的佛法,依赖这各自的佛法而形成的共同和合,便融人了平等的法界性,成为整体而圆满的佛法。因此,佛法是属於众生的,没有众生的心地的开启与觉醒,佛法便失去了它的价值。
感应中的体验与信心
一位医学界老教授,在一九八八年去五台山度假,在佛殿上瞻仰时,看到释迦牟尼佛正在对著他微笑。慈悲之眼似乎在说:「你应该皈依佛门了。」他看著,突然悲欣交集,内心感动地忘了一切,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啊!佛陀实在太伟大了!」久久、久久地仰视,忘了身心世界,忘了过去的一切,心灵进入了一片的慈光之中。从此以後,他深感佛法不虚,佛光无量。真实的心灵感受使他产生了坚定的信心,并在学习佛教教理、明白教义後,出家为僧了。来自於自身体验的感应,在心灵上唤起了一种共鸣,这种心灵一旦启开,比一切说教力量都要大得多,因为正在感应的一刹那间,他已进入佛法了,他已真实亲切地感到了佛陀在召唤他,而他正因为此刻的觉醒,便明白了人世间那些是虚妄的、那些才是真实之道,故而最终皈依三宝,出家为僧,以了却人生的最大心愿。当她体悟时,他亲切地笑了
笔者在一次讲授《法华经》时,听者、讲者都进入了法华会上的神圣而庄严的意境中,忽然一个女居士笑了,笑得那么真切、那么直接,她笑个甚么
後来她说:「我已在听经时会得了听经的那颗心,从此之後知道如何用心了。 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很多人在听经论或听开示中,专心致志,进入意境,便获得了久已遗失的那颗摩尼宝珠,於是了知法的自性,会悟了心的妙用。正是这种会悟的体验,就在刹那间真实地领受了佛法,使之在生活中常常体现那一种亲切的觉醒,而正在这种体验中,信心便一直不退,使他在学佛之路上一步步地深入下去。
佛典自有无穷妙趣一次,一位在佛学院任教的年轻法师告诉我:「现在才真正相信佛法是不虚的。」为甚么出家数载,担任了教学之职的法师到如今才信了佛法
原来他昨天阅《指月录》时,慧眼顿开,安然直入,觐面相逢了,所以如今蓦直真信佛法不虚了。像这位法师直接相应地阅读佛教典籍,是真正阅读佛典了——如数家珍,销归自性。体验了佛法,领悟了自心,於是信心便不期然而自生了。所以从此以後,他无论是上讲台或挥笔疾书,无不由此体验而流露,也无不贯穿著那一股无尽的信心之力,於是道味恒在,听者、讲者二都融在法喜之中。看经不能向外看,须是会得自家主。会得自己了,也就消得万法而无滞了。正像清华大学一位廖姓研究生来信说,每当他读到《禅》刊里登载的元音老人著的《略论明心见性》与耕云大师的论著时,心中顿觉亲切,法味无穷,此时对於修道向上的大事,使有了立志证悟的大信心,尽此一生也不退失菩提大愿。古来很多学道之人因阅经论而开悟,究其原因还不是在直接荐取的时候,体验了这一刹那佛法的灵妙之光吗
更因为肯定承当了这一刹那的顿悟,而树立了坚固的信心,推动著*轮常转,扫荡习染而成道业。
快乐无穷的老太太
笔者在瑞岩镇讲净土法门後,一位安详持重的老太太对我说:「我每天念佛打坐六小时,打坐时只有佛号在心,别无杂念,身心都很轻安,平时心中也无烦恼牵挂,偶然生病,只要一打坐念佛,病就自然消除。现在心裹非常安宁快乐,所以对於净土法门很有信心,相信临终时能往生极乐世界去。」我听後很是赞叹。像这位老太太专心虔诚地念佛求生西方,他虽然不懂甚么高深的佛教妙义,不知其他甚么玄妙的修持方法,只是老老实实地持念名号,把他这一颗心归入到西方去。正是这一种专心致志,信心坚固,放下一切,求生西方,使其真实地体验到佛法的伟大,使他在晚年的生活中真正领悟了佛法的受用,那一颗用佛号庄严的空灵的妙心,不是时时在放光吗
所以佛法没高低之分,没贵贱之异,只要真能放下一切,一心修去,三昧现量的正受,总会呈现在眼前的。那时,不由你不信人正法,契而不舍了。而真快乐也就时时陪伴著你,所谓秒秒安详了。
忙中无住解脱心
一位在中学任教的教师,自从皈依了传印法师後,逐渐明白了佛法的道理。但是教学的重担,家务的牵累,一直使他的心不得安宁舒畅,後来终於领悟了修道不在事上,而是心的解脱无住,因此尽管教学备课,处理家务,心中仍是安详自在。而当他在忙碌过後,坐在属於他个人的小房间时,心地更为明朗清虚,深深地感受到解脱的体验,於是对於佛道的上求信心十足。他在给我的信中说:「我现在才真正地感受到佛法的真实妙用,这解脱的受用,使我在事业上、生活中,一直处在受用豁达的地位,不再受环境的束缚了。」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要应付很多事情,如果认为撇开一切事情之後才能学佛修道,那你有可能一辈子也没有机会体验佛法了。只有珍惜每一秒的目前,不放松刹那的观照,透过一切事物的捆绕,摆脱一切情见的干扰,那么,心灵就会呈现一派天真与明朗,解脱之感就会自然出现,到了此时,你才会说:「佛法不吾欺也! 由气功内景到佛门
笔者几乎每天都收到来自气功界朋友的有关询问佛法的信。他们或是在气功修陈出了些问题,或是想抉择一下新的适合的功法,而更多的则是因为气功把他们带人佛门,希求进一步地深入了解佛法的真义。一位气功爱好者在打坐中进入忘我禅态,忽然在空明中见到了观世音菩萨坐在莲花中给他摩顶,顿时身心清凉。从此体验之後,他深知菩萨的慈悲,而产生了对佛教的信仰。他来信谈及自己的体验,并提出今後如何修学时,我回信说:一你在气功内景中感受到了菩萨的慈悲,这是你善根的发现,应由此而生起真实的信心,并应皈依三宝,放弃气功之行而修习佛道。」为甚么要放弃气功
因为气功的见与行都落在世间五欲上,不是执身寿就是著气与乐。虽然能因为修习而产生与佛教相似的效应,但由於落处不对,所以不能引发解脱正智与慈悲的正行,也就是不可能得证真实的道果。因此,从气功界到佛门的朋友,切须扫除气功习气,一心安住在佛法正道上,方能获得大成就。而由气功的体验引人佛法,生起信心,这是很可贵的,应当进一步深化,努力进修,方得大成就。
他塑出了一尊佛
一位塑佛的工艺师林居士,在他信仰佛教後,一天早晨起来打坐修法。起初对於佛是不是真有,是否有六道轮回,他是将信将疑的。一天早晨他在打坐时,忽然身心世界一齐消失,心地豁然开朗,明明了了,一念不生,正在此时,一尊似乎是他所塑的佛像在空中放光,广大无比,洁净庄严。而他的心没有彼此,不落对待,只是一片虚明之中的自然呈现。下座之後,他明悟了,佛是心造,六道也是心造,心净则生净土,心染则入地狱。真能虚明朗照,此心非佛而何
由此体验,他深信佛法不虚,并时时以此信心去体验生活,去应付一切。知道修道就如塑佛,只要时时处处如佛之三业清净,将来必能圆成无上的佛果。
重返过去心犹昔
不少禅师都说:「难得一枝好香。」因为有人坐一个时辰的好香,体验了那真实的境地,启开了本性的智慧。致使他永生难忘,受用不尽,并一直鞭策他开启悲愿,利乐一切。一位老居士说:「我曾在躺著时,领悟了那一片清净,所以至今信心不退,时时明监。」一位学佛数年的女居士说:「我曾因打坐完毕之後,站在寺院的庭院中凝心静住,顿时身心两空,光明朗发,一时心地安详,觉智不昧;後屡屡重现,使人生大得受益,烦恼不起,习气亦渐渐转化。」一位经常在居士林帮助做事的老太太说:「我去年因为放下尘缘,一心念佛,三次打坐时打失身心,佛号明了,一片安舒与安静无以形容,故如今心情安详,更无烦恼在心,只是时时念佛,并以法味资神。」一位孀居的中年居士说:「以前念佛因为恋著家庭,总不得妙趣,後来丈夫往生了,就看破世情,一心念佛,在去年一次打七中,因为心境十分宁静,佛号便从心中自然流露出来,并渐渐地忘了坐在何处,是甚么人在念佛,但佛号仍是明了现前,一感觉时,就过去了两个小时。从此之後,无论是打坐、卧牀或站在那里,只要一提起佛号不久,就身心空净,只有佛号明明了了在念了。所以我现在深深感到佛法真实不虚,利益广大,看见那些身在佛门而不修行的人,深为他们惋惜!以上的几位修行者,都在「一枝好香」中体验了佛法,尽管深浅不同,保护有异,但都从此而生了真实的信心,也展开了学佛修道的人生实践之路,而使这一生得到无尽的受用。所以我们应知道发愿往生西方的人,平时应有一心乱的体验,因与佛感应道交後,信才能真,愿才能切,而行持自打成一片,时时不昧了。
体验处处有,只是不悟知
有人说:「以上的体验我都没有,那我怎么生起信心呢
」其他体验佛法乃是处处都有的,只是你不去观察领悟,所以没有深人而已。譬如说有几点:
一、你阅读到别人的感应事迹时,你是否也欣欣然生起信心
赵州寺的佛像动了,你怎么想
法门寺的舍利放光了,你怎么想
凡此等等,你是否真能感动而生起信心
二、你生病了,或看到别人生病、死亡时,你是否立即感受到人生之苦
明白了佛说苦谛的真实义
是否能生起即苦了脱的修道信心
三、你在阅经听经时,是否曾有过共鸣,是否曾唤醒过那一颗沈迷已久的佛心
你是否曾在生起亲切之心後,…
《佛教净土法要 第三卷 回归之路 体验与信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