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覆某僧有关净土解行书▪P3

  ..续本文上一页,自心迷在其中,又何可利生无碍呢

  

  

  问(十一)、只念佛一概不管,怎么度人

  怎么有方便呢

  由於强执佛号不断,反会产生无穷烦恼,还不如歇佛号伏粗重烦恼(譬如干会计活时)

  

  对力量不足之人,先应教其放下,於一切不管时,一心念佛,必得感应道交,而後才有度人方便。执持名号,资神安稳,轻安自在,何来无穷烦恼

  唯有人追数执法,反乱其心,则乃数者过,非念佛咎也。

  干活如无佛智仍是世法的转移心态,事去则凡心又动,故不彻底,念佛则虽未得道,则佛心常在,自有殊胜利益,久久在不知不觉中,而相应契入。

  

  问(十二)、诚信佛号,一切全由阿弥陀佛作主,与一切由自己作主(般若)是否效果一样

  

  弥陀乃自心之弥陀,当行人诚心念佛时,於自心中即显此佛之慈悲威德也。故谓万德洪名,功德无量,并非由心外阿弥陀佛作主,因为心无外也。如果心外有般若之见在,仍作不了主。其实般若即念佛,自心即弥陀,作得作不得主,全在明与不明,真不真也。

  

  问(十三)、外缘环境使人入不了定,则始终无法证入佛法,这能解脱往生吗(只修念佛法门,而不修其他大乘法门)

  

  外缘是次要的,内心则是根本,如嫌外境太差而修不成功,乃是不明修行之所以。而不入定,不证佛法,是难以往生,因散心无主,临终易被业障,因此,在一切时处,安心念佛,不向外缘,一心摄持,持久而转,由转而定、而空、而慧也。

  来书云:

  唉!问题太多,我也厌倦问下去了,许多事当面请教最好,弟子深深体会到善知识的重要,故生起出去参学之心,但又去那裏呢

  曾经去过一些庙(未出家之前),我慢太重而得不到丝毫法益,但另一方面,发现许多法师说法也仅老调重谈,实是谈人谈己一虽说不见他人之遇,但怎知别人善指导佛法呢),弟子深觉善知识必定是过来人,绝非口头上人,在禅定方面尤为重要,现发现净土也是如此,别人一答就是「笔直念下去,莫管它」,那么临死如来现前也不去,仍念下去罗

  不修不知道,真修才知业力不可思议,净上法门艰难不可思议!一般根基之人往生实是极难(当今大德七日一心不乱标准往生),弟子更是愚陋,生死心不切,还在著重於伏当前烦恼,尽量少妄想而已,未起生西之心,而寄希望於临终念佛生西方(如果念念知无,则必会求生西方,可无法强求)。

  把一切问题扔进大海,不见法师之过,培养自己之福慧,发心求善知识教授。业由心造,乃思想影子,跳出囿禁,返本还源。因此,不要认为艰难不可思议,此乃不明净土法门之所以然也。伏烦恼不错,如欲少妄想则错,因妄想不可得也,不住妄想境,了然念佛心,即是。不可寄希望於临终,目前最为重要,一念净心即一莲种子,日日向上,时时相继,临终方能自在而往也。来书云:

  弟子想找一个专修净土道场,能不上早晚课,不做杂事,一心专修净土道场,唉!弟子窃以为生死事大,出家人以了生死、证法、弘法为宗旨,又岂在庙宇、佛事、种植上作文章呢

  当今几乎每个寺庙都不缺衣食住,却仍去务农种植,实是食古不化,弊病太多,而收效实微,早晚课,_对於净土专修佛号之人;更无多大必要,能摄心念之人也被迫同修,实是共业,真是佛法中的八股,真是大德何在啊

  

  办事、传道、修行本是一贯的,如未得力则先可专修而成自利,却不能反对其他有益之事务。早晚课是寺庙大众化修持,可摄心合众,不可废也,如个人不宜此课,可入塔院或住心清净处专修。

  来书云:

  道场安僧为第一,居士供养目的想必也望有人证法、弘法,可僧不能安,也只说明主持大德修持不能服人,佛法不住於道场,把生死大事做为末事、枝叶,弟子实是迷茫、伤心、长叹,不知何日不忧生死

  

  佛门中事,差别极大,不可一概而论,凡事出必有因,人有素质不同,境有优劣之别。心能转物,随意自在,又何必叹息耶

  

  来书云:

  大德!《坛经》中一个偈子:「腾腾不修善,兀兀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一又,“一切处不起分别、憎爱、成败、好坏之心,常行直心”,这种修法,对於善事,是应分别去做(做过即忘),还是回念不做不悔呢

  去做,善事实非真实善事,反倒助长别人习气,入更深邪道,并且自己也坠入一次轮回。不做,则无方便,且更令他人生嗔,又是造业,心平静地去做是否对呢

  随缘总不能随恶缘吧

  不分别一念清净而不去做合於《金刚经》,弟子有时不去做(究其原因,太多事件已不合於佛法,故想真正行佛法,使之圆满倒是难之又难,佛陀尚不能随顺提婆逢多,何况我这凡夫)。

  关於善恶之行,有五层:

  一、转恶行善,此人天行,能心平静者入界内定内禅定之基。

  二、空其善恶而均不为,此二乘行,即无漏无为是也。

  三、断其善恶见而广行善法以利人,不随恶缘而化转,此为菩萨初心之行。

  四、善恶均不住,而能权现善恶之行,以接机济物,广度有缘。提婆即示恶之菩萨也,此乃深位证法身之菩萨。

  五、如六祖所示,乃佛心妙行,善恶不拘,任运自在。一切痕迹皆不可得,何有善恶之行哉!

  由空而明,由觉而照,个中消息,全由心悟。如有一见在心,则是非纷然矣!念佛三昧可阅「净土十要」中《念佛三昧宝王论》,即知其义。

  如欲发心参学,应遍历各方丛林,目击心观,自有明白之一日。

  

  

《佛教净土法要 第二卷 净土持念法要 覆某僧有关净土解行书》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