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禅观入门 八、禅的公案与悟境 公案联羽▪P2

  ..续本文上一页解。

   开解即心地脱缠,顿见本性。崇信开解后,又问师父说:“如何保任?”天皇禅师开示说:“任性逍遥,随缘放旷。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从生活禅、日用事里透过的禅人,就是走任性逍遥,随缘放旷的自在之路。但不应再起凡心,也不可落在圣解上,只是无心而应,无为而作。即是大道现前了。

  禅本无浅深,只要符合于正道,了断妄执,即是行人的得益处。但严格说来,禅的证境又是无止境的,所以禅人一旦悟后,也应无止境地修无修之修,其中层层意境,非到家者不能知其项背。闲来常读雪峰禅师的上堂开示,时觉有所获益。其中一段,更是精妙绝伦:

  “佛道闲旷,无有程途。无门解脱之门,无意道人之意,不在三际,故不可升沉,建立乖真。非属造化,动则起生死之本,静则醉昏沉之乡。动静双泯,即落空亡。动静双 收颟顸佛性。必须对尘对境,如枯木寒灰,临时应用,不失其宜。镜照诸像,不乱光辉。鸟飞空中,不杂空色。所以十方无影像,三界绝行踪。不堕往来机,不住中间意。钟中无鼓响,鼓中无钟声。钟鼓不相交,句句无前后。如壮士展臂,不藉他力。狮子游行,岂求伴侣?九霄绝翳,何在穿通?一段光明,未曾昏昧。若到这里,体寂寂,常的的,日赫焰,无边表。圆觉空中不动摇,吞烁乾坤迥然照。

   夫佛出世者,原无出入,名相无休,道本如如。法尔天真,不同修证。只要虚闲不昧作用,不涉尘泥,个中纤毫道不尽,即为摩王眷属。句前句后,是学人难处。所以一句当天,八万门永绝生死,直饶得似秋潭月影,静夜钟声,随扣击无亏,触波澜而不散,犹是生死岸头事。

   道人行处,如火销冰,终不却成冰。箭既离弦,无返回势。所以牢笼不肯住,呼唤不回头。古圣不安排,至今无处所。若到这里,步步登玄,不属邪正,识不能识,智不能知,动便失宗,觉即迷旨 。二乘胆颤,十地魂惊。语路处绝,心行处灭。直得释迦掩室于摩竭,净名杜口于毗耶。须菩提唱无说而显道,释梵绝听而雨花。若与么见前,更疑何事没栖泊处?离去来今, 限约不得,心思路绝。不因庄严,本来真净,动用语默,随处明了,更无欠少。”

   时复斯言,大道灼然可见。然则,虽安一字不得,随缘度生也不得不广施方便,故宜由禅通教,达言了旨,方能顺逆横纵自在而拈也。

   净田禅师的一喝公案,分明举出了一个禅者深达禅教一致的真智慧。

   在一个十大法师,禅讲千僧的大大法会上。“有善华严者,乃贤首宗之义虎也。对众问诸禅曰:“吾佛设教,自小乘至于圆顿,扫除空有,独证真常。然后万德庄严,方名为佛。尝闻禅宗一喝,能转凡成圣,则与诸经论似相违背。今一喝若能入吾宗五教,是为正说;若不能入,是为邪说。”

   听了这一提问,许多禅者都看着净因禅师。在徽宗皇帝参加的这一法会上,这一问题无疑关系到宗自身能否立世的关键所在,如果禅不能摄教义,即非正道了。禅教双圆的净因禅师,并没有被难倒,出头来谦逊而说:

  “如法师所问,不足三大禅师之酬。净因小长老可以使法师无惑也。”

  于是净因禅师叫了一声:“善华严”善华严便答应一声。禅师先就五教义而阐述道:

  “法师所谓法小乘者,乃有义也。大乘始教者,乃空义也。大乘终教者,乃有不空义也。大乘顿教者,乃即有即空义也。一乘圆教者,乃不有而有,不空而空(或作空而不有,有而不空)义也。如我喝,非唯能入五教,至于工巧技艺,诸子百家,悉皆能入。”

   禅师言毕,震声喝一喝,问善华严说:“你听到了么?”回答说:“听到了。”禅师说:“汝闻此一喝是有,能入小乘教。”片刻又问善华严:“你现在听得见么?”善华严答听不见。禅师论道:“汝既不闻,适来一 喝是无。能入始教。”言罢又对着善华严说:“我初一喝,汝即有道,喝久声销,汝复道无。道无则元初实有,道有则而今实无。不有不无,能入终教。我有一喝之时,有非是有,因无故有,无一喝之时,无非是无,因有故无,即有即无,能入顿教。须知我此一喝,不作一喝用。有无不及,情解俱忘。道有之时,纤尘不立。道无之时,横遍虚空。即此一喝入百千万亿 喝,百千万亿喝入此一喝是故能入圆教。”

   善华严听了净因禅师一喝妙理,立即起身拜了再拜。净因并未就此罢休,接着又发挥道:

  “非唯一喝为然,乃至一语一默,一动一静,从古至今,十方虚空,万象森罗,六趣四生,三世诸佛,一切圣贤,八万四千法门,百千三昧,无量妙义,契理契机,与天地万物一体,谓之法身。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四时八节,阴阳一致,谓之法性。是故《华严经》云:“法性遍在一切处, 有相无相,一声一色,全在一尘中含四义。事理无边,周遍无余,参而不杂,混而不一。于此一喝中,皆悉具足。犹是建化门庭,随机方便。谓之小歇场,未是宝所。殊不知吾祖师门下,以心传心,以法印法,不立文字,见性成佛。有千圣不传底向上一路在。”

   亏得有这向上一路,才使闻者叹仰。

   从净因的作略上,可以看出禅者通教善说的重要性,不仅要通教,且要有丰富的现代知识,有处世的善巧方便,如此才能使这一颗玲珑透明的禅心,在当今的时代里,起着无可限量的作用,才能使禅的真精神遍地开花,奉献给人类纯真无尚的归依处。

  

  

《禅观入门 八、禅的公案与悟境 公案联羽》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