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垟山禅悟录 维摩诘参玄录下

  二十三

   无论在家出家,只要有真正智慧德行,即能引起众人的尊敬,而不在于名份如何也,故维摩诘以在家居土之身份,所言辩智,引起了大迦叶之深深敬意。

  二十四

  须菩提空生,却不具空,不能一法——食中,平等现一切法: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法等故食亦等。不知不断淫怒痴,亦不与俱的妙有境界,不明不必坏一己之身而万物齐旨,是非同观。不必灭除痴爱,当下即起解脱,不二相也。

  又以五逆相而得解脱,亦不解不缚,其妙其难,极其致也。维摩诘真善辩矣!

   以下:

   不见四谛,非不见谛——见处中道也。

   非得果,非不得果——得处中道也。

   非凡夫,非离凡夫法——即真应俗也。

   非圣人,非不圣人——绝圣见妙德也。

   于是”虽成就一切法,而离诸法相,乃可取食。”

   仅离法相,有偏空之虞,有丧失菩提心志忧。因此,欲修大道,必须成就菩提道上的一切法,又于此中,即法离法,心无执取,平常无碍。至此,不仅可以取食,一切处自在也!

   维摩诘居士进言道:

  “不见佛,不闻法。”修道人彻悟至此,彻底超越佛法知见,一切法界性相。事理平等一照,更无分别高低、正邪之心。于是:“彼外道六师,富兰那迦叶……是汝之师,因其出家,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

  证至此境,出佛入魔,一切境界,皆是佛性妙显,本无差别,可谓于异类中行,法即无法矣!

   时居山中,虽能体悟此理此行,却知其力未充,未能出入无碍也。故应养其精神,蓄其道力,待时而发,缘至而成,正不必勉强也。

   维摩层层破的,使须菩提原本小乘知见,一扫再扫:

  “若须菩提,入诸邪见,不到彼岸——(何有正邪彼此?),住于八难,不得无难——(妙在不得无难上),同于烦恼,离清净法——(离净法太难也),汝得无净之昧,一切众生皆得是定——(同体圆照,其亦难平?),其施汝者,不名福田——(有施有得,彼我犹存),供养汝者,堕三恶道——(善恶齐观,升堕一体),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及诸尘劳等无有异——(入魔入尘,不见刹那异心),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因怨同其怨而无碍),谤诸佛——(因谤适成其大德),毁于法——(因毁更显法妙),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以不负数陷其意,故不入,本无灭度之可灭,故不得也)。”

  “汝若如是,乃可取食!”

  能如是者,岂非道齐万法?须菩提未能深悟此理,故惧而欲出。维摩化人之喻,可悟一切差别言论,无量诸相,皆是幻化,本无实法可得。

   “至于智者,不着文字,故无所惧!何以故?文字性离,无有文字,是则解脱。解脱相者,则诸法也!”

   学人透过言论,透过境界,归于无得妙心,则于一切法中见实相,起妙用矣!

  二十五

   富楼那对新学比丘说法要,未入定观宿因而只以小乘法度之,故被维摩诘呵斥。

   没有真正圆解佛法,不能善说法要,不知众生根机,不能相应而契。

   不能以顺已情意,不可依他作解,不必以智为智,不应轻率印可。

   知缘会而说法者,是应缘也。

   见宿因而说法者,是直接也。

   以妙譬而说法者,使令自悟也。

   以无法而说法者,使令自证也。

   维摩诘居士,即入三昧道力之中,令此比丘自识宿命,曾于五百佛所植众德本,回向无上菩提,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隔阴之迷后,忽忆宿因,顿见而明,过去所有善根、成就,即时便得现前。

   “还得本心”是许多行者的如是体悟。

  二十六

   说法无定相,无定说。迦坍延不悟此者,故有随言说相而作定解。其说法者无说,因无心无相,应机之作,任运而然,故维摩诘破之日:“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有法师言:说了一生的佛法,不知实相法如何说。正是未证实相者,未离生灭心行,以生灭未空,全体在迷。以迷情如何能说实相法?

   实相无法,不可思议,故维摩诘言:诸法毕竟不生不灭,是无常义;五受阴通达空无所起;是苦义;诸法究竟无所有,是空义;于我无我而不二,是无我义;法本不然,今则不灭,是寂灭义。

   万法无常住之性,故毕竟空一不生亦不灭。

   苦受无实有之觉,故真苦成——无内亦无外。

   空空即非空之智,故究竟空——非空亦非有。

   我我本无我之体,故真无我——即假亦即真。

  观法本自如是,乃真寂灭——不然亦不灭。

  维摩诘说是法时,彼诸比丘心得解脱。参透以上妙义,深体妙证,心即解脱矣!

  二十七

   阿那律天眼第一,所见三千世界如观掌中庵摩罗果。然维摩诘问:为作相而见?为无作相而见?却默然不知所答。

  作相生见,此有为功能,属外道五通之用,仍是有漏之因,未能与法界真性相应。如无作相者,即落于无为法,无为法中更无能见与所见。所以有与无二边均非道体之用。

  而当梵问:“世孰有真天眼者?”维摩诘答曰:“有佛世尊,得真天眼,常在三昧,悉见诸佛国,不以二相!”

  真天眼者,尽法界,遍宇宙,是一只眼,此眼透明无相,无作无无作,圆现万法,法法无法法。故此真天眼乃佛果位中,常在三昧之妙能,虽悉见诸佛国,却不以二相。

   无二相之见,真是妙极之见矣!天地万物,无量差别,一齐现前,同时普照,无一线之隔,离远近之别。法界宛然,重重无尽,无二之道,妙显不二之相——实相无相一合相矣!

  二十八

   读维摩诘对优波离所言妙理,天下一切破戒自咎,心陷罪薮心结者,可以解脱矣!

  不知几何不善言之师,无方便之法,不解弟子之罪心,却重增重业,不再发心,甘于堕落。

  直除灭者,唯大智大力者方可。固空空无相之际,罪在何处?罪性本妄,细观罪性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则无有罪性,无有罪相,当下了脱,一心办道,见道则知见不生,则所行合谛,三心顿空矣!

   此中关键如佛所说:心垢故众生垢,心净故众生净。知心之垢净乃方便修。如能悟入:心亦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则“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如其心然,罪垢亦然,诸法亦然,不出于如!”心悟则智朗,一切万法皆是如如真性之妙显,从此自在,更不被诸法累矣!

  如何是垢?如何是净?维摩居士又补充曰:

  想是垢——根本垢也。

   无妄想是净——真清净也。

   颠倒是垢——不明实相也。

   无颠倒是净——了了分明也。

   取我是垢——由我而造罪也。

   不取我是净——我空则业亡也。

   “一切法生灭无住”,谁能观知?“如露如化”谁能觉知?“诸法不相待”,谁能悟知?“乃至一念不住”,谁能证之?

   无谁无能,无知无见,因:“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

   知此中理持之法者,是名奉律;知此理真明者,是名善解。

  二十九

  佛子罗候罗对诸长者子说出家功德之利,如对世俗人讲世间法,或以说有利可图,否则即无人问津,而对于佛道则应破除,一切私我贪着之利益,方可了妄合真,相应不二。

  出家是解脱世染的大方便行,固其离欲清净,远离尘垢,故使身心无累,归心一境,易得成就,如出家乃贪着功德之利,其贪利之心,与世俗贪五欲之心无异,故成病根,不能真正悟入道妙。

  维摩居士指出“不应说”,说则过生矣,因出家乃无为法,非有为法之造作趋利,故于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

  这是破有归无,扫荡情执,使心空境寂,还归源头,然后以无为无所不为而启大用,弘法利生,方便济度,可谓功德恒河,妙用无尽!

  维摩诘说,出家者,无彼无此,亦无中间,离六十二见,处于涅槃智者所受,圣所行处,降伏众魔,度五道、净五眼、得五力、立五报、离众杂恶、摧诸外道、超越假名、出污染、无系着、无我所、、无所受、无扰乱、内怀喜、护彼意、随禅定、离众过,若能如是是真出家。

  如此说来,真出家者乃是真智慧、真学问、真功夫、 真道德、真修养、真行持、真空灵、真妙明、真欢喜、真慈悲、真禅定,一切均出自内心道行的真实体现,一真一切真。

  因此出家者不一定在于形式,而在于心灵的契同与智慧的超离,所以诸长者因不能身出家时,维摩诘即告之: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俱足。

  此真出家的样子也!

  三十

  阿难因佛嘱晨朝去维摩诘居士家吃牛乳,以疗小疾。从此引出世尊无病的议题。

  凡夫因有漏故身心皆病。

  小乘人因骨如金刚而肉非金刚。

  大乘人内外咸是金刚

  佛即圆满法界,一即一切故示现自在。

  故当维摩诘征问,如来身者,金刚之体。诸恶已断,众善普会,当有何疾,当有何恼时,阿难无言以答,自觉惭愧。

  因为不能因阿难说世尊有疾,故成谤佛,故使异人诸天菩萨乃至外道梵志产生不敬与轻视,所以不能以迹象见,应见佛法身,悟无为,超诸数,如此之身,当有何疾?

  佛在空中则开示说:“阿难,居士是如实之言,但佛出在五浊恶世里,现行适合众生根器的法行,故有蔽穿衣示业报的方便化城,这里为了度脱众生,所以从方便示现上是无碍的。

  许多人因为证道人有疾,或开悟后仍有身病,以为其道不真,其悟不实,而以为此身气脉全通,精气神具足,顿成金刚之身。其实不然,悟道关键在心,心契实相,不迷诸境,透彻万法,了达无碍,即虽…

《垟山禅悟录 维摩诘参玄录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