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超越死亡·第三章、饬终关怀——关怀为真情之透露▪P4

  ..续本文上一页恐吓。

  三、训练少年郎

  大乘佛法真的是微妙无比的生命瑰宝啊!其“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伟大思想,完全来自于对生命的彻底觉悟。其“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的铮铮誓言,完全出自于真诚勇敢的肺腑心声。

   哪怕到了死亡的那刻,修习大乘佛法的行者,依然谆谆善诱,不忘众生之苦,而反过来关怀身边的有缘众生,这是佛法中临终关怀的又一光明熀耀之处,也是生命庄严神圣的又一亮点。

   佛陀就是这样的绝妙榜样,他老人家在临欲入灭之际,于一期生命的最后一昼夜,还宣说了生命真相常、乐、我、净的《大般涅槃经》,情感之深,意蕴之高,慈悲之远,智慧之广,真是人类福音,千古绝唱。类似佛陀的临终反向关怀,在大乘佛教史上比比皆是,特别是中国的历代祖师大德,几乎都能够在谈笑风生中走向圆满寂静,在死亡前仍然说法论道。高山仰止,景行行之,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然而,这种反向关怀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获得的,也不是学了些许的理论概念就能达到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安祥,是一种生命内在的巨大力量,是佛法的终极目标之所在。因此,临终的反向关怀就需要从少年开始培养,其范围当然又比前面两种关怀更加广阔了。

  1、关怀少年

   或许你会觉得很奇怪,明明是说死亡的关怀,怎么又变成少年的关怀了?其实,在佛法里面的生活与死亡是密不可分的,佛陀曾经告诫弟子们说:“人命在呼吸间。”无论是少年、青年、壮年,还是中年、老年,随时都会面临死亡的威胁,所以随时准备死亡,随时透视死亡的真相,也是佛法指导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再说,这里要讲的是临终的反向关怀,那就让临终者反向关怀生活者,也就是让表面上看去很痛苦的人来帮助并不是很痛苦的人,这是生命中一种至高无上的尊严,许多佛弟子在临终的时候,都能够达到这个境界,也显示了唯有佛法才把生命的内在尊严全部挖掘出来,全部利用起来了。

   关怀他人是一件好事,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够做到的。特别是在贫穷困苦的时候,还能够欢喜踊跃地帮助他人,那就更是难能可贵了。人世间原本就有这样的真情,生命中原本也有这样的喜悦,佛法只是通过对宇宙人生的透视之后,发现了这种庄严,并且把它介绍出来,让一切佛弟子信受奉行,共同建构人间净土而已。

   有人说:小时候学的东西是石头上刻的。少年所学的知识和接受的观念,是可以影响一生的,有些重要的人生观甚至就是到了临死的时候,还会记得清清楚楚。因此,在少年的时候,就应该培养关怀他人的良好习惯。

   关怀青少年的成长,是我们全社会的责任,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为青少年才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啊!佛陀对于少年弟子也是关怀备至的,有一次小沙弥罗睺罗没有地方睡觉,躲在洗手间过夜,夜里差点儿被毒蛇所伤,佛陀知道后就赶紧把他叫到身边,进行了悉心的安慰,并因此规定沙弥要在比丘众中生活。后来罗睺罗证得密行第一的阿罗汉,帮助无数众生安祥地渡过生死苦海!

   佛法中关怀少年的一个特殊之处,就是告诉他们死亡必定会到来,所谓“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使其从小就对死亡有个正确的认识。如果一个人从小就明白了死亡的真相,那么在生活中就会更加珍惜生存的快乐,也就生活得更有骨气,生存的力量将得到比较完美的发挥,而且这种力量是取之不竭,受用无尽的。

  2、训练少年

   死亡给少年人的打击是至深的,每个人从小就会害怕死亡,再加上大人们的渲染,在幼小的心灵世界里就开始畏惧死亡,致使许多人到了临死的时候,还对死亡毫无认识、毫无准备,甚至毫无能力去面对,这是人类的悲哀。我们必须正视死亡给人类带来的种种作用,必须正视死亡的真相。

   一个人到了临终的时刻,仍能坦然地关怀并未面临死亡的人,这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而这种力量是完全可以通过训练来获得的。当一个人从小就喜欢关怀他人,哪怕是遇到了生死的威胁,也能置生死于度外,而把生命的庄严和力量奉献给他人,他就能够在死亡面前毫无畏惧地反向关怀!

   当然,反向关怀的训练也就遍满了整个人生,随时意识到死亡的到来,随时准备为他人付出,随时感受生死的自在,这是何等福德何等超然啊!

   早在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就对于青少年进行了认真的关怀和培训,并且以戒律的形式流传下来。根据律典记载,七岁至十三岁的出家男子称为“驱乌沙弥”,意思是能够帮看谷场而驱赶麻雀飞鸟来盗吃谷子。七岁的孩童还没有别的工作能力,就可以接受僧团的生活,并以驱乌来训练其生活能力,同时也是训练他们关怀集体的观念,和关怀他人的品格。

   其实,临终反向关怀的另一个秘密,那就是恭敬尊重临终者,特意恳求临终者为我们解说人生哲理,让他们来关心我们活着的人,使他们感到生命的无限价值,从而令其安住在愉悦祥和的心态中,安然地迈上死亡的征途!

   由上可见,佛教临终关怀的范围,实际上已经包括了对老人、病人、濒临死亡的人、成年人、青少年等整个人生的关怀,可以说就是对生命的全面关怀!所以,在了解甚至是接受佛教的临终关怀之后,也就会更深程度地了解生命的内涵,在茫茫生死海中,把握了生命宝舟的方向盘,驶向光明洁净的彼岸。同时,也引导他人进行自由洒脱的生命之旅。

  

  

《超越死亡·第三章、饬终关怀——关怀为真情之透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