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超越死亡·第叁章、饬終關懷——關懷爲真情之透露▪P4

  ..續本文上一頁恐嚇。

  叁、訓練少年郎

  大乘佛法真的是微妙無比的生命瑰寶啊!其“不爲自己求安樂,但願衆生得離苦。”的偉大思想,完全來自于對生命的徹底覺悟。其“如一衆生未成佛,終不于此取泥洹。”的铮铮誓言,完全出自于真誠勇敢的肺腑心聲。

   哪怕到了死亡的那刻,修習大乘佛法的行者,依然諄諄善誘,不忘衆生之苦,而反過來關懷身邊的有緣衆生,這是佛法中臨終關懷的又一光明熀耀之處,也是生命莊嚴神聖的又一亮點。

   佛陀就是這樣的絕妙榜樣,他老人家在臨欲入滅之際,于一期生命的最後一晝夜,還宣說了生命真相常、樂、我、淨的《大般涅槃經》,情感之深,意蘊之高,慈悲之遠,智慧之廣,真是人類福音,千古絕唱。類似佛陀的臨終反向關懷,在大乘佛教史上比比皆是,特別是中國的曆代祖師大德,幾乎都能夠在談笑風生中走向圓滿寂靜,在死亡前仍然說法論道。高山仰止,景行行之,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然而,這種反向關懷的培養,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獲得的,也不是學了些許的理論概念就能達到的,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安祥,是一種生命內在的巨大力量,是佛法的終極目標之所在。因此,臨終的反向關懷就需要從少年開始培養,其範圍當然又比前面兩種關懷更加廣闊了。

  1、關懷少年

   或許你會覺得很奇怪,明明是說死亡的關懷,怎麼又變成少年的關懷了?其實,在佛法裏面的生活與死亡是密不可分的,佛陀曾經告誡弟子們說:“人命在呼吸間。”無論是少年、青年、壯年,還是中年、老年,隨時都會面臨死亡的威脅,所以隨時准備死亡,隨時透視死亡的真相,也是佛法指導生活的一個重要部分。

   再說,這裏要講的是臨終的反向關懷,那就讓臨終者反向關懷生活者,也就是讓表面上看去很痛苦的人來幫助並不是很痛苦的人,這是生命中一種至高無上的尊嚴,許多佛弟子在臨終的時候,都能夠達到這個境界,也顯示了唯有佛法才把生命的內在尊嚴全部挖掘出來,全部利用起來了。

   關懷他人是一件好事,人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並不是人人都能夠做到的。特別是在貧窮困苦的時候,還能夠歡喜踴躍地幫助他人,那就更是難能可貴了。人世間原本就有這樣的真情,生命中原本也有這樣的喜悅,佛法只是通過對宇宙人生的透視之後,發現了這種莊嚴,並且把它介紹出來,讓一切佛弟子信受奉行,共同建構人間淨土而已。

   有人說:小時候學的東西是石頭上刻的。少年所學的知識和接受的觀念,是可以影響一生的,有些重要的人生觀甚至就是到了臨死的時候,還會記得清清楚楚。因此,在少年的時候,就應該培養關懷他人的良好習慣。

   關懷青少年的成長,是我們全社會的責任,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因爲青少年才是未來世界的主人啊!佛陀對于少年弟子也是關懷備至的,有一次小沙彌羅睺羅沒有地方睡覺,躲在洗手間過夜,夜裏差點兒被毒蛇所傷,佛陀知道後就趕緊把他叫到身邊,進行了悉心的安慰,並因此規定沙彌要在比丘衆中生活。後來羅睺羅證得密行第一的阿羅漢,幫助無數衆生安祥地渡過生死苦海!

   佛法中關懷少年的一個特殊之處,就是告訴他們死亡必定會到來,所謂“莫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使其從小就對死亡有個正確的認識。如果一個人從小就明白了死亡的真相,那麼在生活中就會更加珍惜生存的快樂,也就生活得更有骨氣,生存的力量將得到比較完美的發揮,而且這種力量是取之不竭,受用無盡的。

  2、訓練少年

   死亡給少年人的打擊是至深的,每個人從小就會害怕死亡,再加上大人們的渲染,在幼小的心靈世界裏就開始畏懼死亡,致使許多人到了臨死的時候,還對死亡毫無認識、毫無准備,甚至毫無能力去面對,這是人類的悲哀。我們必須正視死亡給人類帶來的種種作用,必須正視死亡的真相。

   一個人到了臨終的時刻,仍能坦然地關懷並未面臨死亡的人,這是一種巨大的力量,而這種力量是完全可以通過訓練來獲得的。當一個人從小就喜歡關懷他人,哪怕是遇到了生死的威脅,也能置生死于度外,而把生命的莊嚴和力量奉獻給他人,他就能夠在死亡面前毫無畏懼地反向關懷!

   當然,反向關懷的訓練也就遍滿了整個人生,隨時意識到死亡的到來,隨時准備爲他人付出,隨時感受生死的自在,這是何等福德何等超然啊!

   早在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就對于青少年進行了認真的關懷和培訓,並且以戒律的形式流傳下來。根據律典記載,七歲至十叁歲的出家男子稱爲“驅烏沙彌”,意思是能夠幫看谷場而驅趕麻雀飛鳥來盜吃谷子。七歲的孩童還沒有別的工作能力,就可以接受僧團的生活,並以驅烏來訓練其生活能力,同時也是訓練他們關懷集體的觀念,和關懷他人的品格。

   其實,臨終反向關懷的另一個秘密,那就是恭敬尊重臨終者,特意懇求臨終者爲我們解說人生哲理,讓他們來關心我們活著的人,使他們感到生命的無限價值,從而令其安住在愉悅祥和的心態中,安然地邁上死亡的征途!

   由上可見,佛教臨終關懷的範圍,實際上已經包括了對老人、病人、瀕臨死亡的人、成年人、青少年等整個人生的關懷,可以說就是對生命的全面關懷!所以,在了解甚至是接受佛教的臨終關懷之後,也就會更深程度地了解生命的內涵,在茫茫生死海中,把握了生命寶舟的方向盤,駛向光明潔淨的彼岸。同時,也引導他人進行自由灑脫的生命之旅。

  

  

《超越死亡·第叁章、饬終關懷——關懷爲真情之透露》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