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入楞伽经》讲要▪P11

  ..续本文上一页缘及微尘

  胜自在作者 此但心分别

  尔时大慧菩萨普观未来一切众生。复请佛言。愿为我说具修行法。如诸菩萨摩诃萨成大修行。佛言。大慧。菩萨摩诃萨具四种法成大修行。

  很重要啊,菩萨摩诃萨要具备四种法成为大修行。

  何者为四。谓观察自心所现故。远离生住灭见故。

  第一“观察自心所现故”,第二“远离生住灭见故”。

  善知外法无性故。

  第三,善知外法没有自性。

  专求自证圣智故。

  第四,专求什么?“自证圣智”的境界,这是第四。

  若诸菩萨成此四法。则得名为大修行者。大慧。云何观察自心所现。谓观三界唯是自心。离我我所无动作无来去。

  “无动作无来去”很重要,没有动作,没有来去。如果你修成一个东西,有来有去,都是虚妄的。

  无始执着过习所熏。

  无始以来的那种执着、过失、习气所熏的。

  三界种种色行名言系缚身资所住分别随入之所显现。

  身体资具,你的房子、你的衣服等等,所住的分别“随入之所显现”,都是你的自心显现。

  菩萨摩诃萨如是观察自心所现。

  应该这样观察,都是自心,这一点非常重要。

  大慧。云何得离生住灭见。所谓观一切法如幻梦生。

  好像做梦一样生。

  自他及俱皆不生故。

  自己、别人都没有生,生住灭都没有,都不要执着什么产生了、我生了、你生了,什么事物产生了,都不可得。

  随自心量之所现故。见外物无有故。

  随自心量见到外物,没有,一切都是空的。

  见诸识不起故。

  见自己的识,不起,就是没有分别,诸识不起故。

  及众缘无积故。

  众缘没有积聚,没有汇聚在一起,一切缘不会聚,聚积在一起。缘,有人缘、事物的缘、有法缘等等,没有什么可以聚积的。

  分别因缘起三界故。

  三界因缘都是因为分别起故。

  如是观时。

  是这样观的时候。

  若内若外一切诸法皆不可得。

  第二步功夫就这样做,成为大修行。无论是内和外,一切法都不可得了。

  知无体实

  知道没有实际的体性,没有实体。

  远离生见。

  远离生起的见。

  证如幻性

  证悟到什么如幻之性,都是幻化的。

  即时逮得无生法忍。住第八地。

  第二步做到了,就证得第八地了,“逮得”第八地位置了。真正做到了,真正证到第二步,就证得无生法忍,第八地。

  了心意意识五法自性二无我境。转所依止获意生身。

  获得意生身,自心变现。

  大慧言。世尊。以何因缘名意生身。

  这里又讲到意生身了,什么因缘叫意生身?

  佛言。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去速疾无碍。名意生身。大慧。譬如心意于无量百千由旬之外。忆先所见种种诸物。念念相续疾诣于彼。

  “疾诣于彼”,马上就到。

  非是其身及山河石壁所能为碍。意生身者亦复如是。如幻三昧力通自在诸相庄严。忆本成就众生愿故。犹如意去生于一切诸圣众中。是名菩萨摩诃萨得远离于生住灭见。

  就是说,其实他没有来去,好像比喻像“意”,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想到美国,就到美国。意生身也是一样,在觉性当中要显现哪个境界,就显现哪个境界。要显现天上、人间、极乐,都能够当下显现。要显现自己的种种身体,都能显现。

  大慧。云何观察外法无性。谓观察一切法。如阳焰如梦境如毛轮。无始戏论种种执着。虚妄恶习为其因故。如是观察一切法时。即是专求自证圣智。大慧。是名菩萨具四种法成大修行。汝应如是勤加修学。

  具备四种法成大修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复请佛言。愿说一切法因缘相。令我及诸菩萨摩诃萨了达其义离有无见。不妄执诸法渐生顿生。佛言。大慧。一切法因缘生有二种。谓内及外。外者谓以泥团水杖轮绳人功等缘和合成瓶。如泥瓶缕叠草席种牙酪苏。悉亦如是。名外缘前后转生。内者谓无明爱业等生蕴界处法。是为内缘起。此但愚夫之所分别。大慧。因有六种。谓当有因相属因相因能作因显了因观待因。大慧。当有因者。谓内外法作因生果。相属因者。谓内外法作缘生果。蕴种子等。相因者。作无间相生相续果。能作因者。谓作增上而生于果如转轮王。显了因者。谓分别生能显境相如灯照物。观待因者。谓灭时相续断。无妄想生。大慧。此是愚夫自所分别。非渐次生亦非顿生。何以故。大慧。若顿生者。则作与所作无有差别。求其因相不可得故。若渐生者。求其体相亦不可得。如未生子云何名父。诸计度人言以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等。所生能生互相系属。次第生者理不得成。皆是妄情执着相故。大慧。渐次与顿皆悉不生。但有心现身资等故。外自共相皆无性故。惟除识起自分别见。大慧。是故应离因缘所作和合相中渐顿生见。尔时世尊重说颂言

  一切法无生 亦复无有灭

  于彼诸缘中 分别生灭相

  非遮诸缘会 如是灭复生

  但止于凡愚 妄情之所著

  缘中法有无 是悉无有生

  习气迷转心 从是三有现

  本来无有生 亦复无有灭

  观一切有为 譬如虚空花

  离能取所取 一切迷惑见

  无能生所生 亦复无因缘

  但随世俗故 而说有生灭

  这一卷就到这里。

  这里他讲了三点,我体会最深,就是明白本性以后,怎么样使自心没有影子,不落任何影子,扫荡干干净净的,不落影子的时候就成片了。然后,愿力所持,要开发功德,和佛一样的愿,悲心广大,利益众生,不着相。要生出功德来,生出种种愿力功德。不然的话,就是禅宗讲“坐在洁白地上不起身”,不能开现功德了。今天,那个明泉来电话就问这个问题。就是说,要提起觉性,开发愿力,才能“向上一着”。从这个里面再上去的话,打破我执、法执,然后就证到八地了。证到八地,有意生身成就。在这个再上面,就是“自证圣智”的趣相门,就是再向上了,八地再向上,建立无边的刹土、报身的庄严、无量的功德都开发了。那到后来,就圆满成佛。他这里都给我们讲清楚了。但是,我们现在最要紧的,做到是没有影子,什么事过了,就虚空一样,云没有了,一片清净,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看你能不能成就,就看这一个根基扎实不扎实。至于能不能开发愿力呢,这点也重要,但是要慢慢开发的。愿力、慈悲、智慧,这个也要开发的,如果前面有影子的话,这些开发是影子,不是真实,是想:我要发愿、我要怎么怎么、我要智慧、我要慈悲。这也是影子,这些影子扫荡干净了,那个愿力是自然的。自然的,众生来了,你就要给他方便、给他加持、给他指点。自然有这个愿的,要救度众生的,不由自主的,就是这个自然发愿的,这是真实的。如果你想、想、想:我要对他慈悲一点、我要怎么怎么样。那还是影子。所以,先要把影子去掉,开发出来,才是真实的功德,才有力量的,意思是这样。才能在众生里面做游戏、无碍游戏,在一切境界当中得自在。所以说,第一步要做到。

  (全文完)

  

  

《《大乘入楞伽经》讲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