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入楞伽经》讲要▪P3

  ..续本文上一页有二就是分别相中。

  有体无体是实非实。如是一切皆是分别。不能了知阿赖耶识无差别相。如毛轮住非净智境。法性如是云何可舍。尔时佛告楞伽王言。楞伽王。汝岂不见瓶等无常败坏之法。

  “瓶等”,我们这个杯就是瓶等。意思说,你怎么不见这败坏之法呢。

  凡夫于中妄生分别。

  但是凡夫在中间妄生分别,认为它是什么茶杯、是什么样子,他认为是实有,妄生分别。

  汝今何故不如是知法与非法差别之相。

  你现在为什么不能如是知道法与非法的差别之相。

  此是凡夫之所分别非证智见。凡夫堕在种种相中。非诸证者。楞伽王。如烧宫殿园林见种种焰火性是一。所出光焰由薪力故。

  由柴火烧的,发生光焰。

  长短大小各各差别。汝今云何不如是知法与非法差别之相。

  法就是非法,非法就是法,他的差别之相。

  楞伽王。如一种子生牙茎枝叶及以花果无量差别。外法如是内法亦然。谓无明为缘生蕴界处一切诸法。

  以无明为缘生五蕴、十八界、十二处一切诸法。

  于三界中受诸趣生。

  在三界中受种种趣。

  有苦乐好丑语默行止各各差别。又如诸识相虽是一随于境界有上中下染净善恶种种差别。楞伽王。非但如上法有差别。诸修行者修观行时。自智所行亦复见有差别之相。况法与非法。而无种种差别分别。

  在我们的无分别的智慧当体当中是没有分别,但是在显现的事物当中,无论是内法还是外法,他都存在着差别,在存在差别当中,你能够了知他,能够通达他,能够透彻他,不被他染污,能够善用于他,这个叫什么?叫妙用、本体的妙用,在这里面作游戏而得自在。

  楞伽王。法与非法差别相者。当知悉是相分别故。

  在相上的分别。

  楞伽王。何者是法。所谓二乘及诸外道。虚妄分别

  这些是存在的法,法就是法门,法就是道理,法是规则。

  说有实等为诸法因。

  说有实在的、实存的、实体的诸法之因。

  如是等法应舍应离。

  这些实的、实体的、实质的法,应该离开。修行的一个开悟的人,他不会执着打坐,也不会执着念咒,也不会执着境界,也不执着神通。他说这是法,法应该离开、舍去,不要执着。所以说,等法实等法应该舍离,

  不应于中分别取相。

  取相:你神通大,我神通小;你光明大,我光明小;你打坐的时间长,我坐得怎么这么短。这就是法上的分别了,应该舍离,不能取相,不能去比高低。

  见自心法性则无执着。

  如果见到自性的法性的话,就没有执着了。

  瓶等诸物凡愚所取本无有体。

  茶杯、瓶子等等,他本来没有实体,但是凡夫有执着。

  诸观行人以毗钵舍那如实观察。名舍诸法。

  他如实观察,他是因缘所生,没有实法,所以能舍诸法,不会再执着。

  楞伽王。何者是非法。所谓诸法无性无相

  什么叫非法,诸法没有性,也没有相。

  永离分别。

  永远离开分别心。

  如实见者。

  如实见到诸法之本体是空的,那么,这个就叫非法。

  若有若无如是境界彼皆不起。

  在这个时候,不是有,也不是无。你见性么?如果有见性,那落在有;你见性,你说没有,那落在无。这个时候就无法开口,禅宗在这个地方为什么不能说。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不能说我有,不能说没有。不能有,就是落有见,无就落无见。所以说,非法当中也不能落有无,所以法也应舍,何况非法。有法要舍掉,非法更要合掉,不能落有无。“如是境界彼皆不起”, 这些境界都不能起这个念:我开悟了,我是有开悟,或者我是无。都不能起。

  是名舍非法。

  这叫做舍与非法。

  复有非法。所谓兔角石女儿等。皆无性相不可分别。

  本来不存在,那么,无法分别。

  但随世俗说有名字。

  是假的名字。

  非如瓶等而可取着。以彼非是识之所取。如是分别亦应舍离。是名舍法及舍非法。

  这个意思说,那些妄想境界、那些不存在的东西,不要去分别它,去分别它也是属于非法。兔子没有角的,你说兔子角怎么样了、长高没有啊、他大小啊。就像这些都是非法,要舍离,这是世俗的非法。所以说,这样叫“舍法及舍非法”。

  楞伽王汝先所问我已说竟。楞伽王。汝言我于过去诸如来所已问是义。彼诸如来已为我说。楞伽王。汝言过去但是分别未来亦然。

  这个佛进一步破,你说过去听佛说了,过去也是分别。你说未来我也要这样问,未来也是分别,也是这样,你都是分别心。没有过去,没有未来。

  我亦同彼。楞伽王。彼诸佛法皆离分别。

  一切的佛法都离开分别。

  已出一切分别戏论。非如色相唯智能证。

  已经超出一切分别戏论。所以说,真正破彻底的人,他对一切众生、一切事物都没有分别,不会说这个师父高、那个师父低;这个师父神通大、那个师父神通少;哪个师父对我有恩,特别执着。那么,都会在分别。如果见到本性的时候呢,知道师父和我是一个整体,没有高低之分,他是同一个法性、同一种清净、同一道光明,彼此没有分别、没有能所、没有互相的依赖和执着,他是一个自然性的体现。所以说,佛都这样讲:“诸佛法皆离分别。已出一切分别戏论。非如色相”,不在色相上见,“唯智能证”,只有智慧。这个时候不能从相上来判断,只有智慧能够悟到这一点、证悟到这一点:噢,原来如此!师父示现也是一个相,不同众生,他表现不同,其实他的本性和我一样,根本没有区别。

  为令众生得安乐故而演说法。

  种种法门。

  以无相智说名如来。

  以无相智来讲,是叫做如来。

  是故如来以智为体。

  如来是以智慧为体的,佛教里面这是最根本的。

  智为身故

  以智为身,叫智身。

  不可分别。不可以所分别。不可以我人众生相分别。何故不能分别。以意识因境界起取色形相。是故离能分别。亦离所分别。

  能分别、所分别都要离开。

  楞伽王。譬如壁上彩画众生无有觉知。世间众生悉亦如是无业无报。

  好像世界就是一张画一样。画,众生本来是空的,众生会执着实有。开悟的人见到这个人世间就是一张画,没有觉知的、都是空的。世界众生也是这样,没有业、也没有报,不要执着什么业大小啊、业重不重;也没有什么报,男的、女的,这些种种差别,也不要执着,没有报。

  诸法亦然

  也是这样

  无闻无说。

  没有闻,没有听到,也没有人在说什么,没有。别人说你好也是空的,说你不好也是空的,没有什么,一切都不可得,无闻无说。

  楞伽王。世间众生犹如变化。

  什么变化呢?就电视里放电视一样,叫变化,影子,变化出来的。

  凡夫外道不能了达。

  凡无外道把它当真的,看电视也会流眼泪、也会开心笑,都当真的,凡夫外道就是这样。开悟的人就知道:噢,都是空的,都是假像。

  楞伽王。能如是见名为正见。

  如果你能这样见,就是叫正见。

  若他见者名分别见。由分别故取着于二。

  就有分别内外、能所、好坏,取二了。

  楞伽王。譬如有人于水镜中自见其像。

  镜子里面见到自己的像。

  于灯月中自见其影。

  在灯、在月亮的光影下见到自己的影子。

  于山谷中自闻其响。

  山谷中自己叫一声,就有回音。

  便生分别而起取着。此亦如是。

  所以说,大圆满“幻化光网”有一个大圆满法里面就是有一种观想,观想镜子的像:梦中的境界、水中的月亮,还有山谷的回音、影子等等,叫你观,观照这个修行,悟到了:噢,本性原来是这样,这些都是空花。

  法与非法唯是分别。

  都是分别。

  由分别故不能舍离。但更增长一切虚妄不得寂灭。寂灭者所谓一缘。

  什么叫寂灭呢?有二就不能寂灭了,无论是法和非法,如果你取着,都不能寂灭。什么叫寂灭,就一缘。

  一缘者是最胜三昧。

  一缘,唯一的。唯一的,就是觉性的缘,觉性的起用。我们禅宗叫讲“第一念”,知,当下的知;听就是听,不会起我能听所听;看就是看,不会起能看所看,叫一缘。一缘也就是三昧,时时刻刻一缘就是正定三昧了,就是本性放光了,所以说,一缘者是最胜的三昧了。开悟的人时时刻刻都在一缘当中,他没有分别,但是当下了知,很清净。

  从此能生自证圣智。

  从此以后,自自然然的能生起自证的圣智。

  以如来藏而为境界。

  然后就是以如来藏而为境界,这就是禅宗、就是大圆满的境界,从这里趋入的,就是一样的境界,就是一缘,开悟以后趋于一缘。

  好,先讲到这里。

  (以下部分录音缺失)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二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与摩帝菩萨。俱游一切诸佛国土。承佛神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向佛合掌曲躬恭敬而说颂言

  世间离生灭 譬如虚空花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 远离于心识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世间恒如梦 远离于断常

  智不得有无 而兴大悲心

  知人法无我 烦恼及尔焰

  常清净无相 而兴大悲心

  佛不住涅槃 涅槃不住佛

  远离觉不觉 若有若非有

  法身如幻梦 云何可称赞

  知无性无生 乃名称赞佛

  佛无根境相 不见名见佛

  云何于牟尼 而能有赞毁

  若见于牟尼 寂静远离生

  是人今后世 离着无所见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偈赞佛已。自说姓名

  我名为大慧 通达于大乘

  今以百八义 仰咨尊中上 

  时世间解闻是语已。普观众会而说是言

  汝等诸佛子 今皆恣所问

  我当为汝说 自证之境界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蒙佛许已。顶礼佛足以颂问曰

  云何起计度 云何净计度

  云何起迷惑 云何净迷惑

  云何名佛子 及无影次第

  云何刹土化 相及诸外道

  解脱至何所 谁缚谁能解

  云何禅境界 何故有三乘

  彼以何缘生 何作何能作

  谁说二俱异 云何诸有起

  云何无色定 及与灭尽定

  云何为想灭 云何从定觉

  云…

《《大乘入楞伽经》讲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