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二就是分別相中。
有體無體是實非實。如是一切皆是分別。不能了知阿賴耶識無差別相。如毛輪住非淨智境。法性如是雲何可舍。爾時佛告楞伽王言。楞伽王。汝豈不見瓶等無常敗壞之法。
“瓶等”,我們這個杯就是瓶等。意思說,你怎麼不見這敗壞之法呢。
凡夫于中妄生分別。
但是凡夫在中間妄生分別,認爲它是什麼茶杯、是什麼樣子,他認爲是實有,妄生分別。
汝今何故不如是知法與非法差別之相。
你現在爲什麼不能如是知道法與非法的差別之相。
此是凡夫之所分別非證智見。凡夫墮在種種相中。非諸證者。楞伽王。如燒宮殿園林見種種焰火性是一。所出光焰由薪力故。
由柴火燒的,發生光焰。
長短大小各各差別。汝今雲何不如是知法與非法差別之相。
法就是非法,非法就是法,他的差別之相。
楞伽王。如一種子生牙莖枝葉及以花果無量差別。外法如是內法亦然。謂無明爲緣生蘊界處一切諸法。
以無明爲緣生五蘊、十八界、十二處一切諸法。
于叁界中受諸趣生。
在叁界中受種種趣。
有苦樂好醜語默行止各各差別。又如諸識相雖是一隨于境界有上中下染淨善惡種種差別。楞伽王。非但如上法有差別。諸修行者修觀行時。自智所行亦複見有差別之相。況法與非法。而無種種差別分別。
在我們的無分別的智慧當體當中是沒有分別,但是在顯現的事物當中,無論是內法還是外法,他都存在著差別,在存在差別當中,你能夠了知他,能夠通達他,能夠透徹他,不被他染汙,能夠善用于他,這個叫什麼?叫妙用、本體的妙用,在這裏面作遊戲而得自在。
楞伽王。法與非法差別相者。當知悉是相分別故。
在相上的分別。
楞伽王。何者是法。所謂二乘及諸外道。虛妄分別
這些是存在的法,法就是法門,法就是道理,法是規則。
說有實等爲諸法因。
說有實在的、實存的、實體的諸法之因。
如是等法應舍應離。
這些實的、實體的、實質的法,應該離開。修行的一個開悟的人,他不會執著打坐,也不會執著念咒,也不會執著境界,也不執著神通。他說這是法,法應該離開、舍去,不要執著。所以說,等法實等法應該舍離,
不應于中分別取相。
取相:你神通大,我神通小;你光明大,我光明小;你打坐的時間長,我坐得怎麼這麼短。這就是法上的分別了,應該舍離,不能取相,不能去比高低。
見自心法性則無執著。
如果見到自性的法性的話,就沒有執著了。
瓶等諸物凡愚所取本無有體。
茶杯、瓶子等等,他本來沒有實體,但是凡夫有執著。
諸觀行人以毗缽舍那如實觀察。名舍諸法。
他如實觀察,他是因緣所生,沒有實法,所以能舍諸法,不會再執著。
楞伽王。何者是非法。所謂諸法無性無相
什麼叫非法,諸法沒有性,也沒有相。
永離分別。
永遠離開分別心。
如實見者。
如實見到諸法之本體是空的,那麼,這個就叫非法。
若有若無如是境界彼皆不起。
在這個時候,不是有,也不是無。你見性麼?如果有見性,那落在有;你見性,你說沒有,那落在無。這個時候就無法開口,禅宗在這個地方爲什麼不能說。不能說有,也不能說無。不能說我有,不能說沒有。不能有,就是落有見,無就落無見。所以說,非法當中也不能落有無,所以法也應舍,何況非法。有法要舍掉,非法更要合掉,不能落有無。“如是境界彼皆不起”, 這些境界都不能起這個念:我開悟了,我是有開悟,或者我是無。都不能起。
是名舍非法。
這叫做舍與非法。
複有非法。所謂兔角石女兒等。皆無性相不可分別。
本來不存在,那麼,無法分別。
但隨世俗說有名字。
是假的名字。
非如瓶等而可取著。以彼非是識之所取。如是分別亦應舍離。是名舍法及舍非法。
這個意思說,那些妄想境界、那些不存在的東西,不要去分別它,去分別它也是屬于非法。兔子沒有角的,你說兔子角怎麼樣了、長高沒有啊、他大小啊。就像這些都是非法,要舍離,這是世俗的非法。所以說,這樣叫“舍法及舍非法”。
楞伽王汝先所問我已說竟。楞伽王。汝言我于過去諸如來所已問是義。彼諸如來已爲我說。楞伽王。汝言過去但是分別未來亦然。
這個佛進一步破,你說過去聽佛說了,過去也是分別。你說未來我也要這樣問,未來也是分別,也是這樣,你都是分別心。沒有過去,沒有未來。
我亦同彼。楞伽王。彼諸佛法皆離分別。
一切的佛法都離開分別。
已出一切分別戲論。非如色相唯智能證。
已經超出一切分別戲論。所以說,真正破徹底的人,他對一切衆生、一切事物都沒有分別,不會說這個師父高、那個師父低;這個師父神通大、那個師父神通少;哪個師父對我有恩,特別執著。那麼,都會在分別。如果見到本性的時候呢,知道師父和我是一個整體,沒有高低之分,他是同一個法性、同一種清淨、同一道光明,彼此沒有分別、沒有能所、沒有互相的依賴和執著,他是一個自然性的體現。所以說,佛都這樣講:“諸佛法皆離分別。已出一切分別戲論。非如色相”,不在色相上見,“唯智能證”,只有智慧。這個時候不能從相上來判斷,只有智慧能夠悟到這一點、證悟到這一點:噢,原來如此!師父示現也是一個相,不同衆生,他表現不同,其實他的本性和我一樣,根本沒有區別。
爲令衆生得安樂故而演說法。
種種法門。
以無相智說名如來。
以無相智來講,是叫做如來。
是故如來以智爲體。
如來是以智慧爲體的,佛教裏面這是最根本的。
智爲身故
以智爲身,叫智身。
不可分別。不可以所分別。不可以我人衆生相分別。何故不能分別。以意識因境界起取色形相。是故離能分別。亦離所分別。
能分別、所分別都要離開。
楞伽王。譬如壁上彩畫衆生無有覺知。世間衆生悉亦如是無業無報。
好像世界就是一張畫一樣。畫,衆生本來是空的,衆生會執著實有。開悟的人見到這個人世間就是一張畫,沒有覺知的、都是空的。世界衆生也是這樣,沒有業、也沒有報,不要執著什麼業大小啊、業重不重;也沒有什麼報,男的、女的,這些種種差別,也不要執著,沒有報。
諸法亦然
也是這樣
無聞無說。
沒有聞,沒有聽到,也沒有人在說什麼,沒有。別人說你好也是空的,說你不好也是空的,沒有什麼,一切都不可得,無聞無說。
楞伽王。世間衆生猶如變化。
什麼變化呢?就電視裏放電視一樣,叫變化,影子,變化出來的。
凡夫外道不能了達。
凡無外道把它當真的,看電視也會流眼淚、也會開心笑,都當真的,凡夫外道就是這樣。開悟的人就知道:噢,都是空的,都是假像。
楞伽王。能如是見名爲正見。
如果你能這樣見,就是叫正見。
若他見者名分別見。由分別故取著于二。
就有分別內外、能所、好壞,取二了。
楞伽王。譬如有人于水鏡中自見其像。
鏡子裏面見到自己的像。
于燈月中自見其影。
在燈、在月亮的光影下見到自己的影子。
于山谷中自聞其響。
山谷中自己叫一聲,就有回音。
便生分別而起取著。此亦如是。
所以說,大圓滿“幻化光網”有一個大圓滿法裏面就是有一種觀想,觀想鏡子的像:夢中的境界、水中的月亮,還有山谷的回音、影子等等,叫你觀,觀照這個修行,悟到了:噢,本性原來是這樣,這些都是空花。
法與非法唯是分別。
都是分別。
由分別故不能舍離。但更增長一切虛妄不得寂滅。寂滅者所謂一緣。
什麼叫寂滅呢?有二就不能寂滅了,無論是法和非法,如果你取著,都不能寂滅。什麼叫寂滅,就一緣。
一緣者是最勝叁昧。
一緣,唯一的。唯一的,就是覺性的緣,覺性的起用。我們禅宗叫講“第一念”,知,當下的知;聽就是聽,不會起我能聽所聽;看就是看,不會起能看所看,叫一緣。一緣也就是叁昧,時時刻刻一緣就是正定叁昧了,就是本性放光了,所以說,一緣者是最勝的叁昧了。開悟的人時時刻刻都在一緣當中,他沒有分別,但是當下了知,很清淨。
從此能生自證聖智。
從此以後,自自然然的能生起自證的聖智。
以如來藏而爲境界。
然後就是以如來藏而爲境界,這就是禅宗、就是大圓滿的境界,從這裏趨入的,就是一樣的境界,就是一緣,開悟以後趨于一緣。
好,先講到這裏。
(以下部分錄音缺失)
大乘入楞伽經卷第二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與摩帝菩薩。俱遊一切諸佛國土。承佛神力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向佛合掌曲躬恭敬而說頌言
世間離生滅 譬如虛空花
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一切法如幻 遠離于心識
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世間恒如夢 遠離于斷常
智不得有無 而興大悲心
知人法無我 煩惱及爾焰
常清淨無相 而興大悲心
佛不住涅槃 涅槃不住佛
遠離覺不覺 若有若非有
法身如幻夢 雲何可稱贊
知無性無生 乃名稱贊佛
佛無根境相 不見名見佛
雲何于牟尼 而能有贊毀
若見于牟尼 寂靜遠離生
是人今後世 離著無所見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偈贊佛已。自說姓名
我名爲大慧 通達于大乘
今以百八義 仰咨尊中上
時世間解聞是語已。普觀衆會而說是言
汝等諸佛子 今皆恣所問
我當爲汝說 自證之境界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蒙佛許已。頂禮佛足以頌問曰
雲何起計度 雲何淨計度
雲何起迷惑 雲何淨迷惑
雲何名佛子 及無影次第
雲何刹土化 相及諸外道
解脫至何所 誰縛誰能解
雲何禅境界 何故有叁乘
彼以何緣生 何作何能作
誰說二俱異 雲何諸有起
雲何無色定 及與滅盡定
雲何爲想滅 雲何從定覺
雲…
《《大乘入楞伽經》講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