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见的东西。没有能见的心,也没有所见的境界。
无有能说亦无所说。
没有能所,佛教讲:“能所双亡,性即真”。能所双亡,这个性就是真性,有能有所都是对立。
见佛闻法皆是分别。
见佛和闻法都是分别。
如向所见不能见佛。不起分别是则能见。时楞伽王寻即开悟。
这个时候,就是这样思维的时候,楞伽王当下就开悟了。开悟就是通过这段话、这一种明白就是叫开悟了,真正明白了,寻即开悟。
离诸杂染
当下心就清净了,没有什么杂染。
证唯自心。
证悟到就是自心所现,一切境界都是自心的显现。
住无分别。
当下住在什么地方,清净的无分别当中,一切境界都没有分别了。
往昔所种善根力故。于一切法得如实见。
“如实见”,就是实相,一切诸相非相叫“如实见”的实相。
不随他悟。
不随别人的语言,不随他悟,这是自悟。
能以自智善巧观察。永离一切臆度邪解。住大修行为修行师。现种种身善达方便。巧知诸地上增进相。常乐远离心意意识。断三相续见离外道执着。内自觉悟入如来藏趣于佛地。闻虚空中及宫殿内咸出声言。善哉大王。如汝所学。诸修行者应如是学应如是见。
这就是说,肯定他了,空中发出声音,他说:善哉大士,就像您刚才所学的、所思维的,打破能所、离开分别、见到本性、豁然开悟。那么,一切修行人也应该像你这样学,应该如是见、无所见,见到本性。
一切如来应如是见。一切诸法若异见者则是断见。汝应永离心意意识。
我们人的心念飘来飘去的,种种想法,总想抓住什么,都是心意识的执着,离开这些,就没有执着。
应勤观察一切诸法。应修内行莫着外见。
“内行”,就是心地法门,作自性的功夫。
莫堕二乘及以外道。所修句义所见境界。及所应得诸三昧法。汝不应乐戏论谈笑。汝不应起围陀诸见。亦不应着王位自在。
也不要执着王位,何况世界的一些地位。
亦不应住六定等中。若能如是。即是如实修行者行。能摧他论能破恶见。能舍一切我见执着。能以妙慧转所依识。能修菩萨大乘之道。能入如来自证之地。汝应如是勤加修学。令所得法转更清净。善修三昧三摩钵底。莫着二乘外道境界以为胜乐。如凡修者之所分别。外道执我见有我相。及实求那而生取着。二乘见有无明缘行。于性空中乱想分别。楞伽王此法殊胜是大乘道。能令成就自证圣智。
这个时候你所证到的就是自证圣智,你的智慧和圣人是一样的智慧,叫自证圣智。
于诸有中受上妙生。
“于诸有中”,三界有三?25有,种种变化。那么在这个当中,你受善上妙之生。
楞伽王。此大乘行破无明翳。灭识波浪不堕外道诸邪行中。楞伽王。外道行者执着于我。作诸异论
提出特别的东西、奇奇怪怪的东西,标新立异,说自己功夫高、神通大、有智慧、有什么了不起,就这样子,起外道议论,然后和别人争论、辩论、辩个高低。
不能演说离执着见识性二义。
外道他不能演说怎么样离开执着、怎么样见到识的本性,这两义他做不到。
善哉楞伽王。汝先见佛思惟此义。
如是你刚才见到佛的时候,佛隐没了,你思维这个意义,知道诸法是空性,然后悟到了,这个能见所见都是空的,才开悟了。那么
如是思惟乃是见佛。
你刚才这样的思维,是见佛的方法。
尔时罗婆那王。复作是念。愿我更得奉见如来。如来世尊于观自在。离外道法能说自证圣智境界。超诸应化所应作事。住如来定入三昧乐。是故说名大观行师。亦复名为大哀愍者。能烧烦恼分别薪尽。
“薪”,就是柴,烦恼的柴已经烧尽了,没有烦恼可以烧了。
诸佛子众所共围绕普入一切众生心中。遍一切处具一切智。永离一切分别事相。我今愿得重见如来大神通力。以得见故。未得者得已得不退。离诸分别住三昧乐。增长满足如来智地。
这是楞伽王对佛的一种请求,或者说,一种表示。
尔时世尊。知楞伽王即当证悟无生法忍。
前面是开悟,这里还要进一步证悟无生法忍。
为哀愍故便现其身。令所化事还复如本。时十头王见所曾睹。无量山城悉宝庄严。一一城中皆有如来应正等觉。三十二相以严其身。自见其身遍诸佛前。悉有大慧夜叉围绕说自证智所行之法。亦见十方诸佛国土。如是等事悉无有别。
尔时世尊普观众会。以慧眼观非肉眼观。
以慧眼来观,不是用肉眼来观,这句话很重要。慧眼能够见到这个无分别显现,肉眼只看到差别的事相。
如师子王奋迅回盻欣然大笑。
佛哈哈大笑,欣然大笑。
于其眉间髀胁腰颈及以肩臂德字之中。一一毛孔皆放无量妙色光明。
放光了,前面他所开悟的是见到本性,这里是证无生法忍的证境,所以佛发无量光明,即报身开现光明,让他证到这个大道,这个境界又更进一层了。
如虹拖晖
彩虹一样,一片彩虹,拖着无量的光辉。
如日舒光。
好像太阳放出的大光明一样,这个时候佛放报身光明。
亦如劫火猛焰炽然。
火非常猛烈,佛放无量报身光明,这个光凡夫眼睛都睁不开的,不可能见的,只有开悟的人才能见这种光。见到这种光的时候,自己的报身光明就引发出来了,就是说证的境界,证道的境界了。
时虚空中梵释四天。遥见如来坐如须弥楞伽山顶欣然大笑。尔时诸菩萨及诸天众咸作是念。如来世尊于法自在。何因缘故欣然大笑。身放光明默然不动。住自证境入三昧乐。如师子王周回顾视。观罗婆那念如实法。
这个时候,佛没有说什么,就是这样放光大笑,然后观罗婆那王,念如是法。
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先受罗婆那王请。复知菩萨众会之心。及观未来一切众生。皆悉乐着语言文字。
他知道未来的众生都是非常“乐着”执着语言文字,总是在道理上会,他不知道当下证的境界怎么样,所以
随言取义
都是随着语言来取义。
而生迷惑。执取二乘外道之行。或作是念。世尊已离诸识境界。何因缘故欣然大笑。为断彼疑而问于佛。
他实际知道为了断那些众生的疑惑,他故意要问佛。
佛即告言。善哉大慧。善哉大慧。汝观世间愍诸众生。于三世中恶见所缠。欲令开悟而问于我。诸智慧人为利自他。能作是问。大慧。此楞伽王。曾问过去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二种之义。今亦欲问。未来亦尔。此二种义差别之相。一切二乘及诸外道皆不能测。尔时如来知楞伽王欲问此义。而告之曰。楞伽王。汝欲问我宜应速问。我当为汝分别解释满汝所愿令汝欢喜。能以智慧思惟观察。离诸分别
经常要提到“离诸分别”这个字。
善知诸地。修习对治证真实义。入三昧乐为诸如来之所摄受。住奢摩他乐远离二乘三昧过失。住于不动善慧法云菩萨之地。
“善慧法云”是九地十地了。
能如实知诸法无我。当于大宝莲花宫中。以三昧水而灌其顶。复现无量莲花围绕。无数菩萨于中止住。与诸众会递相瞻视。如是境界不可思议。楞伽王。汝起一方便行住修行地。复起无量诸方便行。汝定当得如上所说不思议事。处如来位随形应物。汝所当得。
意思说,你如果能够安住在无分别念当中,开始的时候是起一种方便行来修行,起这个灵知妙用在现实当中起用,慢慢的“复起无量诸方便行”而行,然后你会得到什么呢?会得到佛刚才示现的这个报身上的功德的无量不可思议的事情,会处于如来所成就的地位。也就是意思告诉我们,一个人开悟见性以后,那么,心里面没有分别了,越来越清净,没有执着,不烦恼,然后要起妙行,在现实当中用,善于转*轮在现实当中用,然后逐步逐步的开发无量的方便行,那么,你的功德就会成就了,报身会圆满了,无量无量不可思议的事自然会出现,而不是求来的,自然会开发出来。所以说“随形应物”,什么叫随形?随种种众生的形而起种种的变化,你去应缘,应他们的缘,汝所当得。
一切二乘及诸外道梵释天等所未曾见。
他们见不到,他们得不到的。
尔时楞伽王。蒙佛许已。即于清净光明如大莲华宝山顶上。
他也是这样了,就是像佛一样,在清净光明好像大莲花的宝山顶上。
从座而起。诸婇女众之所围绕。化作无量种种色花。种种色香末香涂香。幢幡幰盖冠佩璎珞。及余世间未曾见闻种种胜妙庄严之具。又复化作欲界所有种种无量诸音乐器。过诸天龙乾闼婆等一切世间之所有者。又复化作十方佛土昔所曾见诸音乐器。又复化作大宝罗网。遍覆一切佛菩萨上。复现种种上妙衣服。建立幢幡以为供养。
这就是佛这样开示许可以后,因为楞伽王也是很久以来修菩萨的,早已经见性了,这个时候他是示现,蒙佛许可,他又过去生行方便行的关系,奇妙行,现在当下的功德就示现起种种变化,马上就化作很多很多变化出来了。
作是事已
作了这样的事情之后呢。
即升虚空
升到虚空。
高七多罗树。于虚空中复雨种种诸供养云。
下了很多雨,这什么雨呢?种种供养的云雨。
作诸音乐。从空而下。即坐第二日电光明如大莲花宝山顶上。欢喜恭敬而作是言。
就对佛这样讲。
我今欲问如来二义。如是二义。我已曾问过去如来应正等觉。彼佛世尊已为我说。我今亦欲问于是义。唯愿如来为我宣说。
他是为众生问的,他过去世也问过。
世尊。变化如来说此二义。非根本佛。根本佛说三昧乐境。不说虚妄分别所行。
佛有两种,变化的佛是随众生而说话的。根本的佛说什么呢?根本的佛说自证的三昧乐境,不说虚妄的分别所行。
善哉世尊于法自在。唯愿哀愍说此二义。一切佛子心皆乐闻。
尔时世尊告彼王言。汝应问我当为汝说。时夜叉王。更着种种宝冠璎珞。诸庄严具以严其身。而作是言。如来常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如来常说,法都要舍,何况非法呢。
云何得舍此二种法。何者是法何者非法。法若应舍云何有二。有二即堕分别相中。
…
《《大乘入楞伽经》讲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