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入楞伽经》讲要
讲述:净明山人
这部经是佛教传灯的经典,达摩从印度来,他就是带着这个《楞伽经》来印证心地的。所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那么,他主要就是直指有根基的人当下见到佛性。如果是已经见到佛性的人就当下能够印证、明白,能够开智慧,能够承当这个本性的真实之道。然后,绵密保护,发扬光大,成就大道。
现在我们开始。
大乘入楞伽经卷第一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奉 敕译
罗婆那王劝请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大海滨摩罗耶山顶楞伽城中。与大比丘众及大菩萨众俱。其诸菩萨摩诃萨。悉已通达五法三性诸识无我。善知境界自心现义。
通达五种法、三自性、诸识:即八识、无我的道理,善知一切境界都是自心所现的意义。大圆满也讲,一切境界都是自心之所显现。
游戏无量自在三昧神通诸力。
在本性的光明里面做种种游戏,这个游戏有无量,而处处获得自在,具有三昧神通的一切力量。
随众生心现种种形方便调伏。一切诸佛手灌其顶。
不用到哪里去求灌顶,证到这个本性光明的人,诸佛都在空中给他灌顶。
皆从种种诸佛国土而来此会。
来这个大会。
大慧菩萨摩诃萨为其上首。尔时世尊。于海龙王宫说法。过七日已从大海出。
在海龙王宫说法,过了七天之后,从大海出。
有无量亿梵释护世诸天龙等。奉迎于佛。尔时如来。举目观见摩罗耶山楞伽大城。即便微笑而作是言。
梵,是梵天。释,是释种。佛看到摩罗耶山的楞伽大城,这个山顶非常的高,人是进不去的,非常高的一个山,这个也不是人间,众生看不到的地方。佛看到那个山以后,就微笑而作是言。
昔诸如来应正等觉。皆于此城说自所得圣智证法。
过去的佛都在这个山顶的那个楞伽大城上,说自己所证得的圣智诸法,这就是佛的自证自受用身,自己成就的。有的法是为众生方便讲的、方便建立的。
非诸外道臆度邪见及以二乘修行境界。我今亦当为罗婆那王开示此法。尔时罗婆那夜叉王。以佛神力闻佛言音。遥知如来从龙宫出。梵释护世天龙围绕。见海波浪。观其众会藏识大海
这个罗婆那王,他见到佛从龙宫出来,有这么多的梵释护世天龙的围绕,甚至见到海的波浪,他观到“众会藏识大海”,在众会当中,象第八识叫藏识大海。
境界风动转识浪起。发欢喜心。
众生都在第八识的藏识当中起种种风波,变现根身世界,他看得很清楚,这个时候他发起欢喜心。
于其城中高声唱言。我当诣佛请入此城。
他说我应当去请佛到这个城中来。
令我及与诸天世人于长夜中得大饶益。
得到大的饶益。
作是语已。即与眷属乘花宫殿往世尊所。
他不是乘着车、乘着马,乘着华丽的宫殿一直到世尊所在的地方。
到已下殿右绕三匝。作众伎乐供养如来。所持乐器皆是大青因陀罗宝。琉璃等宝以为间错。
“间错”,互相间错起来的。
无价上衣而用缠裹。其声美妙音节相和。于中说偈而赞佛曰
罗婆那王乘着宫殿去请佛、用音乐供养佛,这个时候他就赞叹佛了。
心自性法藏
其实他是示现的大菩萨,他在这个偈里面就首先讲,心的自性就是最广大的法藏,一切佛法、一切世界都在这里包含。
无我离见垢
当我们没有我的时候,离开了一切知见的垢。垢,就是染污、垢染。
证智之所知
以证悟自性的智慧,达到所知的境界。知,就是我们本性的这个作用,智慧的所在,知也就是叫明白。我们听到声音、看到形色,都是我们的知,叫灵知。证到本性的智慧,然后显现这个清净无分别的知,叫妙知或者叫妙光常智。这妙知以后才能起方便用,才能知道怎么用,恰到好处的用。所以开悟的人,他最微妙的地方在哪里?在这个知上。所以神会大师讲了这么一句话:知之一字,众妙之门。从本性里面流露出来,就指六根门头都是放光的,他就是这个灵知。所以说,证悟到真实智慧的人,他所知的是什么?他知的是怎么用,那么
愿佛为宣说
这些境界是只有佛才能说,所以说“愿佛为宣说”,这是禅或者说密最高的地方,是佛所自证的地方。
善法集为身 证智常安乐
变化自在者 愿入楞伽城
我们世俗的人以身体为身,四大和合为身体,然后有饮食、衣服、睡眠为庄严,庄严这个身体。但是,修道的人以善法为身,修一切善法作为自己的身体,这个身体就叫报身,善法积聚的报身。证到真实智慧的人会常安乐,一直会安乐自在。“变化自在者”,在这里面有种种的用,这个用就是变化,化身之用、神通之用,就是叫变化。在这个变化当中得自在的人,“愿入楞伽城”,愿你们到楞伽城来,有佛来宣说这个无上的大法。
过去佛菩萨 皆曾住此城
此诸夜叉众 一心愿听法
尔时罗婆那楞伽王。以都咤迦音歌赞佛已。复以歌声而说颂言
世尊于七日 住摩竭海中
就是海龙王龙宫里说法。
然后出龙宫 安详升此岸
我与诸婇女 及夜叉眷属
输迦娑剌那 众中聪慧者
悉以其神力 往诣如来所
各下花宫殿 礼敬世所尊
复以佛威神 对佛称己名
我是罗刹王 十首罗婆那
今来诣佛所 愿佛摄受我
这是做为一个弟子对佛的祈请:愿佛摄受我。
及楞伽城中 所有诸众生
过去无量佛 咸升宝山顶
住楞伽城中 说自所证法
世尊亦应尔 住彼宝严山
菩萨众围绕 演说清净法
我等于今日 及住楞伽众
一心共欲闻 离言自证法
我念去来世 所有无量佛
菩萨共围绕 演说楞伽经
此入楞伽典 昔佛所称赞
愿佛同往尊 亦为众开演
请佛为哀愍 无量夜叉众
入彼宝严城 说此妙法门
此妙楞伽城 种种宝严饰
墙壁非土石 罗网悉珍宝
此诸夜叉众 昔曾供养佛
修行离诸过 证知常明了
夜叉男女等 渴仰于大乘
自信摩诃衍 亦乐令他住
惟愿无上尊 为诸罗刹众
瓮耳等眷属 往诣楞伽城
我于去来今 勤供养诸佛
愿闻自证法 究竟大乘道
愿佛哀愍我 及诸夜叉众
共诸佛子等 入此楞伽城
我宫殿婇女 及以诸璎珞
可爱无忧园 愿佛哀纳受
我于佛菩萨 无有不舍物
乃至身给侍 惟愿哀纳受
这是罗婆那王对佛的赞叹和劝请,劝请佛入这个城市对大众说法。
尔时世尊闻是语已。即告之言。夜叉王。过去世中诸大导师。咸哀愍汝受汝劝请。诣宝山中说自证法。未来诸佛亦复如是。此是修行甚深观行现法乐者之所住处。
“此是修行甚深观行现法乐者之所住处”这句话很重要。这是什么呢?这是修行大道的人,他证入甚深观行的时候,要现法乐者,得现法之乐。现在明心见性,就不再有烦恼,不再有执着,他住于现法的大乐当中的人所住的地方,其实这个地方在哪里?就在我们每个人的本性当中,那个楞伽大城也就是我们的法城,每个人的本性的觉性之城。说地方,其实都是指自心的。
我及诸菩萨哀愍汝故受汝所请。作是语已默然而住。时罗婆那王。即以所乘妙花宫殿奉施于佛。佛坐其上。王及诸菩萨前后导从。无量婇女歌咏赞叹。供养于佛往诣彼城。到彼城已。罗婆那王及诸眷属。复作种种上妙供养。夜叉众中童男童女。以宝罗网供养于佛。罗婆那王施宝璎珞奉佛菩萨以挂其颈。尔时世尊及诸菩萨受供养已。各为略说自证境界甚深之法。时罗婆那王并其眷属复更供养。大慧菩萨而劝请言
这个时候,罗婆那王劝请、供养以后,佛简单的给他们指点了自证的法门。这个时候,大慧菩萨出来了,作了一种劝请。
我今诸大士 奉问于世尊
一切诸如来 自证智境界
一切如来他自己证到的是什么样的智慧、什么样的境界呢?
我与夜叉众 及此诸菩萨
一心愿欲闻 是故咸劝请
我们大家都想听佛的自证境界。
汝是修行者 言论中最胜
是故生尊敬 劝汝请问法
自证清净法 究竟入佛地
离外道二乘 一切诸过失
尔时世尊以神通力。于彼山中复更化作无量宝山。悉以诸天百千万亿妙宝严饰。一一山上皆现佛身。一一佛前皆有罗婆那王及其众会十方所有一切国土皆于中现。一一国中悉有如来。一一佛前咸有罗婆那王并其眷属。楞伽大城阿输迦园。如是庄严等无有异。一一皆有大慧菩萨而兴请问。佛为开示自证智境。
“智境”,自已所证的智境。这里是变化,化作了每个山都有佛,佛前面都有罗婆那王、还有大慧菩萨请法,等等情景。
以百千妙音说此经已。佛及诸菩萨皆于空中隐而不现。罗婆那王唯自见身住本宫中。作是思惟。向者是谁谁听其说所见何物是谁能见。
这里就是像禅宗的公案一样,他在这里观照了,作是思维,“向者是谁”,我所面对的是谁?“谁听其说”,是谁在听说?那么,比如说,罗婆那王他是修行了很多劫数了,他是经常请佛说法,难道你这点不懂么?所以说,这个问题提出来就给我们反照:听法的是谁呀?谁听他说法?所见是何物?我们见到茶杯、见到世事物是什么东西呢?是谁能见?是什么东西能够见这些世事物呢?这就是禅宗的参究了,就叫你回光反照。
佛及国城众宝山林。如是等物今何所在。
现在没有了,佛都隐退了,又在哪里呢?
为梦所作为幻所成。为复犹如乾闼婆城。为翳所见。
“翳”,就是眼睛有病,眼翳。
为炎所惑。
阳炎,太阳照下来,地上的阳炎。
为如梦中石女生子。为如烟焰旋火轮耶。复更思惟。一切诸法性皆如是。
这样想过以后,现在佛刚才在说法,现在都隐没了,是不是幻化呢?种种比喻。那么,突然之间他就思维到了,更进一步。其实是告诉我们,应该如是思维,“复更思惟。一切诸法性皆如是”,都是空性,一切诸法都不是真实的。
唯是自心分别境界。
都是自心的分别境界。
凡夫迷惑不能解了。无有能见亦无所见。
其实没有能…
《《大乘入楞伽经》讲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