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入楞伽經》講要▪P2

  ..續本文上一頁見的東西。沒有能見的心,也沒有所見的境界。

  無有能說亦無所說。

  沒有能所,佛教講:“能所雙亡,性即真”。能所雙亡,這個性就是真性,有能有所都是對立。

  見佛聞法皆是分別。

  見佛和聞法都是分別。

  如向所見不能見佛。不起分別是則能見。時楞伽王尋即開悟。

  這個時候,就是這樣思維的時候,楞伽王當下就開悟了。開悟就是通過這段話、這一種明白就是叫開悟了,真正明白了,尋即開悟。

  離諸雜染

  當下心就清淨了,沒有什麼雜染。

  證唯自心。

  證悟到就是自心所現,一切境界都是自心的顯現。

  住無分別。

  當下住在什麼地方,清淨的無分別當中,一切境界都沒有分別了。

  往昔所種善根力故。于一切法得如實見。

  “如實見”,就是實相,一切諸相非相叫“如實見”的實相。

  不隨他悟。

  不隨別人的語言,不隨他悟,這是自悟。

  能以自智善巧觀察。永離一切臆度邪解。住大修行爲修行師。現種種身善達方便。巧知諸地上增進相。常樂遠離心意意識。斷叁相續見離外道執著。內自覺悟入如來藏趣于佛地。聞虛空中及宮殿內鹹出聲言。善哉大王。如汝所學。諸修行者應如是學應如是見。

  這就是說,肯定他了,空中發出聲音,他說:善哉大士,就像您剛才所學的、所思維的,打破能所、離開分別、見到本性、豁然開悟。那麼,一切修行人也應該像你這樣學,應該如是見、無所見,見到本性。

  一切如來應如是見。一切諸法若異見者則是斷見。汝應永離心意意識。

  我們人的心念飄來飄去的,種種想法,總想抓住什麼,都是心意識的執著,離開這些,就沒有執著。

  應勤觀察一切諸法。應修內行莫著外見。

  “內行”,就是心地法門,作自性的功夫。

  莫墮二乘及以外道。所修句義所見境界。及所應得諸叁昧法。汝不應樂戲論談笑。汝不應起圍陀諸見。亦不應著王位自在。

  也不要執著王位,何況世界的一些地位。

  亦不應住六定等中。若能如是。即是如實修行者行。能摧他論能破惡見。能舍一切我見執著。能以妙慧轉所依識。能修菩薩大乘之道。能入如來自證之地。汝應如是勤加修學。令所得法轉更清淨。善修叁昧叁摩缽底。莫著二乘外道境界以爲勝樂。如凡修者之所分別。外道執我見有我相。及實求那而生取著。二乘見有無明緣行。于性空中亂想分別。楞伽王此法殊勝是大乘道。能令成就自證聖智。

  這個時候你所證到的就是自證聖智,你的智慧和聖人是一樣的智慧,叫自證聖智。

  于諸有中受上妙生。

  “于諸有中”,叁界有叁?25有,種種變化。那麼在這個當中,你受善上妙之生。

  楞伽王。此大乘行破無明翳。滅識波浪不墮外道諸邪行中。楞伽王。外道行者執著于我。作諸異論

  提出特別的東西、奇奇怪怪的東西,標新立異,說自己功夫高、神通大、有智慧、有什麼了不起,就這樣子,起外道議論,然後和別人爭論、辯論、辯個高低。

  不能演說離執著見識性二義。

  外道他不能演說怎麼樣離開執著、怎麼樣見到識的本性,這兩義他做不到。

  善哉楞伽王。汝先見佛思惟此義。

  如是你剛才見到佛的時候,佛隱沒了,你思維這個意義,知道諸法是空性,然後悟到了,這個能見所見都是空的,才開悟了。那麼

  如是思惟乃是見佛。

  你剛才這樣的思維,是見佛的方法。

  爾時羅婆那王。複作是念。願我更得奉見如來。如來世尊于觀自在。離外道法能說自證聖智境界。超諸應化所應作事。住如來定入叁昧樂。是故說名大觀行師。亦複名爲大哀愍者。能燒煩惱分別薪盡。

  “薪”,就是柴,煩惱的柴已經燒盡了,沒有煩惱可以燒了。

  諸佛子衆所共圍繞普入一切衆生心中。遍一切處具一切智。永離一切分別事相。我今願得重見如來大神通力。以得見故。未得者得已得不退。離諸分別住叁昧樂。增長滿足如來智地。

  這是楞伽王對佛的一種請求,或者說,一種表示。

  爾時世尊。知楞伽王即當證悟無生法忍。

  前面是開悟,這裏還要進一步證悟無生法忍。

  爲哀愍故便現其身。令所化事還複如本。時十頭王見所曾睹。無量山城悉寶莊嚴。一一城中皆有如來應正等覺。叁十二相以嚴其身。自見其身遍諸佛前。悉有大慧夜叉圍繞說自證智所行之法。亦見十方諸佛國土。如是等事悉無有別。

  爾時世尊普觀衆會。以慧眼觀非肉眼觀。

  以慧眼來觀,不是用肉眼來觀,這句話很重要。慧眼能夠見到這個無分別顯現,肉眼只看到差別的事相。

  如師子王奮迅回盻欣然大笑。

  佛哈哈大笑,欣然大笑。

  于其眉間髀脅腰頸及以肩臂德字之中。一一毛孔皆放無量妙色光明。

  放光了,前面他所開悟的是見到本性,這裏是證無生法忍的證境,所以佛發無量光明,即報身開現光明,讓他證到這個大道,這個境界又更進一層了。

  如虹拖晖

  彩虹一樣,一片彩虹,拖著無量的光輝。

  如日舒光。

  好像太陽放出的大光明一樣,這個時候佛放報身光明。

  亦如劫火猛焰熾然。

  火非常猛烈,佛放無量報身光明,這個光凡夫眼睛都睜不開的,不可能見的,只有開悟的人才能見這種光。見到這種光的時候,自己的報身光明就引發出來了,就是說證的境界,證道的境界了。

  時虛空中梵釋四天。遙見如來坐如須彌楞伽山頂欣然大笑。爾時諸菩薩及諸天衆鹹作是念。如來世尊于法自在。何因緣故欣然大笑。身放光明默然不動。住自證境入叁昧樂。如師子王周回顧視。觀羅婆那念如實法。

  這個時候,佛沒有說什麼,就是這樣放光大笑,然後觀羅婆那王,念如是法。

  爾時大慧菩薩摩诃薩。先受羅婆那王請。複知菩薩衆會之心。及觀未來一切衆生。皆悉樂著語言文字。

  他知道未來的衆生都是非常“樂著”執著語言文字,總是在道理上會,他不知道當下證的境界怎麼樣,所以

  隨言取義

  都是隨著語言來取義。

  而生迷惑。執取二乘外道之行。或作是念。世尊已離諸識境界。何因緣故欣然大笑。爲斷彼疑而問于佛。

  他實際知道爲了斷那些衆生的疑惑,他故意要問佛。

  佛即告言。善哉大慧。善哉大慧。汝觀世間愍諸衆生。于叁世中惡見所纏。欲令開悟而問于我。諸智慧人爲利自他。能作是問。大慧。此楞伽王。曾問過去一切如來應正等覺二種之義。今亦欲問。未來亦爾。此二種義差別之相。一切二乘及諸外道皆不能測。爾時如來知楞伽王欲問此義。而告之曰。楞伽王。汝欲問我宜應速問。我當爲汝分別解釋滿汝所願令汝歡喜。能以智慧思惟觀察。離諸分別

  經常要提到“離諸分別”這個字。

  善知諸地。修習對治證真實義。入叁昧樂爲諸如來之所攝受。住奢摩他樂遠離二乘叁昧過失。住于不動善慧法雲菩薩之地。

  “善慧法雲”是九地十地了。

  能如實知諸法無我。當于大寶蓮花宮中。以叁昧水而灌其頂。複現無量蓮花圍繞。無數菩薩于中止住。與諸衆會遞相瞻視。如是境界不可思議。楞伽王。汝起一方便行住修行地。複起無量諸方便行。汝定當得如上所說不思議事。處如來位隨形應物。汝所當得。

  意思說,你如果能夠安住在無分別念當中,開始的時候是起一種方便行來修行,起這個靈知妙用在現實當中起用,慢慢的“複起無量諸方便行”而行,然後你會得到什麼呢?會得到佛剛才示現的這個報身上的功德的無量不可思議的事情,會處于如來所成就的地位。也就是意思告訴我們,一個人開悟見性以後,那麼,心裏面沒有分別了,越來越清淨,沒有執著,不煩惱,然後要起妙行,在現實當中用,善于轉*輪在現實當中用,然後逐步逐步的開發無量的方便行,那麼,你的功德就會成就了,報身會圓滿了,無量無量不可思議的事自然會出現,而不是求來的,自然會開發出來。所以說“隨形應物”,什麼叫隨形?隨種種衆生的形而起種種的變化,你去應緣,應他們的緣,汝所當得。

  一切二乘及諸外道梵釋天等所未曾見。

  他們見不到,他們得不到的。

  爾時楞伽王。蒙佛許已。即于清淨光明如大蓮華寶山頂上。

  他也是這樣了,就是像佛一樣,在清淨光明好像大蓮花的寶山頂上。

  從座而起。諸婇女衆之所圍繞。化作無量種種色花。種種色香末香塗香。幢幡幰蓋冠佩璎珞。及余世間未曾見聞種種勝妙莊嚴之具。又複化作欲界所有種種無量諸音樂器。過諸天龍乾闼婆等一切世間之所有者。又複化作十方佛土昔所曾見諸音樂器。又複化作大寶羅網。遍覆一切佛菩薩上。複現種種上妙衣服。建立幢幡以爲供養。

  這就是佛這樣開示許可以後,因爲楞伽王也是很久以來修菩薩的,早已經見性了,這個時候他是示現,蒙佛許可,他又過去生行方便行的關系,奇妙行,現在當下的功德就示現起種種變化,馬上就化作很多很多變化出來了。

  作是事已

  作了這樣的事情之後呢。

  即升虛空

  升到虛空。

  高七多羅樹。于虛空中複雨種種諸供養雲。

  下了很多雨,這什麼雨呢?種種供養的雲雨。

  作諸音樂。從空而下。即坐第二日電光明如大蓮花寶山頂上。歡喜恭敬而作是言。

  就對佛這樣講。

  我今欲問如來二義。如是二義。我已曾問過去如來應正等覺。彼佛世尊已爲我說。我今亦欲問于是義。唯願如來爲我宣說。

  他是爲衆生問的,他過去世也問過。

  世尊。變化如來說此二義。非根本佛。根本佛說叁昧樂境。不說虛妄分別所行。

  佛有兩種,變化的佛是隨衆生而說話的。根本的佛說什麼呢?根本的佛說自證的叁昧樂境,不說虛妄的分別所行。

  善哉世尊于法自在。唯願哀愍說此二義。一切佛子心皆樂聞。

  爾時世尊告彼王言。汝應問我當爲汝說。時夜叉王。更著種種寶冠璎珞。諸莊嚴具以嚴其身。而作是言。如來常說。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如來常說,法都要舍,何況非法呢。

  雲何得舍此二種法。何者是法何者非法。法若應舍雲何有二。有二即墮分別相中。

  …

《《大乘入楞伽經》講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