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深密经译注 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P6

  ..续本文上一页法甚深密意。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汝今谛听,吾当为汝略说不共陀罗尼义,令诸菩萨于我所说密意言词能善悟入。

  善男子!若杂染法若清净法,我说一切皆无作用,亦都无有补特伽罗,以一切种离所为故,非杂染法,先染后净,非清净法,后净先染;凡夫异生于粗重身执著诸法补特伽罗自性差别,随眠妄见以为缘故,计我我所;由此妄见,谓我见、我闻、我嗅、我尝、我触、我知、我食、我作、我染、我净,如是等类邪加行转;若有如实知如是者,便能永断粗重之身,获得一切烦恼不住,最极清净,离诸戏论,无为依止,无有加行。善男子!当知是名略说不共陀罗尼义。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颂曰:

  一切杂染清净法,皆无作用数取趣,

  由我宣说离所为,染污清净非先后。

  于鹿重身随眠见,为缘计我及我所,

  由此妄谓我见等,我食我为我染净。

  若如实知如是者,乃能永断鹿重身,

  得无染净无戏论,无为依止无加行。

  

  注释

  ①陀罗尼义:意为“根本义理”。

  译文

  当时曼殊室利大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那些已与真理相应的觉者,他们心识产生时的情况又怎样去理解呢?

  佛陀告诉曼殊室利菩萨说:善男子!觉者的生命既然已与真理相应,那么其精神活动状况就自然不同于日常生命的精神活动状况。日常生命的精神活动发生时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即一方面有了心理上的欲念,另一方面又有了对象的刺激,精神活动于是就在内外条件下产生出来。你应当明白,觉者的精神活动绝对不是这样的,他的心识绝对不是因为主观上的欲念之力才得以发生作用,也绝对不是因为在外界的刺激下才产生反应,佛的心识自然而然地运作著,而其具体运作情况又极难理解,就奸像是从无到有一下子发生了出来,而在发生作用时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什么作用也都不存在,在这种神奇的心识显现功能中,似乎没有丝毫因果律则可资追索。

  曼殊室利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我对这个问题仍然还感到困惑:如果说那相应于真理的生命在其存在中确已舍弃一切主观的欲念之力、意志之力,那也就等于在主观上失去了一切精神活动的动机,既然没有动机的推促、策发,那精神活动又如何可能发生呢?

  佛陀告诉曼殊室利菩萨说:这是因为,先前他们一直按照其他生命的需要进行著修行活动,这些修行活动作为一种生命推动力在精神结构的深层积淀下来了,这样,一旦有了现实救度的需要,他们先前凝聚在生命中的奇妙力量就会推动精神结构自然而然地运转起来。善男子!打个比方说,如果一个人从深度睡眠中醒觉过来,这是不是说在他的生命活动中,他一方面停留在睡眠状态,而另一方面又作意志力的推动,以便生命从睡眠状态过渡到醒觉状态呢?情况显然不是这样的,他在睡眠之后,疲劳消失,精神就会苏醒过来,这种从睡到醒的过程经反复体验后,就会作为生命现象中的习惯性力量积累在他的精神结构里,因此每当睡眠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习惯性的力量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作用,促成他醒觉过来。再打个比方,一个修行人进入邪恶情绪不再发生现实作用的静中思维状态,不是说他此时作了一种意志力的自觉推动,就从修行状态中脱离出来,恢复邪恶情绪发生现实作用的世俗生命状态,而是说他世俗生命的冲动力已经作为极其稳定的潜在势力积累在他的生命结构里,因此当修行精神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后,世俗生命的冲动力量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作用,促成他脱离修行状态,恢复邪恶情绪发生现实作用的世俗生命状态,——同上面所举的两个例子非常相似,那与真理相应的觉者在漫长的修行生活中,一直以救济众生作为他们的义务,这种漫长的修行实践就化为美妙的习惯力量在其生命结构中贮藏起来,一旦面对苦难中的生命时,那种美妙的习惯力量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作用,促成佛陀教化生命的全部展开!因此,佛陀内在的美妙力量为佛陀永不止息的救度工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曼殊室利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那些与真理相应的觉者们,他们为救济生命、教化众生而变现于世间的生命,到底应该说有精神功能还是没有精神功能呢?·

  佛陀告诉曼殊室利菩萨说:善男子!你们既不可说佛陀具有精神功能,也不可说佛陀不具有精神功能。为什么要这样说呢?这是因为,佛的精神功能不是为其现实的生命活动服务的,他精神结构的一切开展无不是为著利人济物的需要。

  曼殊室利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箪!与真理相应的觉者们,他们自己生命活动的真正境界和他们现实生命活动的境界,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差别呢?

  佛陀告诉曼殊室利菩萨说:善男子!佛陀生命活动的真正境界,是指佛陀与其他觉者共同拥有的,以无穷无尽的美德和智慧凝聚而成的净化了的世界,它是无法用心思去揣度、用语言去描述的。而佛陀现实生命活动的境界则指佛在现实的救济事业中作为对象来认知和研究的世界,具体地说,这个被作为认知对象的“世界”概念共包括了以下五项内容:一是生命现象,二是生命依据的自然界,三是真理教法的存在,四是最高的生命境界,五是走向真理的具体修行方法。以上是二者的差别。

  

  原典

  尔时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应知诸如来心生起之相?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夫如来者,非心意识生起所显,然诸如来有无加行①心法生起,当知此事犹如变化。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若诸如来法身远离一切加行,既无加行,云何而有心法生起?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先所修习方便般若②加行力故,有心生起。善男子!譬如正入无心睡眠,非于觉悟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势力而复觉悟。又如正在灭尽定中,非于起定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势力还从定起。如从睡眠及灭尽定心更生起,如是如来由先修习方便般若加行力故,当知复有心法生起。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化身,当言有心为无心耶?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非是有心,亦非无心。何以故?无自依心故,有依他心故。

  曼殊室利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来所行、如来境界,此之二种有何差别?

  佛告曼殊室利菩萨曰:善男子!如来所行,谓一切种如来共有不可思议无量功德众所庄严清净佛土。如来境界,谓一切种五界差别。何等为五?一者有情界,二者世界,三者法界,四者调伏界,五者调伏方便界。如是名为二种差别。  

  注释

  ①有无加行:不再为功利动机所驱使,不再有主观意志之参与。  

  ②方便般若:智慧指导下救济众生,把众生善巧方便地导向真理的修行方法。

  译文

  曼殊室利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与真理相应的觉者为了教化众生的需要而变现生命生活在与世俗生命共在的生存世界上,在他变现生命的生活过程中,他经历了修行而获得最高觉悟、为修行人陈说真理教法以及进入最圆满的生命境界——融入“真正生命”——这三个重要阶段,究竟应当怎样理解上述三个阶段作为突出表征的变现生命呢?

  佛陀说:善男子你要牢牢记住,对于佛陀变现生命的这三个阶段都不能用表示对待关系的世俗概念来理解,因为表示对待关系的世间概念都植根于染污性的现实生命中,都是为现实生命的生存活动服务的。你不能说佛陀成就了最高觉悟,也不能说佛陀没有成就最高觉悟:不能说佛陀陈说了真理教法,也不能说佛陀没有陈说真理教法:不能说佛陀进入了最圆满的生命境界,也不能说佛陀没有进入最圆满的生命境界。广而言之,对于佛陀变现生命具体展开的每一阶段、每一方面,对于佛陀变现生命的总体、整体,都不能用表示对待关系的世俗概念加以理解。为什么这样说呢?善男子!你应当知道,与真理相应的觉者们,其真正生命是绝对净化、绝对超越一切生灭和变化的,其变现生命则恒常显示著与一般生命表面相似的生命过程,因此要想对佛的生命特征作出正确描述,那将是极其困难的。

  曼殊室利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这样来说,那些与佛陀接触过的生命,他们看见过佛的相貌,听见过佛的声音,他们恭敬虔诚地侍护佛陀,由此给他们的修行生活带来重大的利益,可是这一切都只是佛的变现生命为他们带来的,佛的真正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又有什么作用呢?

  佛陀告诉曼殊室利菩萨说:善男子!你要知道,顾名思义,佛的变现生命就是由佛的真正生命“变现”而来的,佛运用奇妙的智慧,为著济度的需要,通过变现生命使真理显现在人间。因此,佛的变现生命是众生修行生活的重要外部条件,而佛的真正生命正是产生这一外部条件的直接原因!其次一点,佛的变现生命之所以能在生命世界上层开其现实的生存活动,是因为真正生命赋予了他生机和力量,如果没有与真理完全融合的真正生命,那就绝对不可能有作为真理化身的变现生命之存在!

  曼殊室利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同样没有主观的欲念之力、意志之力,为什么从佛的真正生命里能散发出巨大的光明,同时能显现出无量无数的真理化身,而要求放弃一切生命活动的修行人,他们所获得的解除了痛苦烦恼的生命中则没有这些奇妙的功能呢?

  佛陀告诉曼殊室利菩萨说:善男子!打个比方说,同样没有主观的欲念力和意志力起作用,从日、月这两种奇妙的珍宝里能发射出巨大的光明,为有情生命驱除黑暗,而其他的世间珍宝就不能发射出如此巨大的光明。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日、月这两种珍宝是日月天子用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所以它们具有释放光明的内在可能性,而日、月照耀下的一切生命又恐惧黑暗,他们用尽一切办法,希望化黑暗为光明,在这内外条件的结合下,日月这两种珍宝就自然而然地发射出巨大的光明来。又比…

《解深密经译注 如来成所作事品第八》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