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深密經譯注 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P6

  ..續本文上一頁法甚深密意。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汝今谛聽,吾當爲汝略說不共陀羅尼義,令諸菩薩于我所說密意言詞能善悟入。

  善男子!若雜染法若清淨法,我說一切皆無作用,亦都無有補特伽羅,以一切種離所爲故,非雜染法,先染後淨,非清淨法,後淨先染;凡夫異生于粗重身執著諸法補特伽羅自性差別,隨眠妄見以爲緣故,計我我所;由此妄見,謂我見、我聞、我嗅、我嘗、我觸、我知、我食、我作、我染、我淨,如是等類邪加行轉;若有如實知如是者,便能永斷粗重之身,獲得一切煩惱不住,最極清淨,離諸戲論,無爲依止,無有加行。善男子!當知是名略說不共陀羅尼義。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

  一切雜染清淨法,皆無作用數取趣,

  由我宣說離所爲,染汙清淨非先後。

  于鹿重身隨眠見,爲緣計我及我所,

  由此妄謂我見等,我食我爲我染淨。

  若如實知如是者,乃能永斷鹿重身,

  得無染淨無戲論,無爲依止無加行。

  

  注釋

  ①陀羅尼義:意爲“根本義理”。

  譯文

  當時曼殊室利大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尊!那些已與真理相應的覺者,他們心識産生時的情況又怎樣去理解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覺者的生命既然已與真理相應,那麼其精神活動狀況就自然不同于日常生命的精神活動狀況。日常生命的精神活動發生時的情況大致是這樣的,即一方面有了心理上的欲念,另一方面又有了對象的刺激,精神活動于是就在內外條件下産生出來。你應當明白,覺者的精神活動絕對不是這樣的,他的心識絕對不是因爲主觀上的欲念之力才得以發生作用,也絕對不是因爲在外界的刺激下才産生反應,佛的心識自然而然地運作著,而其具體運作情況又極難理解,就奸像是從無到有一下子發生了出來,而在發生作用時又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什麼作用也都不存在,在這種神奇的心識顯現功能中,似乎沒有絲毫因果律則可資追索。

  曼殊室利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尊!我對這個問題仍然還感到困惑:如果說那相應于真理的生命在其存在中確已舍棄一切主觀的欲念之力、意志之力,那也就等于在主觀上失去了一切精神活動的動機,既然沒有動機的推促、策發,那精神活動又如何可能發生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這是因爲,先前他們一直按照其他生命的需要進行著修行活動,這些修行活動作爲一種生命推動力在精神結構的深層積澱下來了,這樣,一旦有了現實救度的需要,他們先前凝聚在生命中的奇妙力量就會推動精神結構自然而然地運轉起來。善男子!打個比方說,如果一個人從深度睡眠中醒覺過來,這是不是說在他的生命活動中,他一方面停留在睡眠狀態,而另一方面又作意志力的推動,以便生命從睡眠狀態過渡到醒覺狀態呢?情況顯然不是這樣的,他在睡眠之後,疲勞消失,精神就會蘇醒過來,這種從睡到醒的過程經反複體驗後,就會作爲生命現象中的習慣性力量積累在他的精神結構裏,因此每當睡眠達到一定程度時,這種習慣性的力量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作用,促成他醒覺過來。再打個比方,一個修行人進入邪惡情緒不再發生現實作用的靜中思維狀態,不是說他此時作了一種意志力的自覺推動,就從修行狀態中脫離出來,恢複邪惡情緒發生現實作用的世俗生命狀態,而是說他世俗生命的沖動力已經作爲極其穩定的潛在勢力積累在他的生命結構裏,因此當修行精神狀態持續了一段時間後,世俗生命的沖動力量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作用,促成他脫離修行狀態,恢複邪惡情緒發生現實作用的世俗生命狀態,——同上面所舉的兩個例子非常相似,那與真理相應的覺者在漫長的修行生活中,一直以救濟衆生作爲他們的義務,這種漫長的修行實踐就化爲美妙的習慣力量在其生命結構中貯藏起來,一旦面對苦難中的生命時,那種美妙的習慣力量就會自然而然地發生作用,促成佛陀教化生命的全部展開!因此,佛陀內在的美妙力量爲佛陀永不止息的救度工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曼殊室利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尊!那些與真理相應的覺者們,他們爲救濟生命、教化衆生而變現于世間的生命,到底應該說有精神功能還是沒有精神功能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你們既不可說佛陀具有精神功能,也不可說佛陀不具有精神功能。爲什麼要這樣說呢?這是因爲,佛的精神功能不是爲其現實的生命活動服務的,他精神結構的一切開展無不是爲著利人濟物的需要。

  曼殊室利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箪!與真理相應的覺者們,他們自己生命活動的真正境界和他們現實生命活動的境界,這二者之間有什麼差別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佛陀生命活動的真正境界,是指佛陀與其他覺者共同擁有的,以無窮無盡的美德和智慧凝聚而成的淨化了的世界,它是無法用心思去揣度、用語言去描述的。而佛陀現實生命活動的境界則指佛在現實的救濟事業中作爲對象來認知和研究的世界,具體地說,這個被作爲認知對象的“世界”概念共包括了以下五項內容:一是生命現象,二是生命依據的自然界,叁是真理教法的存在,四是最高的生命境界,五是走向真理的具體修行方法。以上是二者的差別。

  

  原典

  爾時曼殊室利菩薩複白佛言:世尊!雲何應知諸如來心生起之相?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夫如來者,非心意識生起所顯,然諸如來有無加行①心法生起,當知此事猶如變化。

  曼殊室利菩薩複白佛言:世尊!若諸如來法身遠離一切加行,既無加行,雲何而有心法生起?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先所修習方便般若②加行力故,有心生起。善男子!譬如正入無心睡眠,非于覺悟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勢力而複覺悟。又如正在滅盡定中,非于起定而作加行,由先所作加行勢力還從定起。如從睡眠及滅盡定心更生起,如是如來由先修習方便般若加行力故,當知複有心法生起。

  曼殊室利菩薩複白佛言:世尊!如來化身,當言有心爲無心耶?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非是有心,亦非無心。何以故?無自依心故,有依他心故。

  曼殊室利菩薩複白佛言:世尊!如來所行、如來境界,此之二種有何差別?

  佛告曼殊室利菩薩曰:善男子!如來所行,謂一切種如來共有不可思議無量功德衆所莊嚴清淨佛土。如來境界,謂一切種五界差別。何等爲五?一者有情界,二者世界,叁者法界,四者調伏界,五者調伏方便界。如是名爲二種差別。  

  注釋

  ①有無加行:不再爲功利動機所驅使,不再有主觀意志之參與。  

  ②方便般若:智慧指導下救濟衆生,把衆生善巧方便地導向真理的修行方法。

  譯文

  曼殊室利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尊!與真理相應的覺者爲了教化衆生的需要而變現生命生活在與世俗生命共在的生存世界上,在他變現生命的生活過程中,他經曆了修行而獲得最高覺悟、爲修行人陳說真理教法以及進入最圓滿的生命境界——融入“真正生命”——這叁個重要階段,究竟應當怎樣理解上述叁個階段作爲突出表征的變現生命呢?

  佛陀說:善男子你要牢牢記住,對于佛陀變現生命的這叁個階段都不能用表示對待關系的世俗概念來理解,因爲表示對待關系的世間概念都植根于染汙性的現實生命中,都是爲現實生命的生存活動服務的。你不能說佛陀成就了最高覺悟,也不能說佛陀沒有成就最高覺悟:不能說佛陀陳說了真理教法,也不能說佛陀沒有陳說真理教法:不能說佛陀進入了最圓滿的生命境界,也不能說佛陀沒有進入最圓滿的生命境界。廣而言之,對于佛陀變現生命具體展開的每一階段、每一方面,對于佛陀變現生命的總體、整體,都不能用表示對待關系的世俗概念加以理解。爲什麼這樣說呢?善男子!你應當知道,與真理相應的覺者們,其真正生命是絕對淨化、絕對超越一切生滅和變化的,其變現生命則恒常顯示著與一般生命表面相似的生命過程,因此要想對佛的生命特征作出正確描述,那將是極其困難的。

  曼殊室利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尊!這樣來說,那些與佛陀接觸過的生命,他們看見過佛的相貌,聽見過佛的聲音,他們恭敬虔誠地侍護佛陀,由此給他們的修行生活帶來重大的利益,可是這一切都只是佛的變現生命爲他們帶來的,佛的真正生命對于他們來說又有什麼作用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你要知道,顧名思義,佛的變現生命就是由佛的真正生命“變現”而來的,佛運用奇妙的智慧,爲著濟度的需要,通過變現生命使真理顯現在人間。因此,佛的變現生命是衆生修行生活的重要外部條件,而佛的真正生命正是産生這一外部條件的直接原因!其次一點,佛的變現生命之所以能在生命世界上層開其現實的生存活動,是因爲真正生命賦予了他生機和力量,如果沒有與真理完全融合的真正生命,那就絕對不可能有作爲真理化身的變現生命之存在!

  曼殊室利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世尊!同樣沒有主觀的欲念之力、意志之力,爲什麼從佛的真正生命裏能散發出巨大的光明,同時能顯現出無量無數的真理化身,而要求放棄一切生命活動的修行人,他們所獲得的解除了痛苦煩惱的生命中則沒有這些奇妙的功能呢?

  佛陀告訴曼殊室利菩薩說:善男子!打個比方說,同樣沒有主觀的欲念力和意志力起作用,從日、月這兩種奇妙的珍寶裏能發射出巨大的光明,爲有情生命驅除黑暗,而其他的世間珍寶就不能發射出如此巨大的光明。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爲日、月這兩種珍寶是日月天子用智慧和力量凝聚起來的,所以它們具有釋放光明的內在可能性,而日、月照耀下的一切生命又恐懼黑暗,他們用盡一切辦法,希望化黑暗爲光明,在這內外條件的結合下,日月這兩種珍寶就自然而然地發射出巨大的光明來。又比…

《解深密經譯注 如來成所作事品第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