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深密经译注 序品第一

  解深密经译注(一)——序品第一

  

  ●作者:程恭让释译 星云大师总监修

  1序

  译文

  我所听到的教化是这样的:

  当时,佛陀(那已与真理绝对契合的觉者)住在净化了的佛国世界里,佛的智慧和功业散发出巨大的光明,光明所及之处,到处珍宝罗列,璀璨夺目,交相辉映。那光明无边无际向四面八方辐射开去,不仅笼罩著有欲望的生命世界、没有欲望但有肉体的生命世界、既无欲望又无肉体但残存思想活动的生命世界,而且从三重世俗生命世界穿透出来,充溢一切存在著的宇宙空间。那庄严美丽的佛国世界是从生命中基本的良善品性里引发出来的,这良善品性与日常生活的道德心理不同,它是真理的基础。光明普照的佛国世界摆脱了一切的生灭和变化,它是已净化的心识之产物。佛陀是这光明世界的主要创造者,那些大菩萨也云集而来,八部天龙常常侍奉他们、护卫著他们,佛国世界中的所有生命都被真理滋润著,充满喜乐和愉悦。佛国世界里到处都是有益众生身心性命的事业,这些事业能消除生命活动中一切痛苦烦恼的系缚和污垢,能远远摆脱开诱惑生命的各种邪恶势力。佛国世界是佛一切功业的源泉和归宿,同情众生,誓愿救济一切生命的广大志向及智慧指导下的一切修行活动便是引导到佛国世界的康庄大道。修行人认真学习心念相续的思维方法和观照思维的修行方法,彻底研究一切存在没有实体、认识对象没有实体,以及不作任何会给未来生命带来恶劣影响的身心事业这三条原理,这就等于找到了通向佛陀宫殿的大门。那朵朵红莲雕饰而成的金碧辉煌的宫殿是佛、菩萨、天龙八部以及其他一切众生用美德和智慧创造出来的。

  原典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

  一时,薄伽梵①住最胜光曜②,七宝③庄严,放大光明④,普照一切无边世界;无量方所,妙饰问列⑤,周圆无际⑥,其量难测,超过三界⑦所行之处⑧,胜出世间善根⑨所起⑩:最极自在⑾,净识⑿为相⒀。如来所都⒁,诸大菩萨众所云集⒂,无量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茶、紧捺洛、牟呼洛伽、人非人等⒃,常所翼从。广大法味喜乐所持⒄,作诸众生一切义利⒅,灭诸烦恼⒆灾横缠垢⒇,远离众魔(21)过诸庄严(22),如来庄严之所依处(23)。大念慧行以为游路(24),大止(25)妙观(26)以为所乘(27),大空(28)、无相(29)、无愿(30)解脱(31)为所入门(32)。无量功德众所庄严,大宝花王众(33)所建立大宫殿中(34)。

  注释

  ①薄伽梵:即佛陀之敬称;此词有自在、炽盛、端严、名称、吉祥、尊贵这六个意思 ,《佛地经论》作者亲光解释这六个意思说:“谓诸如来永不系属诸烦恼故,具自在义;烦恼智火所烧炼故,具炽盛义;妙三十二大士相等所庄饰故,具端严义;一切殊胜功德圆满无不知故,具名称义;一切世间亲近供养,咸称赞故,具吉祥义;具一切德常起方便,利益安乐一切有情无懈废故,具尊贵义。”意思是说,与真理圆满相应的觉者,破除了一切痛苦烦恼,消除了生命状态中的一切被动因素,他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是自由自足的,此即“自在”之义;他开发了生命中的广大智慧,智慧彻底净化了他的生命,此即“炽盛”之义;他的身体相貌美好庄严,这是长期修行生活中智慧和功业凝结而成的产物,此即“端严”之意;他拥有其他生命不可能具有的广大功业,他的生活境界、认识对象广大无边,此即“名称”之义;宇宙裹一切生命都尊敬他、赞美他,他显现在世间的变现生命成了吉祥的象征,此即“吉祥”之义;他从事救度众生的事业永无止息,他的高贵德性是无尽的教化事业之力量源泉,此即“尊贵”之义。以上六义的总称就是“薄伽梵”,中文无法翻译,故以“佛陀”称之。

  ②光曜:从智慧、功业凝聚而成的真正生命里散发出巨大的光明。

  ③七宝:泛指各种奇珍异宝,经文中出现的颇胝迦、琥珀、车渠、黄金等皆属之。

  ④放大光明:亲光认为经文以下是从十八个方面来显示佛国世界的庄严、圆满。“放大光明”是“显色圆满”,即是说,在佛国世界裹,色彩是圆满的。

  ⑤妙饰间列:大意为,处处珍宝森列,交相辉映。这是“形色圆满”,即指佛国世界里的装饰性物品是圆满具足、清净可爱的。

  ⑥周圆无际:大意为,光明和珍宝都无边无际。这是“分量圆满”,即是说在佛国世界里,光明和珍宝所覆盖的面积广大无边。

  ⑦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界是界限、类别之意,“三界”即是指三种生命类别。“欲”有四种,一是情欲,二是色欲,三是食欲,四是淫欲,总起来说,欲界即是指有欲念的生命状态,按照佛典的分析,从沈沦于黑暗深渊中的地狱生命一直到他化天上活动著的生命都是有欲念的生命类别。“色”即色质,指精细物质,色界指没有欲念而有物质肉体的生命状态,按照佛典的分析,从修行静中思维的生命一直到阿迦腻吒天上活动的生命都属于这一生命类别。“无色”指没有肉体物质,无色界即指那种既无欲念又无肉体但残存思想活动的生命状态,按照佛典的分析,这是指世俗生命世界中最高级别的生存状态。三界生命都属于世俗生命,它们都具有流转变异的生存特点。

  ⑧超过三界所行之处:大意是,那光明不仅柔和地照耀著有欲念的生命世界、没有欲念但有肉体的生命世界、既无欲念又无肉体但残存思想活动的生命世界,而且从三重世俗世界穿透而出,射向一切存在著的宇宙空间。这是“方所圆满”,即是说佛国世界超越于世俗世界,它不被世俗世界的空间范围所限制,所以它的存在方位是圆满的。

  ⑨善根:基本的良善品性、德性,包括无贪欲、无恨恶、无愚昧、信念佛法等,这些基本品性、德性能引发未来生命的一切美德和智慧,是美德和智慧的基础、前提,所以称为“善根”。

  ⑩胜出世间善根所起:大意是,它是从生命的良善德性里引发出来的,生命活动中的这些良善德性同服务于世俗生活的道德心理不同,它超出时间空间的变动流转,是真理的基础。胜,殊胜之义;出,超出、超越之义;世间,即世俗之义;起,产生、引发之义。这是“因圆满”,即是说,引生佛国世界的心性条件是圆满的,这一心性条件超出世俗因缘条件的生灭变动之上,所以是无缺失的。

  ⑾自在:消除了一切被动状态,排除了一切痛苦烦恼,自在自为,圆满自由。

  ⑿净识:净化了的心识,转化后的精神结构。

  ⒀最极自在,净识为相:大意是,佛国世界是圆满自由的,它摆脱了一切生灭变动,它是净化的精神生命之创造物。这是“果圆满”,佛国世界修学成果的主要表征是净化了的精神结构,同有染污的日常精神结构相比,它是圆满的。

  ⒁如来所都:佛是这光明世界的主要创造者。这是“主圆满”,即是说佛国世界的创造者是与真理圆满契合的。

  ⒂诸大菩萨众所云集:那些大菩萨们也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这是“辅翼圆满”,即是说,佛国世界并非佛独自一人创造出来的,许多大菩萨们群策群力,帮助佛共同成就了这一美好庄严的事业。

  ⒃无量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茶、紧捺洛、牟呼洛伽、人非人等:俗称“天龙八部”。天,指天神;龙,指龙神;药叉,又译为夜叉,是鬼神;健达缚,又译为干达婆,是乐神;阿素洛,又译为阿修罗,是一种脾气偏执、爱好战斗而又力量很大的生命;揭路茶,又译迦楼罗,俗称大鹏金翅鸟;紧捺洛,又译紧那罗,即“人非人”之意,也是一种乐神;牟呼洛迦,又译“摩呼罗迦”,是大蟒神。以上八部神道怪物以“天”和“龙”为首,故称“天龙八部”,在佛典中,佛说法时,常常有天龙八部参与法会,所以说这是“眷属圆满”。

  ⒄广大法味喜乐所持:大意是,佛国世界由真理统摄著,佛国世界中的一切众生都被真理滋润著、充满喜乐和愉悦。这是“住持圆满”,意思是说,维护、支撑著佛国世界的是真理,这一支撑物、总摄物是超越一切世俗事物之上的,所以说是“圆满” 。  

  ⒅作诸众生一切义利:佛国世界到处都是有益众生身心性命的事业。这是“事业圆满”,因为有益众生身心性命的事业都是在真理的要求下由智慧统摄著进行的,它不同于世俗事业的流转性、模糊性、无价值性,所以说是圆满的。

  ⒆烦恼:烦是干扰之义,恼是淆乱之义,各种邪恶的心理情绪能扰乱众生身心,使其常处在不安宁不安乐的状态,这些邪恶情绪就叫做“烦恼”。根据佛典的分析,烦恼有“根本烦恼”和“随烦恼”之别。“根本烦恼”指生命活动中那些基本的邪恶情绪,它们具有猛烈的作用和影响,能决定生命流转沦没的世俗品性,包括贪欲恨恶、愚昧、偏见、怀疑等,与基本的良善品性正好相对;“随烦恼”则指伴随基本的邪恶情绪之活动、辅助基本的邪恶情绪之活动的那些邪恶心理品性,像烦躁、嫉妒等均是。本经中所说的“烦恼”系通指两种烦恼而说,译文以“生命中的邪恶情绪”来翻译它,有时也直接称为“痛苦烦恼”。

  ⒇减诸烦恼灾横缠垢:这些事业能消除生命活动中痛苦烦恼的系缚和污垢。这是“摄益圆满”,利济众生的救度事业具有彻底解除痛苦烦恼的功能,所以说是“摄益圆满”。

  (21)众魔:诱惑生命堕落的各种邪恶力量。按佛典,共有烦恼魔、蕴魔、死魔、天魔四种之别。其中,烦恼魔指生命中的邪恶情绪;蕴魔指追逐世俗生命生存方式的内在冲动;死魔指一切生命现象中引导至消亡的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力量;天魔则指人以外的天界神导,他们常引诱人犯罪,所以也是“魔”。

  (22)远离众魔过诸庄严:佛国世界远远摆脱了各种诱惑生命的邪恶势力,它超过任何其他修行人所可能达到的净化世界,这是“无畏圆满”。佛国世界能抵御各种邪恶势力,不…

《解深密经译注 序品第一》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